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ID:59869 2021-11-02 1 3.00元 22页 271.86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2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的研碎B.过氧化氢分解C.火箭升空D.电解水2.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B.空气是无色无味的C.铁能生锈D.氢气具有可燃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外壁不用保持干燥D.取用10mL液体用到的仪器只有量筒4.下列有关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滴水成冰”是化学变化C.“釜底抽薪”是为了降低着火点 D.“百炼成钢”指生铁多次冶炼转化为纯铁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他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D.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6.物质对应的类别正确的是(    )A.冰:氧化物B.木炭:单质C.石灰石:化合物D.胆矾:混合物7.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HB.H2C.2HD.2H2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B.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SO2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一定属于纯净物D.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能给水提供养分,建议大量使用10.下列整理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常见物质的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纯碱和小苏打--滴加白醋观察有无气泡放出 B.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后点燃    稀释浓硫酸--先放浓硫酸后放水C.化学反应和能量:充电器--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干电池--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化学中常见的“三”构成物质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陶瓷.玻璃.合金三类物质--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11.化学课本中的图表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下列图表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某元素的原子序数B.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推断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确定某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的方法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12.下列微观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图示中有3种不同的分子B.上述反应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可分C.该反应没有单质和氧化物参加反应D.上述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3.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吸烟者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烧开后能把壶盖冲起分子受热大小改变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D酒精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类的分子A.AB.BC.CD.D14.已知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测定并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的条件包括:①实验温度;  ②H2O2的浓度;   ③催化剂质量   ④氧化铁与二氧化锰的颗粒大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全部15.“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异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组成:氧气只由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B.性质: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C.制备: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一定相同D.用途:氧气主要用于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灭火等16.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B.石蜡+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C.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氢气+氯气 →点燃氯化氢17.二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可与水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在实验室中,收集二氧化氮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    )A.排水B.向上排空气C.向下排空气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18.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中子数为45.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核电荷数为34C.相对原子质量为79D.核外电子数为 451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氯酸钾B.二氧化锰C.空气D.过氧化氢20.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如果忘了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过氧化氢不发生分解反应B.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C.产生氧气的质量比加二氧化锰少D.产生的氧气不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9.0分)21.根据题意写出符号(1)2个镁离子______。(2)3个氖原子______。22.用化学用语填空或者写出该符号所表达的含义。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②2S______;③2个镁离子______;④Ne______;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⑥水分子______。23.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在经济实力上的强大,而拥有先进的武器,是保卫领土完整的重要保障。歼20战斗机,空军代号为“威龙”,该机担负我军未来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该机是由中国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制造的多用途歼击机,是我国第四代战机的主力机型。歼20工作时产生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对空气会造成污染,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空气中的两种无害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_。24.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填写空白.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_____个电子,最外层上有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______电子.25.请用“分子”、“原子”、“离子”填空.(1)氧气是由氧______构成;(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二氧化碳______(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4)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26.铝耐腐蚀的原因:______,在4Al+3O2- 点燃  2Al2O3反应中,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比来看,每______个铝原子和______个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______个氧化铝分子;从它们彼此之间的质量比来看,每108份质量的______和96份质量的______反应生成了204份质量的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27.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自来水生产的流程简化图: ①流程中试剂B常用活性炭,其作用为______。②“过滤”在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③进入用户的自来水,在饮用之前要煮沸,煮沸的目的是______。④某区自来水厂选用的试剂C为二氧化氯(化学式为ClO2),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2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水慢慢倒入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瓶C.配制溶液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提高物质的溶解度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当指针指向刻度右边时,应向左盘再添加药品(2)如图是制取二氧化碳的微型装置图。请回答:①请写出装置中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在装置中“1”处放置澄清石灰水,用来验证微型气体实验器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1”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③若在“2”处盛放有少量的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则“2”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做纯净、干燥的CO还原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的实验。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 ①B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②实验中装置末端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的作用是什么?______。③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检验实验结束后A装置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4)欲冶炼100t含铁量为98%的生铁,需要含氢化铁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29.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一带一路”(The Belt and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等物品传入西方,又将西方的宝石、香料、能源等资源带入中国。①新鲜茶叶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维生素C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它属于______(选填“有机物”“无机物”“氧化物”“化合物”中的两项)维生素C中,元素______(填元素名称)的质量分数最大。②宝石是美丽贵重的矿岩,成分复杂。红、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Al2O3,其中A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③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另有少量的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和其他少量气体。试写出乙烷C2H6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30.