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语文期末复习六年级下册)
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语文期末复习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两则》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连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吗?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答:(1)《学弈》告诉我们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匆匆》

1.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答: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答: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4.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答:(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

(2)仿写: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

《桃花心木》

1.朗读课文,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1)奇怪的做法: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

(2)这样做的原因:模仿老天下雨,让树木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打哪些“不确定”?)

答:①“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②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如考试下降,家人下岗了,生病了,朋友之间闹矛盾等等……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北京的春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1)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2)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其他略写。

(3)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2.重点句理解。

(1)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答: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答: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3)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答: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4)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答:“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十六年前的回忆》

1. 文章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2.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3.重点句的理解。

(1)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答: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2)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3)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答: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为人民服务》

1.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3.重点句理解: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第四句是讲我们对人民有好处的办法,我们都照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答: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3)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答: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卖火柴的小女孩》

1.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2.重点句理解:

(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的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凡卡》

1.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 对句子的理解。

①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答:圣诞节前夜,凡卡没躺下睡觉,是因为节日让他思念唯一的亲人爷爷,也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愿──偷偷地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一个“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害怕被人发现,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②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答:课文里关于凡卡写信过程的“叹气”还有两次,“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对于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来说,这叹气跟他的年龄是很不相称的,写一封信的过程中,他连续叹气,可见这样的生活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痛苦万分。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答:“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来大城市做学徒,本指望学会做鞋,有个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可来这里做的事跟学做鞋没有一点关系;本指望从此有吃有住,却“饿得要命”,差点被打死,连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没有穷人的活路……饥饿、孤独、痛苦,彻底打碎了凡卡的梦想,所以他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文中几次提到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④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凡卡梦想信很快到达爷爷的手里,爷爷读到信就来接他。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对这个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凡卡没有写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爷爷收不到信”这个表面答案上,还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爷爷会来接凡卡吗?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凡卡的爷爷不过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没有能力抚养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在村子里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饭的活儿,要不,怎么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里寻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无能为力。这样看来,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一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加悲惨,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

《跨越百年的美丽》

1.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对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答:“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答:“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③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居里夫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④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答: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

答: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答:“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答: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答: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3.词语理解: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改为他人转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4、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5、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6、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7、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8、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9、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0、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改为双重否定句

1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

2爹妈都不在家,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3在共产党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4我们确实需要努力了。

5我只好把书还给他。

反问句改陈述句

1、你举荐他,难道不怕别人说你偏心眼?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5、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

6、难道雨下得小吗?

7、你的这种做法,怎能不叫人生气?

8、出了这样的事,人们怎不伤心呢?

9、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0、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陈述句改反问句

1.这三克镭体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6、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7、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8、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9、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0、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修改病句。(原则:不能改变句子愿意。能改不删。能添不去。)

1、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2、我好久没有听到小明清脆的歌声和高兴的笑脸。

3、全校所有的师生基本上都参加了“六一”晚会。

4、我即使这么用功,但成绩还是不如你。

5、夏天的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6、张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7、妈妈从菜场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8、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9、我们上街买了许多东西,其中有铅笔、笔记本、橡皮、文具及水彩笔等等。

10、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1、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12、我们从小要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13、这是一艘最大的我国制造的远洋轮船。

14、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15、经过老师的教育,终于认识了错误。

16、李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

17、她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帮助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同学。

18、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

19、我认真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20、她的家乡是北京人。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6、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0、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

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1、生产发展了。人民丰衣足食。

2、老鼠落到了猫的手中。老鼠再也别想活了。

3、我移动一下身体。我可能暴露目标。

4、主人不让阿辽莎读书。主人责骂他。

5、水浪一个一个打来,漩涡一个接一个地旋着。竹排在继续前进。

6、陈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同学批评一通了事。陈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同学耐心地做思想工作。

7、我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我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8、林彬彬经常锻炼身体。林彬彬身体很棒。

9、妈妈关心我的身体。妈妈关心我的学习。

10、困难再大。我们要完成任务。

1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2、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来观赏桂林山水。

13、小华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小华坚决地改正了错误。

14、小芳把答案告诉他。小芳启发他自己去思考。

15、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16、妈妈工作。妈妈参加进修学习。

17、一滴水很小很小。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18、我答应给小弟弟电影票。我不应该自己去看。

19、科学家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科学家终于得出了科学结论。

20、李姐姐瘫痪了。李姐姐顽强的学习。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李姐姐学会了针灸。

21、这鱼汤没有加作料。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

22、这个鱼钩上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这个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3、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24、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25、董存瑞牺牲自己。董存瑞要炸毁暗堡。

26、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27、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28、“非典”的传染性很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能够勇敢地面对。

29、小华的字写得很快。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30、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八、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和停顿,能使句子的结构在书面上显得更清楚。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总称。

点号主要表示语言的停顿和语气,有逗号(,)、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主要表示语言的性质和作用,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 )、书名号(《》)、间隔号(•)。

标点符号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下列五组:

