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 论述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ID:79357 2022-01-03 1 15.80元 159页 583.0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49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15.8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题汇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巴黎协定》提出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并努力控制在1.5℃以下的目标。我国正努力探索实现这一目标下的减排路径,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过去十年间,中国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植树造林等一系列举措,向世界交出一份亮眼的减碳答卷。2019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32%,新增装机容量全球占比48%,分别连续10年和11年位列世界第一。中国清洁能源领域专利数、装机数和发电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投资额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美元。全球50%的新能源汽车、52%的公共慢速充电站和82%的公共快速充电站都在中国,城市公交几乎实现全部电气化。2019年NASA公布卫星图片显示,中国新增绿化面积约占全球1/4,贡献比例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放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的重要力量。第73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表示,中国在实现自身减碳目标上的投入让其印象深刻,无论是开发低碳技术还是推行减碳政策,中国都发挥了良好的表率作用。(摘自吕剑锋《绿色复苏,中国减碳按下“加速键”》,环球网2020年10月17日)材料二: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在11月3日举行的2020第九届中国盐城环保产业博览会上表示,我国目前实施的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达标标准为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选的是世卫组织最低档的一个达标标准,未来我国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会不断提升。“只有大气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协同,才能使我们的空气质量逐渐走到高标准,为未来稳定、不反弹的空气质量改善奠定基础。”第159页共159页,现在,很多研究者在开展我国未来空气质量标准提升的研究。例如,目前已有60%的城市达标,未来到“十四五”结束,可能会有80%的城市将达标,到那时2012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已实施13年,我国是不是应该将空气质量标准提升到新的阶段?我国PM2.5达标标准什么时候从35微克/立方米提升到25微克/立方米,从25微克/立方米再提升到15微克/立方米?贺克斌表示:“其中一个研究的结果是,2030年到2035年期间,所有城市会达到空气质量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2035年之后,进入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二阶段,我们的分析表明,到2050年有可能达到PM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要实现PM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是非常难的,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治霾和减碳的结合。如果仅仅是单独治霾,要治到15微克/立方米,没有跟碳的结合、跟能源结构的结合,那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贺克斌强调。(摘自刘毅《贺克斌院士:治霾与减碳的目标须协同实现》,《人民日报》2020年11月9日)材料三:在各地减碳行动中,深圳走在了前列。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大市,近五年碳排放只增长了400万吨,主要因为深圳优化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单位产出增长和碳排放开始逐渐脱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介绍,建设坪山新能源汽车基地是深圳降低燃油车排放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深圳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完成替换,这些年的替换效应相当于1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替代60万私家车产生碳排放当量;深圳淘汰低端企业上万家,鼓励发展高附加值和新能源产业;深圳还最早在全国设立生态县,规定内的土地不能开发,并且不断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建设生态景观林,对空气和碳减排有很重要的作用。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之一是减少煤炭的使用,自“十一五”以来,中国在每个五年规划中都确立节能减碳的约束性目标,并分解到各省区市,强化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为实现达峰目标,生态环境部表示,“十四五”规划将有一系列硬措施,不仅包括指标设定,还包括更好地借助市场手段,综合运用科技、财税、环保等政策,更好推进高质量发展。(选自凤昇、张悦《减碳按下快进键》,《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1月24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159页共159页,2019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32%,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50%,绿化面积约占全球1/4,各项贡献比例全球第一。B.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是世界卫生组织最低档的PM2.5达标标准,我国明确提出了15微克/立方米的更高空气质量标准。C.在各地减碳行动中,深圳走在了前列,如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已替换60万私家车,而且鼓励发展高附加值和新能源产业。D.为实现达峰目标,中国将坚持把节能减碳作为约束性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还会综合运用科技、财税、环保等政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去十年间,中国通过多种措施,向世界交出一份亮眼的减碳答卷,多个指标稳居世界第一,从而赢得世界的关注和好评。B.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减碳投入,积极开发低碳技术,推行减碳政策,中国已成为放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的重要力量。C.要让我们的空气质量逐渐走到高标准,为未来稳定、不反弹的空气质量改善奠定基础,就必须协同大气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D.要实现PM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非常困难,治霾与减少煤炭使用相结合会使问题迎刃而解,中国势必采取综合措施。6.中国为何高度重视减碳工作?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说明。(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第159页共159页,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后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办法,接种疫苗的人群越多,拥有免疫力的人就越多,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去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就组织科研力量以战时状态推进疫苗研发工作,并一直保持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研发信息,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目前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中有三款为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将培养扩增的活病毒通过理化方法,灭活以后经过系列纯化技术制备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2—8℃的环境下可保存两到三年,但需接种两剂,两剂间隔三至四周效果最好。已有数据显示,我国这种疫苗的保护率为79.34%,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摘编自中青网《新冠疫苗来了,它将如何保护我们?》)材料二:新冠疫苗上市后,国家承诺新冠疫苗全民免费,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目前,符合条件的18-59岁居民正在有序接种。在临床试验取得足够安全性、有效性数据后,将大规模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我国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群众的身体健康都可以得到有效保护,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疫苗生产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生产供需的动态保障平衡机制,精准测算接种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国内疫苗生产企业还将不断扩建,随着产能不断释放,产量会逐步加大。有信心满足各阶段的需求。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全民接种疫苗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疫苗接种达到较高免疫水平之前,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在人群聚集场所,大家仍然需要继续佩戴口罩。(摘编自新华社《我国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材料三:第159页共159页,当前,全球疫苗分配呈现两极分化。美国已经接种了上亿剂新冠疫苗,以色列的疫苗接种比例已超过了60%。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虽然全球疫苗接种量目前已超过感染人数,但超过四分之三的疫苗接种集中在10个国家,而拥有25亿人口的近130个国家甚至仍未接种一剂新冠疫苗。这将成为终止新冠疫情和推动全球复苏的最大威胁。某些发达国家甚至以要“保证本国疫苗供大于求”为由限制疫苗出口。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目前我国已经或正在向53个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援助,已经和正在向27个国家出口疫苗。中圈的新冠疫苗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抗击疫情提供助力、注入信心。此外,应世卫组织请求。中国决定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先提供1000万剂国产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2021年3月15日。中国向联合国维和人员捐赠新冠疫苗,优先用于非洲任务区。这一系列举措助力多国抗疫,显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在全球危机中的担当。(摘编自《环球时报》《中国新冠疫苗助力多国抗疫》)4.下列对新冠疫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冠疫苗能让接种人群拥有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有助控制新冠病在人群中的传播。B.我国新冠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很高,根据调查,其保护率为79.34%,已经达到世卫组织的相关标准。C.在新冠疫苗的生产上,我国实现了生产与需求的精准对接,随着疫苗产能的增加,很快就能解决各阶段的需求问题。D.当前全球新冠疫苗的分配并不均衡,超过四分之三的疫苗接种集中在10个国家,而有些国家至今还未接种一剂疫苗。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国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还在进行中,因此暂时未对这些老年人群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第159页共159页,B.接种疫苗虽能有效预防新冠,但目前我国的疫苗接种还未达到较高免疫水平,在人群聚集场所,我们仍需佩戴口罩。C.虽然全球疫苗接种量目前已超过感染人数,但某些发达国家限制新冠疫苗的出口,因而无法终止新冠疫情,实现全球复苏。D.中国不像某些国家那样限制新冠疫苗出口,已经或正在向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出口或捐赠疫苗,以此助力全球抗疫。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中国在哪些方面展现出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在线新经济借助5G、AI、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金融、教育健康等行业深度融合,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了新的就业形态的产生。面对新的就业形态,全社会都要做好准备。在一家国有银行做了三年柜台的王腾最近正在报班学习,准备考会计师资格证。“银行在社区里的营业点一年比一年少,未来,我这个岗位也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必须趁年轻赶紧为自己寻求新的职业规划。”他看好会计师这个职业,认为可以不必拴在一家企业,同时为多家公司打工,收入和成长前景更可期待。“应对未来最好的办法是一个人有两份工作,一份主业+一项精通到可以作为职业的技能,这个技能可以辅助你的主业,让你变得更加不一样。”有专家表示,拥有一个独特的技能组合将成为新的就业思路。(摘编自尹晓燕《新就业,你准备好了吗?》,《工人日报》2020年6月3日)第159页共159页,材料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本职工作之外发展副业,就此,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职场青年进行了调查。主业和副业的关系发展职场B计划先做好主业,再发展副业71.4%根据个人优势,选择B计划58.2%主业是基础,依托主业发展副业50.2%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做副业,平衡好两者关系54.8%两者之间无明显区别,可互相取代31.5%做好A计划和B计划的职业规划44.4%两者会有矛盾,互相影响8.3%理性选择,不盲目跟风搞B计划40.2%尊重职场规则和契约精神,遵守相关规章制度18.0%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负责人蒋建荣认为:“今年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很多行业受到了冲击,年轻人的职业观也有变化。有些人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稳定性不高,或想要为未来探索更多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年轻人发展副业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他们是在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摘编自孙山《如何处理主副业关系?》,《中国青年报》2020年12月30日)材料三:下了班开网约车、当代驾,业余时间开网店、当主播,见缝插针创作文案、做视觉设计……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兼职就业、副业创业正悄然被更多人接受。不仅年轻人积极参与,不少中年人甚至退休人员也开始兼职、搞副业。日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意见》,鼓励“副业创新”,正式为兼职和副业“正名”。《意见》明确,要着力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打造兼职就业、副业创业等多种形式蓬勃发展格局。在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的背景下,提倡“副业创新”不仅有利于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也能有效为经济发展贡献新动力。第159页共159页,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就业总量压力依旧存在。在这种情形下,通过灵活就业、兼职、副业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各种机会利用起来,有利于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利用信息技术,将碎片化的时间与碎片化的任务高效对接,大大降低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用工门槛,对全社会来说,有利于人力资源高效配置。不少单位并不乐见员工开展副业。这就需要观念的协调与法治的跟进,既要对影响本职工作的做法“亮红灯”,让精于主业、干好主业成为共识;也要为个人可支配时间“开绿灯”,优化做兼职、搞副业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随着兼职、副业增多,劳动者将在多雇主间跨平台就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劳动者做兼职、搞副业时的社保缴纳、薪酬发放等政策制度,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报酬、休息和职业安全等权益。(摘编自李心萍《副业也有大能量》,《人民日报》2021年1月8日)4.下列对副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副业是相对于主业而言的,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发展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其余的工作。B.副业的日渐流行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组织的变化、新业态的形成以及社会变局都有关系。C.副业不仅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也有利于增强本职工作的稳定性,还有利于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D.副业创新对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实现人力资源更高效配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可知,大多数职场青年对发展副业持肯定态度,也有少数人认为发展副业会影响到主业,甚至有违职业规范。B.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可知,多数职场青年对主业和副业有较为理性的认识,能权衡好二者的关系,做出合理规划。C.副业创新大大降低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用工门槛,加上对员工发展副业会影响本职工作的顾虑,一些用人单位并不赞成员工开展副业。D.第159页共159页,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意见》,鼓励副业创新,为兼职和副业正名,这会使副业创新拥有更好的前景,副业创新将大有可为。6.“面对新的就业形态,全社会都要做好准备”,要做好怎样的准备?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第159页共159页,(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材料二:“荆轲就是女的!”