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重点笔记(地理笔记初中最全)
初中地理重点笔记(地理笔记初中最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理我们怎样学地理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理《我们怎样学地理》笔记如下: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

①一般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确定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向。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简单的方法是把指向标平移到相关的地理事物附近,并旋转地图,使指向标的“北”指向上方,然后判断。

③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而且,不论经纬网如何变形,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时,就只有东北、西南、东南、西北方向之分了。

地理笔记初中最全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精品)

必考完整版

(一)气候

1.气温及其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2.从赤道向两级气温逐渐降低。

3.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①热带雨林 ②热带草原 ③热带沙漠 ④热带季风

(2)亚热带气候

①地中海 ②亚热带季风 ③亚热带湿润 ④亚热带沙漠

(3)温带气候

①温带海洋 ②温带季风 ③温带大陆性

(4)亚寒带气候

(5)寒带气候

①极地冰原 ②极地苔原

4.中国的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温带大陆性、热带雨林

(二)亚洲

1.地理位置

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3.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4.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

5.地势: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

6.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2)世界最高的峰:珠穆朗玛峰

(3)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7.气候: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8.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是人口密集区。

9.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第二是印度。

10.新加坡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蒙古。

(三)地势

(1)地势的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第四级阶梯: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2)西高东低的地形地势的影响

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影响降水:山地迎着夏季风来向,形成地形雨,而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气流:山地容易阻挡气流运动,从而在气温、降水方面有很大差异。

影响河流:制约河流流向;影响河流落差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气候

内蒙古、宁、陇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属第二阶梯上的内陆高原.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本区畜牧业占重要地位.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内蒙古马、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等,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属干旱地区,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3.丰富的矿产和包头钢城

本区的煤、石油、镍、稀土,以及铁矿等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内蒙古的煤探明储量次于山西,居全国第二位.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噶尔四大露天煤矿正在建设为重要能源基地,包头利用包头的煤、白云鄂博的铁、黄河的水发展了钢铁工业,被称为"草原城".包头的稀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和重要城市

本区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包、包兰、兰新、陇海、集二、京通、滨洲、兰青等线.兰州是西北最重要的铁路交通中心,银川自古称为塞上名城,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 文化 中心,城南有古迹昭君墓.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2

云南省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东边与广西、贵州为邻,北部与四川、西北部与西藏相连,西南和南面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八位.

云南省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呈阶梯状下降,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全省第一高峰,河口县元江出境处海拔则只有764米,是全省最低点.自西向东排列着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云岭等,高山之间夹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被称为"三江并流".

云南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测算,年发电量可达4000亿千瓦小时.

云南的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垂直变化显著,气温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由西北向元江河谷从7℃递增到22℃.降水差异较大,一般是中部、北部较少,东南、西南部分较多.

云南由于受立体气候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农作物形成多样化,有水稻、小麦、玉十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茶、烟草、油菜、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

全省动、植物种类多,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之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全国植物约4万种,云南就约有2万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野生脊椎动物有16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56%,全国见于名录的昆虫有25万种,云南则有1万多种.

全省矿藏品种多、储量大,故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昆明是一座风光如画、春色常在、名胜古迹较多发展中的旅游城市,有"春城"的美称.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3

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2)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 措施 :①确立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现,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②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水土流失受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度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指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 方法 和途径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士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②扩大林、草 种植 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④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矿产开发而引起水土流失.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资源的跨区调配

(1)南水北调

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于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措施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短缺的压力,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将长江水引人北方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由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人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采用引水入黄河.西线调水目的是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的缺水问题.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气东输

①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我国陆上和近海大陆架的天然气储量丰富.陆上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1999年,川渝、新疆、陕甘宁、青海等四大气区年产气达120亿立方十,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52%.

②西气东输的具体措施

"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

(3)西电东送

①我国电力资源的分布

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现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2%,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云南、宁夏等地.这为本地区大力发展火电力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西部地区的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目前的开发程度还不到8%.

我国东部地区电力能源需求存在着很大空缺.

②"西电东送"工程的具体措施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西电东送"工程分北、中、南三大通道.

