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数学是什么?教师应该怎样做?

庄子曰:“能有所艺者,技也。”剥开或华丽的技术性的“外衣”,我们将见到它们的神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加权平均数算法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模仿程序即可,难在为什么要这样算,这样算有什么价值。可以这么说,所有参赛教师都是基于这两点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有异,思路统一。通常情况下,如果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达不到一定深度,很可能课堂变成学生的变式训练,与数学精神的传承背道而驰。

《中庸》有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数学理解还应表现在对数学知识的宏观建构,微观探赜。一当注意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使知识有活气;二当注意于知识的分类、组织、结构,使知识有条理;三当注意于知识的横、纵联系,使知识有联络;四当注意于知识的“生活背景”与生活中的“数学化”,使书本知识有应用③。

2、 教育观念。借用菲利克斯·克莱因的观点: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得明了而简单。菲利克斯·克莱因还明确说过“一个数学教师的职责是:应使学生了解数学并不是孤立的各门学问,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不同分支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要注重分析一单元、一学段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网状结构图,如能建构“金字塔式”结构图,层次更高;要从“高观点下”看教学内容,“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当掌握或了解数学的各种概念、方法及其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以及数学教育演化的经过”;要整体构思设计一单元、甚至一学段的教学思路。如单元起始课和复习课,应设计一个类似“绪言”或“概述”的环节,让学生对一章知识结构、学习内容、研究方法有一个整体认识,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然而,本次观摩,虽也是起始课,但未见端倪,引以为憾。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对数学认知历史过程相应的。当然,绝不是说,学生的认知要重复历史上人类的认知。而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包括年龄及成熟程度进行教学,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不逾越,不陵节;不扞格,不杂施。通俗一句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3、 人文精神。《古今数学思想》作者莫里斯·克莱因教授认为“一个时代的总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其实也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从古至今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主要的文化力量,一部数学史也就是一部人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 #教案# 导语】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课本,本学期介绍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和数据的分析五章内容。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其中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安排了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要求。这5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第十六章、十九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十七章、十八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最后一章是“统计与概率”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一、学情分析

一、指导思想: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2023初一下学期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一下学期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正比例函数教案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归纳出函数的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画图)、多观察(图象),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最后发现其性质。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准备电脑PPT,洋葱学院电脑版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温故: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

答:正比例函数图像是经过原点(0,0)和点(1,k)的一条直线

(二): 知新:

在两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下列每组函数的图象像: y=x y=3x y=4x y= y=x ② y=-x y=-3x y=-4x y=- y=-x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看看每组直线分布的特征先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上述函数的图象,之后利用洋葱学院播放《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动态的演示画出函数图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查漏补缺,找出自己所画的图象与视频中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观察图像,思考问题:

1.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不够明确。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特别是符号)有何联系?

2.对其中的某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例如y=3x),当x增大时,函数值y怎样变化?x减小呢?是不是要提出减小?请斟酌。

3.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第一个问题: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

估计生:发现第一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而第二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二和第四象限。

师:从比例系数来看呢,函数的比例系数和他们的图像分布有什么联系?用词前后宜一致

估计生:第一组k>0,而第二组k<0。

师:很好,谁能把他们联系一下?

估计生: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师:那么是不是对于所有的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有: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呢?【电脑演示:任意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当在一、三象限运动时,它的解析式中的k的值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大于零的,反之,图像在二、四象限运动时,k的值都小于零的。】(这个演示过程可以登录 这个网址,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k的正负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下面由老师来证明这个性质:(由观察猜想到逻辑证明)

板书: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证明:当k>0时,若x>0,则kx>0,即y>0 ∴点(x,y)在第一象限

若x<0,则kx<0,即y<0 ∴点(x,y)在第三象限

当x=0时,则kx=0,即y=0 ∴点(x,y)即原点。

即函数图像上所有的点(原点除外)都在一、三象限内,所以图像经过一、三象限。同理,当k<0时,亦可证明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我们看到:当k>0时,函数图像的走向很像汉字笔画里的“提”,当k<0时,走向是“捺”。这样更形象,容易记忆。

PPT展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师:现在我们做个小练习,由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k的正负),来判断其函数图像的走向。

y=-x y=x y= x y=-x y=(a2+1)x (其中a是常数) y=(-a2-1)x (其中a是常数)

鼓励学生踊跃抢答。

反过来,由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请你说出一个满足条件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好,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电脑重现第二问题:2、对其中的某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当x增大时,函数值y怎样变化?x减小呢?)播放洋葱视频。

板书: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也在逐渐增大;(即“提”的走向)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反而减小。(即“捺”的走向)

师:小练习:由函数解析式,请你说出它的变化情况:y=3x y=-x y=x y=- y=(a2+1)x (其中a是常数)y=(-a2-1)x (其中a是常数)

鼓励学生踊跃抢答。

第三个问题: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归纳总结(由学生回答)正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

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也在逐渐增大;(也就是“提”的走向)

