部编版灰雀一等奖教案(灰雀阅读理解及答案)
部编版灰雀一等奖教案(灰雀阅读理解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灰雀教案

导语: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灰雀》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1 .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 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 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1.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擡着头向上看。 ( )

2 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 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 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 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

1) 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 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时想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灰雀》一课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灰雀》是语文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美好品质和练习写简单的事,前两篇《司马光》和《掌声》写的是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友情,让我们懂得患难见真情,给予别人的掌声也是对他人的鼓励和赞美,也许那将是带给别人一生的财富。

《灰雀》一课讲述的是有关列宁的一个故事,文中描写的灰雀是那么的惹人喜爱,不管是它的外形、动作还是歌声都会让人驻足观望。列宁到公园散步他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三只灰雀,就喜欢上了它们。他就时常带着面包渣和谷粒来喂它们,看它们那可爱的模样,仿佛自己也和这几只灰雀在一起嬉戏玩耍。灰雀的自由与快乐就在树林中,只有在大自然中它才会生活的无忧无虑、想飞就飞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想唱就唱没有人会阻止也不会被人惊扰,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也正是触动了列宁的心,列宁就爱上了它们希望它们永远是这样的可爱和快乐。

然而有一天,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很着急就像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宝贝。这时他发现了树底下有个小男孩,就问小男孩见过灰雀没有,他从小男孩的吞吞吐吐的话语中就断定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见他的察言观色是那么的细致,于是他就用真诚而又关心担忧灰雀的心情自言自语来打动那个男孩,男孩被他的这一举动感化了,决定放弃灰雀告诉列宁说灰雀一定会回来的它没有死。列宁为了维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相信他是个的诚实的孩子,就给了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果然第二天灰雀回来了又在枝头欢快地婉转歌唱,列宁看到后又惊又喜,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关切的询问灰雀昨天去哪儿了。从他简单的话语和开心的表情上也透露出他对灰雀的爱,爱无需用言语表达,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问候就写满了爱意。此时此刻的小男孩低着头沉思,既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惭愧,也是对列宁的道歉,更是对自己一种心灵的释放。列宁看到此也很欣慰,他没有费力既要回了灰雀又维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正何尝不是一种爱呢!

生为一只灰雀真是幸运,得到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爱,然而正是这两种不同的爱,让我们明白爱不一定要据为己有,只要他生活的幸福快乐,过着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我们哪怕只是远远的观望也是一种幸福。列宁的行为打动了这个小男孩,小男孩让灰雀回归了大自然,也不愿把自己对灰雀的爱牺牲在牢笼中,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列宁的这种大爱是无人能及的,正是因为这种大爱他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俄国的“十月革命”,正是这种大爱才让我们来学习有关他的故事并发扬他的优秀品质。他爱的不只是一只鸟他向往的是一种自由,他爱的是下一代儿童的健康成长,希望他们真诚善良快乐的学习生活。这就是列宁这就是列宁的优秀品质, 我们不得不为之赞叹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这是本课教学重点)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人物

1.出示《蜜蜂引路》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找出主人公,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2.介绍人物:列宁简介(出示课件)

3.讲述故事《诚实的孩子》认识小时候的列宁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列宁的另一个故事《灰雀》,从题目看好像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去了解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了解内容,感知情节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不懂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学习。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指名让学生来读并帮助纠正字音。

3.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思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本内容。

三、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列宁为什么喜欢灰雀?

2.理解词语意思,体会列宁的用心用情。

3.当你喜欢一件东西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当有一天你喜欢的东西不见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列宁呢?感同身受。

5.分角色阅读对话,体会各自的心理活动,并读出当时的语气,体会列宁的担忧着急、惋惜关心灰雀的心情。

6.当你是那个小男孩,看到这一幕听到列宁的话,你是什么感受?你又会怎么做?

7.当列宁第二天看到灰雀回来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小男孩又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8.思考: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而不问小男孩?

9.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你更喜欢赞同哪种爱,说说你的理由。

10.小结:爱不一定要拥有,放手也是一种爱,就像你的父母把你捧在手心里是爱,但这种爱会很累会让你失去了体验生活的感受,不如放手让你自己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会活的有尊严更自信。

四、延伸拓展,感情升华

1.列宁对灰雀的爱是给予自由,而对小男孩的爱是尊重,让他做个诚实的好孩子,这就是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3.假如你是这只灰雀,面对列宁或小男孩想说点什么?