北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到京津唐地区.

中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是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随着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广东等地区.

南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4

西部的开发

(1)西部开发的意义

从总体战略上看,四部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①我国西部地区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70%.因此,西部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②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大江大河上游、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土质沙化和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妨碍了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下游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严重威胁.因此、振兴西部经济,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经济与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③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的后备供给地,它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安全的需要.

④西部大开发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⑤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繁荣我国经济.

⑥加快西部边陲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对外开放.

(2)西部的优势条件

①西部的宜林荒山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地等土地资源比较丰富.

②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品种齐全,许多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集中分布有许多富矿,十分有利于勘探开发,是我国未来的资源战略接替区.此外,西部地区还是我国水能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

③西部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至1997年底,西部有自然保护区385处,占全国总数的41.5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和83.15%.此外,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文化等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

④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近2万千米,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济技术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西部地区是我国向西开发的重要门户.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部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基础设施严重下足.交通、通信设施薄弱,水利设施严重不足.

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气候干早,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积广,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严重.

③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十分明显.

④科技和 教育 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部开发的主要措施

①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要放在首位.各地区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厂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设施建设,尤其是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②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要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

③积极寻求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措施与方法.第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人;第二,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第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改组和改造的步伐;第四,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区域地理,学好区域地理有助于提高地理成绩,以下是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成绩。

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东注入太平洋

地理必修一学霸笔记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

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

5、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成因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 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热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 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 动力原因 我前几天刚学的,望采纳。

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一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模式图展示的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平均状况,以此状况为参照,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北半球)冬季南移。或者归纳规律为: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复杂多样的气候。“标准”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而是通过举例的形式,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气候的形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中地理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因此要想学好初中地理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地理重点知识 总结 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一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别濒临着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东部和东南部与亚洲毗连,宛如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一个大半岛。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极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欧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诺尔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罗卡角。

欧洲位于中纬度地区,西边是海。海岸线受海水作用的影响而形成锯齿状,而海洋是控制气候的主要原因。受海洋影响,欧洲气候温和、降雨丰富,相对湿度高并且多云,这一现象包括阿尔卑斯山北方的内陆地区。欧洲大陆东边降雨量则少,相对湿度低,天空晴朗,这一气候现象广及欧亚交接的的广大山麓地区。这些影响沿着南北程带状分布,并且穿过挪威、丹麦与德国。阿尔卑斯山南面山区移动性的季节以亚热带高压系统为主,因此此地区的雨量,随着季节而有显著的不同,冬季多雨,夏季则干旱。

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于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但人口呈负增长,欧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莱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时东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

欧洲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南至马罗基角,西至罗卡角,北至诺尔辰角。东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同亚洲分界;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对。

2.面积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4、自然环境:(1)欧洲大陆是亚欧大陆伸入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半岛,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复杂的一个洲,切割最为厉害。多半岛、岛屿、港湾和深入大陆的内海。

3.欧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冰川地形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山谷冰川发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欧洲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和中部,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为全洲最低点。南欧和北欧的冰岛多火山,地震频繁。

4.河流:欧洲的河流,分布很均匀,河网稠密,水量较充足,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千米。多瑙河为第二大河,长2850千米。

5.湖泊:欧洲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6.气候:欧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是典型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部因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欧平原北部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而短促,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区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欧洲的人文环境:

1.居民:欧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于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

2.欧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莱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时东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欧罗巴人种)。居民分属下列语系:印欧语系。

3.宗教: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等。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国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4.自然资源:欧洲的矿物资源以煤、石油、铁比较丰富。比较重要的还有天然气、钾盐、铜、铬、褐煤、铅、锌、汞和硫磺等。阿尔巴尼亚的天然沥青世界著名。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

5.经济: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洲,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不足。西欧工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主要为德国、法国、英国,其次为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等。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均居前列。

6.地理区域: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欧洲西部气候特点:

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则是极地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欧洲河流特点:

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河流短小。

欧洲西部地形特点:

欧洲西部主要以平原为主,但仍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地区,中部平原地区,南部高原地区。

欧洲旅游业特点:

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景色优美;中部阿尔卑斯山景区是滑雪圣地;希腊意大利等地保留了大量历史 文化 古迹;伦敦,巴黎,米兰等城市是世界上著名的时尚之都。

欧洲主要工业区:

巴黎工业区位于法国北部;鲁尔区位于德国南部;米兰、都灵、热那亚位于意大利北部;伦敦位于英国南部。

阿尔卑斯山旅游的繁荣的原因: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2.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旅游设施。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二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等特点,被称为"无烟工业",成为各国重要的经济部门。旅游业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和创汇,而且能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特点:

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被称为“无烟工业”。

三大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我国主要旅游资源类型:

1.自然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四川的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台湾日月潭、杭州西湖、吉林白头山、福建武夷山等。

2.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西安的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龙门石窟、敦煌古窟的壁画、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3.革命纪念地: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井冈山、延安等

4.民族风情:壮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旅游资源的评价:

1.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

2.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

3.交通位置及其通过性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4.地区接待能力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区的环境保护 措施 :

1.风景区建立环境监测中心,随时监测风景区的环境质量,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强化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环保宣传工作,指定风景区的环境治理技术措施并指导实施、监督执行。

2.按照环境保护目标对策一致的原则,划定若干级环境保护区进行管理。

3.建设环境保护设施

(1)建设垃圾处理场、垃圾转运站、公厕,健全环卫机构,完善环卫设施。

(2)因地制宜修建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严格控制排放标准。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三

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

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另外在大气圈层外还包围着磁层,里面有带电粒子组成的两条辐射带。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中部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地球的运动分为两种形式:地球绕地轴(两极)自西向东的自转,时间为23小时56分2.1秒;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的公转,时间为365.26天。

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

1.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陆地29%,海洋71%);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

什么是类地行星,其与其他星球的区别是什么?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有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一定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太阳系中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1. 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

2. 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例如,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

3.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4.伴随着近现代的科技发展,人类通过发射卫星等科技手段,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看了初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的人还看:

1.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2.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3.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4.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及考点要点

5. 有哪些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6. 初中地理知识点小结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理我们怎样学地理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理《我们怎样学地理》笔记如下: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

①一般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确定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向。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简单的方法是把指向标平移到相关的地理事物附近,并旋转地图,使指向标的“北”指向上方,然后判断。

③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而且,不论经纬网如何变形,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时,就只有东北、西南、东南、西北方向之分了。

地理笔记初中最全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精品)

必考完整版

(一)气候

1.气温及其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2.从赤道向两级气温逐渐降低。

3.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①热带雨林 ②热带草原 ③热带沙漠 ④热带季风

(2)亚热带气候

①地中海 ②亚热带季风 ③亚热带湿润 ④亚热带沙漠

(3)温带气候

①温带海洋 ②温带季风 ③温带大陆性

(4)亚寒带气候

(5)寒带气候

①极地冰原 ②极地苔原

4.中国的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温带大陆性、热带雨林

(二)亚洲

1.地理位置

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3.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4.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

5.地势: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

6.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2)世界最高的峰:珠穆朗玛峰

(3)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7.气候: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8.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是人口密集区。

9.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第二是印度。

10.新加坡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蒙古。

(三)地势

(1)地势的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第四级阶梯: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2)西高东低的地形地势的影响

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影响降水:山地迎着夏季风来向,形成地形雨,而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气流:山地容易阻挡气流运动,从而在气温、降水方面有很大差异。

影响河流:制约河流流向;影响河流落差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气候

内蒙古、宁、陇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属第二阶梯上的内陆高原.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本区畜牧业占重要地位.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内蒙古马、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等,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属干旱地区,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3.丰富的矿产和包头钢城

本区的煤、石油、镍、稀土,以及铁矿等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内蒙古的煤探明储量次于山西,居全国第二位.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噶尔四大露天煤矿正在建设为重要能源基地,包头利用包头的煤、白云鄂博的铁、黄河的水发展了钢铁工业,被称为"草原城".包头的稀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和重要城市

本区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包、包兰、兰新、陇海、集二、京通、滨洲、兰青等线.兰州是西北最重要的铁路交通中心,银川自古称为塞上名城,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 文化 中心,城南有古迹昭君墓.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2

云南省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东边与广西、贵州为邻,北部与四川、西北部与西藏相连,西南和南面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八位.