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解:A、胆矾的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火箭升空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电解水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B解析:解: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空气是无色无味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铁能生锈,属于铁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浓硫酸、空气、铁和氢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答案:B解析:解:A、剩余药品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故A错;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故B正确;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珠,否则会使试管受热不均,使其炸裂,故C错;D、取用10mL液体,既要用到量筒,又要用到胶头滴管,故D错。故选:B。A、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考虑; B、根据药品的取用原则考虑;C、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取用10mL液体的方法考虑。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4.答案:A解析:解: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说法正确;B、“滴水成冰”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C、“釜底抽薪”是为了移走可燃物,说法错误;D、“百炼成钢”指生铁多次冶炼减少生铁中的含碳量,不能得到纯铁,说法错误;故选: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变化、灭火的原理以及炼钢就是减少生铁中的含碳量解答即可。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答案:D解析:解:A、铁丝伸入氧气中,不引燃,不会燃烧,故A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D、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故D正确。故选:D。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C、根据物理变化的特征分析;D、根据氢气具有还原性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6.答案:A解析: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B、木炭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C、石灰石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胆矾属于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属于氧化物。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答案:A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A、H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B、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微观上可表示1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C、该符号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D、该符号是可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根据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等)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答案:B解析:解: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但不能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因为从漏斗中倾倒进去的二氧化碳首先接触低层的蜡烛,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中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能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D、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B、根据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9.答案:A解析:解:A、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能污染空气,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SO2,故A正确;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C、天然水中硬水、软水都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应禁止使用,故D错误。故选:A。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分析;C、根据软水和硬水的定义分析;D、根据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10.答案:C解析:解:A、硬水加入肥皂水后生成的泡沫较少,软水加入肥皂水后生成的泡沫较多,可以鉴别;纯碱和小苏打与白醋中的醋酸反应均会产生气泡,故无法鉴别;故选项归纳有错误.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应检验其纯度;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知识归纳有错误.C、充电器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选项知识归纳完全正确.D、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故选项知识归纳有错误.故选:C.根据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常见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构成物质三种粒子、无机非金属材料等进行分析判断;可以采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不符合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进行快速排除. 本题难度不大,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不符合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是解题此类题的捷径.11.答案:B解析:解:A、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小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某元素的原子序数,能达到目的;B、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推断出原子的核内质子数而不能推断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不能达到目的;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可以确定某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的方法,能达到目的;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达到目的;故选:B。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小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解答;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不能推断中子数;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确定溶液状态改变的方法;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以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图表的应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2.答案:D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图示中有4种不同的分子,故错误;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故错误;C.由分子结构可知,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错误;D.所有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故选:D。观察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然后根据各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13.答案:B 解析:解: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烟气、被动吸烟,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本题,故选项解释正确。D、酒精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含有不同种类的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答案:D解析: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探究氧化铁与二氧化碳锰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时,必须保持其他的条件相同,如:①实验温度;②H2O2的浓度;③催化剂质量;④催化剂的颗粒大小。故选:D。根据在探究氧化铁与二氧化碳锰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必须保持其他的条件相同解答.本题通过保持其他外界条件一致而改变一个条件来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15.答案:C解析:解:A、氧气只由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B正确;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也属于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收集方法可能相同,故C错误。D、氧气主要用于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灭火等,故D正确。故选:C。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取的方法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取的方法等知识即可分析判断.16.答案:B解析:解: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可知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A、镁+氧气→点燃氧化镁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C、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两种种,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D、氢气+氯气→点燃氧化氢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B。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据此分析解答即可;本题是对反应类型的考查,解题时掌握从物质的类别和多少来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17.答案:B解析:解:二氧化氮是可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B。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考虑,只要能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或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很小的气体,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18.答案:D解析:解:A、由硒元素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B、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可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故正确;C、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中子数为45”,再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34+45=79,故正确;D、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4,故错误; 故选:D。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等信息据此分析解答即可。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是解题的关键。19.答案:C解析:解:含有氧气的物质要么是氧气本身,要么就是含氧气的混合物。A、氯酸钾中只含有氯酸钾一种物质,不含有氧气,故错误;B、二氧化锰中只含有含二氧化锰一种物质,不含有氧气,故错误。C、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所以含有氧气;故正确;D、过氧化氢中只含有含过氧化氢一种物质,不含有氧气,故错误。故选:C。本题可根据具体物质的物质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含有氧气的物质要么是氧气本身,要么就是含氧气的混合物.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掌握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不能改变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如果忘记加入二氧化锰,能产生氧气,只是速率较慢,故选项说法错误。