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重点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量的计量

第一课时

量的计量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中学过的计量单位,准确把握每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量的计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经常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我国现在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量的计量。(板书课题)

复习各种量的计量单位以及各自的进率。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复习。

举例说说什么叫相邻单位?

以上三种单位的进率有什么规律?

见教材118页三种量的图示,用尺量一量然后说说各表示什么?(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进率。

小段练习填空(说说部分空的根据)

重量单位的复习

常用的重单位有哪些?

填写教材118页的表。说说它们的进率关系。

练习:6000千克=()吨 2千克=()克

时间单位的复习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时间单位。

分、时、秒、月、日、年、世纪

填写教材119页的时间单位表。说说各自的进率。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

(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名数的改写复习

看教材119页“名数”的示意图,举例说说什么叫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看书自学有关内容说说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练习:先填写教材119页例题的空。再结合教材120页说说填空的过程。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20页的“做一做”

全课总结(略)

第二课时

量的计量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分清楚各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应用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提出本课练习内容并板书课题

易混进率的对比练习。

1)时、分、秒时间单位之间进率是怎样的? 1时=60分 1分=60秒1时=()秒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相对应的面积、体积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你是臬记住它们的?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练习

说说什么是1平方米、1立方米?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和计量单位。

有关单名数、复名数的练习

计量单位的填空练习

判断(正确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

3. 全课总结(略)

几何的初步知识

第一课时

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各图形的联系。‘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笔做)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说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综合练习填空

第二课时

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与扇形、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各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圆与扇形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回答:

什么叫圆的半径?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半径?有多少直径?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什么叫扇形?(让学生笔做上题再回答)

想一想:扇形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完成126页的“做一做”

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做对称轴?

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观察你周围的物体,看看有哪些 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完成127页练习二十六第1~4题。

全课总结(略)

第三课时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掌握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这些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示教材128页中间的两幅图。

比较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在每一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

生:看图回答

看图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并说一说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C=

S=

S=

C=

作业

完成129页1~11题。

注意:第10、13题是一些联系实际的计算题。解答时让学生注意统一计量单位。

第四课时

综合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

回顾知识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线?各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你学过哪七种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揭示规律。

看书128页下面的图形,说一说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巩固练习

教师参照129页练习二十七和129页练习自编练习题。

第五课时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的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

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完成131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八1、2、3

第五课时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教材132页上面的五个图形,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完成133页中的1、2题。

(2)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

投影图片出示132页中间的三幅图形。

结合图示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怎样计算?根据图中给出的条件,用字母表示它们的面积。

整理:长方体表面积( )

正方体表面积( )

圆柱表面积( )

V= v= v= v=

结合图形,分别写出各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

第六课时

巩固练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立体图形表面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并能熟练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说出各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

说出它们的表面积应怎样计算。

圆柱体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

134页第11题。(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第七课时

综合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熟记它们的公式,正确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比较

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单位有什么不同?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量单位有什么不同?

巩固练习

149页练习三十三和153页练习三十四自编练习题。

简单的统计

第一课时

复习平均数例1、例2;统计表

教学目标:

通过例1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及怎样求出总数等内容和理解。

通过例2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的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并能应用原始数据和表格计算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平均数。

出示例1

问:要求七个班的平均人数,该怎样算?让学生自己算出结果。

想一想:如果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算?让学生自己解答。

通过计算让学生总结出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2

学生想:要求五年级平均每人做多少个,必须先求出( )和( )

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让学生总结求较复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

完成137页的“做一做”

复习统计表

出示137页的例题。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看看计算的结果对不对。

完成138页的“做一做”

第二课时

复习统计图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归纳整理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区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加深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初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统计图反映情况较为合适。

教学过程:

复习

回答

你学过哪几种统计图?

出示某电子仪器一厂和二厂在三个方面的统计图。

回答四个问题

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和快?

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综合上面的分析,你认为哪个厂的生产搞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把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概括和总结。

让学生看书或出示140页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表。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牛吃草"问题的关键: 1.草场上原有的草量A 2.草场每天生长的草量B 3.牛每天吃的草量C A+B*天数=牛的数量*吃的天数*C 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的公式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的公式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的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的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注:1.2008年10月取消了利息税;2.税率要根据题目而定,不一定是20%,但如果题目没有相关内容,则一般默认是20%)

数学五年级下册所有知识大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 长=体积÷(宽×高) 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 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 1L=1000ml 1L=1000立方厘米 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 (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六、打电话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1. 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 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 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 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 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 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 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 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 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 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 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 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 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 正方体有6个面,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 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 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4+宽×4+高×4

25. 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 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 dm3 m3

30.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31.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a×a×a a3表示3个a相乘

32.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 米表示

(1) 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 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 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 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 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 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 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 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 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小学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图形的变换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 长=体积÷(宽×高) 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 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 1L=1000ml 1L=1000立方厘米 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 (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六、打电话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1. 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 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 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 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 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 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 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 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 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 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 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 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 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 正方体有6个面,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 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 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4+宽×4+高×4

25. 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 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 dm3 m3

30.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31.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a×a×a a3表示3个a相乘

32.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 米表示

(1) 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 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 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 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 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 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 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 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 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

小学的时候,我们只知道玩,并不知道知识点如何总结。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直播课

淘知学堂2020春期末冲刺训练营人教数学五年级(下)(960×540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cE1yJLyhpnTR6fj3bbbtA

淘知学堂2020春期末冲刺训练营人教数学五年级(下)(960×540视频)百度网盘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c9yx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c9yx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233网校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涂熹恺34讲)(高清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2tI2uGNF3nctp788iqpyQ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高清视频)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gu7i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gu7i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重点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量的计量

第一课时

量的计量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中学过的计量单位,准确把握每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量的计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经常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我国现在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量的计量。(板书课题)

复习各种量的计量单位以及各自的进率。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复习。

举例说说什么叫相邻单位?