云南省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呈阶梯状下降,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全省第一高峰,河口县元江出境处海拔则只有764米,是全省最低点.自西向东排列着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云岭等,高山之间夹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被称为"三江并流".

云南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测算,年发电量可达4000亿千瓦小时.

云南的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垂直变化显著,气温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由西北向元江河谷从7℃递增到22℃.降水差异较大,一般是中部、北部较少,东南、西南部分较多.

云南由于受立体气候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农作物形成多样化,有水稻、小麦、玉十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茶、烟草、油菜、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

全省动、植物种类多,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之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全国植物约4万种,云南就约有2万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野生脊椎动物有16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56%,全国见于名录的昆虫有25万种,云南则有1万多种.

全省矿藏品种多、储量大,故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昆明是一座风光如画、春色常在、名胜古迹较多发展中的旅游城市,有"春城"的美称.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3

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2)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 措施 :①确立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现,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②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水土流失受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度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指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 方法 和途径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士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②扩大林、草 种植 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④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矿产开发而引起水土流失.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资源的跨区调配

(1)南水北调

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于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措施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短缺的压力,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将长江水引人北方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由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人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采用引水入黄河.西线调水目的是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的缺水问题.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气东输

①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我国陆上和近海大陆架的天然气储量丰富.陆上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1999年,川渝、新疆、陕甘宁、青海等四大气区年产气达120亿立方十,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52%.

②西气东输的具体措施

"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

(3)西电东送

①我国电力资源的分布

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现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2%,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云南、宁夏等地.这为本地区大力发展火电力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西部地区的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目前的开发程度还不到8%.

我国东部地区电力能源需求存在着很大空缺.

②"西电东送"工程的具体措施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西电东送"工程分北、中、南三大通道.

北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到京津唐地区.

中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是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随着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广东等地区.

南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4

西部的开发

(1)西部开发的意义

从总体战略上看,四部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①我国西部地区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70%.因此,西部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②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大江大河上游、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土质沙化和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妨碍了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下游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严重威胁.因此、振兴西部经济,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经济与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③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的后备供给地,它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安全的需要.

④西部大开发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⑤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繁荣我国经济.

⑥加快西部边陲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对外开放.

(2)西部的优势条件

①西部的宜林荒山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地等土地资源比较丰富.

②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品种齐全,许多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集中分布有许多富矿,十分有利于勘探开发,是我国未来的资源战略接替区.此外,西部地区还是我国水能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

③西部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至1997年底,西部有自然保护区385处,占全国总数的41.5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和83.15%.此外,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文化等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

④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近2万千米,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济技术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西部地区是我国向西开发的重要门户.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部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基础设施严重下足.交通、通信设施薄弱,水利设施严重不足.

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气候干早,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积广,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严重.

③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十分明显.

④科技和 教育 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部开发的主要措施

①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要放在首位.各地区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厂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设施建设,尤其是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②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要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

③积极寻求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措施与方法.第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人;第二,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第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改组和改造的步伐;第四,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区域地理,学好区域地理有助于提高地理成绩,以下是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成绩。

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东注入太平洋

地理必修一学霸笔记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

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

5、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成因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 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热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 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 动力原因 我前几天刚学的,望采纳。

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一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模式图展示的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平均状况,以此状况为参照,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北半球)冬季南移。或者归纳规律为: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复杂多样的气候。“标准”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而是通过举例的形式,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气候的形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中地理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因此要想学好初中地理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地理重点知识 总结 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一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别濒临着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东部和东南部与亚洲毗连,宛如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一个大半岛。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极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欧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诺尔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罗卡角。