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反而减小。(也就是“捺”的走向)

归纳为一句话,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归根结底看k的符号。

即: k>0 提 (一、三,增大) ;

k<0 捺 (二、四,减小)

(三)应用

1、、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 ,它的图像一定经过 ___________ 。

2、y=-的图像经过第 ___________ 象限。

3、已知ab <0,则函数y= x的图象经过 ___________ 象限。

4、已知正比例函数y=(2a+1)x,若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a的取值范围。

5、当m为何值时,y=mxm2-3是正比例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思考题:

① 已知正比例函数y=(m+1)xm2+1,那么它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② 分别说明下列各正比例函数,当m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y随x的增大而减小?

a、y=(m2+1)x

b、y=m2x

c、y=(m+1)x

(四)小结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

以表格形式小结,可以整理知识点,形成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内化,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先播放视频,之后PPT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五)作业89页 练习题

(六)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洋葱视频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去分析发现函数的性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了统一。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突出,难点得到了突破;对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进行了指导,作出了反馈;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注重由传授单一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不足之处:

(1)在探索正比例函数性质时,没有预估到学生画函数图象费时太长,导致后面的教学过程比较紧张。

(2)在应用新知这一环节中对学生习题的反馈情况了解的不够全面。

(3)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的课堂语言应精炼。

3、改进措施:

(1)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在学生总结规律过后给予肯定,不必加以过多的语言进行重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思考回答问题。

(2)在学生明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后,应用新知反馈练习时,可以采取课堂小测验等方法进行,这样教师可以更准确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3)在性质的发现总结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不必着急帮助总结,这样可以更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上,但如何能更好的处理好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引导和讲解,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数=

,其中

,f1,f2,…,fk叫做权。通过数和权的乘积来计算 。

例1:学校学期末成绩,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作业占20%,假如某人期中考试得了84,期末92,作业分91。

那么加权平均分=84*30%+92*50%+91*20%=89.4

例2:你买了20瓶饮料,有3瓶是10元一瓶的,有12瓶是5元一瓶的,有5瓶是8元一瓶的,问你每瓶平均多少钱?那么这就用加权平均法了。

20瓶酒总共花钱=3*10+12*5+5*8=130元,加权平均单价=130/20=6.5元

二、加权平均分与算数平均分的区别:

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

加权平均数是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例如:某学生期末考试有三门课

课程 学分 绩点(就是成绩)

A 8 3.0

B 6 2.0

C 4 4.0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数学是什么?教师应该怎样做?

庄子曰:“能有所艺者,技也。”剥开或华丽的技术性的“外衣”,我们将见到它们的神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加权平均数算法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模仿程序即可,难在为什么要这样算,这样算有什么价值。可以这么说,所有参赛教师都是基于这两点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有异,思路统一。通常情况下,如果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达不到一定深度,很可能课堂变成学生的变式训练,与数学精神的传承背道而驰。

《中庸》有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数学理解还应表现在对数学知识的宏观建构,微观探赜。一当注意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使知识有活气;二当注意于知识的分类、组织、结构,使知识有条理;三当注意于知识的横、纵联系,使知识有联络;四当注意于知识的“生活背景”与生活中的“数学化”,使书本知识有应用③。

2、 教育观念。借用菲利克斯·克莱因的观点: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得明了而简单。菲利克斯·克莱因还明确说过“一个数学教师的职责是:应使学生了解数学并不是孤立的各门学问,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不同分支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要注重分析一单元、一学段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网状结构图,如能建构“金字塔式”结构图,层次更高;要从“高观点下”看教学内容,“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当掌握或了解数学的各种概念、方法及其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以及数学教育演化的经过”;要整体构思设计一单元、甚至一学段的教学思路。如单元起始课和复习课,应设计一个类似“绪言”或“概述”的环节,让学生对一章知识结构、学习内容、研究方法有一个整体认识,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然而,本次观摩,虽也是起始课,但未见端倪,引以为憾。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对数学认知历史过程相应的。当然,绝不是说,学生的认知要重复历史上人类的认知。而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包括年龄及成熟程度进行教学,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不逾越,不陵节;不扞格,不杂施。通俗一句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3、 人文精神。《古今数学思想》作者莫里斯·克莱因教授认为“一个时代的总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其实也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从古至今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主要的文化力量,一部数学史也就是一部人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 #教案# 导语】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课本,本学期介绍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和数据的分析五章内容。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其中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安排了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要求。这5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第十六章、十九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十七章、十八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最后一章是“统计与概率”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一、学情分析

一、指导思想: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2023初一下学期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一下学期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正比例函数教案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归纳出函数的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画图)、多观察(图象),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最后发现其性质。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准备电脑PPT,洋葱学院电脑版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温故: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

答:正比例函数图像是经过原点(0,0)和点(1,k)的一条直线

(二): 知新:

在两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下列每组函数的图象像: y=x y=3x y=4x y= y=x ② y=-x y=-3x y=-4x y=- y=-x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看看每组直线分布的特征先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上述函数的图象,之后利用洋葱学院播放《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动态的演示画出函数图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查漏补缺,找出自己所画的图象与视频中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观察图像,思考问题:

1.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不够明确。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特别是符号)有何联系?