4.学习并积累列宁名言。

五、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列宁的一些故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2、把读后的故事写写感受。

灰雀阅读理解及答案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从每次、都要、仰望这三个词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3只灰雀。

课文内容如下: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灰雀的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灰雀》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1 .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 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 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1.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擡着头向上看。 ( )

2 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 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 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 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

1) 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 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时想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三年级灰雀教案

导语: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灰雀》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1 .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 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 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1.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擡着头向上看。 ( )

2 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 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 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 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

1) 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 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时想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灰雀》一课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灰雀》是语文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美好品质和练习写简单的事,前两篇《司马光》和《掌声》写的是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友情,让我们懂得患难见真情,给予别人的掌声也是对他人的鼓励和赞美,也许那将是带给别人一生的财富。

《灰雀》一课讲述的是有关列宁的一个故事,文中描写的灰雀是那么的惹人喜爱,不管是它的外形、动作还是歌声都会让人驻足观望。列宁到公园散步他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三只灰雀,就喜欢上了它们。他就时常带着面包渣和谷粒来喂它们,看它们那可爱的模样,仿佛自己也和这几只灰雀在一起嬉戏玩耍。灰雀的自由与快乐就在树林中,只有在大自然中它才会生活的无忧无虑、想飞就飞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想唱就唱没有人会阻止也不会被人惊扰,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也正是触动了列宁的心,列宁就爱上了它们希望它们永远是这样的可爱和快乐。

然而有一天,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很着急就像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宝贝。这时他发现了树底下有个小男孩,就问小男孩见过灰雀没有,他从小男孩的吞吞吐吐的话语中就断定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见他的察言观色是那么的细致,于是他就用真诚而又关心担忧灰雀的心情自言自语来打动那个男孩,男孩被他的这一举动感化了,决定放弃灰雀告诉列宁说灰雀一定会回来的它没有死。列宁为了维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相信他是个的诚实的孩子,就给了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果然第二天灰雀回来了又在枝头欢快地婉转歌唱,列宁看到后又惊又喜,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关切的询问灰雀昨天去哪儿了。从他简单的话语和开心的表情上也透露出他对灰雀的爱,爱无需用言语表达,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问候就写满了爱意。此时此刻的小男孩低着头沉思,既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惭愧,也是对列宁的道歉,更是对自己一种心灵的释放。列宁看到此也很欣慰,他没有费力既要回了灰雀又维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正何尝不是一种爱呢!

生为一只灰雀真是幸运,得到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爱,然而正是这两种不同的爱,让我们明白爱不一定要据为己有,只要他生活的幸福快乐,过着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我们哪怕只是远远的观望也是一种幸福。列宁的行为打动了这个小男孩,小男孩让灰雀回归了大自然,也不愿把自己对灰雀的爱牺牲在牢笼中,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列宁的这种大爱是无人能及的,正是因为这种大爱他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俄国的“十月革命”,正是这种大爱才让我们来学习有关他的故事并发扬他的优秀品质。他爱的不只是一只鸟他向往的是一种自由,他爱的是下一代儿童的健康成长,希望他们真诚善良快乐的学习生活。这就是列宁这就是列宁的优秀品质, 我们不得不为之赞叹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这是本课教学重点)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人物

1.出示《蜜蜂引路》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找出主人公,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2.介绍人物:列宁简介(出示课件)

3.讲述故事《诚实的孩子》认识小时候的列宁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列宁的另一个故事《灰雀》,从题目看好像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去了解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了解内容,感知情节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不懂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学习。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指名让学生来读并帮助纠正字音。

3.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思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本内容。

三、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列宁为什么喜欢灰雀?

2.理解词语意思,体会列宁的用心用情。

3.当你喜欢一件东西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当有一天你喜欢的东西不见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列宁呢?感同身受。

5.分角色阅读对话,体会各自的心理活动,并读出当时的语气,体会列宁的担忧着急、惋惜关心灰雀的心情。

6.当你是那个小男孩,看到这一幕听到列宁的话,你是什么感受?你又会怎么做?

7.当列宁第二天看到灰雀回来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小男孩又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8.思考: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而不问小男孩?

9.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你更喜欢赞同哪种爱,说说你的理由。

10.小结:爱不一定要拥有,放手也是一种爱,就像你的父母把你捧在手心里是爱,但这种爱会很累会让你失去了体验生活的感受,不如放手让你自己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会活的有尊严更自信。

四、延伸拓展,感情升华

1.列宁对灰雀的爱是给予自由,而对小男孩的爱是尊重,让他做个诚实的好孩子,这就是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3.假如你是这只灰雀,面对列宁或小男孩想说点什么?

4.学习并积累列宁名言。

五、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列宁的一些故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2、把读后的故事写写感受。

灰雀阅读理解及答案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从每次、都要、仰望这三个词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3只灰雀。

课文内容如下: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灰雀的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灰雀》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1 .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 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 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1.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擡着头向上看。 ( )

2 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 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 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 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

1) 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 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时想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部编版灰雀一等奖教案(灰雀阅读理解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