欧洲位于中纬度地区,西边是海。海岸线受海水作用的影响而形成锯齿状,而海洋是控制气候的主要原因。受海洋影响,欧洲气候温和、降雨丰富,相对湿度高并且多云,这一现象包括阿尔卑斯山北方的内陆地区。欧洲大陆东边降雨量则少,相对湿度低,天空晴朗,这一气候现象广及欧亚交接的的广大山麓地区。这些影响沿着南北程带状分布,并且穿过挪威、丹麦与德国。阿尔卑斯山南面山区移动性的季节以亚热带高压系统为主,因此此地区的雨量,随着季节而有显著的不同,冬季多雨,夏季则干旱。

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于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但人口呈负增长,欧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莱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时东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

欧洲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南至马罗基角,西至罗卡角,北至诺尔辰角。东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同亚洲分界;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对。

2.面积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4、自然环境:(1)欧洲大陆是亚欧大陆伸入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半岛,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复杂的一个洲,切割最为厉害。多半岛、岛屿、港湾和深入大陆的内海。

3.欧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冰川地形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山谷冰川发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欧洲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和中部,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为全洲最低点。南欧和北欧的冰岛多火山,地震频繁。

4.河流:欧洲的河流,分布很均匀,河网稠密,水量较充足,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千米。多瑙河为第二大河,长2850千米。

5.湖泊:欧洲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6.气候:欧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是典型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部因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欧平原北部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而短促,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区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欧洲的人文环境:

1.居民:欧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于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

2.欧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莱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时东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欧罗巴人种)。居民分属下列语系:印欧语系。

3.宗教: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等。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国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4.自然资源:欧洲的矿物资源以煤、石油、铁比较丰富。比较重要的还有天然气、钾盐、铜、铬、褐煤、铅、锌、汞和硫磺等。阿尔巴尼亚的天然沥青世界著名。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

5.经济: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洲,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不足。西欧工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主要为德国、法国、英国,其次为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等。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均居前列。

6.地理区域: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欧洲西部气候特点:

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则是极地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欧洲河流特点:

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河流短小。

欧洲西部地形特点:

欧洲西部主要以平原为主,但仍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地区,中部平原地区,南部高原地区。

欧洲旅游业特点:

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景色优美;中部阿尔卑斯山景区是滑雪圣地;希腊意大利等地保留了大量历史 文化 古迹;伦敦,巴黎,米兰等城市是世界上著名的时尚之都。

欧洲主要工业区:

巴黎工业区位于法国北部;鲁尔区位于德国南部;米兰、都灵、热那亚位于意大利北部;伦敦位于英国南部。

阿尔卑斯山旅游的繁荣的原因: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2.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旅游设施。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二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等特点,被称为"无烟工业",成为各国重要的经济部门。旅游业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和创汇,而且能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特点:

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被称为“无烟工业”。

三大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我国主要旅游资源类型:

1.自然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四川的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台湾日月潭、杭州西湖、吉林白头山、福建武夷山等。

2.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西安的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龙门石窟、敦煌古窟的壁画、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3.革命纪念地: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井冈山、延安等

4.民族风情:壮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旅游资源的评价:

1.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

2.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

3.交通位置及其通过性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4.地区接待能力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区的环境保护 措施 :

1.风景区建立环境监测中心,随时监测风景区的环境质量,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强化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环保宣传工作,指定风景区的环境治理技术措施并指导实施、监督执行。

2.按照环境保护目标对策一致的原则,划定若干级环境保护区进行管理。

3.建设环境保护设施

(1)建设垃圾处理场、垃圾转运站、公厕,健全环卫机构,完善环卫设施。

(2)因地制宜修建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严格控制排放标准。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三

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

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另外在大气圈层外还包围着磁层,里面有带电粒子组成的两条辐射带。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中部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地球的运动分为两种形式:地球绕地轴(两极)自西向东的自转,时间为23小时56分2.1秒;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的公转,时间为365.26天。

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

1.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陆地29%,海洋71%);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

什么是类地行星,其与其他星球的区别是什么?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有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一定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太阳系中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1. 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

2. 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例如,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

3.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4.伴随着近现代的科技发展,人类通过发射卫星等科技手段,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看了初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的人还看:

1.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2.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3.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4.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及考点要点

5. 有哪些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6. 初中地理知识点小结

初中地理重点笔记(地理笔记初中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