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目录(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科学上册目录(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科学书内容是什么?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年级是指小学阶段的高年级阶段,其中五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面临“小升初”考试,所以要认真学习、仔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六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为六年级的小升初做好准备,所以也要认真学习、备战小升初。

五年级是五年制小学的最重要的年级。因为面临“小升初”考试,所以五年级学生要拼命地学习,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发挥出色。学习科目和以前差别不大,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基本操作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

(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

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

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 2种子发芽实验(二)

一、实验内容:

整理分析实验记录的信息

二、器材:

(每组)实验后发芽的和不发芽的种子、放大镜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略。

1—4蚯蚓的选择

一、 实验内容:

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

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二、 器材:

(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 操作建议:

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

2—1光和影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二、 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尺子1根。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 操作建议:

1、活动1要控制手电筒到木块的距离不变,只改变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这个活动难度较大,教师要演示实验和记录的方法。其中,手电筒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才能看到影子。

2、活动2中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手电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改变木块到手电筒的距离。

3、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在屏上用铅笔画下实际的影子,再把结果画在课本上。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 实验内容:

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

二、 器材:

(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 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 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

四、操作建议:

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 实验内容:

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8-2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 每张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15厘米左右,并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2、 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

一、 实验内容:

光的反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3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同时将手电筒和小镜子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在活动2时,提示学生使用小镜子。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自制潜望镜1个。

2—5光与热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小镜子5面、温度计1支、白纸1张。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

四、操作建议: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

2、镜子的反射光斑调整集中到温度计的玻璃泡部位。

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5、靠近温度计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学具中有)对折做成的纸袋各1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不同颜色和材料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操作建议: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黑色纸袋3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按照与地面水平、垂直、与阳光垂直这三种方式摆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 操作建议:

除了摆放时的角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讲解原理,但要求学生都要做)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4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四、操作建议:

1、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

2、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

3、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一、 实验内容:

展示并检验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自行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1个、温度计1个、冷水1小桶。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各组展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

2、在各组热水器的瓶子中装好相同温度的冷水200毫升;

3、各组同时将热水器放到指定的场地中;

4、每隔5分钟测出水温并如实记录。

四、操作建议:

1、教师事先对活动日期、场地的选择、布置、划分、活动的程序、方法等方面要作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2、比竞赛更重要的是每个组的自我评价和各组间的交流、反思和改进。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岩石变化原因的实验

二、器材:

1、(每组)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

2、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实验1——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捏的方法)

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

实验2——

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

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部分,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

3、取出砖块观察,并与原砖块进行比较。

四、操作建议:

1、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盖熄灭,盖两次为好。

2、摇晃瓶子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最好是砖块明显变小为宜。

3—4土壤中有什么

一、 实验内容:

寻找土壤成分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些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小铲子1个、塑料盒1个、报纸1张、放大镜1个、塑料杯、镊子1个、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签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2到53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三个步骤的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做沉积实验时,土壤倒入水中时应该先观察一下,再搅拌静置、观察。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雨水对土地侵蚀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

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

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

五、 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喷水器可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的饮料瓶替代。

3—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有植物生长的土壤若干、报纸2张、塑料薄膜2张、小铲子1个、脸盆或水桶2个、喷水器2个(孔有大小之分)、水2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喷水器喷水的高度要相同,喷水的量也要相同。

2、作为对比实验,实验时不能再动土坡的模型,而且只能改变实验计划中所选的那一个条件。

3、实验后观察、比较的重点是土坡被侵蚀的程度(被侵蚀的土壤的多少、所接的水的多少和清澈程度、土坡的变化情况等)。

五、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2个喷水器可分别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或大孔的饮料瓶替代。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一、 实验内容:

河流对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大饮料瓶1个、杯底侧边扎孔的塑料杯1个、高10厘米的木块1块、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测量、记录。

四、操作建议:

倒水是要保持带孔塑料杯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即保持河道中的水量和水的流速基本一致,无较大的变化。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和建造模拟家园

二、器材:

(每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喷水器1个、水1瓶、小泡沫块10块左右、小草4棵左右。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63到6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交流、实验、观察。

四、操作建议:

实验前的设计和交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将目标明确指向设计的意图、目的。

4—1我们的小缆车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安装一辆小缆车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两大盒铁垫圈(五金店买)。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0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进行安装。

四、操作建议:

1、拴绳线的位置一般在车头的正中,否则小车容易跑偏。

2、绳线的长度应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3、桌子的边缘可用铅笔袋或夹子拦住,避免小车冲出桌面掉下桌子。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铁垫圈若干、秒表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1页的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四、操作建议:

