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乘法的认识教学设计)
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乘法的认识教学设计)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 ,因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将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 、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教学

目前,信息技术已在各领域、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当前已有众多高中学校将以多媒体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了数学课堂,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但却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课本搬家”或教师成为“机器”的操作者等现象,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忽视了知识的呈现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教学环节过快,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现了学生思维跟不上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探析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教育软件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如今的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伴随着新课改的有效实施以及“80”后教师队伍的逐渐壮大,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们课堂中常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只是局限在幻灯片的作用上,这样无疑和传统的板书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把原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原封不动的搬到了屏幕上,甚至把原来可能不需要全写出来的东西,也全打在了屏幕上,造成教学内容冗杂,无法体现难点、重点,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留不下任何深刻的印象。如此多媒体教学,形式看上去先进了,但效果却适得其反,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学科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在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效率高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知识的产生过程,模拟数学实验等,可形象直观地呈现数学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容量大、效率高,试题或材料可以直接投影成电子版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可节省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问题、开展自主学习等。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对其进行拓宽、创新的过程。如何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和选择就成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问题源于情境,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同时根据高中数学这一门学科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课堂应本着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标准,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先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不足之处,如无法替代生动的语言描述、肢体语言的表达、情感的交流等,将其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1.课前准备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备课时若考虑运用多媒体技术,一定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性和工具性地位,并有效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板书的运用等。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严密的推理过程和极强的逻辑思维,并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切忌“幻灯+配音”的课堂模式,忽视知识的呈现和推理过程,对此,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在教学软件制作时,应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设计知识的呈现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2.课件制作

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优秀的课件应具备简单明了的结构、有序合理的布局。课件的版面布局可以分为本节课的主题版块、主干知识版块、例题或习题版块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本着是否有利于知识内容的教学、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原则,要关注到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因素,注意图片、动画、声音、色调的使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课件中使用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等,掩盖了主体知识的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却未意识到这一点,而陶醉于自己“漂亮的课件”之中,结果课堂效果甚微。因此,在教学课件中应隐退次要内容,突出主体知识。

3.课件使用

是否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直接影响到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的教学效益的高低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否有效的最直接反映。高中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或播放文字、音频、视频等课堂导入材料。

案例1:圆锥曲线部分,播放行星绕轨道运行过程的视频材料来引入新课。

第二,呈现课堂例题及书写格式、试题等。

案例2:习题课可以直接投影例题,避免抄题浪费时间,然后利用黑板分析解答,最后用多媒体投放书写规范格式,并强调易错易漏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在课堂小测试时直接投影试题等。

第三,呈现课堂教学难点的产生过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圆锥曲线图像的变化过程等。

案例3:如利用几何画板或

Mathmatic 观察指数函数的图像随着底数a的变化图像的变化过程。

第四,利用投影仪投影学生课堂练习或作业,教师直接点评。

案例4: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或课堂作业时,可以事先点几位学生在自己位置上做,做好后交给教师直接投影点评,也可以等到点后随机抽查几位学生的练习或作业来投影点评。

4.课件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课件的使用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直接影响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益。以下是两节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典型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1:A教师讲授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的新课时,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从新课导入猜数游戏(有五组数字,每组数字仅由01或10构成,学生至少猜对三组为胜),使用幻灯片呈现,要求学生根据游戏完成表格。

由于学生尚未清楚游戏规则,以致学生无法完成表格内容。教师只得继续进行第二个环节:直接投影呈现定义和公式,并讲解。讲解例题时,先呈现题目,教师读题然后口头讲解,最后投影答案。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习,题目直接投影,几分钟过后教师提问,发现没有几个学生能答上,教师只好讲解并给出答案。最后的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也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整节课黑板上没有写几个字。

教学案例2: B教师上的是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椭圆定义》第一课时。课堂导入时,B教师播放行星运动过程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布置任务,引入概念。第二环节,动手实践,同时提出思考题。第三环节,观察屏幕上的各种建系并在黑板上推导出公式,最后得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四环节,例题讲解,采用投影题目,黑板板书解答。第五环节,课堂练习,教师投影学生练习并点评。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教师先跟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最后呈现课堂小结内容。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投影作业内容及思考题。

