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ID:73765 2021-12-15 1 3.00元 8页 709.01 KB
已阅读8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本大题为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位于长江下游地区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存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河姆渡文化B.良渚文化C.红山文化D.陶寺文化2.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观点作者、出处“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益干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予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表1A.诸侯推举启为帝B.禹直接传位于启C.启最终继承王位D.益最终被启所杀 3.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以“仁”待物,即“推己及人”“成己成物”。二者思想都A.主张顺从自然B.倡导战胜自然C.提出仁者爱人D.蕴含和谐理念4.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此即上计制度。该制度A.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C.调动了地方生产积极性D.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5.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6.北魏实行“均田令”、辽实行“蕃汉分治”和西夏仿唐宋建制,其最大的意义是A.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B.巩固了中央集权C.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D.维护了国家统一7.阅读表2,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长城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表2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8.唐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这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世界领先求同存异B.对外开放互通有无C.官府主导朝贡贸易D.高度繁荣多元一体9.表3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政权名称存亡时期开国国君国君原来身份 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7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表3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10.北宋前期,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重进士轻经生,进士重诗赋,诸科重贴经、墨义。北宋中期以后,则力求以义理代替记诵,重议论先于声律。这一变化A.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B.确立了理学的正统地位C.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完备D.束缚禁锢了士人的思想11.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办事衙署设在皇帝宫帐之南,所以称为南面官,北面官办事衙署设在皇帝宫帐之北,故称北面官。实行这一制度的是A.北魏B.辽C.西夏D.金朝12.右图是元朝运河、海运的路线图,其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据此可知,元朝时期A.海外贸易十分频繁B.海运已经取代了河运C.政治经济中心分离D.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13.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明朝中后期,有内阁首辅权重一时、形同宰相的事例,但多数随俗浮沉以求免祸,于政事则无所主张。这反映出明朝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内阁地位超越六部C.官僚运行机制成熟D.皇权架空依赖内阁 14.右图为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转移D.政治中心的变迁15.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二、本大题为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其中第16题13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4分)1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秦汉官制具有如下特点:(1)从诸侯分立、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2)君权空前提高;(3)由官制简略到机构庞大;(4)宗法制发展;(5)政府插手经济管理;(6)管理民族事务专官的出现;(7)官俸、官服、官印有明确规定,等级森严;(8)官员选拔、考核制度的确立。——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根据材料,任选秦汉官制的三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依据。(13分)17.(12分)图甲、图乙、图丙是中国古代三个时期(西汉、唐朝、明朝)的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甲图乙图丙分别提取图甲、图乙、图丙的相关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0分)材料二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6分)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北宋时期,“中国”的概念在地理上是指“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线,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摘编自郑炜《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的“中国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材料二元人“中国观”的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人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中国观”的新变化。(6分)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答案BCDACADB题号9101112131415选项CABCAC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其中,第16题13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4分。16.(13分)特点1:从诸侯分立、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建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改变了过去分封制下诸侯国各自为政的状况,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特点2:君权空前提高。秦朝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汉武帝时期,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进一步加强皇权。(4分)特点3:由官制简略到机构庞大。依据为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中央设立中朝、外朝等机构,地方设刺史,机构庞大,官员人数大增。特点4:宗法制发展。依据为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瓦解崩溃,秦朝时期皇帝制度下皇位由嫡长子继承。汉初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分封部分同姓诸侯国。特点5:政府插手经济管理。依据为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平抑物价,国家插手经营商业贸易。特点6:管理民族事务专官的出现。依据为汉武帝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特点7:官俸、官服、官印有明确规定,等级森严。依据为秦代在进行了商鞅变法后,设立了二十级爵制。汉代以官吏的俸禄来标志文官的等级。汉代皇帝用玉玺,系以红黄双色绶,丞相、列侯、将军佩金印,系以紫绶;御史大夫佩银印,系以青绶,等等。特点8:官员选拔、考核制度的确立。依据为秦朝实行军功爵制度,汉代实行察举制,举孝廉,选拔品德高尚的人为官。(选择出三个特点1分,对应的依据一个4分,任选3个。历史依据不必面面俱到,能说明特点即可)17.(12分)图甲:都城为长安,陆路交通线从长安出发,向西到达波斯、大食,阿拉伯以及欧洲和非洲,向东到达朝鲜;海陆交通线从广州出发,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天竺、波斯湾等地;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朝鲜、日本,这与唐朝时期陆路海路对外交通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断图甲唐朝。(4分)图乙:称印度洋为西洋,对外交通主要是海路,出发点为刘家港到达地区有占城(越南)、遇罗(泰国)、吕宋(菲律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断图乙为明朝。(4分)图丙:都城为长安,设立西域都护府,这与西汉时期对西域的统治符合;对外主要交通为陆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到达中亚的奄蔡、西亚的安息(伊朗)、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等,这与汉代丝绸之路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断图丙为西汉。(4分)18.(16分)(1)变化: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底;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6分,答出三点即可)(2)表现:农产品商品化;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海外 贸易发达。(6分,答出三点即可)19.(14分)(1)宋代“中国观”:主要指汉族及其聚居地,不包括少数民族及其居住地区。(2分)原因:传统“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生产方式的差异。(6分)(2)从汉族聚居地变为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元朝疆域;从单一的汉族变为多民族;从农耕文化变为多元文化;主权的行使主体不再有民族之分。(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同类资料
更多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