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数学(初三数学卷子真题)
2018中考数学(初三数学卷子真题)

2018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a、b、c为

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即将其变为的形式>

②公式法(注意在找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①②③

④⑤

⑥⑦其他能用或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两数x1、x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3.1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3.2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即: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m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

※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条鱼,则可依照估算出鱼的条数。(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概率的求法:

(1)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2)、列表法

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树状图法

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4.1成正比线段

4.2平行线段成比例

4.3形似多边形

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5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8图形的位似

一.线段的比

※1.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或写成.

※2.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注意点:

①a:b=k,说明a是b的k倍;

②由于线段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之外,a:b≠b:a,与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则ad=bc;若ad=bc,则

二.黄金分割

※1.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2.黄金分割点是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四.相似多边形

¤1.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2.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五.相似三角形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6.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①两角对应相等;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①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②两条边对应成比例:

a.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b.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l1//l2//l3,则.

※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八.相似的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3.位似变换:

①变换后的图形,不仅与原图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点到这一交点的距离成比例.像这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叫做位似变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②一个图形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就叫做位似形.

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5.1投影

5.2视图

※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三视图之间要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地,俯视图要画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要画在正视图的右边。

主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正面视得的图象

俯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上面视得的图象

左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左面视得的图象

※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一定不在一个平面上。

※在一个外形线框内所包括的各个小线框,一定是平面体(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的各个小的平面体(或曲面体)。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观察光源;②观察影子。

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就是常见的正投影,是当光线与投影垂直时的投影。

①点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个点;

②线段在一个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为一点;

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等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小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③平面图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况下,其投影为实际形状;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况下,其投影为一线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倾斜的情况下,其投影小于实际的形状。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6.1反比例函数

6.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是x的反比例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其中x不能为零)

※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的画法的注意事项: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所“两点法”是不能画的;

②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

③画图注意其美观性(对称性、延伸特征)。

※反比例函数性质:

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轴和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4所示)

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公式

【 #教育# 导语】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公式》,仅供参考!

二元一次方程公式

设ax+by=c,

dx+ey=f,

x=(ce-bf)/(ae-bd),

y=(cd-af)/(bd-ae),

其中/为分数线,/左边为分子,/右边为分母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

将方程组中的未知数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如:{5x+6y=72x+3y=4,变为{5x+6y=74x+6y=8

消元的方法

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

顺序消元法。(这种方法不常用)

消元法的例子

(1)x-y=3

(2)3x-8y=4

(3)x=y+3

代入得(2)

3×(y+3)-8y=4

y=1

所以x=4

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x=4

y=1

教科书中没有的,但比较适用的几种解法

(一)加减-代入混合使用的方法.

例1,13x+14y=41(1)

14x+13y=40(2)

解:(2)-(1)得

x-y=-1

x=y-1(3)

把(3)代入(1)得

13(y-1)+14y=41

13y-13+14y=41

27y=54

y=2

把y=2代入(3)得

x=1

所以:x=1,y=2

特点:两方程相加减,单个x或单个y,这样就适用接下来的代入消元.

初三数学卷子真题

对于九年级数学的复习,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踏踏实实地做好数学期末试题,才能取得好成绩。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题

一、选择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的相反数是 ( )

A. B.3 C. D.

中考数学各部分占比重

有五个占比例较大的。

五个:1.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占总分的15%左右。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3.应用题,中考中占总分的30%左右3.应用题,中考中占总分的30%左右5、圆,中考中占总分的10%左右。

函数是中考数学的必考知识点之一,几乎占据了试卷中的每个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都会出现函数的知识点,甚至很多中考试卷都以函数作为压轴题。函数在试卷中的出题类型,以二次函数为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多,题型也多变,同时也会在最后的解答题中与几何图形相结合作为压轴题出现。这部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基础,它贯穿了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数学运算的基础,据秦学伊顿教育了解在中考试卷中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但是也是解答题完整解答的基础,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运算能力的熟练程度与答题的正确率是直接相关的。这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对后面方程、不等式、函数学习也有直接的影响。考数学的应用题包含方程(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函数应用,解三角形应用,概率与统计应用几种题型。几何图形主要包含三角形、四边形的知识点,其中三角形是初中几何图形中内容多的知识点,也是学好平面几何的必要基础,贯穿了初二到初三的几何知识,也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难点。圆的考察知识点主要是圆的基本性质,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圆心角与圆周角,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扇形弧长及面积。其中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中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中的一些线段长度及角度的计算是重点也是难点。

史上最难中考数学试卷

2009年。历史上河南中考数学最难的一年可能是2009年。根据考生反映,2009年的中考数学是河南中考历史上最难的一年,很多人的数学都没有发挥好。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18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a、b、c为

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即将其变为的形式>

②公式法(注意在找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①②③

④⑤

⑥⑦其他能用或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两数x1、x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3.1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3.2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即: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m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

※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条鱼,则可依照估算出鱼的条数。(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概率的求法:

(1)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2)、列表法

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树状图法

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4.1成正比线段

4.2平行线段成比例

4.3形似多边形

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5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8图形的位似

一.线段的比

※1.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或写成.