▓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调的:句号、问号、感叹号。

▓表示句中某些部分间的停顿的:顿号、逗号、分号。

▓表示提示和引用的:冒号、引号。

▓表示插入转折和删节掉一些词语和句子:括号、破折号、省略号。

▓表示特殊词语的: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

体会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用法,并把相应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A、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B、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语意含蓄,让读者去想象。

①“唉!西蒙死了。两个孩子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

②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蜈蚣”、有“蜻蜓”、有“仙鹤”……( )

③“有没有同学考卷已……”,老师的话还没说完,丁丁已举起手来说:“老师我已做完了。”( )

2、判断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语言中断或声音延长。 B、表示意思递进或转折。 C、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

①有一回,赵王得了一块宝玉——和氏璧。( )

②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

③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爬出。( )

④草地上开满了花,招来很多小蜜蜂——它们在花丛中穿梭忙碌着。( )

3、体会引号的用法。

A、表示引用别人的话。B、表示需要强调的词语。C、表示引用特定的词语。D、表示否定或讽刺。

①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一种“人”字形线路。( )

②湖边的森林里有列宁的“绿色办公室”。( )

③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④弟弟被评为“三好学生”。( )

九、课文复习提纲

1、《文言文两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后第3题: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后第2题:“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桃花心木》

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后第2题:

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6、《北京的春节》

本人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答: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课后第3题: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12、《为人民服务》

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课后第3题: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课后第3题:

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②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15、《凡卡》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这篇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而成的。在表达式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的在法国科学院做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课题中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

课后第2题:

①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②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答: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后第2题:答: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补充事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上山手被草叶割伤,发明了锯。

课后第3题:

①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答:“?”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答:“见微知著”的意思是: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这句话重申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与开头互相照应。

十、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第三单元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第四单元

1、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2、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3、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4、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5、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6、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7、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8、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第五单元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十一、要求背诵默写的重点课文

第1课《文言文两则》。第2课《匆匆》。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4首古诗词:

《元日》王安石【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曹植【三国.魏】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王维【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郑燮【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苏轼【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墨梅》王冕【元】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浪淘沙》刘禹锡【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学弈》全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6、《两小儿辩日》全文: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1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

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

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学弈》全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6、《两小儿辩日》全文: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1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

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

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语文期末复习六年级下册

复习时可以分块,归纳出知识点后,设计训练习题进行巩固。我上传一点资料,但愿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

第一部分:积 累

一、词语

(一)词语分类

(1) 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甘甜 湖泊 宽阔 浑浊 清澈 碧绿 平坦 宽广 巨大

(2) 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好歹 忘记 动静 虚实 开关 是非 始终 胜负 多少

(3) 有反义词的成语

此起彼伏 左顾右盼 大惊小怪 明察暗访

前因后果 争先恐后 将功补过 大公无私

有两组反义词的成语有:前因后果 弃暗投明 此起彼伏

南来北往 死去活来 深入浅出 出生入死

(4) 数字成语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三( )二( ) 九( )二( ) ( )七( )八

千( )百( ) 五( )六( ) 七( )八( )

(5)词语仿写

冷冰冰 、 、 、

清清楚楚 、 、 、

考虑考虑 、 、 、

南来北往 、 、 、

千里迢迢 、 、 、

洋洋得意 、 、 、

古色古香 、 、 、

(6)寓言故事中的成语:

叶公好龙 滥竽充数 邯郸学步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神话故事中的成语: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开天辟地 八仙过海

历史故事中的成语:

望梅止渴 指鹿为马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老马识途

草木皆兵 三顾茅庐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四面楚歌

(7)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虎头蛇尾 鸡犬不宁 井底之蛙 鼠目寸光

狡兔三窟 九牛一毛 浑水摸鱼 羊肠小道 龙腾虎跃

马到成功 杀鸡儆猴 猪狗不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8)同类词语组成的成语

鸟兽虫鱼 梅兰竹菊 亭台楼阁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喜怒哀乐 衣食住行 柴米油盐 酸甜苦辣 锅碗瓢盆

(9)含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鼠目寸光 对牛弹琴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虎头蛇尾 千军万马 虎头蛇尾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杀鸡儆猴 鹤立鸡群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