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来源《法制网》)材料三: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孝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谙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第159页共159页,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弦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材料四: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凳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摘自搜狐网)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扳斧”。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第159页共159页,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存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D.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6.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向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接了的危害降到最低?(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尾焰喷薄而出,闪烁着多彩的光芒映透整个夜空。山坡上、海岸边,人们欢呼、庆祝,目送长征五号全力托举嫦娥五号向着月球飞驰而去。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在闯过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后,历经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嫦娥五号探测器重达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任务实施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共同完成,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中“回”的主任务,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决心的集中体现。第159页共159页,(摘编自《九天云外揽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纪实》)材料二:在航天材料耐腐蚀领域的创新,让韩恩厚获得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此前,中国的探月探测器均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基于发射效率、安全性及运输便利性考虑,嫦娥五号的发射场地在海南文昌,镁合金表面涂层因为环境的变更迎来了新挑战。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处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带,具有“高温、高湿、高盐”的特点,这种环境将加速材料的腐蚀失效进程。记者了解到,所有文昌发射的航天部件需要经历长达五到七天的海上运输,且一般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能正式发射,较长的储存期将对航天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带来极大的考验。韩恩厚团队从镀液组分、预处理状态、化学镀工艺步骤及后处理参数等工序进行大量系统的尝试及优化,并对凹槽、孔隙等特殊位置的细节处理进行针对性改进,最终研制出了满足新环境的镁合金防腐导电性镀层。从嫦娥三号到嫦娥五号,十年来,韩恩厚团队在一层薄薄的涂层上呕心沥血。2020年3月,由他担任院长的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落户广州市黄埔区。研究院以耐腐蚀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腐蚀防腐涂料与涂层、缓蚀剂、阴极保护、监检测技术、结构安全评价与寿命预测七大技术为主研发方向。“对于需要更长时间在海洋环境使用的镁合金部件,现阶段的镁合金导电镀层防腐效果仍有较高提升空间。要使其适用于更广阔的应用领域,镁合金表面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他表示。(摘编自《“嫦娥五号”背后的广州力量!十年钻研,只为薄薄一层涂层》)材料三: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此消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可谓是东方大国在航天航空领域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第159页共159页,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表示,东方大国有计划地、毫不声张地向目标迈进,正成为航天领域的领先者。这一成功将为获取月球大陆宝藏打开大门,这意味着人类在21世纪将开始月球开发。法新社表示,这是40多年来继美苏之后人类首次完成采集月球样品的任务。东方大国一枚携带着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的无人探测器周四凌晨安全着陆,再一次高调展示了其成为航天超级大国的雄心。路透社表示,东方大国的月球探测器重返地球,这次任务的成功将使其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检索月球样品的国家,而后者是44年前启动最后一次成功的月球样品检索任务的国家。西班牙世界报则表示,这是东方大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复杂的太空行动。(摘编自快资讯《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探月任务,中国航天赢得世界同行赞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嫦娥五号探测任务实施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共同完成,各个系统都凝聚着航天人的心血。B.嫦娥五号的发射场地在海南文昌,镁合金表面涂层因为环境的变更迎来了新挑战,韩恩厚团队研制出了满足新环境的镁合金防腐导电性镀层。C.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是我国已完成的最复杂的太空行动,是我国第一次在航天航空领域的突破,引起全世界的关注。D.嫦娥五号探测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中“回”的主任务,它的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科技的创新能力和航天人的决心。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恩厚团队十年来在镁合金表面涂层上呕心沥血,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里的成就是众多航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B.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认为,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意味着人类在21世纪将开始月球开发。C.法新社、路透社、西班牙世界报均对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进行了评说,做了肯定的评论。D.由路透社对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的评论可知,将来的太空竞争主要是中、美之间的竞争。第159页共159页,6.以上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影:作为主持人更应该言之有理,还是言之有物?我想都很重要,但是物比理更重要。因为物是理的基础,理是来自于某一样事物。这不是谁告诉我的道理,这是我通过多年的实践得出来的一个经验。《主持人大赛》进行到现在,每一次我们都会带出一个鲜活的故事给大家,在我工作的七年主持经历当中,我的追求是希望能够把那些采访当中看到的人、遇到的梦想、感受到的力量说给大家听,大家自己去感受。我相信,道理就像城市当中的高楼大厦一样,是冰冰冷冷的,是整整齐齐的,但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会像我们从早市上买回来的那条扑腾扑腾着的活鱼,会像一捆小青菜,上面还有着露珠,你有一百种烹饪它的方法。邹韵:梁晓声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现实家园,唯有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家园。而在我看来,一个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更应该构建一个丰富的深邃的精神家园,而在这个精神家园当中,物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理反而是更加重要的一个部分。为什么?因为主持人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也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好的主持人一定要懂得把事实去收集,一定要懂得讲出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内涵和一些更加深邃的东西。在传播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新闻是历史的第一卷手稿。我想在这个手稿里面事实的部分可以交给记者和其他的人来处理,而在理的部分应该由主持人来去升华,因为这样才可以让这本厚厚的书更加的深邃、更加的丰富、更加的耐人寻味。好教育云平白影: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是著名的网友说的。著名的网友说:有的人知道那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实践当中的小故事:2017年我主持杭州市道德模范的颁奖典礼,有一个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家,王坤森,他依靠捡垃圾资助了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我在台下跟他沟通,我说:“老爷子,每个人都得上台发言,你需要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情你遇到了哪些困难?”老爷子说:“第159页共159页,唉,我真不想去炫耀什么,这就是我应该做的。”直到一位导演站了出来,跟他说了一番话,他说:“王爷爷您看,今天现场有一千名观众,我给你数了一下,每个人一块钱,就有一千块钱可以给这些大学生们。您想想通过电视转播还会有上万的观众都能够看到我们的节目,能够帮助到多少人。”王爷爷特别激动,在台上抢过我的话筒说:“年轻人们,你们要加油,祖国的未来是你们的,你们是祖国的希望。”我当时特别感动,我认为这就是言之有物的道理。其实老爷爷无比珍视的这一个机会,正是我们每天的工作。我们希望能够用一个故事去触动一群人的心、集合一群人的心、去做一件对社会对国家有价值的事情。邹韵:感谢白影分享的这么感人的例子。我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所以我其实相信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我更觉得在主持人的层面,我们应该反映出来的是意识去反映物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主持人要做到的不是我们所有人可以看到那幅风景,我们要解释的是风景背后的道理,风景背后的事实。这是什么意思,言之有物的人会说:“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邹韵。”而如果他把这个问题去问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撒贝宁老师,他作为一个言之有理的主持人会说:“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名字是什么?就是你管玫瑰,不管叫什么名字,它都是那样地芬芳。言之有物的人会说:这些花一样,这些人不一样。”但是如果你去问言之有理的董卿老师,她可能会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个人受到了一些挫折说:“我被怼(duǐ)了,我遇到挫折了。”但是如果你去问康辉老师,他可能会说:“那个字念duì,同时,泰戈尔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因此在我看来,一个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他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言之有理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毕生的追求,谢谢大家。康辉:其实这个题目我们在探讨的,正是主持人表达的时候,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言之有理,那我们会失去了温度。仅仅言之有物,可能又会失了高度,所以确实需要我们把故事、情感、道理以及升华都融合在一起。那刚刚两位我觉得你们真的都做到了,当然我们在语言当中的这种表达需要更打动人、需要语言更有力量、需要语言更能让人记住。在这方面呢,我觉得邹韵刚才的这两段更稍胜一点,特别是刚刚她说的言之有物的人会怎么说、言之有理的人又会怎么说,那几个排比在语言的表达,语言的这种力度上面非常出彩。第159页共159页,董卿:我很同意刚才白影在讲述当中的所有论点。言之有物是言之有理的基础,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邹韵能够在这样一个对抗当中,很快地去厘清自己的思路,给出一些具体的事例进行反击。二位刚才的这个讲述,特别符合我们讲故事的一个黄金抛物线。设定情节,而后进入话题,而后引发冲突,而后进入高潮、解决问题、给出结论。那如果说更倾向于谁的话呢?可能邹韵的确始终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你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自己的讲故事的方式,就是把国际范儿和中国味儿相结合,把大家想听的融入到我想讲的东西当中,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其实我好几次注意到白影在听别人说话和自己讲话,说着说着你会热泪盈眶,这样的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这样的一种情感的丰盈,是很能让你站在一个文艺的舞台上去绽放光芒的。(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有删改)[相关信息]同组的两名选手对同一命题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替评述。两名选手各有两轮评述时间,第一轮每人1分钟,第二轮每人1分30秒。两轮评述结束后,将由专业评审进行打分,康辉、董卿两位点评嘉宾进行点评。本轮题目:①作为主持人,更应该言之有理。②作为主持人,更应该言之有物。4.下列关于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白影多年来的实践,她认为理不是口口相传得来的,而是来自于某一样事物,因此言之有物更加重要。B.主持人要懂得收集事实,要懂得讲出故事背后的道理、内涵和一些更加深邃的东西,因此邹韵认为,言之有理更加重要。C.康辉认为,需要语言表达打动人、语言有力量、语言能让人记住,而邹韵在这方面表现更佳。他更认可邹韵的观点。D.董卿认为,白影具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而邹韵兼具国际风采和中国气息,两者各有优势,各有千秋。5.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影认为,主持人的工作是用一个故事去脉动一群人的心、集合一群人的心、去做一件对社会对国家有价值的事情,王坤森的事例与之契合。第159页共159页,B.邹韵在表述观点时,给出几组言之有物的人会怎么说、言之有理的人又会怎么说的例子,举出莎士比亚、泰戈尔的名言,有力地支撑了“言之有理”的观点。C.董卿在点评过程中,引入“黄金抛物线”的定义,既能高度概括其表达的内容,也体现了自身的专业素养。D.针对“言之有理”和“言之有物”的两种二元对立的观点,四人的表述均对评述双方做出了观照,体现了优秀主持人的全局观。6.《人民日报》评论《主持人大赛》时说到,“……讲述时代故事、展现时代精神,媒体人最应该有的样子就是如此”。请简要分析他们是怎样“讲述时代故事”的。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题汇编答案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巴黎协定》提出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并努力控制在1.5℃以下的目标。我国正努力探索实现这一目标下的减排路径,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过去十年间,中国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植树造林等一系列举措,向世界交出一份亮眼的减碳答卷。2019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32%,新增装机容量全球占比48%,分别连续10年和11年位列世界第一。中国清洁能源领域专利数、装机数和发电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投资额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美元。全球50%的新能源汽车、52%的公共慢速充电站和82%的公共快速充电站都在中国,城市公交几乎实现全部电气化。2019年NASA第159页共159页,公布卫星图片显示,中国新增绿化面积约占全球1/4,贡献比例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放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的重要力量。第73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表示,中国在实现自身减碳目标上的投入让其印象深刻,无论是开发低碳技术还是推行减碳政策,中国都发挥了良好的表率作用。(摘自吕剑锋《绿色复苏,中国减碳按下“加速键”》,环球网2020年10月17日)材料二: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在11月3日举行的2020第九届中国盐城环保产业博览会上表示,我国目前实施的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达标标准为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选的是世卫组织最低档的一个达标标准,未来我国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会不断提升。“只有大气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协同,才能使我们的空气质量逐渐走到高标准,为未来稳定、不反弹的空气质量改善奠定基础。”现在,很多研究者在开展我国未来空气质量标准提升的研究。例如,目前已有60%的城市达标,未来到“十四五”结束,可能会有80%的城市将达标,到那时2012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已实施13年,我国是不是应该将空气质量标准提升到新的阶段?我国PM2.5达标标准什么时候从35微克/立方米提升到25微克/立方米,从25微克/立方米再提升到15微克/立方米?贺克斌表示:“其中一个研究的结果是,2030年到2035年期间,所有城市会达到空气质量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2035年之后,进入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二阶段,我们的分析表明,到2050年有可能达到PM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要实现PM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是非常难的,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治霾和减碳的结合。如果仅仅是单独治霾,要治到15微克/立方米,没有跟碳的结合、跟能源结构的结合,那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贺克斌强调。(摘自刘毅《贺克斌院士:治霾与减碳的目标须协同实现》,《人民日报》2020年11月9日)材料三:第159页共159页,在各地减碳行动中,深圳走在了前列。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大市,近五年碳排放只增长了400万吨,主要因为深圳优化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单位产出增长和碳排放开始逐渐脱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介绍,建设坪山新能源汽车基地是深圳降低燃油车排放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深圳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完成替换,这些年的替换效应相当于1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替代60万私家车产生碳排放当量;深圳淘汰低端企业上万家,鼓励发展高附加值和新能源产业;深圳还最早在全国设立生态县,规定内的土地不能开发,并且不断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建设生态景观林,对空气和碳减排有很重要的作用。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之一是减少煤炭的使用,自“十一五”以来,中国在每个五年规划中都确立节能减碳的约束性目标,并分解到各省区市,强化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为实现达峰目标,生态环境部表示,“十四五”规划将有一系列硬措施,不仅包括指标设定,还包括更好地借助市场手段,综合运用科技、财税、环保等政策,更好推进高质量发展。