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ID:64660 2021-11-23 1 5.00元 8页 316.56 KB
已阅读8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5.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1月调研测试卷历史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该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物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等则具有鲜明的古蜀文化特征。这一考古发现证明A.商周时期盛行神权政治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C.分封制度促进区域联系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2.墨子认为“义,天下之良宝也”,“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荀子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与他们的看法接近的是A.舍利求义B.克己爱人C.义利统一D.天下为公3.褶,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服装的一种,短身、细袖、左衽之袍。考古资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褶,既有左衽也有右衽,还有对襟样式;袖子有短小窄瘦的,也有宽松肥大的;衣身有短小紧窄的,也有宽博的。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B.儒学地位受到冲击C.各地政权长期并立D.民族文化交流融合4.唐初,“崔卢李郑王”号称一流大姓。唐朝历任宰辅中,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即占27人,其余如荥阳郑氏10相、博陵卢氏8相。五姓“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以至于唐文宗也发出“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的慨叹。由此可知A.贵族政治色彩较为浓厚B.世家大族把持中枢权力C.君主权力受到相权制约D.科举制度积极作用有限 5.宋太祖开宝四年(971),朝廷诏令通检全国丁口,不分主户、客户(佃户),一并抄入版籍。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十一月诏:“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这些政策A.抑制了土地兼并B.适应了经济发展要求C.维护了自耕农经济D.加强了对小农人身控制6.广彩瓷又称“广州织金彩瓷”,形成发展于康乾时期。据记载,广东商人“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依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广彩瓷的产销,反映出当时①制瓷工艺进入彩瓷时代②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③外贸政策影响生产经营④商业资本参与手工生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19世纪末,川商卢干臣等人在重庆集股成立自来火公司,制造硫磺火柴,年产火柴十多万箱。该公司获得在川东地区制造及贩卖火柴专利二十五年,其产品须以一定的价格售与重庆火柴煤油公所,公所从付给火柴厂的货款中取费百分之十。近代早期重庆的火柴工业A.具有官督商办的特征B.遭到封建势力的盘剥C.生产规模和技术国内领先D.受益于政府的保护政策8.1917-1918年间,《新潮》《华工杂志》《欧战实报》等报刊大量报道了德奥罢工风潮、俄国工人罢工以及伦敦纺织工人罢工运动等,时人指出:“欧战以还,世界资本制度之国家,无一不受社会革命之风潮所激荡。”这表明当时的知识界A.“以俄为师”成为共识B.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积极探索救亡图存新路D.开始反思欧美社会的弊病9.右图是漫画家廖冰兄1938年创作的《发展重工业》,其意在主张 A.加快工厂内迁以保存国力B.仿效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C.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提升国防实力,抵抗日寇侵略10.三类国家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如下表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我国A.推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B.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C.开始探索发展外向型经济D.结合形势变化调整了对外政策11.在雅典众多的城邦节日中,有关早期城邦历史想象的神话题材反复出现。在“泛雅典人节”上最重要的仪式,就是向城邦保护神雅典娜女神的雕像奉献圣衣;微博橙子辅导“统一节”则是为了纪念国王忒修斯,传说他将处于分裂状态的阿提卡整合为一体,完成了城邦统一大业。据此可知,城邦节日的设置意在A.增强城邦认同B.保障公民权利C.还原城邦历史D.传播人文精神12.18世纪初的英国,“商人的儿子们——顶多是孙子们——是议会里的好议员、政治家、枢密顾问官、法官、主教,胜任一切正当职业。”有些商人直接跻身议会上院成为贵族地产主,英国世俗贵族数量显著上升。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政治革命极不彻底 B.启蒙思想冲击教会地位C.社会阶层流动加快D.工商业资本家掌控政权13.1861年,美国作家戴维斯在小说《铁厂一生》中,这样描述当时美国的东部城市:“空气污浊、湿冷……层层叠叠的浓烟从铸铁厂巨大的烟囱里滚滚而出”微博橙子辅导,“码头上、肮脏的小船上、发黄的河水上,到处都是烟——它黏在屋前的油污层上,落在两棵发黄的杨树上,贴在行人的脸上”。戴维斯的描述A.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B.以浪漫主义手法展现历史真实C.批判了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D.体现了现代主义对现实的反叛14.在伏尔加河下游的交通枢纽的会战中,苏联红军本着“要么守住城市,要么战死在那里”的精神,与纳粹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微博橙子辅导这次会战成为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之战,被称为“红色凡尔登”。该战役的胜利A.导致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B.使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性转折C.打破了德国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D.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15.美国里根政府(1981-1989)对阿富汗、波兰的无偿援助与贷款(数据来源:美国国家统计局),如下表美国对两国的无偿援助与贷款是A.北约东扩的重要步骤B.扶持盟国的主要方式C.和平演变的组成部分D.向苏联施压的重要手段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都城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重要象征,中国古代把营建都邑视为“国之大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洛阳甚而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都指挥使李怀忠献言道:微博橙子辅导“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后来,在晋王赵光义的进一步劝阻下,宋太祖搁置迁都之事。材料二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第一条,从周朝至北宋时期,……第二条,从北宋至今,……。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下图为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等材料三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微博橙子辅导,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摘编自刘沛林《中国历代核心区的迁移及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君臣“迁都之议”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局势?并指出古代都城选择重点考虑的因素。(8分)(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开封在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概述西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后期核心区的突出特点。