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数学内容(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目录)
初二上册数学内容(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目录)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篇一】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1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61)

第1章 有理数(19)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七年级下册(6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第7章 三角形(8)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

第10章 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

八年级上册(62)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11)

第12章 轴对称(13)

第13章 实数(8)

第14章 一次函数(17)

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八年级下册(61)

第16章 分式(14)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8)

第18章 勾股定理(8)

第19章 四边形 (16)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15)

九年级上册(62)

第21章 二次根式(9)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第23章 旋转(8)

第24章 圆(17)

第25章 概率初步(15)

九年级下册(48)

第26章 二次函数(12)

第27章 相似(13)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1)

(二)体例结构

各章基本结构如下:

各节结构根据内容需要而确定,基本上包括以下部分:

本套教科书有彩色版、双色版和黑白版等多种版本,配有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包括电子音像制品).

本套教科书的实验工作得到实验区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经过培训、回访和专项调查,教科书的编写者收集了许多有益的反馈意见,其中有些意见已被采纳,各册教科书的局部修订已经陆续进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套教科书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教科书的编写者愿为教材建设作出新贡献.

2007-06-22 原创作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

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修订版)(新)

七年级上(61)

第1章 有理数(19)

1.1 正数和负数(2)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2 有理数(4)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2.1 整式(2)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5)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3.1 从算式到方程(4)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

实验与探究 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3)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5)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

数学活动

小结(2)

七年级下(6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5.1 相交线(4)

观察与猜想 看图时的错觉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

5.3 平行线的性质(3)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5.4 平移(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3)

阅读与思考 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7章 三角形(9)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实验与探究 多边形的三角剖分

7.4 课题学习 镶嵌(1)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

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阅读与思考 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

9.1 不等式(4)

阅读与思考 用求差法比较大小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

实验与探究 水位升高还是降低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阅读与思考 用不等关系分析体育比赛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

10.1 统计调查(3)

实验与探究 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

10.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2)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

数学活动

小结(2)

八年级(上)(62)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11)

11.1 全等三角形(1)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

阅读与思考 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2章 轴对称(13)

12.1 轴对称(3)

12.2 轴对称变换(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2.3 等腰三角形(5)

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3章 实数(8)

13.1 平方根(3)

13.2 立方根(2)

13.3 实数(2)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说 不是有理数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4章 一次函数(17)

14.1 变量与函数(5)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

14.2 一次函数(5)

阅读与思考 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

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

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5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15.1整式的乘法(4)

15.2 乘法公式(2)

阅读与思考 杨辉三角

15.3 整式的除法(2)

15.3 因式分解(3)

观察与猜想 型式子的分解

数学活动

小结(2)

八年级下(61)

第16章 分式(14)

16.1 分式(3)

16.2 分式的运算(6)

阅读与思考 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6.3 分式方程(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8)

17.1 反比例函数(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

阅读与思考 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8章 勾股定理(8)

18.1 勾股定理(4)

阅读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

阅读与思考 再谈面积证法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9章 四边形(16)

19.1 平行四边形(6)

阅读与思考 平行四边形法则

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

实验与探究 巧拼正方形

19.3 梯形(2)

观察与猜想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15)

20.1 数据的代表(6)

20.2 数据的波动(5)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

阅读与思考 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

数学活动

小结(2)

九年级上(62)

第21章 二次根式(9)

21.1 二次根式(2)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

阅读与思考 海伦——秦九韶公式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22.1 一元二次方程(2)

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

阅读与思考 黄金分割数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3章 旋转(8)

23.1 图形的旋转(2)

23.2 中心对称(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旋转的性质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2)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24章 圆(17)

24.1 圆(5)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6)

24.3 正多边形(2)

阅读与思考 圆周率π

24.4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

实验与探究 设计跑道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5章概率初步(15)

25.1 随机事件(2)

阅读与思考 概率论的起源

25.2 简单事件的概率(6)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中奖

25.3 频率与概率(3)