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放出氧气的速度较慢,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放出氧气的质量不变,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锰是固体,加与不加对产生的氧气的纯度没有影响。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21.答案:2Mg2+ 3Ne解析: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氖原子表示为3Ne。故答案为:(1)2Mg2+;(2)3Ne。(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2)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答案:Al 两个硫原子 2Mg2+ 氖元素;一个氖原子;氖这种物质 N2 H2O解析:解:①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答案为:Al;②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S表示两个硫原子;故答案为:两个硫原子;③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故答案为:2Mg2+;④Ne表示:氖元素;一个氖原子;氖这种物质;故答案为:氖元素;一个氖原子;氖这种物质;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一个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故答案为:N2;⑥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H2O。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3.答案:2NO+2CO- 一定条件 N2+2CO2 由+2价变为0价解析:解: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空气中的两种无害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 一定条件 N2+2CO2。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氮气属于单质,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由+2价变为0价。故答案为:2NO+2CO- 一定条件 N2+2CO2;由+2价变为0价。根据题意,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空气中的两种无害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4.答案:17;3;8;7;得到解析:解: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弧线上的数字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答案为:17;3;8;7;得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5.答案:分子;分子;原子;氯离子和钠离子解析:解:(1)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填:分子;(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二氧化碳分子,故填:分子;(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故填:原子;(4)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填:氯离子和钠离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6.答案: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铝与氧气的接触 4 3 2 铝 氧气 氧化铝解析:解:铝活动性较强,在常温下即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铝与氧气的接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参加反应的粒子有铝原子和氧分子,生成物为氧化铝分子,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即为各物质的粒子的个数之比,所以反应可读作:每4个铝原子和3个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2个氧化铝分子.各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为铝:氧气:氧化铝=(4×27):(3×32):(2×102)=108:96:204故答案为: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铝与氧气的接触;4;3;2铝;氧气;氧化铝金属铝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防止铝进一步与氧气发生反应,致使铝制品不易被腐蚀.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三个,它们分别是:(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简记为“反、生、条”);(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即该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质量关系,可以结合着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进行准确地计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主要涉及方程式的读法,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粒子个数关系.27.答案:吸附色素和异味 玻璃棒 降低水的硬度(或将硬水软化或杀菌消毒,合理即可) +4解析:解:①流程中试剂B常用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②②“过滤”在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③进入用户的自来水,在饮用之前要煮沸,煮沸的目的是降低水的硬度或将硬水软化或杀菌消毒(合理即可)④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答案为:①吸附色素和异味;②玻璃棒;③降低水的硬度(或将硬水软化或杀菌消毒,合理即可);④+4。①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③根据煮沸的目的,进行分析解答。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自来水生产的流程、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8.答案:D CaCO3+2HCl=CaCl2+H2O+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H2O+CO2=H2CO3 浓硫酸 处理尾气 取少量反应后A装置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溶液不变色,则溶质为碳酸钠(合理即可)解析:解:(1)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A说法不正确;B.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指定的容器,不能放回原瓶,故B说法不正确;C.配制溶液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的速率,故C说法不正确,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当指针指向刻度右边时,应向左盘再添加药品,故D说法正确。(2)①装置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②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1”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若在“2”处盛放有少量的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则“2”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3)①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②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实验中装置末端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③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溶液都显碱性,所以检验实验结束后A装置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A装置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溶液不变色,则溶质为碳酸钠。(4)设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xFe2O3+3CO- 高温  2Fe+3CO2160                   112x×80%             100t×98%160112=x×80%100t×98%  解得:x=175t。 答: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175t。故答案为:(1)D。(2)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H2O+CO2=H2CO3。(3)①浓硫酸;②处理尾气;③取少量反应后A装置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溶液不变色,则溶质为碳酸钠(合理即可)。(4)175t。(1)根据化学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说法;(2)①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写出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②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回答;③根据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写出方程式;(3)①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回答;②根据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分析回答。③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回答。(4)由生铁的质量和含杂质的质量分数及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需要赤铁矿石的质量.本考点属于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现象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实验过程和结论的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本题型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9.答案:三;有机物、化合物;氧;+3;2C2H6+7O2- 点燃  4CO2+6H2O解析:解:(1)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化合物,其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是氧化物;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则维生素C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故填:三;(1)三;有机物、化合物;氧; (2)化合物中正负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利用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由于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铝元素化合价为x,x×2+(-2)×3=0,解之得x=+3,所以铝元素化合价是+3价。故填:+3;(3)乙烷(C2H6)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C2H6+7O2- 点燃  4CO2+6H2O;故填:2C2H6+7O2- 点燃  4CO2+6H2O;(1)根据维生素C化学式的含义、物质的分类,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求出化合价分析;(3)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0.答案:酒精灯没有对准药品加热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导管伸入试管过长,导管只需要露出橡胶塞一点点即可 试管夹没有夹在离试管口1/3的地方 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解析:解:由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时注意事项可知: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导管只要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口要方一团棉花。故答案:(1)酒精灯没有对准药品加热;(2)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3)导管伸入试管过长,导管只需要露出橡胶塞一点点即可;(4)试管夹没有夹在离试管口1/3的地方;(5)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时注意事项解答。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及反应原理的书写等,考查的较为基础,难度不大,注意实验操作一定要规范,防止意外事故产生。
同类资料
更多
2020-2021学年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