(联系具体史实进行说明)(6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1876年,王韬和传教士傅兰雅等人筹建主持了近代新型学府——上海格致书院,以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书院创立考课制度,“出西事论题,微博橙子辅导请华士论著”。将题目登载在《申报》,应试者邮寄征文,由书院评定等级,发给奖金,并将优秀文章集中刊登出版。从1886年至1894年,累计获奖2090人次,刊出优秀文章345篇,应征士子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十个省区。 格致书院考课命题节选(1886-1894年)——摘编整理自微博《考试研究所》根据上述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观点合理正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材料一16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当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战争和经济危机,法国粮食生产仍旧摆脱不了在过剩与短缺之间摇摆的命运。——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初,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2%。英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840万英亩,1870年的小麦产量为3070万公担,本国生产的粮食基本能满足79%人口的需要。1895-1904年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6.2%,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在英国政府看来,只要能保持其殖民体系,英国农产品供给就不存在问题。到1910年,英国小麦产量为1540万公担,1870年到1910年英国进口小麦增长了近3.5倍,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到1914年,英国耕地面积变为1430万英亩,本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人口的需要了。——据公众号重庆一诊《工业化及其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60年代,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怎样的粮食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要求:有认识,有史实阐述)(5分) 1.B。材料表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物既有蜀地特色,也有中原殷商文化、长江中游地区青铜文化风格,体现出明显的多元文化特征。材料所指时代并不涉及西周,故A、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2.C。墨子认为仁人应兴天下之利;孟子认为追求义利是人之本性,重义但不是绝对地否定利故C项正确。3.D。结合材料信息,游牧民族的特有服饰与中原汉民族服饰(如儒生士大夫的褒衣博带样式)融合而产生了各种变式。故D项正确。4.A。材料表明,传统的高门大姓在唐代依然具有极高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B、C、D项结论错误。5.B。政府将客户(佃户)编入户籍,同时保障佃户对地主的契约自由,维护了佃户的独立身份,使其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这适应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租佃关系普遍化的新形势。A、C、D项错误。6.B。①错误。明清时期是彩瓷工艺的鼎盛时期,元代青花瓷开辟了中国制瓷工艺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更早则可追溯到唐代的三彩瓷和长沙窑彩瓷)。7.D。A、C项不能从材料得出。材料表明这一民族资本企业发展较快,政府的专利保护是重要因素。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8.C。知识界认识到一战期间欧美工人运动冲击到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蕴含着对欧美发展道路的反思和中国救亡道路的思考。A、B项不能据材料得出,D项所言至少可以追溯到孙中山的社会革命思想(民生主义)。9.D。结合漫画的创作背景和具体的图示信息,作者期盼国家有强大的工业和国防实力,抵抗日寇侵略。B、C项不合材料主旨,A项不能由材料准确得出。10.D。该时期我国的贸易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及外交政策密切相关。A、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60年代初,中苏关系全面恶化,中美对抗局面并未改变。11.A。纪念神话传说中的城邦保护神和完成城邦统一的统治者,有利于增强城邦公民的凝聚力。B、C项错误,D项非材料主旨。12.C。材料反映出18世纪英国商人及其后代政治地位上升,工商业的发展对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A、B项错误,D项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3.C。19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A、D项与时代不符,B项表述错误。14.B。根据这场战役的地点和战况,应是1942年夏天到1943年初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A项所指是1943年夏美英盟军进攻意大利,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垮台;C项所指是莫斯科战役的胜利;D项所指是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5.D。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援助阿富汗的抗苏斗争以打压苏联。美国援助波兰,是对社会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一部分。北约东扩发生在冷战结束后,阿富汗、波兰当时不是美国的盟国,和平演变战略针对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故A、B、C项错误。16(1)局势:北宋基本完成局部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势力兴起;江南经济发展,国家财赋仰赖江南供给;宋初以来形成冗官冗兵之势,财政开支浩大。(每点2分,最多4分)因素:历史传统(历史基础);政治局势(王朝安全);地理形势;交通条件;物资保障等。(每点1分,最多4分) (2)位置:③(1分)迁移轨迹:从西周至北宋,都城迁移轨迹沿着西安—洛阳—开封一线,呈东西向波动迁移;(2分)南宋至清朝,都城迁移轨迹沿着杭州—南京—北京一线,呈南北向波动迁移。(2分)开封是都城变迁由东西向转向南北向的重要过渡。(1分)(3)特点:北京发展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政治核心区),元明清三朝以北京为都城共六百余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经济核心区);政治、经济核心区不相吻合(空间分离),中央政府以强大的中央集权,通过运河漕运等形式,维系政治、经济核心区之间的联系。(每点2分,共6分。无具体史实的,最多给4分)17本题通过上海格致书院的考课制度考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关联近代历史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维新思想、西学东渐。考生需要充分提取材料信息,例如格致书院的创办、课艺试题内容、命题鉴定人及其身份、考课活动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观点示例:考课命题内容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道路的探索;考课活动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格致书院及其考课制度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18(1)途径:成立专门机构,推广农业技术;降低关税,进口廉价粮食。(每点2分,共4分)影响:暂时缓解长期以来的粮食危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但并未真正解决粮食危机。(每点2分,共4分)(2)问题: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降低;依赖粮食进口,粮食自给率下降。(每点2分,共4分)联系: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大量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到工业和城市;作为世界殖民霸主,对殖民地和海外市场形成依赖;秉持自由放任政策,政府对农业粮食问题重视不够。(每点3分,最多6分)(3)认识: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坚定不移地推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史实阐述从略。(认识3分,史实2分)
同类资料
更多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