(选自凤昇、张悦《减碳按下快进键》,《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1月24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2019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32%,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50%,绿化面积约占全球1/4,各项贡献比例全球第一。B.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是世界卫生组织最低档的PM2.5达标标准,我国明确提出了15微克/立方米的更高空气质量标准。C.在各地减碳行动中,深圳走在了前列,如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已替换60万私家车,而且鼓励发展高附加值和新能源产业。D.为实现达峰目标,中国将坚持把节能减碳作为约束性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还会综合运用科技、财税、环保等政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去十年间,中国通过多种措施,向世界交出一份亮眼的减碳答卷,多个指标稳居世界第一,从而赢得世界的关注和好评。B.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减碳投入,积极开发低碳技术,推行减碳政策,中国已成为放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的重要力量。C.要让我们的空气质量逐渐走到高标准,为未来稳定、不反弹的空气质量改善奠定基础,就必须协同大气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D.要实现PM第159页共159页,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非常困难,治霾与减少煤炭使用相结合会使问题迎刃而解,中国势必采取综合措施。6.中国为何高度重视减碳工作?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说明。【答案】4.D5.D6.(1)根据《巴黎协定》,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2)我国的空气质量水平相对低下,将减碳与治霾相结合,有利于提升空气质量。(3)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必要举措。【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辨析的能力。A.“绿化面积约占全球1/4,各项贡献比例全球第一”错。原文为“2019年NASA公布卫星图片显示,中国新增绿化面积约占全球1/4,贡献比例全球第一”,原文是说我国新增绿化面积约占全球1/4这里的“贡献比例全球第一”也只是说新增绿化面积的贡献比例全球第一。B.“我国明确提出了15微克/立方米的更高空气质量标准”说法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未来到“十四五”结束,可能会有80%的城市将达标,到那时2012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已实施13年,我国是不是应该将空气质量标准提升到新的阶段?我国PM2.5达标标准什么时候从35微克/立方米提升到25微克/立方米,从25微克/立方米再提升到15微克/立方米”“我们的分析表明,到2050年有可能达到PM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并非选项所说“我国明确提出了15微克/立方米的更高空气质量标准”。C.“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已替换60万私家车”说法错误。原文为“深圳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完成替换,这些年的替换效应相当于1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替代60万私家车产生碳排放当量”,是“替换效应相当于1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替代60万私家车产生碳排放当量”,并不是选项所说“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已替换60万私家车”。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对材料相关的观点态度辨析的能力。D.“治霾与减少煤炭使用相结合会使问题迎刃而解”错误。根据原文“要实现PM2.5浓度15第159页共159页,微克/立方米是非常难的,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治霾和减碳的结合。如果仅仅是单独治霾,要治到15微克/立方米,没有跟碳的结合、跟能源结构的结合,那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应该是“治霾与减碳相结合”。“减少煤炭使用”只是“减碳”的举措之一,这样并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在《巴黎协定》提出全球控制温升目标的情况下,“我国正努力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减排路径,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可知,我国是世界的一员,重视减碳工作,探索减排路径,这是我们的国际义务,这样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如“第73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表示,中国在实现自身减碳目标上的投入让其印象深刻,无论是开发低碳技术还是推行减碳政策,中国都发挥了良好的表率作用”,中国在减碳方面贡献巨大,得到了认可,树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根据材料二“我国目前实施的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达标标准为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选的是世卫组织最低档的一个达标标准”“要实现PM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是非常难的,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治霾和减碳的结合。如果仅仅是单独治霾,要治到15微克/立方米,没有跟碳的结合、跟能源结构的结合,那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可知,我国PM2.5达标标准选的是世卫组织最低档的一个达标标准,表明我国的空气质量水平相对低下,这也逼迫我国采取有效措施,将减碳与治霾相结合,不断提升空气质量标准。根据材料二“其中一个研究的结果是,2030年到2035年期间,所有城市会达到空气质量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2035年之后,进入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二阶段”“要实现PM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是非常难的,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治霾和减碳的结合”可知,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必要举措。(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第159页共159页,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后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办法,接种疫苗的人群越多,拥有免疫力的人就越多,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去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就组织科研力量以战时状态推进疫苗研发工作,并一直保持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研发信息,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目前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中有三款为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将培养扩增的活病毒通过理化方法,灭活以后经过系列纯化技术制备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2—8℃的环境下可保存两到三年,但需接种两剂,两剂间隔三至四周效果最好。已有数据显示,我国这种疫苗的保护率为79.34%,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摘编自中青网《新冠疫苗来了,它将如何保护我们?》)材料二:新冠疫苗上市后,国家承诺新冠疫苗全民免费,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目前,符合条件的18-59岁居民正在有序接种。在临床试验取得足够安全性、有效性数据后,将大规模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我国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群众的身体健康都可以得到有效保护,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疫苗生产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生产供需的动态保障平衡机制,精准测算接种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国内疫苗生产企业还将不断扩建,随着产能不断释放,产量会逐步加大。有信心满足各阶段的需求。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全民接种疫苗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疫苗接种达到较高免疫水平之前,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在人群聚集场所,大家仍然需要继续佩戴口罩。(摘编自新华社《我国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第159页共159页,材料三:当前,全球疫苗分配呈现两极分化。美国已经接种了上亿剂新冠疫苗,以色列的疫苗接种比例已超过了60%。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虽然全球疫苗接种量目前已超过感染人数,但超过四分之三的疫苗接种集中在10个国家,而拥有25亿人口的近130个国家甚至仍未接种一剂新冠疫苗。这将成为终止新冠疫情和推动全球复苏的最大威胁。某些发达国家甚至以要“保证本国疫苗供大于求”为由限制疫苗出口。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目前我国已经或正在向53个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援助,已经和正在向27个国家出口疫苗。中圈的新冠疫苗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抗击疫情提供助力、注入信心。此外,应世卫组织请求。中国决定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先提供1000万剂国产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2021年3月15日。中国向联合国维和人员捐赠新冠疫苗,优先用于非洲任务区。这一系列举措助力多国抗疫,显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在全球危机中的担当。(摘编自《环球时报》《中国新冠疫苗助力多国抗疫》)4.下列对新冠疫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冠疫苗能让接种人群拥有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有助控制新冠病在人群中的传播。B.我国新冠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很高,根据调查,其保护率为79.34%,已经达到世卫组织的相关标准。C.在新冠疫苗的生产上,我国实现了生产与需求的精准对接,随着疫苗产能的增加,很快就能解决各阶段的需求问题。D.当前全球新冠疫苗的分配并不均衡,超过四分之三的疫苗接种集中在10个国家,而有些国家至今还未接种一剂疫苗。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第159页共159页,A.我国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还在进行中,因此暂时未对这些老年人群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B.接种疫苗虽能有效预防新冠,但目前我国的疫苗接种还未达到较高免疫水平,在人群聚集场所,我们仍需佩戴口罩。C.虽然全球疫苗接种量目前已超过感染人数,但某些发达国家限制新冠疫苗的出口,因而无法终止新冠疫情,实现全球复苏。D.中国不像某些国家那样限制新冠疫苗出口,已经或正在向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出口或捐赠疫苗,以此助力全球抗疫。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中国在哪些方面展现出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4.【答案】C【解析】材料二中仅说“随着产能不断释放,产量会逐步加大,有信心满足各阶段的需求”,并未强调“很快”。5.【答案】C【解析】“但某些发达国家限制新冠疫苗的出口,因而无法终止新冠疫情,实现全球复苏”分析错误。原文说,全球新冠疫苗分配呈现两极分化、这将成为终止新冠疫情和推动全球复苏的最大威胁。“某些发达国家限制新冠疫苗的出口”,不能得出“无法终止新冠疫情,实现全球复苏”的结论。6.【答案】①研制开发方面,我国在疫情发生后就组织科研力量以战时状态推进疫苗研发工作,并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同外界分享研发信息,贡献中国智慧。②国内接种方面,我国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承诺新冠疫苗全民免费,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体现了对人民的责任。③国际分配方面,我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采取系列举措,致力于促进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助力多国抗疫。第159页共159页,【解析】从材料一第二段“去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就组织科研力量以战时状态推进疫苗研发工作,并一直保持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研发信息,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里可以筛选出中国在疫苗研发上的担当。从材料二第二段“新冠疫苗上市后、国家承诺新冠疫苗全民免费,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我国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群众的身体健康都可以得到有效保护,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里可以筛选出国内接种方面的责任。从材料三第二段“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目前我国已经或正在向53个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援助,已经和正在向27个国家出口疫苗。中国的新冠疫苗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抗击疫情提供助力、注入信心。……这一系列举措助力多国抗疫,显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在全球危机中的担当”里可以筛选出国际分配方面的责任和担当,然后整合信息,组织语言,分点撰写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在线新经济借助5G、AI、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金融、教育健康等行业深度融合,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了新的就业形态的产生。面对新的就业形态,全社会都要做好准备。在一家国有银行做了三年柜台的王腾最近正在报班学习,准备考会计师资格证。“银行在社区里的营业点一年比一年少,未来,我这个岗位也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必须趁年轻赶紧为自己寻求新的职业规划。”他看好会计师这个职业,认为可以不必拴在一家企业,同时为多家公司打工,收入和成长前景更可期待。“应对未来最好的办法是一个人有两份工作,一份主业+一项精通到可以作为职业的技能,这个技能可以辅助你的主业,让你变得更加不一样。”有专家表示,拥有一个独特的技能组合将成为新的就业思路。第159页共159页,(摘编自尹晓燕《新就业,你准备好了吗?》,《工人日报》2020年6月3日)材料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本职工作之外发展副业,就此,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职场青年进行了调查。主业和副业的关系发展职场B计划先做好主业,再发展副业71.4%根据个人优势,选择B计划58.2%主业是基础,依托主业发展副业50.2%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做副业,平衡好两者关系54.8%两者之间无明显区别,可互相取代31.5%做好A计划和B计划的职业规划44.4%两者会有矛盾,互相影响8.3%理性选择,不盲目跟风搞B计划40.2%尊重职场规则和契约精神,遵守相关规章制度18.0%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负责人蒋建荣认为:“今年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很多行业受到了冲击,年轻人的职业观也有变化。有些人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稳定性不高,或想要为未来探索更多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年轻人发展副业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他们是在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摘编自孙山《如何处理主副业关系?》,《中国青年报》2020年12月30日)材料三:下了班开网约车、当代驾,业余时间开网店、当主播,见缝插针创作文案、做视觉设计……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兼职就业、副业创业正悄然被更多人接受。不仅年轻人积极参与,不少中年人甚至退休人员也开始兼职、搞副业。日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意见》,鼓励“副业创新”,正式为兼职和副业“正名”。《意见》明确,要着力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打造兼职就业、副业创业等多种形式蓬勃发展格局。在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的背景下,提倡“副业创新”不仅有利于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也能有效为经济发展贡献新动力。第159页共159页,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就业总量压力依旧存在。在这种情形下,通过灵活就业、兼职、副业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各种机会利用起来,有利于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利用信息技术,将碎片化的时间与碎片化的任务高效对接,大大降低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用工门槛,对全社会来说,有利于人力资源高效配置。不少单位并不乐见员工开展副业。这就需要观念的协调与法治的跟进,既要对影响本职工作的做法“亮红灯”,让精于主业、干好主业成为共识;也要为个人可支配时间“开绿灯”,优化做兼职、搞副业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随着兼职、副业增多,劳动者将在多雇主间跨平台就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劳动者做兼职、搞副业时的社保缴纳、薪酬发放等政策制度,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报酬、休息和职业安全等权益。(摘编自李心萍《副业也有大能量》,《人民日报》2021年1月8日)4.下列对副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副业是相对于主业而言的,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发展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其余的工作。B.