※2.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注意点:

①a:b=k,说明a是b的k倍;

②由于线段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之外,a:b≠b:a,与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则ad=bc;若ad=bc,则

二.黄金分割

※1.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2.黄金分割点是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四.相似多边形

¤1.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2.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五.相似三角形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6.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①两角对应相等;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①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②两条边对应成比例:

a.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b.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l1//l2//l3,则.

※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八.相似的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3.位似变换:

①变换后的图形,不仅与原图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点到这一交点的距离成比例.像这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叫做位似变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②一个图形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就叫做位似形.

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5.1投影

5.2视图

※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三视图之间要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地,俯视图要画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要画在正视图的右边。

主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正面视得的图象

俯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上面视得的图象

左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左面视得的图象

※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一定不在一个平面上。

※在一个外形线框内所包括的各个小线框,一定是平面体(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的各个小的平面体(或曲面体)。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观察光源;②观察影子。

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就是常见的正投影,是当光线与投影垂直时的投影。

①点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个点;

②线段在一个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为一点;

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等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小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③平面图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况下,其投影为实际形状;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况下,其投影为一线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倾斜的情况下,其投影小于实际的形状。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6.1反比例函数

6.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是x的反比例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其中x不能为零)

※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的画法的注意事项: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所“两点法”是不能画的;

②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

③画图注意其美观性(对称性、延伸特征)。

※反比例函数性质:

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轴和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4所示)

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公式

【 #教育# 导语】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公式》,仅供参考!

二元一次方程公式

设ax+by=c,

dx+ey=f,

x=(ce-bf)/(ae-bd),

y=(cd-af)/(bd-ae),

其中/为分数线,/左边为分子,/右边为分母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

将方程组中的未知数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如:{5x+6y=72x+3y=4,变为{5x+6y=74x+6y=8

消元的方法

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

顺序消元法。(这种方法不常用)

消元法的例子

(1)x-y=3

(2)3x-8y=4

(3)x=y+3

代入得(2)

3×(y+3)-8y=4

y=1

所以x=4

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x=4

y=1

教科书中没有的,但比较适用的几种解法

(一)加减-代入混合使用的方法.

例1,13x+14y=41(1)

14x+13y=40(2)

解:(2)-(1)得

x-y=-1

x=y-1(3)

把(3)代入(1)得

13(y-1)+14y=41

13y-13+14y=41

27y=54

y=2

把y=2代入(3)得

x=1

所以:x=1,y=2

特点:两方程相加减,单个x或单个y,这样就适用接下来的代入消元.

初三数学卷子真题

对于九年级数学的复习,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踏踏实实地做好数学期末试题,才能取得好成绩。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题

一、选择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的相反数是 ( )

A. B.3 C. D.

中考数学各部分占比重

有五个占比例较大的。

五个:1.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占总分的15%左右。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3.应用题,中考中占总分的30%左右3.应用题,中考中占总分的30%左右5、圆,中考中占总分的10%左右。

函数是中考数学的必考知识点之一,几乎占据了试卷中的每个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都会出现函数的知识点,甚至很多中考试卷都以函数作为压轴题。函数在试卷中的出题类型,以二次函数为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多,题型也多变,同时也会在最后的解答题中与几何图形相结合作为压轴题出现。这部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基础,它贯穿了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数学运算的基础,据秦学伊顿教育了解在中考试卷中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但是也是解答题完整解答的基础,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运算能力的熟练程度与答题的正确率是直接相关的。这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对后面方程、不等式、函数学习也有直接的影响。考数学的应用题包含方程(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函数应用,解三角形应用,概率与统计应用几种题型。几何图形主要包含三角形、四边形的知识点,其中三角形是初中几何图形中内容多的知识点,也是学好平面几何的必要基础,贯穿了初二到初三的几何知识,也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难点。圆的考察知识点主要是圆的基本性质,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圆心角与圆周角,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扇形弧长及面积。其中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中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中的一些线段长度及角度的计算是重点也是难点。

史上最难中考数学试卷

2009年。历史上河南中考数学最难的一年可能是2009年。根据考生反映,2009年的中考数学是河南中考历史上最难的一年,很多人的数学都没有发挥好。

2018中考数学(初三数学卷子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