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带答案)
ID:75555 2021-12-21 1 3.00元 8页 1.28 MB
已阅读8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太原五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生物(理)时间:2021.12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D.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2.人在剧烈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促进肝糖原分解B.运动产生的乳酸可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C.此时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D.大量出汗后可适当补充淡盐水以维持内环境稳定3.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检查发现其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内环境CO2含量偏高B.患者体温维持在38℃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D.患者肺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发生改变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缩手反射不能完成B.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中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5.下图为反射弧中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活动中兴奋可由②处传到①处B.②处兴奋不一定引起骨骼肌收缩C.③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转换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②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6.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该反射的完成有多个神经元参与C.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只有听觉中枢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7.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处连接一个电表的两个微电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细胞A作为效应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B.刺激b处,电表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在B、C、D之间双向传递D.细胞E是被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细胞8.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研究发现,鸢尾素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元的生长。运动时血液中鸢尾素含量会上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鸢尾素在细胞中的核糖体处合成B.鸢尾素影响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C.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实验小鼠记忆测试表现比对照组好D.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9.垃圾燃烧产生的二恶英等毒性气体、某些农药的代谢产物等具有类似生物体内雌激素的性质,被称为环境雌激素(EES),其能通过雌激素受体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影响机体对雌激素分泌的调节作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B.EES与人体雌激素竞争雌激素受体C.EES导致机体内源雌激素水平升高D.长期EES毒害会损伤生殖器官机能10.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该病发病机制复杂,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C.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D.加速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是治疗思路之一11.某同学参加一场篮球比赛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关于此间发生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B.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C.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皮层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D.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12.关于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A.前者增殖形成记忆B细胞,后者增殖形成记忆T细胞B.前者参与体液免疫,后者参与细胞免疫C.抗体由前者分泌,细胞因子主要由后者分泌D.前者直接杀死靶细胞,后者直接杀死病原体13.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l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Ⅰ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C.类风湿性关节炎D.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4.2020年9月21日,中国科学家杨璐菡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宣布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开发出第一代可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3.0”。据测试这些小猪的器官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可满足安全、成功移植到人体的要求,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B.活化的B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免疫排斥反应相关C.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D.猪3.0的开发可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15.人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Tc)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人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c和Th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的B.Tc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C.Tc和Th中编码CD8的基因均正常表达,发挥免疫功能D.Th参与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1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类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B.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入侵机体的抗原并产生相应抗体C.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D.将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其免疫力17.下图为植物开花所需的光照条件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长夜闪光对于植物能否开花并无明显影响B.植物可以感知光信号并据此调整生长发育C.短日照植物一般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开花D.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时间可以有效调控植物的花期18.甲图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图中a、b处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10-8mol·L-1B.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C.甲、乙两图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19.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SA能够抑制幼苗顶端弯钩的形成B.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C.SA和ACC对弯钩形成的作用具有协同关系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20.右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甲、乙、丙长根的部位分别是X、S、XC.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中没有植物的种类D.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21.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C.K值是指种群数量的最大值D.通过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2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3.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某地一个岛屿。1937年—1942年,这个种群数量的增长如右图所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该地环颈雉种群密度B.该时间段环颈雉没有因病死亡个体C.该岛屿上没有生物与环颈雉竞争D.该时间段环颈雉的食物比较充足24.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害虫撞来后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的直接影响是A.降低害虫出生率B.改变害虫性别比例C.增加害虫死亡率D.改变害虫年龄结构2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由于某种原因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5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A.500a×0.8mB.0.8a×500mC.a×400mD.400am 26.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数量是相等的27.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最大B.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相对稳定D.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8.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下表。下列关于该鸟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29.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是A.引起传染病的某种病毒使某种群的种群密度降低B.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C.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D.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几乎全部死亡30.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②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活动的可持续进行③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蝗灾④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二、非选择题(5个大题,共40分)31.(每空2分,共12分)PD-1是表达在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L1是一种能够与之结合的蛋白质(见图1)。PD-1和PD-L1结合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除了表面有PD-L1,还分泌出大量的PD-L1(见图2)。(1)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如下图。在方框中填写相应的免疫细胞名称。 ①②③④(2)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类似PD-L1的膜蛋白一旦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便可避免______。(3)目前已研发出针对PD-L1的抗体(mAb)。结合图1信息,mAb能治疗肿瘤是因为使用mAb时,mAb通过与______结合,阻止了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使免疫系统发挥免疫功能。32.(每空1分,共6分)Kp-10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种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其调节过程如下图甲所示。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日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如下图乙所示。(1)通常情况下,若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需通过图甲中______(①/②)过程参与调节。而排卵期则启动过程_______(①/②)进行调节,促进排卵。图中器官A是______。(2)实验中所注射Kp-10靶器官是____。据图乙可知,Kp-10______(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42~50日龄内,Kp-10能够_____产蛋率。33.(每空2分,共8分)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科研人员对根向重力生长的机理做了相关研究。(1)实验一:将空白琼脂和含EDTA的琼脂做成帽状,分别套在甲、乙两组玉米胚根的根冠外(示意图如下)。提示: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Ga2+。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胚根向重力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实验结果说明。 (2)实验二: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研究表明,根总是朝着Ca2+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①实验材料和用具:胚根等长的萌发玉米种子,含EDTA的琼脂帽,含Ca2+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培养皿等。②实验步骤:第一步:取若干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放置适量的萌发玉米种子,按实验一中乙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移去根冠外的琼脂帽。第二步:将培养皿均分成两组,编号为A组、B组。第三步:。第四步:将两组胚根水平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③预期结果:。34.(每空1分,共8分)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_______________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3)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4)研究还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调查统计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________________,以利于鼠害的防治。35.(每空1分,共6分)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上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下列哪些操作会使计数结果偏小?__________(答全得分)①从静置的培养液上部取样②使用未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③计数前未对酵母菌进行台盼蓝染色④仅对样方内的酵母菌进行计数(2)曲线a的增长呈______形,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____。 (3)酵母菌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此时的种群数量称为_________。该数值的含义是________。一、选择题1---5DABAB6---10BDCCD11--15CBCBC16--20CACCD21--25CDDBC26--30DBCAB二、非选择题31.(每空2分,共12分)(1).①辅助性T细胞②记忆T细胞③靶细胞④巨噬细胞(吞噬细胞)(2).正常细胞被裂解(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细胞)(3).(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32.(每空1分,共6分)(1).①②垂体(2).下丘脑不影响提高33.(每空2分,共8分)(1).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有关/含EDTA琼脂抑制胚根向重力方向生长(2).②在A(B)组的胚根上(下)方放一个空白琼脂块,在B(A)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含Ca2+的琼脂块(3).胚根的生长方向(合理即可给分)(4).A(B)组胚根水平生长,B(A)组胚根弯曲向上(下)生长。组别与第三步对应34.(每空1分,共8分)(1)数量;不能(2)数学;有效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或环境容纳量)(3)增长;减小(4)标记重捕;检验或修正35.(每空1分,共6分)(1)①②④(2)J营养物质充足不更换培养液(3).环境容纳量(K值)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同类资料
更多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