副业的日渐流行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组织的变化、新业态的形成以及社会变局都有关系。C.副业不仅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也有利于增强本职工作的稳定性,还有利于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D.副业创新对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实现人力资源更高效配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可知,大多数职场青年对发展副业持肯定态度,也有少数人认为发展副业会影响到主业,甚至有违职业规范。B.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可知,多数职场青年对主业和副业有较为理性的认识,能权衡好二者的关系,做出合理规划。C.副业创新大大降低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用工门槛,加上对员工发展副业会影响本职工作的顾虑,一些用人单位并不赞成员工开展副业。第159页共159页,D.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意见》,鼓励副业创新,为兼职和副业正名,这会使副业创新拥有更好的前景,副业创新将大有可为。6.“面对新的就业形态,全社会都要做好准备”,要做好怎样的准备?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4.答案:C5.答案:C6.①个人:确立新的职业观,做好职业规划,至少在主业之外掌握一项精通到可以作为职业的技能。②企业(用人单位):更新用人观念,优化做兼职、搞副业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③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第159页共159页,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材料二:“荆轲就是女的!”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来源《法制网》)材料三: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孝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谙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第159页共159页,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弦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材料四: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凳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摘自搜狐网)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扳斧”。第159页共159页,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存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D.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6.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向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接了的危害降到最低?(6分)4.C。(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四个选项分别考核四则材料的内容,其中C项,“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错误,并非否定,也肯定了其成功之处。)5.C(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四个选项句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A项,“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于文无据;B项,“都是历史人物”与原文不符,原文“《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D项,“只要……就能……”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6.①游戏研发者和企业方面,不能只重利益而忽略应担负的社会责任。②政府方面,既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又不能放松监管那根弦。③家庭方面,家长们要学会分辨游戏级别,强化对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转移注意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159页共159页,材料一: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尾焰喷薄而出,闪烁着多彩的光芒映透整个夜空。山坡上、海岸边,人们欢呼、庆祝,目送长征五号全力托举嫦娥五号向着月球飞驰而去。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在闯过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后,历经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嫦娥五号探测器重达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任务实施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共同完成,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中“回”的主任务,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决心的集中体现。(摘编自《九天云外揽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纪实》)材料二:在航天材料耐腐蚀领域的创新,让韩恩厚获得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此前,中国的探月探测器均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基于发射效率、安全性及运输便利性考虑,嫦娥五号的发射场地在海南文昌,镁合金表面涂层因为环境的变更迎来了新挑战。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处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带,具有“高温、高湿、高盐”的特点,这种环境将加速材料的腐蚀失效进程。记者了解到,所有文昌发射的航天部件需要经历长达五到七天的海上运输,且一般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能正式发射,较长的储存期将对航天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带来极大的考验。韩恩厚团队从镀液组分、预处理状态、化学镀工艺步骤及后处理参数等工序进行大量系统的尝试及优化,并对凹槽、孔隙等特殊位置的细节处理进行针对性改进,最终研制出了满足新环境的镁合金防腐导电性镀层。第159页共159页,从嫦娥三号到嫦娥五号,十年来,韩恩厚团队在一层薄薄的涂层上呕心沥血。2020年3月,由他担任院长的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落户广州市黄埔区。研究院以耐腐蚀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腐蚀防腐涂料与涂层、缓蚀剂、阴极保护、监检测技术、结构安全评价与寿命预测七大技术为主研发方向。“对于需要更长时间在海洋环境使用的镁合金部件,现阶段的镁合金导电镀层防腐效果仍有较高提升空间。要使其适用于更广阔的应用领域,镁合金表面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他表示。(摘编自《“嫦娥五号”背后的广州力量!十年钻研,只为薄薄一层涂层》)材料三: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此消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可谓是东方大国在航天航空领域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表示,东方大国有计划地、毫不声张地向目标迈进,正成为航天领域的领先者。这一成功将为获取月球大陆宝藏打开大门,这意味着人类在21世纪将开始月球开发。法新社表示,这是40多年来继美苏之后人类首次完成采集月球样品的任务。东方大国一枚携带着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的无人探测器周四凌晨安全着陆,再一次高调展示了其成为航天超级大国的雄心。路透社表示,东方大国的月球探测器重返地球,这次任务的成功将使其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检索月球样品的国家,而后者是44年前启动最后一次成功的月球样品检索任务的国家。西班牙世界报则表示,这是东方大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复杂的太空行动。(摘编自快资讯《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探月任务,中国航天赢得世界同行赞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嫦娥五号探测任务实施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共同完成,各个系统都凝聚着航天人的心血。B.嫦娥五号的发射场地在海南文昌,镁合金表面涂层因为环境的变更迎来了新挑战,韩恩厚团队研制出了满足新环境的镁合金防腐导电性镀层。C.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是我国已完成的最复杂的太空行动,是我国第一次在航天航空领域的突破,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第159页共159页,D.嫦娥五号探测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中“回”的主任务,它的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科技的创新能力和航天人的决心。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恩厚团队十年来在镁合金表面涂层上呕心沥血,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里的成就是众多航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B.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认为,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意味着人类在21世纪将开始月球开发。C.法新社、路透社、西班牙世界报均对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进行了评说,做了肯定的评论。D.由路透社对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的评论可知,将来的太空竞争主要是中、美之间的竞争。6.以上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第一次”分析错误,原文是“是东方大国在航天航空领域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主要是中、美之间的竞争”推断于文无据,材料三只是说“东方大国的月球探测器重返地球,这次任务的成功将使其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检索月球样品的国家”。6.①材料一侧重于介绍我国嫦娥五号成功发射,突出我国的科技成就。②材料二侧重介绍了韩恩厚团队在嫦娥五号发射上所做的工作,突出中国航天人的创新精神。③材料三侧重报道了全世界对嫦娥五号安全着陆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外媒的评论,突出此事件在国际上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材料一共有三段,前两段分别介绍长征五号携带嫦娥五号升空以及嫦娥五号胜利返回地球的情况;第三段是介绍嫦娥五号的四个组成部分和五大系统,强调“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决心的集中体现”。可见材料一侧重于介绍我国嫦娥五号成功发射,突出我国的科技成就。第159页共159页,材料二首先介绍在航天材料耐腐蚀领域的创新,让韩恩厚获得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接着提出“镁合金表面涂层因为环境的变更迎来了新挑战”,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环境“对航天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带来极大的考验”;然后着重介绍韩恩厚团队在嫦娥五号发射上所做的工作,“韩恩厚团队从镀液组分、预处理状态、化学镀工艺步骤及后处理参数等工序进行大量系统的尝试及优化,并对凹槽、孔隙等特殊位置的细节处理进行针对性改进,最终研制出了满足新环境的镁合金防腐导电性镀层”“从嫦娥三号到嫦娥五号,十年来,韩恩厚团队在一层薄薄的涂层上呕心沥血”,重点突出了航天人的创新精神。可见材料二侧重介绍了韩恩厚团队在嫦娥五号发射上所做的工作,突出中国航天人的创新精神。材料三首先指出嫦娥五号顺利返回,“此消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接着分别介绍了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法新社、路透社、西班牙世界报等对此事的看法。可见材料三侧重报道了全世界对嫦娥五号安全着陆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外媒的评论,突出此事件在国际上的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影:作为主持人更应该言之有理,还是言之有物?我想都很重要,但是物比理更重要。因为物是理的基础,理是来自于某一样事物。这不是谁告诉我的道理,这是我通过多年的实践得出来的一个经验。《主持人大赛》进行到现在,每一次我们都会带出一个鲜活的故事给大家,在我工作的七年主持经历当中,我的追求是希望能够把那些采访当中看到的人、遇到的梦想、感受到的力量说给大家听,大家自己去感受。我相信,道理就像城市当中的高楼大厦一样,是冰冰冷冷的,是整整齐齐的,但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会像我们从早市上买回来的那条扑腾扑腾着的活鱼,会像一捆小青菜,上面还有着露珠,你有一百种烹饪它的方法。第159页共159页,邹韵:梁晓声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现实家园,唯有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家园。而在我看来,一个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更应该构建一个丰富的深邃的精神家园,而在这个精神家园当中,物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理反而是更加重要的一个部分。为什么?因为主持人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也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好的主持人一定要懂得把事实去收集,一定要懂得讲出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内涵和一些更加深邃的东西。在传播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新闻是历史的第一卷手稿。我想在这个手稿里面事实的部分可以交给记者和其他的人来处理,而在理的部分应该由主持人来去升华,因为这样才可以让这本厚厚的书更加的深邃、更加的丰富、更加的耐人寻味。好教育云白影: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是著名的网友说的。著名的网友说:有的人知道那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实践当中的小故事:2017年我主持杭州市道德模范的颁奖典礼,有一个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家,王坤森,他依靠捡垃圾资助了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我在台下跟他沟通,我说:“老爷子,每个人都得上台发言,你需要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情你遇到了哪些困难?”老爷子说:“唉,我真不想去炫耀什么,这就是我应该做的。”直到一位导演站了出来,跟他说了一番话,他说:“王爷爷您看,今天现场有一千名观众,我给你数了一下,每个人一块钱,就有一千块钱可以给这些大学生们。您想想通过电视转播还会有上万的观众都能够看到我们的节目,能够帮助到多少人。”王爷爷特别激动,在台上抢过我的话筒说:“年轻人们,你们要加油,祖国的未来是你们的,你们是祖国的希望。”我当时特别感动,我认为这就是言之有物的道理。其实老爷爷无比珍视的这一个机会,正是我们每天的工作。我们希望能够用一个故事去触动一群人的心、集合一群人的心、去做一件对社会对国家有价值的事情。邹韵:感谢白影分享的这么感人的例子。我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所以我其实相信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我更觉得在主持人的层面,我们应该反映出来的是意识去反映物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主持人要做到的不是我们所有人可以看到那幅风景,我们要解释的是风景背后的道理,风景背后的事实。这是什么意思,言之有物的人会说:“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邹韵。”而如果他把这个问题去问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撒贝宁老师,他作为一个言之有理的主持人会说:“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名字是什么?就是你管玫瑰,不管叫什么名字,它都是那样地芬芳。言之有物的人会说:这些花一样,这些人不一样。”但是如果你去问言之有理的董卿老师,她可能会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第159页共159页,一个人受到了一些挫折说:“我被怼(duǐ)了,我遇到挫折了。”但是如果你去问康辉老师,他可能会说:“那个字念duì,同时,泰戈尔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因此在我看来,一个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他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言之有理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毕生的追求,谢谢大家。康辉:其实这个题目我们在探讨的,正是主持人表达的时候,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言之有理,那我们会失去了温度。仅仅言之有物,可能又会失了高度,所以确实需要我们把故事、情感、道理以及升华都融合在一起。那刚刚两位我觉得你们真的都做到了,当然我们在语言当中的这种表达需要更打动人、需要语言更有力量、需要语言更能让人记住。在这方面呢,我觉得邹韵刚才的这两段更稍胜一点,特别是刚刚她说的言之有物的人会怎么说、言之有理的人又会怎么说,那几个排比在语言的表达,语言的这种力度上面非常出彩。董卿:我很同意刚才白影在讲述当中的所有论点。言之有物是言之有理的基础,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邹韵能够在这样一个对抗当中,很快地去厘清自己的思路,给出一些具体的事例进行反击。二位刚才的这个讲述,特别符合我们讲故事的一个黄金抛物线。设定情节,而后进入话题,而后引发冲突,而后进入高潮、解决问题、给出结论。那如果说更倾向于谁的话呢?可能邹韵的确始终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你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自己的讲故事的方式,就是把国际范儿和中国味儿相结合,把大家想听的融入到我想讲的东西当中,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其实我好几次注意到白影在听别人说话和自己讲话,说着说着你会热泪盈眶,这样的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这样的一种情感的丰盈,是很能让你站在一个文艺的舞台上去绽放光芒的。(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有删改)[相关信息]同组的两名选手对同一命题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替评述。两名选手各有两轮评述时间,第一轮每人1分钟,第二轮每人1分30秒。两轮评述结束后,将由专业评审进行打分,康辉、董卿两位点评嘉宾进行点评。本轮题目:①作为主持人,更应该言之有理。②作为主持人,更应该言之有物。4.下列关于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第159页共159页,A.基于白影多年来的实践,她认为理不是口口相传得来的,而是来自于某一样事物,因此言之有物更加重要。B.主持人要懂得收集事实,要懂得讲出故事背后的道理、内涵和一些更加深邃的东西,因此邹韵认为,言之有理更加重要。C.康辉认为,需要语言表达打动人、语言有力量、语言能让人记住,而邹韵在这方面表现更佳。他更认可邹韵的观点。