(10)描写季节的成语

春季:春暖花开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风和日丽 花红柳绿

夏季:骄阳似火 夏日炎炎 烈日当空 艳阳高照

秋季: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秋风萧瑟

冬季: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寒风凛冽 风雪交加

(11)描写天气的成语

风和日丽 烈日当空 碧空万里 风雨交加 云淡风轻

(12)描写人物的成语

表情:大惊失色 愁眉苦脸 眉头紧锁 眉笑颜开 目瞪口呆

心理: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惴惴不安 提心吊胆

动作:手舞足蹈 蹑手蹑脚 捧腹大笑 手忙脚乱 左顾右盼

品质:刚正廉明 舍己为人 视死如归 坚贞不屈 大公无私

二、课文中的成语

成千上万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汗流浃背 毒虫猛兽

天寒地冻 齐心协力 冬去春来 欢呼雀跃 气势汹汹

武艺超群 力大无穷 瑟瑟发抖 大惊失色 仓皇逃窜

乘胜追击 大获全胜 精明能干 小心翼翼 驱寒取暖

一帆风顺 暴跳如雷 悬崖绝壁 风吹日晒 霜打雨淋

山川草木 鸟兽虫鱼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生气勃勃

冥思苦想 灵机一动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疲惫不堪

绵延不绝 南门立木 真心实意 冥思苦想 七嘴八舌

议论纷纷 胆小怕事 惹是生非 自讨苦吃 成百上千

大步流星 喜笑颜开 立木取信 刚正廉明 执法不阿

明察善断 声名鹊起 推崇备至 犯言直谏 勃然大怒

罪不当死 据法力争 手足无措 荒无人烟 精忠报国

引以为戒 无言以对 乌合之众 青红皂白 滥捕滥杀

哀鸿遍野 富国安邦 悲声叹息 拾金不昧 失而复得

乐极生悲 至理名言 坐立不安 愤愤不平 和蔼可亲

远隔重洋 原原本本 翻然醒悟 忧心忡忡 耀武扬威

密密麻麻 五颜六色 滔滔不绝 夸夸其谈 前所未有

勃勃生机 凌云壮志 昂扬奋发 飞沙走石 积劳成疾

猝然长逝 震耳欲聋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发号施令

水土不服 用武之地 乐不可支 供不应求 五光十色

多彩多姿 各种各样 不堪设想 受益无穷 碧波万顷

阳光融融 暖风徐徐 饶有兴味 闻名于世 源源不断

闭目塞听 情不自禁 随心所欲 运转自如 翻来覆去

绞尽脑汁 一本正经 默不作声 不怀好意 天真无邪

异想天开 身手不凡 聚精会神 高深莫测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一动不动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模模糊糊 清清楚楚 许许多多 恭恭敬敬

端端正正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才华横溢 重见天日

不可开交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纹丝不动 阴森可怖

忠于职守 玲珑奇巧 文武百官 鸣钟击罄 奇花异草

烟雾缭绕 山石亭阁 绝无仅有 奇珍异宝 独树一帜

郑重其事 明净素雅 古色古香 似懂非懂 如饥似渴

震耳欲聋 锲而不舍 纷至沓来 灵光一闪 茅塞顿开

迫不及待 源远流长 千载难逢 博学多才 功名利禄

风餐露宿 日晒雨淋 如火如荼 一衣带水 饮茶品茗

举世闻名 连绵不绝 风格各异 历历在目 翩翩起舞

巧夺天工 舍己救人 别具一格 璀璨夺目 耗尽心血

孜孜不倦 可想而知 感慨万千 赞叹不已 千古绝唱

国泰民安 饥肠辘辘 依依不舍 慷慨激昂 气喘吁吁

井然有序 书声琅琅 亭亭玉立 袅袅婷婷 汗流浃背

硕果累累 雷鸣电闪 歪歪扭扭 亭亭华盖 倾盆大雨

三、句子积累

1、青春篇

○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春天,一朝最好是清晨。

——李大钊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苏联)高尔基

○寻常的山花凋谢了,还会再开,而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英国)王尔德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英国)萧伯纳

这些名言劝我们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2、友谊格言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藏族)

这句话告诉我们正直的人才能交到朋友。

○骑快马的,感觉不到路远;朋友多的,感觉不到困难。(鄂伦春族)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广交朋友,朋友越多,困难就越容易解决。

○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宽广;没有朋友的人,狭窄如同巴掌。

(蒙古族)

○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时在平时。 (维吾尔族)

3、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英国. 莎士比亚)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英国. 达尔文)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关于学习的格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勇气篇

○骏马面前没有跨不过的壕沟,利刃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

○ 。

○ 。

6、爱国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 范仲淹

7、设计一句保护环境的标语(

)。

8、科学名言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苏联)巴甫洛夫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英国)牛顿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意大利)伽利略

9、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我是柔弱的小草,不能承受你大脚的亲吻。

○举手之劳,美化小区。

○果皮箱向你微笑。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水常清,花常开,草常绿,鸟常鸣。

文明和谐的宣传标语:

和谐源于一点一滴,文明始于一言一行。

10、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意思是:有条件读书的时候,却不喜欢读书;当喜欢读书的时候,

又没有条件好好读书了

○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

7、我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天坛、庐山、颐和园、敦煌莫高窟、

九寨沟、北京故宫、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四、古诗词(自己采集在采集本上)

1、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2、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静夜思》(唐 李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枫桥夜泊》(唐 张继)

3、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

《示儿》(宋 陆游)

《题临安邸》(宋 林升)

《出塞》 (唐 王昌龄)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4、劝人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宋 岳飞)

5诗中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唐 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唐 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唐 王昌龄)

6、描写春天的古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唐、张志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唐 杜甫)

7、描写夏天的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唐、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唐、杨万里)

8、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

8、描写冬天的古诗

《江雪》 (唐 柳宗元)

《别董大》 (唐 高 适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第二部分: 课内阅读

一、课文中的人物

1、这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他们是:

●《鲧禹治水》中,( )的( )和( ),在帮助百

姓治水时,鲧采用了( )的方法,禹采用了( )的方法。为

了治水,( )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卫》中,( )、( )的大卫。

●《夸父逐日》中,( )、( )的夸父。

●《天上偷来的火种》中( )、( )、( )的

普罗米修斯。

●《女娲造人》中,( )的女娲。

●《仓颉造字》中,( )的仓颉,他( )是一件惊

天地,泣鬼神的事。

●《商鞅南门立木》中,( )、( )的商鞅,他是我国( )

时期的( )家。他到( )国被( )任命为左庶长,主持

( )。为了推行新法,商鞅( ),为朝廷树立了言而有信的形象。

●《 》一文中( )、( )的狄仁杰。

●《出色的老师》中,( )的黑大哥。

●《两小儿辩日》中,( )、( )的两小儿,

( )( )的孔子。

孔子姓( )名( ),( )时期( )国人,是我国伟大的(

)家和( )家。他一生致力与( ),他的言论大多收集

在《 》中。

●孔子的名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孜孜不倦的学习知识,耐心细致的教导别人)

温故而知新。(意思:学习了新知识要不断的温习,才能掌握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

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心的向他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知道了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

不知道,这样做才能学到知识。)

●《飞天梦圆》中,第一个试乘火箭上天的(),他是我国()朝人。

中国第一位飞入太空的航天员( ),他于2003年10月15日9时

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 )被送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2005年10月12日9时,我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飞船飞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2008年2月25日21时,我国航天员瞿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飞入太空,并完成出仓活动。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一文中,( )、( )的拉曼,他是( )科学家。他因为发现了光散射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光散射效应又称为(拉曼效应)

●《童年的发现》一文中( )的“我”。

●《穷人》中( )、( )的渔夫和桑娜。

●《 》中( )、( )、( )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所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体现了他( )、

( )的品质。

● 《永生的眼睛》中,( )的琳达一家。

● 《船长》一文中,( )、( )的( )船长。

● 《陆羽和茶经》中( )、( )的陆羽,他被称为( )

他写的《 》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整部巨著的完成历时( )年。

● 张大千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对诗画、书法、篆刻样样精通,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水流派,与( )有(南张北齐)之誉。

● 《窃读记》中,( )、( )的“我”。

● 《理想的风筝》中( )、( )的刘老师。

2、这学期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意义的课文,从中明白了许多

道理,懂得了许多知识:

(1)、学习了《夸父逐日》一文,我体会到了(

)。

(2)、学习了《商鞅南门立木》一文,我懂得了(

)。

(3)、学习了《狄仁杰公正护法》一文,我懂得了(

)。

(4)、学习了《出色的老师》一文,我明白了(

)。

(5)、学习了《美丽的规则》一文,我体会到了(

),懂得了( )

(6)、学习了《两小儿辩日》一文,我认识了( )(

)两小儿,还认识了 ( )的孔子

同时也明白了( )

(7)、学习了《飞天梦圆》一文,我想到了(

)。

(8)、学习了《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一文,我懂得了(

)。

(9)、学习了《童年的发现》一文,我受到的启示是(

)。

(10)、学习了《穷人》一文,我感受到了(

)。

(11)、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我懂得了(

)。

(12)、学习了《永生的眼睛》一文,我明白了(

)。

(13)、学习了《船长》一文,我被哈尔威船长( )

品质深深感动。

(14)、学习了《故宫》一文,我想到了(

)。

(15)、学习了《青花》一文,我明白了(

)。

(16)、学习了《敦煌壁画》一文,我知道了(

)。

(17)、学习了《编钟》一文,我知道了(

)。

(18)、学习了《窃读记》一文,我被作者( )的

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明白了( )。

(19)、《理想的风筝》一文,给我的启示是(

)。

(20)、学习了《校园交响诗》一文,我想到了(

(21)、学习了《我们上路了》一文,我得到的启示是(

3、作者和作品

《大卫》是( )国作家( )写的.

《夸父逐日》选自《 》。

《女娲造人》是 ( )写的。

《狄仁杰公正护法》是( )写的

《出色的老师》是( )写的

《美丽的规则》是( )写的

《两小儿辩日》选自《 》。

《飞天梦圆》是( )写的。

《种瓜得豆》是( )写的。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是( )写的。

《童年的发现》是( )作家( )写的

《送元二使安西》是( )朝诗人( )写的。我们还学过

他写的《 》、《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 )朝诗人( )写的。

他还有一首描写朋友惜别的诗《 》,其中表达朋友情深的诗句是

( )。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 )朝诗人( )写的。我们还学过

他写的《 》《 》。

《穷人》的作者是( )国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 》、《 》、《 》等。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 )写的。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我们学过从他的代表作《 》中节选的《 》。

鲁迅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永生的眼睛》是( )国作家( )写的。

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书

用《教材1 1》,这本书有语文和数学。到初中还有英语。语文不仅有课文分析,还有课后练习。中心思想、课文解析、古诗积累、作者介绍、词语解释、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等。还有彩色插图,非常好看。每一单元还有单元测试,不仅可以当教辅资料,还可以当一本练习册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两则》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连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吗?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答:(1)《学弈》告诉我们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匆匆》

1.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答: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答: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4.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答:(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

(2)仿写: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

《桃花心木》

1.朗读课文,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1)奇怪的做法: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

(2)这样做的原因:模仿老天下雨,让树木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打哪些“不确定”?)

