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二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二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_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_分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着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的最初一位诗人,着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大成就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4.意义:

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殖民灾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年

3.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4.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议会,筹集军费,议员要求限制王权。

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6.结束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7.意义:

(1)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3)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意义:A: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775—1783年。

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并忠实地执行宪法。)

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5.美国独立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8.胜利原因: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

(3)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0.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2.意义: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三).高三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梳理

(四).高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梳理

(六).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整理汇总

(七).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九).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考点大全

(十).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如何复习初三上册的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夏商与西周的政治制度

基础知识:

1、 夏朝:王位世袭制

2、 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占卜)——最能反映商朝的社会生活

3、 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宗法制度:

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贵,立子以贵不以长”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制度。

作用:①保障了贵族的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把国和家相结合,防止了内部的纠纷,强化了王权。

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基础知识:

1、 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一些诸侯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诸侯间竞争激烈,各国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秦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

3、秦朝:BC221年灭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和军事等大全总揽于手。

③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长官均由皇帝任命。

④制定秦律:轻罪重刑。影响:彻底打破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

规律方法总结:

郡县制和分封制度影响不同的原因:

①分封制同宗法制相联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③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自主权,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郡县制削弱了地方自主权,使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基础知识:

1、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汉代:初期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使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大,严格威胁了中央集权,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武帝实行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大封节度使,唐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扩大之后形成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

宋代:收精兵:禁军一半收归京师,一半留守地方,实行统调分离。削实权: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各州设通判,可向朝廷直接汇报,知州由文官担任。制钱谷:各地赋税地方只保留一小部分,其余的运往京师,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影响: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是后期的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现在省的开端。

2、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汉代:汉武帝建立中朝制度,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变成外朝,逐渐退出执政的地位。

影响:三省间相互牵制又互相补充,挺高了办事的效率,完整相权被分割,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朝:中书门下是宰相办事机构,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省掌管财政

元朝:废三省,只保留一省——中书省

明朝:明太祖废除了丞相,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

明成祖设内阁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清朝:清初重要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雍正设军机处,只能跪授笔录,简化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3、 选官制度:

战国至汉初:军功爵制

汉武帝:察举制(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向社会征聘人才)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考试

影响:使没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有了参政的机会,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

4、 监察和谏议制度:

监察:御使大夫、刺史

谏议:门下、谏院、都察院。

规律方法总结:

明朝内阁与近代英国内阁的比较:

明朝内阁:内阁是君主专制进一步产生强化的产物,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他们的主张采纳与否取决于皇帝,不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英国内阁:内阁是由国王任命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成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制的产物

分封制与郡县制及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

分封制与郡县制

划分标准

血缘

地域

官员任免

世袭、封地

地域

独立性(与中央关系)

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

任免、俸禄

作用与影响

中央下属行政机构

相同

①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 ③ 在一定时期起到积极作用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②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十三州。州作为监察区,设级别不高的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逐渐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成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③隋初,隋文帝因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废除郡,形成州县两级。唐朝地方行政制度同隋。唐太宗又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朝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来越多,权力增大,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④北宋派文臣作地方官,以防武人割据局面重现。宋代地方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

⑤元朝的行省制: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

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朝在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⑥清朝: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省、道、府、县四级。

初二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向中国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鸦片输入的危害: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吸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虎门销烟时间、地点、:1839年6月3日、广东虎门、林则徐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对林则徐的评价)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鸦片战争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标志: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对中国的影响: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

失败根本原因:我国封建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战争爆发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两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一致)

第二次鸦片时间: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

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珍宝,并火烧圆明园

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方式: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

面积: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李秀成率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华尔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这次农民起义。

第3课收复新疆

时间:19世纪七、八十年代

重要人物:左宗棠(爱国将领,也是洋务运动地方代表人物)

战略战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进入新疆大败侵略军

经过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

中俄两国签约,清政府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1894年日本出兵朝鲜,接着侵略中国。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这次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4年9月

黄海大战(黄海战役)地点:黄海大东沟

清方主舰:致远舰

主要人物:邓世昌(民族英雄)

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签订时间:1895年4月

中方代表:李鸿章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起源地:山东

义和团运动: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战胜战役:廊坊战役。

结果:被清政府及外国列强镇压。

时间:1900年~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直接原因: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清政府行为: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经过:大沽——天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一单元思维导图如下: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时间:1640—1688年(近半个世纪),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性质: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结果: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定《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影响:国内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国际影响: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_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_分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着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的最初一位诗人,着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大成就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4.意义:

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殖民灾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年

3.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4.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议会,筹集军费,议员要求限制王权。

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6.结束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7.意义:

(1)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3)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意义:A: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775—1783年。

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并忠实地执行宪法。)

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5.美国独立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8.胜利原因: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

(3)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0.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2.意义: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三).高三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梳理

(四).高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梳理

(六).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整理汇总

(七).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九).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考点大全

(十).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如何复习初三上册的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夏商与西周的政治制度

基础知识:

1、 夏朝:王位世袭制

2、 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占卜)——最能反映商朝的社会生活

3、 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宗法制度:

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贵,立子以贵不以长”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制度。

作用:①保障了贵族的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把国和家相结合,防止了内部的纠纷,强化了王权。

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基础知识:

1、 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一些诸侯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诸侯间竞争激烈,各国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秦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

3、秦朝:BC221年灭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和军事等大全总揽于手。

③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长官均由皇帝任命。

④制定秦律:轻罪重刑。影响:彻底打破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

规律方法总结:

郡县制和分封制度影响不同的原因:

①分封制同宗法制相联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③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自主权,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郡县制削弱了地方自主权,使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基础知识:

1、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汉代:初期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使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大,严格威胁了中央集权,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武帝实行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大封节度使,唐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扩大之后形成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

宋代:收精兵:禁军一半收归京师,一半留守地方,实行统调分离。削实权: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各州设通判,可向朝廷直接汇报,知州由文官担任。制钱谷:各地赋税地方只保留一小部分,其余的运往京师,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影响: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是后期的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现在省的开端。

2、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汉代:汉武帝建立中朝制度,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变成外朝,逐渐退出执政的地位。

影响:三省间相互牵制又互相补充,挺高了办事的效率,完整相权被分割,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朝:中书门下是宰相办事机构,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省掌管财政

元朝:废三省,只保留一省——中书省

明朝:明太祖废除了丞相,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

明成祖设内阁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清朝:清初重要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雍正设军机处,只能跪授笔录,简化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3、 选官制度:

战国至汉初:军功爵制

汉武帝:察举制(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向社会征聘人才)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考试

影响:使没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有了参政的机会,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

4、 监察和谏议制度:

监察:御使大夫、刺史

谏议:门下、谏院、都察院。

规律方法总结:

明朝内阁与近代英国内阁的比较:

明朝内阁:内阁是君主专制进一步产生强化的产物,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他们的主张采纳与否取决于皇帝,不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英国内阁:内阁是由国王任命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成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制的产物

分封制与郡县制及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

分封制与郡县制

划分标准

血缘

地域

官员任免

世袭、封地

地域

独立性(与中央关系)

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

任免、俸禄

作用与影响

中央下属行政机构

相同

①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 ③ 在一定时期起到积极作用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②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十三州。州作为监察区,设级别不高的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逐渐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成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③隋初,隋文帝因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废除郡,形成州县两级。唐朝地方行政制度同隋。唐太宗又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朝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来越多,权力增大,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④北宋派文臣作地方官,以防武人割据局面重现。宋代地方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

⑤元朝的行省制: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

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朝在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⑥清朝: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省、道、府、县四级。

初二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向中国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鸦片输入的危害: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吸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虎门销烟时间、地点、:1839年6月3日、广东虎门、林则徐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对林则徐的评价)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鸦片战争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标志: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对中国的影响: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

失败根本原因:我国封建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战争爆发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两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一致)

第二次鸦片时间: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

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珍宝,并火烧圆明园

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方式: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

面积: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李秀成率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华尔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这次农民起义。

第3课收复新疆

时间:19世纪七、八十年代

重要人物:左宗棠(爱国将领,也是洋务运动地方代表人物)

战略战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进入新疆大败侵略军

经过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

中俄两国签约,清政府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1894年日本出兵朝鲜,接着侵略中国。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这次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4年9月

黄海大战(黄海战役)地点:黄海大东沟

清方主舰:致远舰

主要人物:邓世昌(民族英雄)

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签订时间:1895年4月

中方代表:李鸿章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起源地:山东

义和团运动: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战胜战役:廊坊战役。

结果:被清政府及外国列强镇压。

时间:1900年~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直接原因: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清政府行为: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经过:大沽——天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一单元思维导图如下: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时间:1640—1688年(近半个世纪),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性质: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结果: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定《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影响:国内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国际影响: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二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