案例分析:以上两个教学案例,相对于A教师,B教师整个课堂都能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播放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导公式使学生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讲解例题利用投影题目节省时间,黑板板书引导学生规范和感受数学极强的逻辑性。其中,课堂练习采用投影题目和学生练习并点评的方式,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各种教法的优点。A教师教学中滥用多媒体,教学内容过多,教学环节转换速度过快,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少,忽视了知识的呈现过程和传统板书的优势,使得整堂课气氛沉闷,教与学脱节,课堂效益低下。

四、多媒体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传统的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生动的文字语言与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毕竟不是所有教师的专长。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制作多媒体的过程中,心想使自己的课“花”一些、“亮”一些、“新颖”一些,就能让学生兴奋起来,甚至为了追求表面的声形美观和生动而把一些可有可无的、与达成教学目的无关的,甚至会干扰教学进程的内容添加进去,使教学主题冲淡,反而致使学生的注意力偏离认知主体,影响教学效果。那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才能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方程()有几个解?

在新课的学习中,通常都是以与,与为典型图像来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因此,在学生的记忆中,就一个交点,或没有交点。而且,自己实际操作的时候,也很难画出一些特殊的图像。教师上课的时候先可以卖个关子,让学生心里痒痒的,很想知道结果。这时候,借助于多媒体,把与画出来,然后变换值的大小,那么四种结果:(0个、1个、2个、3个解)就清楚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学生们终于得到了自己想不到的结果,感觉收获不小。如果不用多媒体,光是教师口头上反复强调,再加上图像不太容易很好的表达出来,那学生就提不起兴致,因此效果肯定会很槽糕。 总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要用在最需要和最关键之处,切忌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来展示,导致教学环节转换速度过快,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少,不利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跟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利于学生归纳和总结。只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乘法的认识教学设计

【 #教案# 导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是乘法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同数连加。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条鱼?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篇三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

(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

(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

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关于数字与信息的资料

一、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为:

1、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数据通过能书写的信息编码表示信息。信息有多仲表现形式,它通过手势、眼神、声音或图形等方式表达,但是数据是信息的最佳表现形式。

2、由于数据能够书写,因而它能够被记录、存储和处理,从中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但是,数据不等于信息,数据只是信息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正确的数据可以表达信息,而虚假、错误的数据所表达的谬误,不是信息。

二、数据

数据就是数值,也就是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或计算得出的结果。数据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数字。数据也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数据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设计、查证等。

三、信息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数据的作用在于精准获客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 ,因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将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 、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教学

目前,信息技术已在各领域、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当前已有众多高中学校将以多媒体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了数学课堂,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但却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课本搬家”或教师成为“机器”的操作者等现象,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忽视了知识的呈现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教学环节过快,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现了学生思维跟不上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探析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教育软件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如今的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伴随着新课改的有效实施以及“80”后教师队伍的逐渐壮大,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们课堂中常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只是局限在幻灯片的作用上,这样无疑和传统的板书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把原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原封不动的搬到了屏幕上,甚至把原来可能不需要全写出来的东西,也全打在了屏幕上,造成教学内容冗杂,无法体现难点、重点,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留不下任何深刻的印象。如此多媒体教学,形式看上去先进了,但效果却适得其反,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学科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在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效率高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知识的产生过程,模拟数学实验等,可形象直观地呈现数学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容量大、效率高,试题或材料可以直接投影成电子版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可节省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问题、开展自主学习等。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对其进行拓宽、创新的过程。如何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和选择就成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问题源于情境,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同时根据高中数学这一门学科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课堂应本着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标准,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先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不足之处,如无法替代生动的语言描述、肢体语言的表达、情感的交流等,将其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1.课前准备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备课时若考虑运用多媒体技术,一定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性和工具性地位,并有效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板书的运用等。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严密的推理过程和极强的逻辑思维,并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切忌“幻灯+配音”的课堂模式,忽视知识的呈现和推理过程,对此,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在教学软件制作时,应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设计知识的呈现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2.课件制作

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优秀的课件应具备简单明了的结构、有序合理的布局。课件的版面布局可以分为本节课的主题版块、主干知识版块、例题或习题版块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本着是否有利于知识内容的教学、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原则,要关注到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因素,注意图片、动画、声音、色调的使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课件中使用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等,掩盖了主体知识的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却未意识到这一点,而陶醉于自己“漂亮的课件”之中,结果课堂效果甚微。因此,在教学课件中应隐退次要内容,突出主体知识。

3.课件使用

是否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直接影响到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的教学效益的高低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否有效的最直接反映。高中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或播放文字、音频、视频等课堂导入材料。