答:①“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②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如考试下降,家人下岗了,生病了,朋友之间闹矛盾等等……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北京的春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1)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2)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其他略写。

(3)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2.重点句理解。

(1)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答: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答: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3)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答: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4)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答:“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十六年前的回忆》

1. 文章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2.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3.重点句的理解。

(1)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答: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2)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3)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答: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为人民服务》

1.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3.重点句理解: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第四句是讲我们对人民有好处的办法,我们都照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答: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3)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答: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卖火柴的小女孩》

1.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2.重点句理解:

(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的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凡卡》

1.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 对句子的理解。

①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答:圣诞节前夜,凡卡没躺下睡觉,是因为节日让他思念唯一的亲人爷爷,也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愿──偷偷地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一个“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害怕被人发现,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②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答:课文里关于凡卡写信过程的“叹气”还有两次,“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对于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来说,这叹气跟他的年龄是很不相称的,写一封信的过程中,他连续叹气,可见这样的生活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痛苦万分。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答:“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来大城市做学徒,本指望学会做鞋,有个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可来这里做的事跟学做鞋没有一点关系;本指望从此有吃有住,却“饿得要命”,差点被打死,连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没有穷人的活路……饥饿、孤独、痛苦,彻底打碎了凡卡的梦想,所以他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文中几次提到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④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凡卡梦想信很快到达爷爷的手里,爷爷读到信就来接他。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对这个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凡卡没有写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爷爷收不到信”这个表面答案上,还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爷爷会来接凡卡吗?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凡卡的爷爷不过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没有能力抚养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在村子里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饭的活儿,要不,怎么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里寻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无能为力。这样看来,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一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加悲惨,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

《跨越百年的美丽》

1.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对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答:“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答:“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③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居里夫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④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答: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

答: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答:“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答: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答: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3.词语理解: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改为他人转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4、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5、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6、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7、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8、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9、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0、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改为双重否定句

1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

2爹妈都不在家,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3在共产党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4我们确实需要努力了。

5我只好把书还给他。

反问句改陈述句

1、你举荐他,难道不怕别人说你偏心眼?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5、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

6、难道雨下得小吗?

7、你的这种做法,怎能不叫人生气?

8、出了这样的事,人们怎不伤心呢?

9、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0、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陈述句改反问句

1.这三克镭体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6、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7、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8、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9、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0、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修改病句。(原则:不能改变句子愿意。能改不删。能添不去。)

1、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2、我好久没有听到小明清脆的歌声和高兴的笑脸。

3、全校所有的师生基本上都参加了“六一”晚会。

4、我即使这么用功,但成绩还是不如你。

5、夏天的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6、张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7、妈妈从菜场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8、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9、我们上街买了许多东西,其中有铅笔、笔记本、橡皮、文具及水彩笔等等。

10、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1、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12、我们从小要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13、这是一艘最大的我国制造的远洋轮船。

14、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15、经过老师的教育,终于认识了错误。

16、李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

17、她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帮助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同学。

18、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

19、我认真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20、她的家乡是北京人。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6、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0、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

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1、生产发展了。人民丰衣足食。

2、老鼠落到了猫的手中。老鼠再也别想活了。

3、我移动一下身体。我可能暴露目标。

4、主人不让阿辽莎读书。主人责骂他。

5、水浪一个一个打来,漩涡一个接一个地旋着。竹排在继续前进。

6、陈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同学批评一通了事。陈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同学耐心地做思想工作。

7、我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我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8、林彬彬经常锻炼身体。林彬彬身体很棒。

9、妈妈关心我的身体。妈妈关心我的学习。

10、困难再大。我们要完成任务。

1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2、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来观赏桂林山水。

13、小华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小华坚决地改正了错误。

14、小芳把答案告诉他。小芳启发他自己去思考。

15、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16、妈妈工作。妈妈参加进修学习。

17、一滴水很小很小。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18、我答应给小弟弟电影票。我不应该自己去看。

19、科学家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科学家终于得出了科学结论。

20、李姐姐瘫痪了。李姐姐顽强的学习。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李姐姐学会了针灸。

21、这鱼汤没有加作料。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

22、这个鱼钩上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这个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3、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24、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25、董存瑞牺牲自己。董存瑞要炸毁暗堡。

26、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27、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28、“非典”的传染性很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能够勇敢地面对。

29、小华的字写得很快。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30、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八、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和停顿,能使句子的结构在书面上显得更清楚。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总称。

点号主要表示语言的停顿和语气,有逗号(,)、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主要表示语言的性质和作用,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 )、书名号(《》)、间隔号(•)。

标点符号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下列五组:

▓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调的:句号、问号、感叹号。

▓表示句中某些部分间的停顿的:顿号、逗号、分号。

▓表示提示和引用的:冒号、引号。

▓表示插入转折和删节掉一些词语和句子:括号、破折号、省略号。

▓表示特殊词语的: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

体会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用法,并把相应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A、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B、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语意含蓄,让读者去想象。

①“唉!西蒙死了。两个孩子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

②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蜈蚣”、有“蜻蜓”、有“仙鹤”……( )

③“有没有同学考卷已……”,老师的话还没说完,丁丁已举起手来说:“老师我已做完了。”( )

2、判断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语言中断或声音延长。 B、表示意思递进或转折。 C、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

①有一回,赵王得了一块宝玉——和氏璧。( )

②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

③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爬出。( )

④草地上开满了花,招来很多小蜜蜂——它们在花丛中穿梭忙碌着。( )

3、体会引号的用法。

A、表示引用别人的话。B、表示需要强调的词语。C、表示引用特定的词语。D、表示否定或讽刺。

①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一种“人”字形线路。( )

②湖边的森林里有列宁的“绿色办公室”。( )

③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④弟弟被评为“三好学生”。( )

九、课文复习提纲

1、《文言文两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后第3题: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后第2题:“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桃花心木》

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后第2题:

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6、《北京的春节》

本人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答: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课后第3题: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12、《为人民服务》

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课后第3题: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课后第3题:

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②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15、《凡卡》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这篇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而成的。在表达式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的在法国科学院做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课题中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

课后第2题:

①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②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答: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后第2题:答: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补充事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上山手被草叶割伤,发明了锯。

课后第3题:

①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答:“?”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答:“见微知著”的意思是: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这句话重申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与开头互相照应。

十、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第三单元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第四单元

1、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2、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3、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4、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5、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6、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7、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8、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第五单元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十一、要求背诵默写的重点课文

第1课《文言文两则》。第2课《匆匆》。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4首古诗词:

《元日》王安石【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曹植【三国.魏】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王维【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郑燮【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苏轼【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墨梅》王冕【元】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浪淘沙》刘禹锡【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学弈》全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6、《两小儿辩日》全文: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1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

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

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学弈》全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6、《两小儿辩日》全文: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1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

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

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语文期末复习六年级下册

复习时可以分块,归纳出知识点后,设计训练习题进行巩固。我上传一点资料,但愿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

第一部分:积 累

一、词语

(一)词语分类

(1) 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甘甜 湖泊 宽阔 浑浊 清澈 碧绿 平坦 宽广 巨大

(2) 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好歹 忘记 动静 虚实 开关 是非 始终 胜负 多少

(3) 有反义词的成语

此起彼伏 左顾右盼 大惊小怪 明察暗访

前因后果 争先恐后 将功补过 大公无私

有两组反义词的成语有:前因后果 弃暗投明 此起彼伏

南来北往 死去活来 深入浅出 出生入死

(4) 数字成语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三( )二( ) 九( )二( ) ( )七( )八

千( )百( ) 五( )六( ) 七( )八( )

(5)词语仿写

冷冰冰 、 、 、

清清楚楚 、 、 、

考虑考虑 、 、 、

南来北往 、 、 、

千里迢迢 、 、 、

洋洋得意 、 、 、

古色古香 、 、 、

(6)寓言故事中的成语:

叶公好龙 滥竽充数 邯郸学步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神话故事中的成语: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开天辟地 八仙过海

历史故事中的成语:

望梅止渴 指鹿为马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老马识途

草木皆兵 三顾茅庐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四面楚歌

(7)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虎头蛇尾 鸡犬不宁 井底之蛙 鼠目寸光

狡兔三窟 九牛一毛 浑水摸鱼 羊肠小道 龙腾虎跃

马到成功 杀鸡儆猴 猪狗不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8)同类词语组成的成语

鸟兽虫鱼 梅兰竹菊 亭台楼阁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喜怒哀乐 衣食住行 柴米油盐 酸甜苦辣 锅碗瓢盆

(9)含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鼠目寸光 对牛弹琴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虎头蛇尾 千军万马 虎头蛇尾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杀鸡儆猴 鹤立鸡群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

