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2)
ID:47037 2021-10-26 1 3.00元 4页 140.50 KB
已阅读4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本节内容的重点。2.难点: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难三、教法学法密切联系生活,自主合作,对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小组合作精神,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引出疑问,引起探究兴趣2.用小实验和情境创设,解决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知识3.通过指导看图和演示,讲授地球自转观察演示,得出地球自转的特点复习导入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提问:赤道地区气温___,降水___;两极地区气温___,降水___;同纬度的沿海与内陆气温和降水相同么?同纬度的大陆上呢?设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看气温和降水图,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回答:思考回答如纬度不同、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地势不同等等引出疑问,引起探究兴趣4/4 创设情景实验探究1.生活体验导入请同学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气温的不同?2.设问:为什么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气温会随之不同呢?演示: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黑板: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光线的明亮程度以及光斑的大小。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请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投影两幅日照图p79图4-19阳光照射到平面上的示意图,4-20阳光照射到球面上的示意图4.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5.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怎样导致了气温分布在各地的差异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地球的形状过渡:不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候有差异,而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候也有差异。1.因为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2.引起思考。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造成的。3.比较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对地面所获得的热量的影响,4.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5.观察4-20图,得出由于地球是不规则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热量小。因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从现实生活入手贴近生活进行教学。用小实验和情境创设,解决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动画演示来突破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二、地球的自转与气候1.思考,多数同学能够想到是太阳的东升西落造成的高度角变化。指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4/4 体验感悟设问:早晚冷,中午热,大家都知道是太阳高度角的不同造成的,那么,你知道在同一地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呢?(地球的自转)2.投影p78图4-18,用手电筒照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边演示,便让学生注意观察:a.地球自转的方向b.自转造成的现象1.观察并回答:a地球自西向东转b产生昼夜交替现象3.设问:如果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昼夜现象?(在这里是想强调,自转产生的是昼夜交替,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4.提问:请你小结地球自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提示:从早到晚你的感受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板书:2.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a.自西向东b.产生昼夜交替3.思考,回答: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但是没有变化。进而加深昼夜交替现象才是自转的结果。4.得出结论,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的交替,使得太阳高度角一天中不断的变化,使得气温有了早晚低,中午高的现象。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知识小结通过指导看图和演示,讲授地球自转观察演示,得出地球自转的特点讨论、交流、发言使知识形成脉络,让学生巩知识。五、作业布置地图册六、板书设计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a)太阳高度角(b)球体——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热量多;高纬度,太阳高度角小,热量少。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1、自现象:昼夜交替转影响:一日中天气变化22、公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转影响:寒带的极昼极夜现象、中纬度的四季更替现象、热带地区的太阳直射现象。4/4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但是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入手,让他们结合实际感受,就能更好的理解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对于气候是怎样影响的了。同时,结合书中的配图,让学生们利用地图增加认识和理解,使感性知识上升到了理论知识。4/4
同类资料
更多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