D.董卿认为,白影具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而邹韵兼具国际风采和中国气息,两者各有优势,各有千秋。5.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影认为,主持人的工作是用一个故事去脉动一群人的心、集合一群人的心、去做一件对社会对国家有价值的事情,王坤森的事例与之契合。B.邹韵在表述观点时,给出几组言之有物的人会怎么说、言之有理的人又会怎么说的例子,举出莎士比亚、泰戈尔的名言,有力地支撑了“言之有理”的观点。C.董卿在点评过程中,引入“黄金抛物线”的定义,既能高度概括其表达的内容,也体现了自身的专业素养。D.针对“言之有理”和“言之有物”的两种二元对立的观点,四人的表述均对评述双方做出了观照,体现了优秀主持人的全局观。6.《人民日报》评论《主持人大赛》时说到,“……讲述时代故事、展现时代精神,媒体人最应该有的样子就是如此”。请简要分析他们是怎样“讲述时代故事”的。【答案】4.C5.D6.①观照多方,具有辩证色彩。②引经据典,论述底蕴深厚。③现身说法,融入自身经历。④举例精当,时代气息浓厚。【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他更认可邹韵的观点”错误,邹韵的观点是“第159页共159页,在我看来一个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他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言之有理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毕生的追求”,意思是“言之有理”更重要;而康辉是说“如果仅仅是言之有理,那我们会失去了温度。仅仅言之有物,可能又会失了高度,所以确实需要我们把故事、情感、道理以及升华都融合在一起”,意思是两者同等重要。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D.“四人的表述均对双方做出了观照”错误,属于以偏概全,是康辉和董卿均对双方做出了观照,体现了优秀主持人的全局观。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从邹韵的发言“在我看来一个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更应该构建一个丰富的深邃的精神家园……好的主持人一定要懂得把事实去收集,一定要懂得讲出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内涵和一些更加深邃的东西”可知,“讲述时代故事”要观照多方,具有辩证色彩。从邹韵的发言“梁晓声曾经说过……在我看来,一个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更应该构建一个丰富的深邃的精神家园”“在传播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新闻是历史的第一卷手稿。我想在这个手稿里面事实的部分可以交给记者和其他的人来处理,而在理的部分应该由主持人来去升华”可知,“讲述时代故事”要引经据典,论述底蕴深厚。从白影的发言“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实践当中的小故事……我认为这就是言之有物的道理”可知,“讲述时代故事”要现身说法,融入自身经历。从邹韵和董卿的发言“我们要解释的是风景背后的道理,风景背后的事实。这是什么意思,言之有物的人会说……言之有理的主持人会说……但是如果你去问言之有理的董卿老师,她可能会说……因此在我看来一个主持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他一定要言之有理”“我没有想到是邹韵能够在这样一个对抗当中,很快地去厘清自己的思路,给出一些具体的事例进行反击”可知,“讲述时代故事”要举例精当,时代气息浓厚。第159页共159页,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汇编(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古代文学艺术对地域文化的倚重由来已久。《诗经》“十五国风”就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差别。我国文艺与地域的话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才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深入,与改革开放及文化多元时代的到来有关。在此之前的数十年间,我们的时代往往都被重大而又统一的政治主题所涵盖,都有清晰的、共同的文化精神走向,这些政治主题与文化精神走向甚至用一、两个关键词就能做出概括,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再比如“五四”时期的启蒙,1930年代的救亡、革命等。这就是所谓的时代“共名”现象。在统一而又重大的时代主题面前,其他话题都因无条件地服从“共名”而会被遮蔽。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主流政治的引导虽然仍强大,但市场经济的冲击,全球化、网络化、影视叙事以及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的影响开始不断增长,这就使得我们的时代由“共名”进入了“无名”。如果说“共名”时代是政治文化主导,其潮流是“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那么,“无名”时代的文化潮流则好比是冲出夔门后的长江,此时的格局好比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浩荡江面泛起的浪花何止千千万万,要一枝独放、一枝独秀已不大可能。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域文化就愈加变得重要起来,文艺与地域的倚重关系亦变得更加醒目起来。现在流行的价值观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过,在认真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的基础上,还必须强化两个意识,切实处理好文艺与地域的关系问题。第159页共159页,④所谓文艺超越地域的问题意识,是指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要有问题性思维定势与心理惯性。如果文艺只有对地域性的倚重,只有各美其美,没有美人之美,没有美美与共,那是很容易自足甚至自恋,很容易流于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外在捕捉与表现,而如此一来,文艺就容易走向清浅、单薄,走向平面化和表面化。问题意识的意义,就在于指导文艺如何从现实出发,以对地域性的发现、探询、探究、比较和质疑,来开掘题材、提炼主题、升华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开阔、开放的视野中,切实解决好如何认识脚下的土地这类问题。⑤所谓对话意识,则是指文艺创作无论对历史还是对现实,对地域还是对时代,对生活还是对艺术,都必须采取在场的而非缺席的,参与的而非旁观的态度。同时,内蕴于文艺创作中的思想倾向、情感诉求和艺术表现,要呈现为一种开放式的结构,要能够以小见大,能够从个别看到一般,从特殊看到普遍。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形成潜在的、与多方面的交流、沟通和碰撞,也就是形成一种与理解有关的对话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有情怀,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还要有眼光、有志向、有深邃的思想,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有对人类情感以及人性、人的生命意志的发现。(摘编自杜国景《文艺与地域:一个亘古话题的百年消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学艺术自古以来就倚重地域文化,但在“共名”时代,这种依赖关系曾一度消失。B.时代由“共名”走向“无名”,是主流政治文化受市场经济冲击、多元文化出现的结果。C.地域文化在进入“无名”时代后变得愈加重要起来,文艺与地域的倚重关系愈加明显。D.文艺既要倚重地域文化,又要超越地域文化,这样才可避免文艺创作浅薄化、表面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比较得出,改革开放前我国文艺被政治主题覆盖,八九十年代以后才改变了这种状况。B.文章使用比喻论证,形象地论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共名”时代与“无名”时代的文艺格局。C.选文用事实阐明了我国文艺对地域文化的倚重关系的消长现象,也用事实证明了未来发展方向。D.第159页共159页,文章站在人类文艺发展的高度,论述了文艺创作要发现人性与生命意志,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地域文化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所以《诗经》的“十五国风”才能流传后世。B.带着问题意识,在开阔开放的视野中,文艺创作才能解决好乡土文学的问题。C.“共名”时代,在一个重大而统一的政治主题的主导下,文化往往一枝独秀。D.只有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的作者才可能巧妙回避文艺的时代问题与地域问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第159页共159页,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摘编自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B.“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用并列关系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逻辑严密。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C.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开放包容的自信,有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D.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第159页共159页,(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中西小说比较的角度看,小说叙事主体的意图伦理不能局限于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真实作者的意图伦理同样重要。中国古典小说真实作者现身的方式较为固定,且往往隐姓埋名,但都从伦理规范出发,表现出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西方小说真实作者现身方式较为多样,且一般用真名,有时因为社会的性别歧视导致女性作者使用男性笔名,但都从各自的小说观念出发来理解道德问题,小说显示的是对具体的道德品性的理解,而不是道德规范的宣扬。叙事主体指叙事作品中具体叙事活动的实施者,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真实作者指写作时的那个真人。对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20世纪之前大多教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小说来说。真实作者的创作动机和伦理处境对小说会有直接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盛行考证之风、法国圣伯甫等人提倡传记批评,均与此有关。总体上看,由于二者研究路径的差异,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从作者出发,西方小说研究从文本出发,导致叙事主体的意图伦理各有侧重:中国侧重对真实作者伦理意图的把握,西方侧重对文本所体现的伦理意图的解读。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侧重对真实作者伦理意图的把握,并不意味着对小说文本中的主体意图漠不关心,相反,它往往将真实作者的伦理意图和小说文本的伦理表现结合起来,来探寻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伦理意图。西方侧重对文本所体现的伦理意图的解读,主要是受叙事学研究以文本为中心的影响,也没有完全忽视真实作者的伦理意图。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对真实作者的重视。似乎是天然的;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为小说研究重视作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史传“春秋笔法”对小说叙事的影响,让寻找故事背后的作者意图成为小说研究的应有之事。叙事主体的意图伦理首先需要考察的是真实作者的身份以及这一身份所可能有的伦理意图。古典小说的真实作者无论是否隐姓埋名,都有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在一般的作者看来,惩恶劝善这样的规范伦理是小说基本的伦理要求,所以像《梼杌闲评》这样虽然标榜“惩恶”而事实上以刻画人物复杂性为主的小说,真实作者索性隐身。第159页共159页,和中国古典小说的真实作者相比,西方小说的真实作者则体现出较为复杂的面貌。其复杂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真实作者现身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相对单一的“序跋”“凡例”以及小说结尾程式化的“异史氏曰”;二是重视作者身份,作者大都署上真实姓名,有时署笔名,不同于古典小说多数时候隐姓埋名,而且其署真实姓名或署笔名,其直接动机未必与伦理有关,更不是都与规范伦理有关,这也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隐姓埋名与规范伦理直接有关;三是真实作者的小说观念多种多样。,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相对单一的劝善惩恶的伦理说教。中西小说的真实作者在署名问题上的情况差异较大,中国古典小说的作者往往需要考证才能知晓,西方小说作者即使用笔名,其真实身份一般也无疑问;中国古典小说作者从事小说创作虽然动机各异,但都打着伦理说教的旗号,西方小说作者即使有伦理说教的动机。也只是在各自的小说观念中来理解道德问题。从而让说教成为一种道德品性的理解,而不是一种道德规范的宣扬。(摘编自江守义《中西小说真实作者意图伦理之比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虽然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真实作者的现身方式有差别,但他们的小说都是理解道德问题,而不是宣扬道德规范。B.真实作者是叙事作品中具体叙事活动的实施者之一,其意图伦理同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的意图伦理同样重要。C。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研究路径的差异,导致中国和西方分别侧重于文本伦理意图和真实作者伦理意图。D.与中国古典小说多数时候隐姓埋名不同,西方小说作者常常署上真实姓名或笔名,其直接动机和规范伦理无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采用立论的方式,从中西小说比较的角度,重点论证了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真实作者意图伦理的不同。第159页共159页,B.文章提出叙事主体包含三个层面,然后分别从这三个层面论证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创作动机和伦理处境上的区别。C.文章列举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史传“春秋笔法”,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重视真实作者似乎是天然的。D.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指出中国古典小说真实作者和西方小说真实作者在现身方式、是否使用真名和伦理说教方面的不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盛行考证之风,法国圣伯甫等人提倡传记批评,这与真实作者的创作动机和伦理处境影响小说创作相关。B.虽然中国古典小说往往将真实作者的伦理意图和小说文本的伦理表现结合起来,但对这二者并非同样侧重。C.《梼杌闲评》的作者选择隐身是受到小说基本伦理要求的影响,可见只有隐姓埋名的古典小说作者才有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D.西方女性作者使用男性笔名的现象,可以看出西方社会也有性别歧视。也是西方小说真实作者现身方式多样的一个体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该为满屏yyds而担忧吗如果要说这个夏天哪个词语最为流行,那么非yyds莫属。yyds是“永远的神”汉语首字母缩写,最早出现在电竞圈,随后这一词语“破圈”,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夸赞东西好吃,yyds,为体坛强者欢呼,yyds,被好剧俘获,yyds……放眼看去,几乎满屏都是yyds。与yyds同时流行的还有u1s1(有一说一)、xswl(笑死我了)等缩写词,它们同样由某个小众圈子的年轻人所创造,之后广泛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中。对于新一波流行词的走红,人们并不陌生,远的说有寻呼机时代的886(拜拜喽)、520(我爱你)等,近的说有“喜大普奔”“细思极恐”等余温尚在。第159页共159页,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早就有言,“媒介即讯息”,也即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所带来的可能性远比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前者直接关系到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在社交媒体时代,一句并不长的话断成好几行来说、高度依赖表情包的使用、对信息回复时间日益“苛刻”等正在成为新的“规范”,而它们是不会出现在前互联网时代的。纵观流行词的不断更迭,依稀可以看到媒介技术与人们通信方式演进的历史。如果流行词也有所谓“语法”的话,一定完美匹配当时的通信工具与技术,比如数字谐音之于寻呼机时代,字母数字emoji(表情符号)混杂之于社交媒体时代。不过,不同时代的“语法”虽各异,但在遵循语言经济学基本原则这一点上倒是相同的。人们通过缩写等造词方法,以期用更少的字符实现更快更多更简单的信息传递。不过,当绝大多数的赞美都用yyds、绝绝子(绝了,表示极好或极差)来表达,当搞笑的内容都以xswl来评论,一些人的担忧也随之出现——彼此所要传递的情绪或许可以“秒懂”,但更为丰富和具体的内容或也在高度简化和概括中被牺牲掉了。万能流行词的场景适用性是如此之高,这是否会助长人们思考和表达的惰性,进而导致表达失语症的出现?毕竟,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另外引人关注的是,这类流行语多呈现为“比较级”乃至“最高级”,频繁使用必然加速语言意义的消耗,造成语言的“通货膨胀”。当在线社交需要用“哈哈哈哈”来代替“哈哈”表达高兴的状态,未来又该用什么来表达与yyds相同含量的情绪和内容?表达的日渐匮乏,是否也将反过来影响我们对一些情感和距离的感知?随着作为流行语“土壤”的社会持续变迁,集体情绪持续发生变化,新的流行词将会层出不穷,而眼下的一些流行词不出意外也会慢慢被人们忘却,逐步退出舞台。而且就如“时尚”一样,当一个流行词失去了其作为亚文化群体身份标识和区隔的作用,那么新的流行将被重新塑造推出,在分界与模仿的功能轮换中实现不断更迭。也因此,我们或许大可不必为眼下刷屏的yyds过度忧虑,如何避免在走出旧的话语束缚后,不自觉掉落进新的看似自由的束缚中,倒是值得我们始终保持警惕。(王丹《光明日报》2021年08月24日02版)第159页共159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能流行词的实用性高,可能会助长人们思考和表达的惰性,让人患上表达失语症。B.“破圈”指突破某一个小的圈子,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可以用来夸赞东西好吃等。C.网络语言是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网络而产生的社会群体交流所使用的流行语言。D.用最少量的语言来表达最大限度的信息量,是流行词演化过程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麦克卢汉的话,论证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表达和交流出现的新变化。B.对于新一波流行词的走红,本文从正反两面作了辩证分析,还对其未来作了科学预测。C.为论证流行词通常与通信工具与技术完美匹配,作者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D.结尾照应标题,指出不必为yyds刷屏过度忧虑但要警惕掉进新的束缚中,论证严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社会持续变迁,集体情绪持续发生变化,新的流行词将会层出不穷,可见语言犹如生态环境,拥有“新陈代谢”的能力。B.网络流行词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迭代越来越快,它们也将活跃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中。C.“绝绝子”“YYDS”这些叫网友大量应用的流行词,用更少的字符传递更快更多更简单信息,因此其内涵相当丰富。D.网络流行语动辄多字叠用、使用比较级乃至最高级,造成语言通货膨胀,日常面对面交流则不可能有这种现象。(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第159页共159页,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文明多层面的交流之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60年到中亚勘察了解中国涉外商史,提出并论证在公元前2世纪,时显时隐存在着一条神秘的丝绸路线,这就是“丝绸之路”学术概念首现。