(10)描写季节的成语

春季:春暖花开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风和日丽 花红柳绿

夏季:骄阳似火 夏日炎炎 烈日当空 艳阳高照

秋季: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秋风萧瑟

冬季: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寒风凛冽 风雪交加

(11)描写天气的成语

风和日丽 烈日当空 碧空万里 风雨交加 云淡风轻

(12)描写人物的成语

表情:大惊失色 愁眉苦脸 眉头紧锁 眉笑颜开 目瞪口呆

心理: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惴惴不安 提心吊胆

动作:手舞足蹈 蹑手蹑脚 捧腹大笑 手忙脚乱 左顾右盼

品质:刚正廉明 舍己为人 视死如归 坚贞不屈 大公无私

二、课文中的成语

成千上万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汗流浃背 毒虫猛兽

天寒地冻 齐心协力 冬去春来 欢呼雀跃 气势汹汹

武艺超群 力大无穷 瑟瑟发抖 大惊失色 仓皇逃窜

乘胜追击 大获全胜 精明能干 小心翼翼 驱寒取暖

一帆风顺 暴跳如雷 悬崖绝壁 风吹日晒 霜打雨淋

山川草木 鸟兽虫鱼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生气勃勃

冥思苦想 灵机一动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疲惫不堪

绵延不绝 南门立木 真心实意 冥思苦想 七嘴八舌

议论纷纷 胆小怕事 惹是生非 自讨苦吃 成百上千

大步流星 喜笑颜开 立木取信 刚正廉明 执法不阿

明察善断 声名鹊起 推崇备至 犯言直谏 勃然大怒

罪不当死 据法力争 手足无措 荒无人烟 精忠报国

引以为戒 无言以对 乌合之众 青红皂白 滥捕滥杀

哀鸿遍野 富国安邦 悲声叹息 拾金不昧 失而复得

乐极生悲 至理名言 坐立不安 愤愤不平 和蔼可亲

远隔重洋 原原本本 翻然醒悟 忧心忡忡 耀武扬威

密密麻麻 五颜六色 滔滔不绝 夸夸其谈 前所未有

勃勃生机 凌云壮志 昂扬奋发 飞沙走石 积劳成疾

猝然长逝 震耳欲聋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发号施令

水土不服 用武之地 乐不可支 供不应求 五光十色

多彩多姿 各种各样 不堪设想 受益无穷 碧波万顷

阳光融融 暖风徐徐 饶有兴味 闻名于世 源源不断

闭目塞听 情不自禁 随心所欲 运转自如 翻来覆去

绞尽脑汁 一本正经 默不作声 不怀好意 天真无邪

异想天开 身手不凡 聚精会神 高深莫测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一动不动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模模糊糊 清清楚楚 许许多多 恭恭敬敬

端端正正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才华横溢 重见天日

不可开交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纹丝不动 阴森可怖

忠于职守 玲珑奇巧 文武百官 鸣钟击罄 奇花异草

烟雾缭绕 山石亭阁 绝无仅有 奇珍异宝 独树一帜

郑重其事 明净素雅 古色古香 似懂非懂 如饥似渴

震耳欲聋 锲而不舍 纷至沓来 灵光一闪 茅塞顿开

迫不及待 源远流长 千载难逢 博学多才 功名利禄

风餐露宿 日晒雨淋 如火如荼 一衣带水 饮茶品茗

举世闻名 连绵不绝 风格各异 历历在目 翩翩起舞

巧夺天工 舍己救人 别具一格 璀璨夺目 耗尽心血

孜孜不倦 可想而知 感慨万千 赞叹不已 千古绝唱

国泰民安 饥肠辘辘 依依不舍 慷慨激昂 气喘吁吁

井然有序 书声琅琅 亭亭玉立 袅袅婷婷 汗流浃背

硕果累累 雷鸣电闪 歪歪扭扭 亭亭华盖 倾盆大雨

三、句子积累

1、青春篇

○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春天,一朝最好是清晨。

——李大钊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苏联)高尔基

○寻常的山花凋谢了,还会再开,而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英国)王尔德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英国)萧伯纳

这些名言劝我们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2、友谊格言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藏族)

这句话告诉我们正直的人才能交到朋友。

○骑快马的,感觉不到路远;朋友多的,感觉不到困难。(鄂伦春族)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广交朋友,朋友越多,困难就越容易解决。

○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宽广;没有朋友的人,狭窄如同巴掌。

(蒙古族)

○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时在平时。 (维吾尔族)

3、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英国. 莎士比亚)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英国. 达尔文)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关于学习的格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勇气篇

○骏马面前没有跨不过的壕沟,利刃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

○ 。

○ 。

6、爱国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 范仲淹

7、设计一句保护环境的标语(

)。

8、科学名言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苏联)巴甫洛夫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英国)牛顿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意大利)伽利略

9、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我是柔弱的小草,不能承受你大脚的亲吻。

○举手之劳,美化小区。

○果皮箱向你微笑。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水常清,花常开,草常绿,鸟常鸣。

文明和谐的宣传标语:

和谐源于一点一滴,文明始于一言一行。

10、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意思是:有条件读书的时候,却不喜欢读书;当喜欢读书的时候,

又没有条件好好读书了

○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

7、我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天坛、庐山、颐和园、敦煌莫高窟、

九寨沟、北京故宫、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四、古诗词(自己采集在采集本上)

1、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2、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静夜思》(唐 李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枫桥夜泊》(唐 张继)

3、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

《示儿》(宋 陆游)

《题临安邸》(宋 林升)

《出塞》 (唐 王昌龄)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4、劝人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宋 岳飞)

5诗中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唐 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唐 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唐 王昌龄)

6、描写春天的古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唐、张志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唐 杜甫)

7、描写夏天的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唐、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唐、杨万里)

8、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

8、描写冬天的古诗

《江雪》 (唐 柳宗元)

《别董大》 (唐 高 适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第二部分: 课内阅读

一、课文中的人物

1、这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他们是:

●《鲧禹治水》中,( )的( )和( ),在帮助百

姓治水时,鲧采用了( )的方法,禹采用了( )的方法。为

了治水,( )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卫》中,( )、( )的大卫。

●《夸父逐日》中,( )、( )的夸父。

●《天上偷来的火种》中( )、( )、( )的

普罗米修斯。

●《女娲造人》中,( )的女娲。

●《仓颉造字》中,( )的仓颉,他( )是一件惊

天地,泣鬼神的事。

●《商鞅南门立木》中,( )、( )的商鞅,他是我国( )

时期的( )家。他到( )国被( )任命为左庶长,主持

( )。为了推行新法,商鞅( ),为朝廷树立了言而有信的形象。

●《 》一文中( )、( )的狄仁杰。

●《出色的老师》中,( )的黑大哥。

●《两小儿辩日》中,( )、( )的两小儿,

( )( )的孔子。

孔子姓( )名( ),( )时期( )国人,是我国伟大的(

)家和( )家。他一生致力与( ),他的言论大多收集

在《 》中。

●孔子的名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孜孜不倦的学习知识,耐心细致的教导别人)

温故而知新。(意思:学习了新知识要不断的温习,才能掌握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

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心的向他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知道了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

不知道,这样做才能学到知识。)

●《飞天梦圆》中,第一个试乘火箭上天的(),他是我国()朝人。

中国第一位飞入太空的航天员( ),他于2003年10月15日9时

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 )被送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2005年10月12日9时,我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飞船飞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2008年2月25日21时,我国航天员瞿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飞入太空,并完成出仓活动。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一文中,( )、( )的拉曼,他是( )科学家。他因为发现了光散射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光散射效应又称为(拉曼效应)

●《童年的发现》一文中( )的“我”。

●《穷人》中( )、( )的渔夫和桑娜。

●《 》中( )、( )、( )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所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体现了他( )、

( )的品质。

● 《永生的眼睛》中,( )的琳达一家。

● 《船长》一文中,( )、( )的( )船长。

● 《陆羽和茶经》中( )、( )的陆羽,他被称为( )

他写的《 》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整部巨著的完成历时( )年。

● 张大千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对诗画、书法、篆刻样样精通,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水流派,与( )有(南张北齐)之誉。

● 《窃读记》中,( )、( )的“我”。

● 《理想的风筝》中( )、( )的刘老师。

2、这学期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意义的课文,从中明白了许多

道理,懂得了许多知识:

(1)、学习了《夸父逐日》一文,我体会到了(

)。

(2)、学习了《商鞅南门立木》一文,我懂得了(

)。

(3)、学习了《狄仁杰公正护法》一文,我懂得了(

)。

(4)、学习了《出色的老师》一文,我明白了(

)。

(5)、学习了《美丽的规则》一文,我体会到了(

),懂得了( )

(6)、学习了《两小儿辩日》一文,我认识了( )(

)两小儿,还认识了 ( )的孔子

同时也明白了( )

(7)、学习了《飞天梦圆》一文,我想到了(

)。

(8)、学习了《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一文,我懂得了(

)。

(9)、学习了《童年的发现》一文,我受到的启示是(

)。

(10)、学习了《穷人》一文,我感受到了(

)。

(11)、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我懂得了(

)。

(12)、学习了《永生的眼睛》一文,我明白了(

)。

(13)、学习了《船长》一文,我被哈尔威船长( )

品质深深感动。

(14)、学习了《故宫》一文,我想到了(

)。

(15)、学习了《青花》一文,我明白了(

)。

(16)、学习了《敦煌壁画》一文,我知道了(

)。

(17)、学习了《编钟》一文,我知道了(

)。

(18)、学习了《窃读记》一文,我被作者( )的

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明白了( )。

(19)、《理想的风筝》一文,给我的启示是(

)。

(20)、学习了《校园交响诗》一文,我想到了(

(21)、学习了《我们上路了》一文,我得到的启示是(

3、作者和作品

《大卫》是( )国作家( )写的.

《夸父逐日》选自《 》。

《女娲造人》是 ( )写的。

《狄仁杰公正护法》是( )写的

《出色的老师》是( )写的

《美丽的规则》是( )写的

《两小儿辩日》选自《 》。

《飞天梦圆》是( )写的。

《种瓜得豆》是( )写的。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是( )写的。

《童年的发现》是( )作家( )写的

《送元二使安西》是( )朝诗人( )写的。我们还学过

他写的《 》、《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 )朝诗人( )写的。

他还有一首描写朋友惜别的诗《 》,其中表达朋友情深的诗句是

( )。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 )朝诗人( )写的。我们还学过

他写的《 》《 》。

《穷人》的作者是( )国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 》、《 》、《 》等。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 )写的。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我们学过从他的代表作《 》中节选的《 》。

鲁迅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永生的眼睛》是( )国作家( )写的。

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书

用《教材1 1》,这本书有语文和数学。到初中还有英语。语文不仅有课文分析,还有课后练习。中心思想、课文解析、古诗积累、作者介绍、词语解释、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等。还有彩色插图,非常好看。每一单元还有单元测试,不仅可以当教辅资料,还可以当一本练习册

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语文期末复习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