以上三种单位的进率有什么规律?

见教材118页三种量的图示,用尺量一量然后说说各表示什么?(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进率。

小段练习填空(说说部分空的根据)

重量单位的复习

常用的重单位有哪些?

填写教材118页的表。说说它们的进率关系。

练习:6000千克=()吨 2千克=()克

时间单位的复习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时间单位。

分、时、秒、月、日、年、世纪

填写教材119页的时间单位表。说说各自的进率。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

(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名数的改写复习

看教材119页“名数”的示意图,举例说说什么叫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看书自学有关内容说说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练习:先填写教材119页例题的空。再结合教材120页说说填空的过程。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20页的“做一做”

全课总结(略)

第二课时

量的计量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分清楚各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应用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提出本课练习内容并板书课题

易混进率的对比练习。

1)时、分、秒时间单位之间进率是怎样的? 1时=60分 1分=60秒1时=()秒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相对应的面积、体积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你是臬记住它们的?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练习

说说什么是1平方米、1立方米?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和计量单位。

有关单名数、复名数的练习

计量单位的填空练习

判断(正确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

3. 全课总结(略)

几何的初步知识

第一课时

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各图形的联系。‘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笔做)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说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综合练习填空

第二课时

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与扇形、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各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圆与扇形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回答:

什么叫圆的半径?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半径?有多少直径?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什么叫扇形?(让学生笔做上题再回答)

想一想:扇形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完成126页的“做一做”

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做对称轴?

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观察你周围的物体,看看有哪些 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完成127页练习二十六第1~4题。

全课总结(略)

第三课时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掌握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这些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示教材128页中间的两幅图。

比较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在每一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

生:看图回答

看图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并说一说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C=

S=

S=

C=

作业

完成129页1~11题。

注意:第10、13题是一些联系实际的计算题。解答时让学生注意统一计量单位。

第四课时

综合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

回顾知识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线?各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你学过哪七种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揭示规律。

看书128页下面的图形,说一说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巩固练习

教师参照129页练习二十七和129页练习自编练习题。

第五课时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的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

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完成131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八1、2、3

第五课时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教材132页上面的五个图形,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完成133页中的1、2题。

(2)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

投影图片出示132页中间的三幅图形。

结合图示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怎样计算?根据图中给出的条件,用字母表示它们的面积。

整理:长方体表面积( )

正方体表面积( )

圆柱表面积( )

V= v= v= v=

结合图形,分别写出各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

第六课时

巩固练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立体图形表面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并能熟练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说出各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

说出它们的表面积应怎样计算。

圆柱体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

134页第11题。(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第七课时

综合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熟记它们的公式,正确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比较

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单位有什么不同?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量单位有什么不同?

巩固练习

149页练习三十三和153页练习三十四自编练习题。

简单的统计

第一课时

复习平均数例1、例2;统计表

教学目标:

通过例1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及怎样求出总数等内容和理解。

通过例2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的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并能应用原始数据和表格计算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平均数。

出示例1

问:要求七个班的平均人数,该怎样算?让学生自己算出结果。

想一想:如果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算?让学生自己解答。

通过计算让学生总结出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2

学生想:要求五年级平均每人做多少个,必须先求出( )和( )

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让学生总结求较复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

完成137页的“做一做”

复习统计表

出示137页的例题。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看看计算的结果对不对。

完成138页的“做一做”

第二课时

复习统计图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归纳整理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区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加深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初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统计图反映情况较为合适。

教学过程:

复习

回答

你学过哪几种统计图?

出示某电子仪器一厂和二厂在三个方面的统计图。

回答四个问题

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和快?

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综合上面的分析,你认为哪个厂的生产搞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把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概括和总结。

让学生看书或出示140页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表。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牛吃草"问题的关键: 1.草场上原有的草量A 2.草场每天生长的草量B 3.牛每天吃的草量C A+B*天数=牛的数量*吃的天数*C 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的公式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的公式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的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的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注:1.2008年10月取消了利息税;2.税率要根据题目而定,不一定是20%,但如果题目没有相关内容,则一般默认是20%)

数学五年级下册所有知识大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 长=体积÷(宽×高) 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 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 1L=1000ml 1L=1000立方厘米 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 (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六、打电话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1. 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 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 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 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 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 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 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 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 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 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 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 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 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 正方体有6个面,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 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 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4+宽×4+高×4

25. 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 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 dm3 m3

30.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31.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a×a×a a3表示3个a相乘

32.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 米表示

(1) 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 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 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 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 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 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 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 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 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小学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图形的变换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 长=体积÷(宽×高) 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 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 1L=1000ml 1L=1000立方厘米 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 (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六、打电话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1. 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 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 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 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 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 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 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 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 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 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 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 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 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 正方体有6个面,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 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 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4+宽×4+高×4

25. 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 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 dm3 m3

30.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31.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a×a×a a3表示3个a相乘

32.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 米表示

(1) 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 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 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 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 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 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 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 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 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

小学的时候,我们只知道玩,并不知道知识点如何总结。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直播课

淘知学堂2020春期末冲刺训练营人教数学五年级(下)(960×540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cE1yJLyhpnTR6fj3bbbtA

淘知学堂2020春期末冲刺训练营人教数学五年级(下)(960×540视频)百度网盘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c9yx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c9yx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233网校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涂熹恺34讲)(高清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2tI2uGNF3nctp788iqpyQ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高清视频)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gu7i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gu7i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