案例1:圆锥曲线部分,播放行星绕轨道运行过程的视频材料来引入新课。

第二,呈现课堂例题及书写格式、试题等。

案例2:习题课可以直接投影例题,避免抄题浪费时间,然后利用黑板分析解答,最后用多媒体投放书写规范格式,并强调易错易漏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在课堂小测试时直接投影试题等。

第三,呈现课堂教学难点的产生过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圆锥曲线图像的变化过程等。

案例3:如利用几何画板或

Mathmatic 观察指数函数的图像随着底数a的变化图像的变化过程。

第四,利用投影仪投影学生课堂练习或作业,教师直接点评。

案例4: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或课堂作业时,可以事先点几位学生在自己位置上做,做好后交给教师直接投影点评,也可以等到点后随机抽查几位学生的练习或作业来投影点评。

4.课件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课件的使用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直接影响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益。以下是两节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典型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1:A教师讲授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的新课时,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从新课导入猜数游戏(有五组数字,每组数字仅由01或10构成,学生至少猜对三组为胜),使用幻灯片呈现,要求学生根据游戏完成表格。

由于学生尚未清楚游戏规则,以致学生无法完成表格内容。教师只得继续进行第二个环节:直接投影呈现定义和公式,并讲解。讲解例题时,先呈现题目,教师读题然后口头讲解,最后投影答案。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习,题目直接投影,几分钟过后教师提问,发现没有几个学生能答上,教师只好讲解并给出答案。最后的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也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整节课黑板上没有写几个字。

教学案例2: B教师上的是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椭圆定义》第一课时。课堂导入时,B教师播放行星运动过程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布置任务,引入概念。第二环节,动手实践,同时提出思考题。第三环节,观察屏幕上的各种建系并在黑板上推导出公式,最后得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四环节,例题讲解,采用投影题目,黑板板书解答。第五环节,课堂练习,教师投影学生练习并点评。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教师先跟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最后呈现课堂小结内容。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投影作业内容及思考题。

案例分析:以上两个教学案例,相对于A教师,B教师整个课堂都能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播放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导公式使学生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讲解例题利用投影题目节省时间,黑板板书引导学生规范和感受数学极强的逻辑性。其中,课堂练习采用投影题目和学生练习并点评的方式,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各种教法的优点。A教师教学中滥用多媒体,教学内容过多,教学环节转换速度过快,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少,忽视了知识的呈现过程和传统板书的优势,使得整堂课气氛沉闷,教与学脱节,课堂效益低下。

四、多媒体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传统的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生动的文字语言与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毕竟不是所有教师的专长。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制作多媒体的过程中,心想使自己的课“花”一些、“亮”一些、“新颖”一些,就能让学生兴奋起来,甚至为了追求表面的声形美观和生动而把一些可有可无的、与达成教学目的无关的,甚至会干扰教学进程的内容添加进去,使教学主题冲淡,反而致使学生的注意力偏离认知主体,影响教学效果。那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才能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方程()有几个解?

在新课的学习中,通常都是以与,与为典型图像来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因此,在学生的记忆中,就一个交点,或没有交点。而且,自己实际操作的时候,也很难画出一些特殊的图像。教师上课的时候先可以卖个关子,让学生心里痒痒的,很想知道结果。这时候,借助于多媒体,把与画出来,然后变换值的大小,那么四种结果:(0个、1个、2个、3个解)就清楚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学生们终于得到了自己想不到的结果,感觉收获不小。如果不用多媒体,光是教师口头上反复强调,再加上图像不太容易很好的表达出来,那学生就提不起兴致,因此效果肯定会很槽糕。 总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要用在最需要和最关键之处,切忌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来展示,导致教学环节转换速度过快,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少,不利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跟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利于学生归纳和总结。只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乘法的认识教学设计

【 #教案# 导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是乘法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同数连加。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条鱼?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篇三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

(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

(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

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关于数字与信息的资料

一、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为:

1、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数据通过能书写的信息编码表示信息。信息有多仲表现形式,它通过手势、眼神、声音或图形等方式表达,但是数据是信息的最佳表现形式。

2、由于数据能够书写,因而它能够被记录、存储和处理,从中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但是,数据不等于信息,数据只是信息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正确的数据可以表达信息,而虚假、错误的数据所表达的谬误,不是信息。

二、数据

数据就是数值,也就是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或计算得出的结果。数据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数字。数据也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数据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设计、查证等。

三、信息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数据的作用在于精准获客

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乘法的认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