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10月阶段性检测试卷(附解析)
ID:66818 2021-11-25 1 3.00元 13页 98.18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3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天津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试卷(2021.10)历史一、单选题1.下表所示为五四运动后部分知识分子的活动事迹。据此可知,五四运动时间人物地区事迹1920年3月俞秀松上海在厚生铁厂做工,观察工人状况和心理1920年5月邓中夏北京在南口铁路工人中工作,与工人同住、同吃1920年8月李大钊北京发起五团体会议,喊出“到民间去”口号1920年12月毛泽东长沙到工人聚集的地方与他们接近,喝茶、谈心、交朋友A.奠定了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促进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的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在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的实践,这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组织,排除A;B项“开启”错误,排除B;C项是五四运动,排除C。2.如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的序号“九”应该是目录三南开学校八黄埔军官学校九十二南昌起义二十六坚持在重庆(上) A.五四风暴B.从统一广东到北伐C.长征D.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中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南昌起义是1917年8月。可知是北伐战争时期,故B正确;A是1919年;C是1934年;D是1945年,时间均不符合。3.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代表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时指出:“我们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像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这表明,此时的中共A.取得了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B.开始着手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在遵义会议后已经初步成熟D.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革命道路中出现的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说明这一时期中共开始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干涉,C正确;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在1936年,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八七会议讨论的内容,排除。故选C。4.在吉安市吉州区档案馆的民国档案中,有一份公文系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江西吉安县长发出的政府训令,训令称:“据陈毅本年十一月二十四函略称,以本行政区内尚有少数之昔日共产党员仍未得当地下层公务员之谅解,请予明令劝谕所属一体放弃成见,俾得实现集中国力量踊跃抗敌、共释前嫌、共纾国难……。”据此可知A.标志十年内战局面初步结束B.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C.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得到贯彻D.体现了中共对时局的战略判断【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材料中“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可知,材料中的时间为1937年12月,再结合 “实现集中国力量踊跃抗敌、共释前嫌、共纾国难”等可知,面对着中华民族矛盾的激化,国共两党实现了紧密的合作,于1937年9月形成了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御敌,B正确;A是西安事变的影响,排除;国民党执行的片面抗战路线,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文件,D排除。故选B。5.1938年3月,侵华日军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表示“追剿眼前之敌,绝不是深入南进作战,为警备后方希望增加兵力”。国民政府则决定作战目的是收复鲁中广大地域,要将敌人消灭在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如图中标示★处所示战役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D.是在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对日军的一次主动出击【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天,国民政府为收复鲁中地域,组织了徐州会战,在图中★处进行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C项正确;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是太原会战期间的平型关战役,排除A项;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1937年发生在上海一带的淞沪会战,排除B项;在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对日军的一次主动出击与该战役发生在山东地区即鲁中一带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据统计,1938年-1944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举办了四届大型工农业生产展览会,每届都要评定展品等级并给予奖励,一般还要邀请有经验的人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边区政府这种做法A.有利于巩固工农革命政权B.有利于缓和边区的阶级矛盾 C.开创了中国博览文化先河D.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支援全国敌后抗战,中共把经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开展大生产运动,故材料中的做法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故选D;1938—1944年的主要任务是抗日,而巩固工农革命政权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任务,排除A;陕甘宁边区政府举办的是工农业生产展览会,其意在促进工农业生产,而非缓和阶级矛盾,排除B;材料并未说明工农业生产展览会对后世的影响,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7.宣言是时代的象征。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宣言有利于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巩固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扩大北伐战争的群众基础D.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联合各被压迫阶级等组成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故选D;国公十年对峙时期,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当时,共产党没有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排除A;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产党不可能“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排除B;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开展北伐战争,蒋介石还没有建立独裁政府,排除C。【点睛】8.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党中央所在地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而辗转南北。如图所示,党中央所在地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江西瑞金,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②是上海,1921年中共诞生地;③是西柏坡;1948年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④是延安,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驻地;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所以答案选C。9."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材料中的"它"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B.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团结C.为之后新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奠定了基础D.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可以判断这是《共同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宪法文件,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C正确;A描述的是1954年宪法,排除;B是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的法律成就,排除;D描述的是1954年宪法,排除。 10.对某次重要国际会议,有学者评价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以外交手段推动解决热点问题的诚意和决心,扩大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在中国和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次会议A.首次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C.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以外交手段推动解决热点问题的诚意和决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判断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故选B;A项是在中国同印度代表团的会谈中提出的,排除;C是万隆会议,排除;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排除D。11.如表是1952—1957年我国主要产业部门在社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单位∶%)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195245.434.45.63.511.1195733.543.87.43.711.6A.工业落后局面得到改善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C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D.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衡【答案】A【解析】【详解】表中数据显示,1957年工业部门的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大幅上升,这说明工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工业落后局面得到改善,A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B项;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52年,材料中的变化发生"一五"工业建设时期,排除C项;虽然表中信息显示此时期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农业,但大体上比重是持 平的,国民经济比例并不失衡,排除D项。12.1953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这次人口普查登记与选民登记同步进行。有当事人回忆说:“大家男女老少,都穿了新衣服,像过节日一样,挂灯结彩,敲锣打鼓,然后到人口调查登记站来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这反映了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新风貌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D.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以及人民群众热烈参与人口普查与选名登记等信息,可知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已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B项正确;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标志是1954年全国经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召开,排除C项;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是在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和宪法制定后,排除D项。故选B项。13.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陈云作报告中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体现出当时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B.开始彻底反思计划经济的弊端和问题C.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普遍愿望D.