2.对其中的某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例如y=3x),当x增大时,函数值y怎样变化?x减小呢?是不是要提出减小?请斟酌。

3.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第一个问题: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

估计生:发现第一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而第二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二和第四象限。

师:从比例系数来看呢,函数的比例系数和他们的图像分布有什么联系?用词前后宜一致

估计生:第一组k>0,而第二组k<0。

师:很好,谁能把他们联系一下?

估计生: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师:那么是不是对于所有的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有: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呢?【电脑演示:任意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当在一、三象限运动时,它的解析式中的k的值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大于零的,反之,图像在二、四象限运动时,k的值都小于零的。】(这个演示过程可以登录 这个网址,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k的正负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下面由老师来证明这个性质:(由观察猜想到逻辑证明)

板书: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证明:当k>0时,若x>0,则kx>0,即y>0 ∴点(x,y)在第一象限

若x<0,则kx<0,即y<0 ∴点(x,y)在第三象限

当x=0时,则kx=0,即y=0 ∴点(x,y)即原点。

即函数图像上所有的点(原点除外)都在一、三象限内,所以图像经过一、三象限。同理,当k<0时,亦可证明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我们看到:当k>0时,函数图像的走向很像汉字笔画里的“提”,当k<0时,走向是“捺”。这样更形象,容易记忆。

PPT展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师:现在我们做个小练习,由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k的正负),来判断其函数图像的走向。

y=-x y=x y= x y=-x y=(a2+1)x (其中a是常数) y=(-a2-1)x (其中a是常数)

鼓励学生踊跃抢答。

反过来,由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请你说出一个满足条件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好,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电脑重现第二问题:2、对其中的某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当x增大时,函数值y怎样变化?x减小呢?)播放洋葱视频。

板书: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也在逐渐增大;(即“提”的走向)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反而减小。(即“捺”的走向)

师:小练习:由函数解析式,请你说出它的变化情况:y=3x y=-x y=x y=- y=(a2+1)x (其中a是常数)y=(-a2-1)x (其中a是常数)

鼓励学生踊跃抢答。

第三个问题: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归纳总结(由学生回答)正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

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也在逐渐增大;(也就是“提”的走向)

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反而减小。(也就是“捺”的走向)

归纳为一句话,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归根结底看k的符号。

即: k>0 提 (一、三,增大) ;

k<0 捺 (二、四,减小)

(三)应用

1、、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 ,它的图像一定经过 ___________ 。

2、y=-的图像经过第 ___________ 象限。

3、已知ab <0,则函数y= x的图象经过 ___________ 象限。

4、已知正比例函数y=(2a+1)x,若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a的取值范围。

5、当m为何值时,y=mxm2-3是正比例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思考题:

① 已知正比例函数y=(m+1)xm2+1,那么它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② 分别说明下列各正比例函数,当m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y随x的增大而减小?

a、y=(m2+1)x

b、y=m2x

c、y=(m+1)x

(四)小结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

以表格形式小结,可以整理知识点,形成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内化,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先播放视频,之后PPT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五)作业89页 练习题

(六)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洋葱视频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去分析发现函数的性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了统一。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突出,难点得到了突破;对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进行了指导,作出了反馈;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注重由传授单一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不足之处:

(1)在探索正比例函数性质时,没有预估到学生画函数图象费时太长,导致后面的教学过程比较紧张。

(2)在应用新知这一环节中对学生习题的反馈情况了解的不够全面。

(3)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的课堂语言应精炼。

3、改进措施:

(1)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在学生总结规律过后给予肯定,不必加以过多的语言进行重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思考回答问题。

(2)在学生明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后,应用新知反馈练习时,可以采取课堂小测验等方法进行,这样教师可以更准确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3)在性质的发现总结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不必着急帮助总结,这样可以更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上,但如何能更好的处理好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引导和讲解,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数=

,其中

,f1,f2,…,fk叫做权。通过数和权的乘积来计算 。

例1:学校学期末成绩,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作业占20%,假如某人期中考试得了84,期末92,作业分91。

那么加权平均分=84*30%+92*50%+91*20%=89.4

例2:你买了20瓶饮料,有3瓶是10元一瓶的,有12瓶是5元一瓶的,有5瓶是8元一瓶的,问你每瓶平均多少钱?那么这就用加权平均法了。

20瓶酒总共花钱=3*10+12*5+5*8=130元,加权平均单价=130/20=6.5元

二、加权平均分与算数平均分的区别:

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

加权平均数是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例如:某学生期末考试有三门课

课程 学分 绩点(就是成绩)

A 8 3.0

B 6 2.0

C 4 4.0

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完全平方公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