1、小车动起来之前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才能发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2、小车动起来之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或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一、 实验内容:

橡筋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带车轴套的实验用小车1辆、橡皮筋4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并根据推测设计实验。

2、安装小车后,观察和感觉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和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因缠绕圈数的多少而不同。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验证推测。

四、操作建议:

1、安装时,车轴套应位于后车轴的中间部位,使产生的力量均匀作用于车轮。

2、如果没有车轴套,可在轴上缠上几圈胶布或胶带来解决。

3、室外实验场地要平坦但不很光滑,并用尺子在地上画好表示距离的格子。

4、实验后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并让学生实施自己的设想。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一、 实验内容:

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支架1个、喷嘴1个、气球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按照教材75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安装一辆喷气小车。

2、试一试:给气球吹足气,放开气嘴,小车能否运动起来。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测量行驶的距离。

四、操作建议:

1、气球吹足气安装到小车上时,要避免与碰到车轮,否则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2、想办法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以保持小车在运动时基本处于一条直线上。

4—4测量力的大小

一、 实验内容:

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不准的话请教师调整。

2、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作好记录进行比较。

3、测量拉文具盒匀速前进要用多大的力,为下一课做技能准备。

四、操作建议:

1、测量前只要求检查而不调整,强调的是检查计量工具的意识;请教师调整,目的是避免学生自行乱调指针。

2、在测量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3、 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这一点与读温度计的要求是一样的。

4、 要求学生尽量估计准确一些,促使学生建立实际的“牛”的大小的概念。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4—5运动与摩擦力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砂纸1张、两块木板。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相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光滑程度的差别要大些才好。可以同时把接触的两个面都弄粗糙,摩擦力就会大大增加。

2、这一个实验做两次也可以了。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不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物体重量的差别要大些才好。

2、这一个实验较容易,可以多做几次再比较。

4—6滑动与滚动

一、 实验内容:

测量滚动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实验用小车1辆、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胶带。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的两辆小车,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在小车上加一些重物,测量滚动摩擦力就会容易些,两种摩擦力的差别也会大一些。

2、小车运动的接触面应粗糙些为好,若轮子与桌面打滑,就测不出多大区别了。

4—7运动与设计

一、 实验内容:

观察自行车上与摩擦有关的设计

二、器材:

(每组)自行车或儿童车的实物1辆。

三、规范操作要点:

1、观察实物和教材85页的图示,确定应观察的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

2、区分这些部件中需要摩擦力和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

3、从这些部件的设计特征中找出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四、操作建议:

1、操作实物活动前要强调注意安全,不能快速转动轮子。

2、研究时只要学生说得对就应给予肯定。

3、教学目的不是要找尽自行车上好的设计,可以适时中止讨论。

4—8设计制作小赛车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小赛车

二、器材:

(每组)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利用教材87页提供的设计任务和要讨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设计。

2、分组进行设计,写出方案,交流和反思、改进。

3、引导学生分析教材88页提供的四个小车和一个制作流程图,指导学生制作。

4、各组介绍交流制作好的小赛车,进行小赛车比赛。

四、操作建议:

1、设计时重要的是要增大动力,减少阻力,启发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学的知识。

2、实际制作一般放在课后进行,教师的督促和及时指导极为重要。

3、小赛车制作和测试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刚刚写完,最新2021秋季苏教版:

2021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按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本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为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在我任教的五年级1班、五年级2班,共84名学生,其中,男生42名,女生42名。经过之前4年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科学课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也不断增强。进入五年级,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得到培养。由于多种原因,孩子们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也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因而没能很好地形成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的经验。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氛围更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孩子们在科学探究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

这学期,我将着眼于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孩子们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受年龄的限制,孩子们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此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此外,还须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

三、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科学大全的内容

五年级上册科学书内容是分别是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关于光的科学介绍

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五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冀人版

科学河北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14课光从光源来。

从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从哪里来》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来自于光源,来自于光源的光或者是反射物体的光进入眼睛,就是我们看到的发光体。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阳光、灯光、烛光、火光、月光、星光、还有一些小动物也会发光,如萤火虫等,一些自然现象也会发光,如闪电等。

光的重要特征:

1、在几何光学中,光以直线传播。笔直的光柱和太阳光线都说明了这一点。

2、在波动光学中,光以波的形式传播。光就像水面上的水波一样,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

3、光速极快。在真空中为299792458≈3×10⁸m/s,在空气中的速度要慢些。在折射率更大的介质中,譬如在水中或玻璃中,传播速度还要慢些。

4、在量子光学中,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构成光的量子(基本微粒),我们称其为光量子,简称光子,因此能引起胶片感光乳剂等物质的化学变化。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书内容是什么?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年级是指小学阶段的高年级阶段,其中五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面临“小升初”考试,所以要认真学习、仔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六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为六年级的小升初做好准备,所以也要认真学习、备战小升初。

