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唐山市路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ID:59866 2021-11-02 1 3.00元 20页 194.96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唐山市路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灯泡发光B.雕刻石像C.品红在水中扩散D.海水提取镁2.创建了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B.拉瓦锡C.门捷列夫D.张青莲3.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2.5…B.纯净物:人呼出的气体,澄清石灰水、冰水…C.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D.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4.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导致周边环境出现人工放射性物质.由于受错误舆论的影响,导致不明真象的民众争相抢购加碘食盐来防止辐射.这里的碘是指(    )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B.过滤操作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都要验纯 D.湿衣服晾干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6.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D.原子不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7.下列化学方程式能正确表示所述内容的是(    )A.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比氢强的金属:2Fe+3H2SO4=Fe2(SO4)3+3H2↑B.燃煤排放废气造成酸雨的原因之一:H2O+SO2=H2SO3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O2 点燃  CO2D.CO2通入碱性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O2+H2O+CaCl2=CaCO3↓+2HCl8.下列物质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需预先铺上一薄层细沙或少量水的是(    )①木炭  ②硫磺  ③铁丝  ④红磷。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9.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10.由下列图表所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由分子构成B.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C.水是无色液体D.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11.如图是某物质的分子模型,下列关于该物质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化合物B.化学式可写为NH3C.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6%12.从化学方程式2H2+O2- 点燃  2H2O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物是H2和O2,生成物是H2O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D.该反应中H2、O2、H2O的质量比为2:32:1813.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或方法ACaOCaCO3高温煅烧BO2CO2通过灼热的铜网CCCuO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B.BC.CD.D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B.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C.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变化 D.向一定质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1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D.16.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A.分离Ca(NO3)2和CaCl2固体: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B.制备Fe(OH)3:将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D.鉴别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17.已知:2KClO32KCl+3O2↑,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分解反应B.钾元素的存在形态不变C.从化学方程式可知氧气是无色的D.MnO2 和 KCl 的混合物可通过溶解、过滤分离18.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镁带燃烧B.火柴梗被折断C.氧气转化为淡蓝色的液氧D.玻璃破碎19.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H2OO2WCO2反应前(克)240160反应后(克)20160XA.X的值为44B.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W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W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B.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可使产生氧气的质量增多C.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D.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可使用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0分)2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盐酸除铁锈                             (2)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变质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4)稀硫酸与熟石灰发生的中和反应                               22.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最新研究表明,其体内代谢产物有强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国家正在严查添加有苏丹红的食品.已知最常见的一种苏丹红的化学符号为C16H12N2O,该物质由______种元素组成,______个原子构成了一个苏丹红分子.23.如图A、B分别是镁元素、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C、D、E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格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C、D、E中与A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属于阴离子的微粒是______(填序号)。(2)B与元素周期表中______(填①或②或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HHeN①Al②③(3)D微粒的符号为______。(4)元素②的原子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24.用括号内物质能一次性区别开下列各组物质的是      .A.CaO、CaCO3、KCl三种固体(水)B.CaCl2、Na2CO3、K2SO4三种溶液[Ba(OH)2溶液]C.CuCl2、NaNO3、K2CO3三种溶液(CaCl2溶液)D.Cu、Fe、CuO三种固体(稀HCl稀HCl)四、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7.0分)25.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仪器,利用这些仪器可完成多个实验。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加热液体:需用到的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2)过滤液体:除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仪器A、C和______(填字母序号)。(3)制取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从上述仪器中选择_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字母序号)。2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2)实验B可以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3)实验C通过______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2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3)若用E装置收集满氧气后,取出的集气瓶应______(填“正”或“倒”)放在实验台上。若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______。(4)已知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若要收集干燥的甲烷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8.现有一家庭使用纯碱样品,其中含杂质氯化钠(不含其它杂质),为了测定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李明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编号第1次第2次第3次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151212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100100150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101010完成下列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1)根据题意可知,第______次是恰好完全反应的;(2)求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解:A、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雕刻石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品红在水中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海水提取镁,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灯泡发光、雕刻石像、品红在水中扩散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C解析:解:A.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错误;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错误;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正确;D.张青莲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故错误。故选:C。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答案:A解析:解: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2.5都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正确;B、人呼出的气体,澄清石灰水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而冰水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集气瓶不能加热,试管可以直接加热,而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故C错误;D、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A.A、根据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B、根据人呼出的气体,澄清石灰水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而冰水属于纯净物进行解答; C、根据集气瓶不能加热进行解答;D、根据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进行解答.