古代丝绸之路纵贯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开拓于陆地,也发展于海上。西汉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初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一个中国南方的小橘子,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漂洋过海于西欧落根安家,挽救了17世纪上万名欧洲海员生命的动人故事。海陆古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它昭示了古代欧亚间文明交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轨迹。历史文明在今天翻开新世纪的篇章,习近平主席根据新时期国际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调整,郑重提出共建新的国际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并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蓝图,吸引了全世界希冀的目光。“一带一路”总体规划蕴含着未来30年到50年间全球最好的商机,古老的丝绸之路自此将焕发崭新的蓬勃生机。“一带一路”战略既是历史文明的承传,更是开创了全球文明进步的新时代,为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多边合作方案,型塑了中国与世界进行深度战略互动的基本范式。“一带一路”的主旨是冀望与利益相关国家一起解决当前国际性的难题,实现泛欧亚大陆及其沿岸地区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通过深度的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利益共赢。“一带一路”的复兴与共建可以将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互补、互惠、互促。总体上讲,“一带一路”东西牵着发展势头强劲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北美经济圈,形成了欧亚非大陆经济对接整合的大格局,建立起了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将开启国家间合作新模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基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高度评价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强调中巴要不断充实两国命运共同体内涵,做到守望相助,深化战略合作;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心心相印,坚持世代友好;风雨同舟,共对安全挑战;勇担责任,加强国际协作。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为各自国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纪新引擎。我们热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宗旨,携手合作,共建互助开放的经济文化新体系。(摘编自乌东峰《从“一带一路”文明史迈向新时代》)第159页共159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文明多层面的交流之路,纵贯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B.“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最先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他经过勘察了解历史,提出并论证在公元前2世纪,时显时隐存在着一条神秘的丝绸路线。C.《初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小橘子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漂洋过海于西欧落根安家,挽救了上万名海员生命的故事,说明明清时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D.古丝绸之路的价值在于,它昭示了古代欧亚间文明交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轨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根据新时期国际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调整提出的。B.“一带一路”的蓝图吸引了全世界希冀的目光,其总体规划蕴含着未来几十年全球最好的商机,古老的丝绸之路自此将焕发崭新的蓬勃生机。C.“一带一路”战略承传历史文明,开创了全球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有助于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将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深度战略互动。D.“一带一路”有助于实现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利益共赢,解决这些国家的发展难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相关国家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是新形势下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B.“一带一路”牵着两个经济圈,有助于欧亚非大陆经济对接整合,从而建立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大走廊。C.“一带一路”有助于沿线国家互补、互惠、互促,为彼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纪新引擎,因此,中国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复兴与共建。D.第159页共159页,构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将开启国家间合作新模式,习近平从互助、融利、友谊、安全、责任五个方面强调要充实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内涵。(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所沉淀形成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性追求,因而其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性标志,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沟通是最难达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求”而达到“同”的目标。这里的“求”,即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进而求同存异,寻找文明视阈的融汇。首先,在文化心态上,必须摒弃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开启了同步时空的发展节奏,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加快推进。在此背景下,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文化心态,尤其是要消除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的两极对立思维,克服文化偏见,消除文化傲慢,倡导文化会通。如果持有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时代文明视而不见,则势必会导致文化的误读与误判。事实表明,文化偏见如果不予以坚决纠正,就会导致文化歧视,导致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平等对待其他文化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自信心的价值呈现。开放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向世界展示的是平等与包容的胸怀。第159页共159页,其次,在文化实践层面,文明交融的世界需要自觉坚守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经济全球化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格局,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把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展示出来。但同时我们看到,全球化进程中的扩张与掠夺又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这就会滋生出文化霸权主义,即以强势心态向世界传播西方价值观,迫使后发展国家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被动接受其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由此可以预见,反对霸权主义将是未来摆在全世界各民族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是人类文化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要注意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个性和平等发展的权利。最后,文明交融的文化世界需要双向互动,彼此借鉴。一种文明交融的理想性追求,就在于以承认每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正当性为出发点,将文化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冲突给当代人类和平秩序所造成的威胁降到最低,实现真正的文明共存。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传播、彼此融汇一直是主旋律。世界各地的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例如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彩陶在造型、质地、文饰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今天,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联系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各种文化只有在互相关联中才能发展,文明在交往中才能成长。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这就需要将每个国家民族视为独立、平等的文明主体,尝试进行有效的文化和文明对话,并以包容的胸怀和欣赏者的眼光去对待其文化智慧与文化成就,在学习借鉴中丰富完善自身文化。(节选自邹广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交融》,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需要求同存异,才能进行坦诚的交流与对话,从而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B.文化自大和文化自卑会产生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势必会导致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误读与误判。C.文化霸权主义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这导致后发展国家被动接受发达国家的价值观。D.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沉淀而形成,在同其他文化的相互关联和交往中发展成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针对不同民族文化难以达成理解沟通的现实状况,阐述了对如何达成文明交融的思考。B.第三段中,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既催生了文化多样性,也会滋生文化霸权,体现出辩证态度。第159页共159页,C.第四段以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彩陶有着惊人相似性为例,论证了文明交融是历史的主旋律。D.文章分别从文化心态、文化实践以及文明交流互鉴三个维度逐层递进展开论述,层次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霸权主义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悖,世界各民族应当予以抵制,但文化霸权主义短期不会消失。B.经济全球化之前,世界各民族发展节奏未处于同步时空,因此不会存在文化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冲突。C.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平等发展的权利,可促进文化交流合作,有助于保持人类文化的自身活力。D.如果将每个国家民族视为独立平等的文明主体并承认其文明发展的正当性,就可能减少冲突,促进和平。(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了国家战略高度上来对待。“脱实向虚”在投资市场上的重要表现,就是资本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而忽略了长期可持续发展,过于注重财务指标而忽略了企业或投资者应该承担的环境与社会责任。资产管理行业应积极践行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核心投资原则,倡导、引导和推动企业与经济社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因此,也有一个重新认识什么是“实体经济”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和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我们提出“新实体经济”这一概念。什么是“新实体经济”第159页共159页,?简言之就是有效满足客户真实需求、科技含量高、容纳现代人才就业、生态环保可持续的新型经济形态。“新实体经济”不是对实体经济从结构层面的重新定义,而是指传统实体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发展方向,所以两者并不对立,是一种递进关系。我们一直在说“振兴实体经济”,只有能够转型、升级的传统实体经济才存在振兴的意义,老旧而无进步潜力的实体经济并不值得去振兴;其次,我们应厘清并扩展实体经济的范畴。过去一提到实体经济,就想到工厂冒烟或者中国制造。但事实上有更广阔的角度看待实体,比如说现代农业,怎样让农产品跟农业的工业化加工、现代化流通以及客户定制化的服务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农业是新实体经济,也都应该划入“新实体经济”的范畴,而不是用实体这个老概念,把这些新产业对立起来。发展新实体经济,必须有强大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支持,这本身也是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重要方向。金融和资本市场需要给予科技创新企业更多的支持,包括提供风险投资、信用融资、较高估值的退出机制。过去对于互联网、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新能源如此,未来对认知科技更是积极支持。在新时代背景下,财富管理的意义必须不断被提升和超越。新实体经济是我们的未来,培育其壮大发展,不仅是改造提升传统部门,更要围绕分享经济、认知科技等打造发展“新引擎”,借助资本力量,培育出一批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创造税收、为人民提供就业机会、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为传统行业提供新出路的创新企业来。(摘编自王广宇《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财富管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B.“脱实向虚”表现为注重财务指标,这忽略了企业或投资者应担的环境与社会责任。C.资产管理行业的投资原则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可以推动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从如何让农产品跟农业的工业化加工结合的角度来看,现代农业不属于新实体经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实体经济”概念的提出,基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B.作者将“新实体经济”与传统实体经济进行比较,指出了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递进。第159页共159页,C.作者谈振兴实体经济时强调:要看实体经济是否具有潜力,要厘清并且扩展它的范畴。D.对于新实体经济,文章首先引入概念,接着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在投资市场重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追求短期利润,就能实现“脱虚向实”。B.传统实体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发展方向是“新实体经济”,二者不是对立的。C.发展新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和资本市场支持,这是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重要方向。D.没有实体经济也就没有财富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财富管理的意义要有提升超越。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汇编答案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古代文学艺术对地域文化的倚重由来已久。《诗经》“十五国风”就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差别。我国文艺与地域的话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才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深入,与改革开放及文化多元时代的到来有关。在此之前的数十年间,我们的时代往往都被重大而又统一的政治主题所涵盖,都有清晰的、共同的文化精神走向,这些政治主题与文化精神走向甚至用一、两个关键词就能做出概括,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再比如“五四”时期的启蒙,1930年代的救亡、革命等。这就是所谓的时代“共名”现象。在统一而又重大的时代主题面前,其他话题都因无条件地服从“共名”而会被遮蔽。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主流政治的引导虽然仍强大,但市场经济的冲击,全球化、网络化、影视叙事以及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的影响开始不断增长,这就使得我们的时代由“共名”进入了“无名”。如果说“共名”时代是政治文化主导,其潮流是“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那么,“无名”时代的文化潮流则好比是冲出夔门后的长江,此时的格局好比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浩荡江面泛起的浪花何止千千万万,要一枝独放、一枝独秀已不大可能。第159页共159页,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域文化就愈加变得重要起来,文艺与地域的倚重关系亦变得更加醒目起来。现在流行的价值观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过,在认真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的基础上,还必须强化两个意识,切实处理好文艺与地域的关系问题。④所谓文艺超越地域的问题意识,是指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要有问题性思维定势与心理惯性。如果文艺只有对地域性的倚重,只有各美其美,没有美人之美,没有美美与共,那是很容易自足甚至自恋,很容易流于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外在捕捉与表现,而如此一来,文艺就容易走向清浅、单薄,走向平面化和表面化。问题意识的意义,就在于指导文艺如何从现实出发,以对地域性的发现、探询、探究、比较和质疑,来开掘题材、提炼主题、升华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开阔、开放的视野中,切实解决好如何认识脚下的土地这类问题。⑤所谓对话意识,则是指文艺创作无论对历史还是对现实,对地域还是对时代,对生活还是对艺术,都必须采取在场的而非缺席的,参与的而非旁观的态度。同时,内蕴于文艺创作中的思想倾向、情感诉求和艺术表现,要呈现为一种开放式的结构,要能够以小见大,能够从个别看到一般,从特殊看到普遍。