25.4 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2)

数学活动

小结(2)

九年级下(48)

第26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6)

实验与探究 推测植物生长量与温度的关系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7章 相似(13)

27.1 图形的相似(2)

27.2 相似三角形(6)

阅读与思考 奇妙的分形图形

27.3 位似(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位似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6)

28.2 解直角三角形(4)

阅读与思考 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1)

29.1 投影(2)

29.2 三视图(5)

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

数学活动

小结(2)

总课时数 61×5+3+48 = 356

代数课时数 163

几何课时数 154

统计概率课时数 39

初二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

【篇一】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篇二】

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一些过原点的直线;

(3)图像性质:

①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②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4)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一个非原点即可;

(5)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和点(1,k);(或另外一个非原点)

(6)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7)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因为当b=0时,y=kx+b即为y=kx)

(8)一次函数图像特征:一些直线;

(9)性质:

①y=kx与y=kx+b的倾斜程度一样,y=kx+b可看成由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当b>0,向上平移;当b<0,向下平移)

②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即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下降,即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正半轴有交点为(0,b);

⑤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负半轴有交点为(0,b);

(10)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要求k与b的值;

(11)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已知两点;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3)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元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

(4)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篇三】

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n(n3)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2

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篇四】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常用点:(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

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初二上册数学包括一些啥

【篇一】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篇二】

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一些过原点的直线;

(3)图像性质:

①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②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4)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一个非原点即可;

(5)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和点(1,k);(或另外一个非原点)

(6)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7)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因为当b=0时,y=kx+b即为y=kx)

(8)一次函数图像特征:一些直线;

(9)性质:

①y=kx与y=kx+b的倾斜程度一样,y=kx+b可看成由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当b>0,向上平移;当b<0,向下平移)

②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即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下降,即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正半轴有交点为(0,b);

⑤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负半轴有交点为(0,b);

(10)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要求k与b的值;

(11)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已知两点;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3)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元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

(4)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篇三】

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n(n3)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2

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篇四】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常用点:(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

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篇一】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1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61)

第1章 有理数(19)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七年级下册(6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第7章 三角形(8)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

第10章 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

八年级上册(62)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11)

第12章 轴对称(13)

第13章 实数(8)

第14章 一次函数(17)

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八年级下册(61)

第16章 分式(14)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8)

第18章 勾股定理(8)

第19章 四边形 (16)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15)

九年级上册(62)

第21章 二次根式(9)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第23章 旋转(8)

第24章 圆(17)

第25章 概率初步(15)

九年级下册(48)

第26章 二次函数(12)

第27章 相似(13)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1)

(二)体例结构

各章基本结构如下:

各节结构根据内容需要而确定,基本上包括以下部分:

本套教科书有彩色版、双色版和黑白版等多种版本,配有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包括电子音像制品).

本套教科书的实验工作得到实验区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经过培训、回访和专项调查,教科书的编写者收集了许多有益的反馈意见,其中有些意见已被采纳,各册教科书的局部修订已经陆续进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套教科书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教科书的编写者愿为教材建设作出新贡献.

2007-06-22 原创作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

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修订版)(新)

七年级上(61)

第1章 有理数(19)

1.1 正数和负数(2)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2 有理数(4)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2.1 整式(2)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5)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3.1 从算式到方程(4)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

实验与探究 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3)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5)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

数学活动

小结(2)

七年级下(6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5.1 相交线(4)

观察与猜想 看图时的错觉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

5.3 平行线的性质(3)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5.4 平移(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3)

阅读与思考 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7章 三角形(9)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实验与探究 多边形的三角剖分

7.4 课题学习 镶嵌(1)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

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阅读与思考 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

9.1 不等式(4)

阅读与思考 用求差法比较大小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

实验与探究 水位升高还是降低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阅读与思考 用不等关系分析体育比赛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

10.1 统计调查(3)

实验与探究 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

10.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2)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

数学活动

小结(2)

八年级(上)(62)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11)