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与混合物的鉴别、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理解掌握.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与元素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解答.解:加碘食盐的碘以离子形态存在,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所以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故选A.5.答案:B解析:解: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说法正确;B、过滤是除去液体中的固体,硬水中不含有固体颗粒,故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转化为软水,说法错误;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如果不纯会爆炸,说法正确;D、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上的水蒸发的过程,说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B、硬水里面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不是固体颗粒.C、考虑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如果不纯,会爆炸;D、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6.答案:C解析:解:A、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A正确;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B正确;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能够再分,C错误;D、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D正确。故选:C。A、根据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考虑;B、根据原子中各微粒的质量大小考虑; C、根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考虑;D、根据原子的构成来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了解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的关系。7.答案:B解析: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B、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SO2=H2SO3,该选项书写正确;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D、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不能反应,该选项书写不正确.故选:B.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煤中含有硫,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8.答案:D解析:解:①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二氧化碳体,不会炸裂瓶底,不需要预先铺上一薄层细沙或少量水。②硫磺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的是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可预先放少量的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但不能预先铺上一薄层细沙。③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了使集气瓶底炸裂,集气瓶底需预先铺上一薄层细沙或少量水。④红磷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不会炸裂瓶底,不需要预先铺上一薄层细沙或少量水。故③集气瓶底需预先铺上一薄层细沙或少量水。答案:D。根据①木炭、②铝箔、③硫磺、④铁丝、⑤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从反应剧烈程度和反应产物、实验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与实验注意事项,从反应剧烈程度和反应产物、实验安全等角度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A解析:解:A.燃烧蜡烛的质量加氧气的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C.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钠原子与钠离子之所以属于钠元素是因为二者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故正确;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或原子团的重新组合,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正确;故选:A。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解答;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C.根据元素的定义解答;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据此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元素的概念,原子、分子的性质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注重基础,难度系数不大。10.答案:B解析:解:A、根据金刚石的结构得出金刚石由原子构成,错误;B、根据离子的结构得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正确;C、根据分子的模型无法得出水是无色液体,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得出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错误;故选B根据金刚石的结构和离子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1.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某物质的分子模型,一个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NH3。 A.该物质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说法正确;B.由某物质的分子模型,一个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NH3,故说法正确;C.氨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3,故说法错误;D.氨气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14+1×3×100%≈17.6%,故说法正确。故选C。  12.答案:D解析:解:A、由2H2+O2- 点燃  2H2O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所以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由2H2+O2- 点燃  2H2O可知,反应物是H2和O2,生成物是H2O,故B正确;C、根据2H2+O2- 点燃  2H2O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D、根据2H2+O2- 点燃  2H2O可知该反应中H2、O2、H2O的质量为4:32:36,而不是2:32:18,故D错误。故选:D。A、根据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进行解答;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解答;C、根据2H2+O2- 点燃  2H2O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进行解答;D、根据2H2+O2- 点燃  2H2O可知该反应中H2、O2、H2O的质量进行解答。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答案:B解析:解: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灼热的铜网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B。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答案:D解析:解:A、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最终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镁的活动性比铝强,故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故选项图象错误。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质质量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图象错误。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向一定质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CuCl2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CuCl2反应完,锌才能与FeCl2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氯化亚铁的质量先不变,后逐渐减小,最终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正确。故选:D。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压强逐渐减小,进行分析判断。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向一定质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CuCl2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CuCl2反应完,锌才能与FeCl2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15.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谈氧气的颜色、状态需注明条件.其密度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对比而得,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可验证,其性质比较活泼.解: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故本选项说法正确;B、光合作用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由上可知,氧气不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帮助燃烧,但是它不是可燃物;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6.答案:D解析:解:A、Ca(NO3)2和CaCl2固体均易溶于水,不能用加足量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B、将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得到的两种沉淀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D、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分别能使酚酞溶液显无色、红色、无色,再将显无色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色溶液中,能使红色消失的是稀盐酸,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故选:D。