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形成潜在的、与多方面的交流、沟通和碰撞,也就是形成一种与理解有关的对话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有情怀,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还要有眼光、有志向、有深邃的思想,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有对人类情感以及人性、人的生命意志的发现。(摘编自杜国景《文艺与地域:一个亘古话题的百年消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学艺术自古以来就倚重地域文化,但在“共名”时代,这种依赖关系曾一度消失。B.时代由“共名”走向“无名”,是主流政治文化受市场经济冲击、多元文化出现的结果。C.地域文化在进入“无名”时代后变得愈加重要起来,文艺与地域的倚重关系愈加明显。D.文艺既要倚重地域文化,又要超越地域文化,这样才可避免文艺创作浅薄化、表面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比较得出,改革开放前我国文艺被政治主题覆盖,八九十年代以后才改变了这种状况。第159页共159页,B.文章使用比喻论证,形象地论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共名”时代与“无名”时代的文艺格局。C.选文用事实阐明了我国文艺对地域文化的倚重关系的消长现象,也用事实证明了未来发展方向。D.文章站在人类文艺发展的高度,论述了文艺创作要发现人性与生命意志,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地域文化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所以《诗经》的“十五国风”才能流传后世。B.带着问题意识,在开阔开放的视野中,文艺创作才能解决好乡土文学的问题。C.“共名”时代,在一个重大而统一的政治主题的主导下,文化往往一枝独秀。D.只有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的作者才可能巧妙回避文艺的时代问题与地域问题。【答案】1.A2.C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但在‘共名’时代,这种依赖关系曾一度消失”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统一而又重大的时代主题面前,其他话题都因无条件地服从‘共名’而会被遮蔽”,“被遮蔽”不等于“消失”。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也用事实证明了未来发展方向”错误,文中用道理论证来阐明“地域文化就愈加变得重要起来,文艺与地域的倚重关系亦变得更加醒目起来……必须强化两个意识,切实处理好文艺与地域的关系问题”这些观点,没有事实论证。选项无中生有。故选C。【3题详解】第159页共159页,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无中生有,文中的表述是“《诗经》‘十五国风’就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差别”,并未说地域文化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所以《诗经》的“十五国风”才能流传后世。B.曲解文意,“才能解决好乡土文学的问题”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问题意识的意义,就在于指导文艺如何从现实出发,以对地域性的发现、探询、探究、比较和质疑,来开掘题材、提炼主题、升华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开阔、开放的视野中,切实解决好如何认识脚下的土地这类问题”,“解决好如何认识脚下的土地类问题”不是“解决好乡土文学的问题”,而是解决文学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问题。D.“才可能巧妙回避文艺的时代问题与地域问题”错误,原文是文艺创作“无论对地域还是对时代,……都必须采取在场的而非缺席的,参与的而非旁观的态度”,所以无论什么人,都不能回避文艺的时代问题与地域问题。故选C。(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第159页共159页,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摘编自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B.“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用并列关系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逻辑严密。第159页共159页,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C.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开放包容的自信,有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D.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BA.“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错。原文说“‘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而不是“把‘他者’融入‘自我’”,也不是“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错。原文说“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将其理解为“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选项关系颠倒。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错。由文中“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可知“中庸之道”可以解决但并不能消除文化冲突。2.AA.“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错。由文中“‘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可知,以“天下”为理念的是“天下主义”,不能由此判断“文章以‘天下’第159页共159页,理念为核心”,概念混淆。3.DD.“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错。原文介绍中国文化时说“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由此可知,“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不准确的。本选项属主观臆测。答案:(1)B(2)A(3)D【点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中西小说比较的角度看,小说叙事主体的意图伦理不能局限于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真实作者的意图伦理同样重要。中国古典小说真实作者现身的方式较为固定,且往往隐姓埋名,但都从伦理规范出发,表现出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西方小说真实作者现身方式较为多样,且一般用真名,有时因为社会的性别歧视导致女性作者使用男性笔名,但都从各自的小说观念出发来理解道德问题,小说显示的是对具体的道德品性的理解,而不是道德规范的宣扬。第159页共159页,叙事主体指叙事作品中具体叙事活动的实施者,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真实作者指写作时的那个真人。对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20世纪之前大多教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小说来说。真实作者的创作动机和伦理处境对小说会有直接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盛行考证之风、法国圣伯甫等人提倡传记批评,均与此有关。总体上看,由于二者研究路径的差异,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从作者出发,西方小说研究从文本出发,导致叙事主体的意图伦理各有侧重:中国侧重对真实作者伦理意图的把握,西方侧重对文本所体现的伦理意图的解读。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侧重对真实作者伦理意图的把握,并不意味着对小说文本中的主体意图漠不关心,相反,它往往将真实作者的伦理意图和小说文本的伦理表现结合起来,来探寻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伦理意图。西方侧重对文本所体现的伦理意图的解读,主要是受叙事学研究以文本为中心的影响,也没有完全忽视真实作者的伦理意图。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对真实作者的重视。似乎是天然的;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为小说研究重视作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史传“春秋笔法”对小说叙事的影响,让寻找故事背后的作者意图成为小说研究的应有之事。叙事主体的意图伦理首先需要考察的是真实作者的身份以及这一身份所可能有的伦理意图。古典小说的真实作者无论是否隐姓埋名,都有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在一般的作者看来,惩恶劝善这样的规范伦理是小说基本的伦理要求,所以像《梼杌闲评》这样虽然标榜“惩恶”而事实上以刻画人物复杂性为主的小说,真实作者索性隐身。和中国古典小说的真实作者相比,西方小说的真实作者则体现出较为复杂的面貌。其复杂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真实作者现身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相对单一的“序跋”“凡例”以及小说结尾程式化的“异史氏曰”;二是重视作者身份,作者大都署上真实姓名,有时署笔名,不同于古典小说多数时候隐姓埋名,而且其署真实姓名或署笔名,其直接动机未必与伦理有关,更不是都与规范伦理有关,这也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隐姓埋名与规范伦理直接有关;三是真实作者的小说观念多种多样。,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相对单一的劝善惩恶的伦理说教。中西小说的真实作者在署名问题上的情况差异较大,中国古典小说的作者往往需要考证才能知晓,西方小说作者即使用笔名,其真实身份一般也无疑问;中国古典小说作者从事小说创作虽然动机各异,但都打着伦理说教的旗号,西方小说作者即使有伦理说教的动机。也只是在各自的小说观念中来理解道德问题。从而让说教成为一种道德品性的理解,而不是一种道德规范的宣扬。(摘编自江守义《中西小说真实作者意图伦理之比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第159页共159页,A.虽然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真实作者的现身方式有差别,但他们的小说都是理解道德问题,而不是宣扬道德规范。B.真实作者是叙事作品中具体叙事活动的实施者之一,其意图伦理同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的意图伦理同样重要。C。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研究路径的差异,导致中国和西方分别侧重于文本伦理意图和真实作者伦理意图。D.与中国古典小说多数时候隐姓埋名不同,西方小说作者常常署上真实姓名或笔名,其直接动机和规范伦理无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采用立论的方式,从中西小说比较的角度,重点论证了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真实作者意图伦理的不同。B.文章提出叙事主体包含三个层面,然后分别从这三个层面论证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创作动机和伦理处境上的区别。C.文章列举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史传“春秋笔法”,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重视真实作者似乎是天然的。D.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指出中国古典小说真实作者和西方小说真实作者在现身方式、是否使用真名和伦理说教方面的不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盛行考证之风,法国圣伯甫等人提倡传记批评,这与真实作者的创作动机和伦理处境影响小说创作相关。B.虽然中国古典小说往往将真实作者的伦理意图和小说文本的伦理表现结合起来,但对这二者并非同样侧重。C.《梼杌闲评》的作者选择隐身是受到小说基本伦理要求的影响,可见只有隐姓埋名的古典小说作者才有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D.西方女性作者使用男性笔名的现象,可以看出西方社会也有性别歧视。也是西方小说真实作者现身方式多样的一个体现。第159页共159页,1.【答案】B【解析】A.曲解文意,原文“西方小说真实作者现身方式较为多样,且一般用真名,有时因为社会的性别歧视导致女性作者使用男性笔名,但都从各自的小说观念出发来理解道德问题,小说显示的是对具体的道德品性的理解,而不是道德规范的宣扬。”可以看出“理解道德问题,而不是宣扬道德规范”仅是西方小说的特征。C.选项对西方和中国的理解说反了,原文是“中国侧重对真实作者伦理意图的把握……西方侧重对文本所体现的伦理意图的解读”。D.“其直接动机与伦理和规范伦理无关”错,原文第四段“其直接动机未必与伦理有关”,注意是“未必……有关”。2.【答案】B【解析】文章并未“从三个层面论证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创作动机和伦理处境上的区别。”只是从“真实作者”层面进行了论证。3.【答案】C【解析】文章第三段说“古典小说的真实作者无论是否隐姓埋名,都有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所以“只有隐姓埋名的古典小说作者才有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错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该为满屏yyds而担忧吗如果要说这个夏天哪个词语最为流行,那么非yyds莫属。yyds是“永远的神”汉语首字母缩写,最早出现在电竞圈,随后这一词语“破圈”,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夸赞东西好吃,yyds,为体坛强者欢呼,yyds,被好剧俘获,yyds……放眼看去,几乎满屏都是yyds。与yyds同时流行的还有u1s1(有一说一)、xswl(笑死我了)等缩写词,它们同样由某个小众圈子的年轻人所创造,之后广泛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中。对于新一波流行词的走红,人们并不陌生,远的说有寻呼机时代的886(拜拜喽)、520(我爱你)等,近的说有“第159页共159页,喜大普奔”“细思极恐”等余温尚在。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早就有言,“媒介即讯息”,也即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所带来的可能性远比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前者直接关系到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在社交媒体时代,一句并不长的话断成好几行来说、高度依赖表情包的使用、对信息回复时间日益“苛刻”等正在成为新的“规范”,而它们是不会出现在前互联网时代的。纵观流行词的不断更迭,依稀可以看到媒介技术与人们通信方式演进的历史。如果流行词也有所谓“语法”的话,一定完美匹配当时的通信工具与技术,比如数字谐音之于寻呼机时代,字母数字emoji(表情符号)混杂之于社交媒体时代。不过,不同时代的“语法”虽各异,但在遵循语言经济学基本原则这一点上倒是相同的。人们通过缩写等造词方法,以期用更少的字符实现更快更多更简单的信息传递。不过,当绝大多数的赞美都用yyds、绝绝子(绝了,表示极好或极差)来表达,当搞笑的内容都以xswl来评论,一些人的担忧也随之出现——彼此所要传递的情绪或许可以“秒懂”,但更为丰富和具体的内容或也在高度简化和概括中被牺牲掉了。万能流行词的场景适用性是如此之高,这是否会助长人们思考和表达的惰性,进而导致表达失语症的出现?毕竟,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另外引人关注的是,这类流行语多呈现为“比较级”乃至“最高级”,频繁使用必然加速语言意义的消耗,造成语言的“通货膨胀”。当在线社交需要用“哈哈哈哈”来代替“哈哈”表达高兴的状态,未来又该用什么来表达与yyds相同含量的情绪和内容?表达的日渐匮乏,是否也将反过来影响我们对一些情感和距离的感知?随着作为流行语“土壤”的社会持续变迁,集体情绪持续发生变化,新的流行词将会层出不穷,而眼下的一些流行词不出意外也会慢慢被人们忘却,逐步退出舞台。而且就如“时尚”一样,当一个流行词失去了其作为亚文化群体身份标识和区隔的作用,那么新的流行将被重新塑造推出,在分界与模仿的功能轮换中实现不断更迭。也因此,我们或许大可不必为眼下刷屏的yyds过度忧虑,如何避免在走出旧的话语束缚后,不自觉掉落进新的看似自由的束缚中,倒是值得我们始终保持警惕。(王丹《光明日报》2021年08月24日02版)第159页共159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能流行词的实用性高,可能会助长人们思考和表达的惰性,让人患上表达失语症。B.“破圈”指突破某一个小的圈子,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可以用来夸赞东西好吃等。C.网络语言是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网络而产生的社会群体交流所使用的流行语言。D.用最少量的语言来表达最大限度的信息量,是流行词演化过程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麦克卢汉的话,论证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表达和交流出现的新变化。B.对于新一波流行词的走红,本文从正反两面作了辩证分析,还对其未来作了科学预测。C.为论证流行词通常与通信工具与技术完美匹配,作者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D.结尾照应标题,指出不必为yyds刷屏过度忧虑但要警惕掉进新的束缚中,论证严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社会持续变迁,集体情绪持续发生变化,新的流行词将会层出不穷,可见语言犹如生态环境,拥有“新陈代谢”的能力。B.网络流行词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迭代越来越快,它们也将活跃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中。C.“绝绝子”“YYDS”这些叫网友大量应用的流行词,用更少的字符传递更快更多更简单信息,因此其内涵相当丰富。D.网络流行语动辄多字叠用、使用比较级乃至最高级,造成语言通货膨胀,日常面对面交流则不可能有这种现象。1.答案:B2.答案:C3.答案:A(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第159页共159页,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文明多层面的交流之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60年到中亚勘察了解中国涉外商史,提出并论证在公元前2世纪,时显时隐存在着一条神秘的丝绸路线,这就是“丝绸之路”学术概念首现。古代丝绸之路纵贯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开拓于陆地,也发展于海上。西汉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初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一个中国南方的小橘子,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漂洋过海于西欧落根安家,挽救了17世纪上万名欧洲海员生命的动人故事。海陆古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它昭示了古代欧亚间文明交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轨迹。历史文明在今天翻开新世纪的篇章,习近平主席根据新时期国际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调整,郑重提出共建新的国际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并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蓝图,吸引了全世界希冀的目光。“一带一路”总体规划蕴含着未来30年到50年间全球最好的商机,古老的丝绸之路自此将焕发崭新的蓬勃生机。“一带一路”战略既是历史文明的承传,更是开创了全球文明进步的新时代,为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多边合作方案,型塑了中国与世界进行深度战略互动的基本范式。“一带一路”的主旨是冀望与利益相关国家一起解决当前国际性的难题,实现泛欧亚大陆及其沿岸地区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通过深度的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利益共赢。“一带一路”的复兴与共建可以将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互补、互惠、互促。