五年级是五年制小学的最重要的年级。因为面临“小升初”考试,所以五年级学生要拼命地学习,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发挥出色。学习科目和以前差别不大,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基本操作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

(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

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

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 2种子发芽实验(二)

一、实验内容:

整理分析实验记录的信息

二、器材:

(每组)实验后发芽的和不发芽的种子、放大镜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略。

1—4蚯蚓的选择

一、 实验内容:

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

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二、 器材:

(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 操作建议:

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

2—1光和影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二、 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尺子1根。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 操作建议:

1、活动1要控制手电筒到木块的距离不变,只改变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这个活动难度较大,教师要演示实验和记录的方法。其中,手电筒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才能看到影子。

2、活动2中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手电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改变木块到手电筒的距离。

3、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在屏上用铅笔画下实际的影子,再把结果画在课本上。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 实验内容:

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

二、 器材:

(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 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 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

四、操作建议:

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 实验内容:

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8-2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 每张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15厘米左右,并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2、 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

一、 实验内容:

光的反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3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同时将手电筒和小镜子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在活动2时,提示学生使用小镜子。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自制潜望镜1个。

2—5光与热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小镜子5面、温度计1支、白纸1张。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

四、操作建议: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

2、镜子的反射光斑调整集中到温度计的玻璃泡部位。

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5、靠近温度计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学具中有)对折做成的纸袋各1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不同颜色和材料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操作建议: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黑色纸袋3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按照与地面水平、垂直、与阳光垂直这三种方式摆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 操作建议:

除了摆放时的角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讲解原理,但要求学生都要做)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4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四、操作建议:

1、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

2、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

3、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一、 实验内容:

展示并检验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自行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1个、温度计1个、冷水1小桶。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各组展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

2、在各组热水器的瓶子中装好相同温度的冷水200毫升;

3、各组同时将热水器放到指定的场地中;

4、每隔5分钟测出水温并如实记录。

四、操作建议:

1、教师事先对活动日期、场地的选择、布置、划分、活动的程序、方法等方面要作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2、比竞赛更重要的是每个组的自我评价和各组间的交流、反思和改进。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岩石变化原因的实验

二、器材:

1、(每组)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

2、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实验1——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捏的方法)

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

实验2——

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

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部分,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

3、取出砖块观察,并与原砖块进行比较。

四、操作建议:

1、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盖熄灭,盖两次为好。

2、摇晃瓶子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最好是砖块明显变小为宜。

3—4土壤中有什么

一、 实验内容:

寻找土壤成分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些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小铲子1个、塑料盒1个、报纸1张、放大镜1个、塑料杯、镊子1个、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签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2到53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三个步骤的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做沉积实验时,土壤倒入水中时应该先观察一下,再搅拌静置、观察。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雨水对土地侵蚀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

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

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

五、 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喷水器可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的饮料瓶替代。

3—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有植物生长的土壤若干、报纸2张、塑料薄膜2张、小铲子1个、脸盆或水桶2个、喷水器2个(孔有大小之分)、水2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喷水器喷水的高度要相同,喷水的量也要相同。

2、作为对比实验,实验时不能再动土坡的模型,而且只能改变实验计划中所选的那一个条件。

3、实验后观察、比较的重点是土坡被侵蚀的程度(被侵蚀的土壤的多少、所接的水的多少和清澈程度、土坡的变化情况等)。

五、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2个喷水器可分别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或大孔的饮料瓶替代。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一、 实验内容:

河流对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大饮料瓶1个、杯底侧边扎孔的塑料杯1个、高10厘米的木块1块、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测量、记录。

四、操作建议:

倒水是要保持带孔塑料杯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即保持河道中的水量和水的流速基本一致,无较大的变化。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和建造模拟家园

二、器材:

(每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喷水器1个、水1瓶、小泡沫块10块左右、小草4棵左右。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63到6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交流、实验、观察。

四、操作建议:

实验前的设计和交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将目标明确指向设计的意图、目的。

4—1我们的小缆车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安装一辆小缆车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两大盒铁垫圈(五金店买)。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0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进行安装。

四、操作建议:

1、拴绳线的位置一般在车头的正中,否则小车容易跑偏。

2、绳线的长度应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3、桌子的边缘可用铅笔袋或夹子拦住,避免小车冲出桌面掉下桌子。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铁垫圈若干、秒表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1页的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四、操作建议:

1、小车动起来之前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才能发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2、小车动起来之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或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一、 实验内容:

橡筋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带车轴套的实验用小车1辆、橡皮筋4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并根据推测设计实验。

2、安装小车后,观察和感觉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和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因缠绕圈数的多少而不同。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验证推测。

四、操作建议:

1、安装时,车轴套应位于后车轴的中间部位,使产生的力量均匀作用于车轮。

2、如果没有车轴套,可在轴上缠上几圈胶布或胶带来解决。

3、室外实验场地要平坦但不很光滑,并用尺子在地上画好表示距离的格子。

4、实验后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并让学生实施自己的设想。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一、 实验内容:

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支架1个、喷嘴1个、气球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按照教材75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安装一辆喷气小车。

2、试一试:给气球吹足气,放开气嘴,小车能否运动起来。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测量行驶的距离。

四、操作建议:

1、气球吹足气安装到小车上时,要避免与碰到车轮,否则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2、想办法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以保持小车在运动时基本处于一条直线上。

4—4测量力的大小

一、 实验内容:

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不准的话请教师调整。

2、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作好记录进行比较。

3、测量拉文具盒匀速前进要用多大的力,为下一课做技能准备。

四、操作建议:

1、测量前只要求检查而不调整,强调的是检查计量工具的意识;请教师调整,目的是避免学生自行乱调指针。

2、在测量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3、 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这一点与读温度计的要求是一样的。

4、 要求学生尽量估计准确一些,促使学生建立实际的“牛”的大小的概念。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4—5运动与摩擦力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砂纸1张、两块木板。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相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光滑程度的差别要大些才好。可以同时把接触的两个面都弄粗糙,摩擦力就会大大增加。

2、这一个实验做两次也可以了。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不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物体重量的差别要大些才好。

2、这一个实验较容易,可以多做几次再比较。

4—6滑动与滚动

一、 实验内容:

测量滚动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实验用小车1辆、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胶带。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的两辆小车,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在小车上加一些重物,测量滚动摩擦力就会容易些,两种摩擦力的差别也会大一些。

2、小车运动的接触面应粗糙些为好,若轮子与桌面打滑,就测不出多大区别了。

4—7运动与设计

一、 实验内容:

观察自行车上与摩擦有关的设计

二、器材:

(每组)自行车或儿童车的实物1辆。

三、规范操作要点:

1、观察实物和教材85页的图示,确定应观察的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

2、区分这些部件中需要摩擦力和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

3、从这些部件的设计特征中找出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四、操作建议:

1、操作实物活动前要强调注意安全,不能快速转动轮子。

2、研究时只要学生说得对就应给予肯定。

3、教学目的不是要找尽自行车上好的设计,可以适时中止讨论。

4—8设计制作小赛车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小赛车

二、器材:

(每组)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利用教材87页提供的设计任务和要讨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设计。

2、分组进行设计,写出方案,交流和反思、改进。

3、引导学生分析教材88页提供的四个小车和一个制作流程图,指导学生制作。

4、各组介绍交流制作好的小赛车,进行小赛车比赛。

四、操作建议:

1、设计时重要的是要增大动力,减少阻力,启发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学的知识。

2、实际制作一般放在课后进行,教师的督促和及时指导极为重要。

3、小赛车制作和测试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刚刚写完,最新2021秋季苏教版:

2021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按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本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为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在我任教的五年级1班、五年级2班,共84名学生,其中,男生42名,女生42名。经过之前4年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科学课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也不断增强。进入五年级,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得到培养。由于多种原因,孩子们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也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因而没能很好地形成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的经验。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氛围更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孩子们在科学探究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

这学期,我将着眼于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孩子们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受年龄的限制,孩子们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此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此外,还须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

三、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科学大全的内容

五年级上册科学书内容是分别是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关于光的科学介绍

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五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冀人版

科学河北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14课光从光源来。

从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从哪里来》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来自于光源,来自于光源的光或者是反射物体的光进入眼睛,就是我们看到的发光体。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阳光、灯光、烛光、火光、月光、星光、还有一些小动物也会发光,如萤火虫等,一些自然现象也会发光,如闪电等。

光的重要特征:

1、在几何光学中,光以直线传播。笔直的光柱和太阳光线都说明了这一点。

2、在波动光学中,光以波的形式传播。光就像水面上的水波一样,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

3、光速极快。在真空中为299792458≈3×10⁸m/s,在空气中的速度要慢些。在折射率更大的介质中,譬如在水中或玻璃中,传播速度还要慢些。

4、在量子光学中,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构成光的量子(基本微粒),我们称其为光量子,简称光子,因此能引起胶片感光乳剂等物质的化学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目录(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