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7.答案:C解析: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氯酸钾、氯化钾均为化合物、均为固体,钾元素的存在形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氧气是否是无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A、根据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含钾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常见的物质分离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分解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答案:A解析:解:A、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火柴梗被折断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氧气转化为淡蓝色的液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玻璃碎了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19.答案:D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0+16+0=20+16+0+X,X=22,选项说法错误;B.由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气和W,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说法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W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且W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2g×1244×100%=6g;W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8g×218×100%=2g,由此可见,W中,碳、氢元素的总质量为:6g+2g=8g<16g,所以W中还含有氧元素,选项说法错误;D.由以上计算可知,W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g,氢元素的质量为2g,则W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g:2g=3:1,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0.答案:AB解析:解: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D、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可使用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B.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盐酸除铁锈发生的反应是盐酸和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后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变质主要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实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4)稀硫酸与熟石灰发生的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22.答案:4;31解析:解:“苏丹红”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1个苏丹红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31个原子.故答案为:4;31.根据“苏丹红”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3.答案:C E ① Na+ 3解析:解:(1)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在E中,质子数=17<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2)由元素周期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B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6,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周期表中①是氧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3)D微粒的质子数是11,电子数是10,是钠离子,符号为:Na+。(4)元素②与铝为同一周期,位于第三周期,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答案为:(1)C;E。(2)①。(3)Na+。(4)3。(1)根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在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分析;(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分析;(3)根据D微粒的构成写出符号;(4)根据同一周期中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分析回答。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24.答案:AC;稀HCl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一次性鉴别出来,则加入鉴别物质后要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据此解答.A、加入水,放热的是氧化钙,固体溶解的是氯化钾,固体不溶的是碳酸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碳酸钠和硫酸钾;C、氯化铜溶液本身是蓝色的,观察颜色能直接鉴别出来,剩余的两种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钾,无现象的是硝酸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铁与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并产生氢气,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现象不同,故可以使用稀盐酸鉴别;故填:AC,稀盐酸.25.答案:酒精灯;E;CaCO3+2HCl=CaCl2+H2O+CO2↑;ABFH;ABDG解析:解:(1)仪器D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铁架台;故填:E;(3)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用仪器ABF来组装制备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选择仪器ABDG来组装制取装置;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ABFH;ABDG。(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过滤操作所用仪器来分析;(3)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与收集装置的组装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26.答案:2H2O- 通电  2H2↑+O2↑ 1:2 难溶于水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解析:解:(1)实验A发生的反应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 通电  2H2↑+O2↑,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的气体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2)实验B是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可以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难溶于水。 (3)实验C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通过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4)实验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故答为:(1)2H2O- 通电  2H2↑+O2↑,1:2;(2)难溶于水;(3)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4)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1)根据电解水的反应、现象分析回答;(2)根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本题所考察的实验都是课本中的基础实验,难度不大,应加强实验的学习,提高实验的能力。27.答案:酒精灯 B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正 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处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C解析:解:(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填:B;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若用E装置收集满氧气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取出的集气瓶应正放在实验台上;若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处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故填:正;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处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4)若要收集干燥的甲烷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C,即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填:C。(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4)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8.答案:2解析:解:(1)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都是10g,对比1、2可知氯化钙溶液足量,对比2、3可知样品足量,所以第2次实验样品中的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恰好反应;故填:2;(2)设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         117x                      10g           y106x=10010g=117yx=10.6gy=11.7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2g-10.6g12g×100%≈11.7%;(3)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2g-10.6g+11.7g12g+100g-10g×100%≈12.8%答:(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1.7%;(3)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2.8%。(1)根据表中的数据对比分析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2)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沉淀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然后计算氯化钠的质量;(3)根据恰好反应时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可计算出氯化钙溶液中的溶质及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同类资料
更多
2020-2021学年唐山市路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