11.1 全等三角形(1)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

阅读与思考 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2章 轴对称(13)

12.1 轴对称(3)

12.2 轴对称变换(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2.3 等腰三角形(5)

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3章 实数(8)

13.1 平方根(3)

13.2 立方根(2)

13.3 实数(2)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说 不是有理数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4章 一次函数(17)

14.1 变量与函数(5)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

14.2 一次函数(5)

阅读与思考 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

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

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5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15.1整式的乘法(4)

15.2 乘法公式(2)

阅读与思考 杨辉三角

15.3 整式的除法(2)

15.3 因式分解(3)

观察与猜想 型式子的分解

数学活动

小结(2)

八年级下(61)

第16章 分式(14)

16.1 分式(3)

16.2 分式的运算(6)

阅读与思考 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6.3 分式方程(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8)

17.1 反比例函数(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

阅读与思考 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8章 勾股定理(8)

18.1 勾股定理(4)

阅读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

阅读与思考 再谈面积证法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9章 四边形(16)

19.1 平行四边形(6)

阅读与思考 平行四边形法则

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

实验与探究 巧拼正方形

19.3 梯形(2)

观察与猜想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15)

20.1 数据的代表(6)

20.2 数据的波动(5)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

阅读与思考 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

数学活动

小结(2)

九年级上(62)

第21章 二次根式(9)

21.1 二次根式(2)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

阅读与思考 海伦——秦九韶公式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22.1 一元二次方程(2)

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

阅读与思考 黄金分割数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3章 旋转(8)

23.1 图形的旋转(2)

23.2 中心对称(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旋转的性质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2)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24章 圆(17)

24.1 圆(5)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6)

24.3 正多边形(2)

阅读与思考 圆周率π

24.4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

实验与探究 设计跑道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5章概率初步(15)

25.1 随机事件(2)

阅读与思考 概率论的起源

25.2 简单事件的概率(6)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中奖

25.3 频率与概率(3)

25.4 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2)

数学活动

小结(2)

九年级下(48)

第26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6)

实验与探究 推测植物生长量与温度的关系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7章 相似(13)

27.1 图形的相似(2)

27.2 相似三角形(6)

阅读与思考 奇妙的分形图形

27.3 位似(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位似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6)

28.2 解直角三角形(4)

阅读与思考 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1)

29.1 投影(2)

29.2 三视图(5)

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

数学活动

小结(2)

总课时数 61×5+3+48 = 356

代数课时数 163

几何课时数 154

统计概率课时数 39

初二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

【篇一】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篇二】

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一些过原点的直线;

(3)图像性质:

①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②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4)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一个非原点即可;

(5)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和点(1,k);(或另外一个非原点)

(6)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7)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因为当b=0时,y=kx+b即为y=kx)

(8)一次函数图像特征:一些直线;

(9)性质:

①y=kx与y=kx+b的倾斜程度一样,y=kx+b可看成由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当b>0,向上平移;当b<0,向下平移)

②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即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下降,即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正半轴有交点为(0,b);

⑤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负半轴有交点为(0,b);

(10)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要求k与b的值;

(11)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已知两点;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3)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元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

(4)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篇三】

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n(n3)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2

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篇四】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常用点:(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

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初二上册数学包括一些啥

【篇一】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篇二】

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一些过原点的直线;

(3)图像性质:

①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②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4)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一个非原点即可;

(5)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和点(1,k);(或另外一个非原点)

(6)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7)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因为当b=0时,y=kx+b即为y=kx)

(8)一次函数图像特征:一些直线;

(9)性质:

①y=kx与y=kx+b的倾斜程度一样,y=kx+b可看成由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当b>0,向上平移;当b<0,向下平移)

②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即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下降,即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正半轴有交点为(0,b);

⑤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负半轴有交点为(0,b);

(10)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要求k与b的值;

(11)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已知两点;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3)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元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

(4)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篇三】

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n(n3)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2

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篇四】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常用点:(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

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初二上册数学内容(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