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尝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可知,陈云主张在计划经济占主体的前提下,发展自由私营经济,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尝试,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进展情况,排除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1958年后计划经济的弊端和问题才日益显现出来,排除B;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14.1965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额已达657亿元,比1962年增加了50亿元,各种副食品和工 业日用品供应充足,市场一派繁荣景象。中国出现这一“繁荣景象”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C.国民经济实行调整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经济生产已经有所恢复,根据时间信息可得出这是八字调整方针提出的结果,C项正确;A项在1956年已经完成,排除A;BD项是在1958年,排除BD。15.下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A.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B.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C.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D.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这主要和第三世界力量崛起有关,D项正确;此时中国经济受到左倾错误影响,遭受巨大挫折,排除A项;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联合国受到美苏等大国控制。二、非选择题16.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 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材料四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社会背景。(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是如何促进民族主义发展的?(4)据材料四,谈谈新时代下我国民族主义的新发展。【答案】(1)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与反封建斗争相结合。社会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历次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失败;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3)发展: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4)新发展:强烈的家国情怀;勇于奋斗的拼搏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本关怀。【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 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可知,五四运动将反帝与反封建斗争相结合;根据“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可知,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根据“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可知,五四运动是爱国阶层的主动抗争。社会背景:根据所学知识,从时代特征、政治斗争、思想状况和直接原因等方面分析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社会背景是,一战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继续恶化,历次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失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等。(2)集中表现:根据材料二中“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可知,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根据“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可知,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3)发展:根据材料三中“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根据“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可知,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4)新发展:根据材料四中“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可知,强烈的家国情怀;根据“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可知,勇于奋斗的拼搏精神;根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本关怀。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勃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毛泽东选集》材料二通过八年的抗战(14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除了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场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三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战争立刻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剑桥中华民国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理论。(2)依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论为革命指明方向。(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过程并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答案】(1)事件:国民革命运动。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理解: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重大成果:百团大战。(3)过程: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的理论指导;人民军队英勇顽强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等。【解析】【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国民大革命以国民党叛变革命而告终,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是国民大革命;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理解:根据材料“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可归纳出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根据材料“且拥有除了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可归纳出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根据材料“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可归纳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根据材料“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场的主战场”可归纳出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要成果是百团大战,极大的振奋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3)过程:根据材料“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可归纳出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根据材料“人民解放战争立刻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可归纳出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党的领导、正确理论的指导、广大军民的抗争、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人民群众的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从全球战略利益以及抑制社会主义力量出发,作出了出兵干预的决定,并宣布为阻止中国大陆政府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美国政府的这些决定都是在中国进行抗美援朝之前作出的,完全是美国政府单方面干涉了中国内政。抗美援朝根本不是什么“惹火上身”,更不是因此而妨碍了解决台湾问题。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她热爱和平,但决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自己的威胁和侵略。——据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下册)》改编材料二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共高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一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共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中共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工业化从何处起步,是一个“苦苦思索”的问题。各有关部门提出过不同的设想,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最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可见,最终确定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在党内高层是经过认真讨论的。——摘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改编(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作出的“决定”以及“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直接原因。请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归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2)阅读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简析“一五”完成的重要意义。【答案】(1)“决定”:出兵干预朝鲜(或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或阻止中国大陆政府解放台湾)。原因:美国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或美军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并轰炸中国东北地区,或“保家卫国”)。意义:改变了苏联对中国的态度,援助中国工业化建设;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 了和平的国际环境。(2)特点:在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苏联给予极大的援助。意义:加强了国防力量;标志着新中国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初步建立了工业化体系;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详解】(1)“决定”:根据“美国政府从全球战略利益以及抑制社会主义力量出发,作出了出兵干预的决定”得出出兵干预朝鲜;根据“为阻止中国大陆政府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得出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原因:根据“美国政府的这些决定都是在中国进行抗美援朝之前作出的,完全是美国政府单方面干涉了中国内政”得出美国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意义:根据“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共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改变了苏联对中国的态度,援助中国工业化建设;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2)特点:根据“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在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根据“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得出苏联给予极大的援助。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加强了国防力量;标志着新中国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初步建立了工业化体系;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同类资料
更多
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10月阶段性检测试卷(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