总体上讲,“一带一路”东西牵着发展势头强劲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北美经济圈,形成了欧亚非大陆经济对接整合的大格局,建立起了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将开启国家间合作新模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基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高度评价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强调中巴要不断充实两国命运共同体内涵,做到守望相助,深化战略合作;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心心相印,坚持世代友好;风雨同舟,共对安全挑战;勇担责任,加强国际协作。第159页共159页,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为各自国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纪新引擎。我们热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宗旨,携手合作,共建互助开放的经济文化新体系。(摘编自乌东峰《从“一带一路”文明史迈向新时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文明多层面的交流之路,纵贯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B.“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最先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他经过勘察了解历史,提出并论证在公元前2世纪,时显时隐存在着一条神秘的丝绸路线。C.《初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小橘子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漂洋过海于西欧落根安家,挽救了上万名海员生命的故事,说明明清时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D.古丝绸之路的价值在于,它昭示了古代欧亚间文明交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轨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根据新时期国际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调整提出的。B.“一带一路”的蓝图吸引了全世界希冀的目光,其总体规划蕴含着未来几十年全球最好的商机,古老的丝绸之路自此将焕发崭新的蓬勃生机。C.“一带一路”战略承传历史文明,开创了全球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有助于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将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深度战略互动。D.“一带一路”有助于实现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利益共赢,解决这些国家的发展难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相关国家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是新形势下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B.“一带一路”牵着两个经济圈,有助于欧亚非大陆经济对接整合,从而建立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第159页共159页,C.“一带一路”有助于沿线国家互补、互惠、互促,为彼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纪新引擎,因此,中国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复兴与共建。D.构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将开启国家间合作新模式,习近平从互助、融利、友谊、安全、责任五个方面强调要充实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内涵。1.C项无中生有。原文说“明清”是第四个时期,并没有说在“明清时发展到极盛”。2.D“与利益相关国家一起解决国际性问题”,而不是“解决相关国家的发展难题”3.D以偏概全。这五点是针对中巴关系的要求,不是对“沿线国家”提出的要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所沉淀形成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性追求,因而其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性标志,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沟通是最难达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求”而达到“同”的目标。这里的“求”,即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进而求同存异,寻找文明视阈的融汇。首先,在文化心态上,必须摒弃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开启了同步时空的发展节奏,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加快推进。在此背景下,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文化心态,尤其是要消除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的两极对立思维,克服文化偏见,消除文化傲慢,倡导文化会通。如果持有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时代文明视而不见,则势必会导致文化的误读与误判。事实表明,文化偏见如果不予以坚决纠正,就会导致文化歧视,导致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平等对待其他文化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自信心的价值呈现。开放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向世界展示的是平等与包容的胸怀。第159页共159页,其次,在文化实践层面,文明交融的世界需要自觉坚守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经济全球化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格局,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把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展示出来。但同时我们看到,全球化进程中的扩张与掠夺又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这就会滋生出文化霸权主义,即以强势心态向世界传播西方价值观,迫使后发展国家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被动接受其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由此可以预见,反对霸权主义将是未来摆在全世界各民族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是人类文化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要注意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个性和平等发展的权利。最后,文明交融的文化世界需要双向互动,彼此借鉴。一种文明交融的理想性追求,就在于以承认每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正当性为出发点,将文化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冲突给当代人类和平秩序所造成的威胁降到最低,实现真正的文明共存。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传播、彼此融汇一直是主旋律。世界各地的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例如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彩陶在造型、质地、文饰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今天,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联系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各种文化只有在互相关联中才能发展,文明在交往中才能成长。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这就需要将每个国家民族视为独立、平等的文明主体,尝试进行有效的文化和文明对话,并以包容的胸怀和欣赏者的眼光去对待其文化智慧与文化成就,在学习借鉴中丰富完善自身文化。(节选自邹广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交融》,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需要求同存异,才能进行坦诚的交流与对话,从而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B.文化自大和文化自卑会产生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势必会导致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误读与误判。C.文化霸权主义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这导致后发展国家被动接受发达国家的价值观。D.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沉淀而形成,在同其他文化的相互关联和交往中发展成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59页共159页,A.文章针对不同民族文化难以达成理解沟通的现实状况,阐述了对如何达成文明交融的思考。B.第三段中,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既催生了文化多样性,也会滋生文化霸权,体现出辩证态度。C.第四段以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彩陶有着惊人相似性为例,论证了文明交融是历史的主旋律。D.文章分别从文化心态、文化实践以及文明交流互鉴三个维度逐层递进展开论述,层次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霸权主义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悖,世界各民族应当予以抵制,但文化霸权主义短期不会消失。B.经济全球化之前,世界各民族发展节奏未处于同步时空,因此不会存在文化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冲突。C.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平等发展的权利,可促进文化交流合作,有助于保持人类文化的自身活力。D.如果将每个国家民族视为独立平等的文明主体并承认其文明发展的正当性,就可能减少冲突,促进和平。1.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需要求同存异,才能……”曲解文意,第一段说“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是“求”的内涵,不是求同存异的结果,选项逻辑关系出错。B.“文化自卑会产生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理解有误,原文第二段说“第159页共159页,在此背景下,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文化心态,尤其是要消除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的两极对立思维,克服文化偏见,消除文化傲慢,倡导文化会通。如果持有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时代文明视而不见,则势必会导致文化的误读与误判。事实表明,文化偏见如果不予以坚决纠正,就会导致文化歧视,导致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选项推断无据,无中生有。C.“文化霸权主义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张冠李戴,原文第三段说“全球化进程中的扩张与掠夺又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2.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力法的能力。D.“逐层递进展开论述”错误,文章并非遂层递进展开论述,涉及二、三、四段,逻辑层次是平行并列关系。3.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因此不会存在文化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冲突”推论不成立。根据最后一段信息“将文化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冲突给当代人类和平秩序所造成的威胁降到最低,实现真正的文明共存”看,“文化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冲突”一直存在着,“不会存在……”的推论过于绝对化。(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了国家战略高度上来对待。“脱实向虚”在投资市场上的重要表现,就是资本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而忽略了长期可持续发展,过于注重财务指标而忽略了企业或投资者应该承担的环境与社会责任。资产管理行业应积极践行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核心投资原则,倡导、引导和推动企业与经济社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因此,也有一个重新认识什么是“实体经济”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和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我们提出“新实体经济”这一概念。什么是“新实体经济”?简言之就是有效满足客户真实需求、科技含量高、容纳现代人才就业、生态环保可持续的新型经济形态。“新实体经济”第159页共159页,不是对实体经济从结构层面的重新定义,而是指传统实体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发展方向,所以两者并不对立,是一种递进关系。我们一直在说“振兴实体经济”,只有能够转型、升级的传统实体经济才存在振兴的意义,老旧而无进步潜力的实体经济并不值得去振兴;其次,我们应厘清并扩展实体经济的范畴。过去一提到实体经济,就想到工厂冒烟或者中国制造。但事实上有更广阔的角度看待实体,比如说现代农业,怎样让农产品跟农业的工业化加工、现代化流通以及客户定制化的服务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农业是新实体经济,也都应该划入“新实体经济”的范畴,而不是用实体这个老概念,把这些新产业对立起来。发展新实体经济,必须有强大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支持,这本身也是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重要方向。金融和资本市场需要给予科技创新企业更多的支持,包括提供风险投资、信用融资、较高估值的退出机制。过去对于互联网、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新能源如此,未来对认知科技更是积极支持。在新时代背景下,财富管理的意义必须不断被提升和超越。新实体经济是我们的未来,培育其壮大发展,不仅是改造提升传统部门,更要围绕分享经济、认知科技等打造发展“新引擎”,借助资本力量,培育出一批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创造税收、为人民提供就业机会、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为传统行业提供新出路的创新企业来。(摘编自王广宇《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财富管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B.“脱实向虚”表现为注重财务指标,这忽略了企业或投资者应担的环境与社会责任。C.资产管理行业的投资原则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可以推动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从如何让农产品跟农业的工业化加工结合的角度来看,现代农业不属于新实体经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实体经济”概念的提出,基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B.作者将“新实体经济”与传统实体经济进行比较,指出了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递进。C.作者谈振兴实体经济时强调:要看实体经济是否具有潜力,要厘清并且扩展它的范畴。第159页共159页,D.对于新实体经济,文章首先引入概念,接着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在投资市场重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追求短期利润,就能实现“脱虚向实”。B.传统实体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发展方向是“新实体经济”,二者不是对立的。C.发展新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和资本市场支持,这是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重要方向。D.没有实体经济也就没有财富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财富管理的意义要有提升超越。【答案】1.D2.B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不属于新实体经济”分析不当,原文第四段为“怎样让农产品跟农业的工业化加工、现代化流通以及客户定制化的服务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农业是新实体经济,也都应该划入‘新实体经济’的范畴”。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递进”递进关系弄反了,应为“前者是在后者基础上的递进”。文章第三段说“‘新实体经济’不是对实体经济从结构层面的重新定义,而是指传统实体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发展方向,所以两者并不对立,是一种递进关系”,可见“新实体经济”应是在“传统实体经济”的基础上的递进。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不追求短期利润”错,是不应过于追求短期利润;此外,“如果……就”过于绝对,原文“资本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而忽略了长期可持续发展……”是“脱实向虚”在投资市场上的重要表现,改变这种表现,不一定能“脱虚向实”。第159页共159页,故选A。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汇编(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戈壁绝尘严风华①在山水秀丽的南方,我们实在很难想象戈壁是什么样子。②当我飞临甘肃的上空,从飞机舷窗往下一看,我立即目瞪口呆。③飞机下面全是山,是我从没见过的如此辽阔无边、连绵成片的群山。但山山皆秃,没有林木遮掩,没有河水流淌,仿佛一群肌肉发达的或蹲或卧的虎豹全都被扒光了皮毛,光着身子任由太阳炙烤,而导致皮肤干裂,变得全身灰黄,毫无光泽和血色。④噢,大西北,裸露的大西北,灰黄的大西北。⑤落到地面,戈壁滩的苍茫赫然入目,我的感觉就不仅仅是目瞪口呆了。⑥四周环顾,没有人影。天和地之间,是一条平直的线。遍地里,每一颗沙粒、石块,每一堆沙土、乱石,每一条干枝、枯草,忽然都活了起来,仿佛就是词典里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一个个都代表着孤寂、干渴、饥饿、迷失、慌乱、恐惧、死亡这样的词义。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颤栗。⑦我知道我来到了曾经的古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最早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命名的。想必当年肯定是一条充满灵性充满浪漫的路吧,常常是驼队不断,马蹄声脆,绸缎拖地,五彩缤纷,轻柔而曼妙。也许我站立的地方,就曾经有驼队小憩过。夜色里,篝火灿烂,奶茶飘香,烤肉诱人,说不定地面上还残存着当年的残骨或木炭。⑧望茫茫旷野,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的喧嚣,看不出轻柔而曼妙的景况。一种苍凉的气息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戈壁的地面和上空。当我被戈壁的苍凉淹没了全身之后,很快就对这片辽阔的苍凉产生了敬意。第159页共159页,⑨我听到了脚步声,一阵一阵的,由远及近。西汉的张骞,第一个穿过了西域的苍凉。⑩建元三年,张骞告别汉武帝,率随从百人,首次出使西域。张骞的队伍,一字排开,夹杂着马蹄声、驼铃声和人的脚步声,一路浩荡,经陇西,过敦煌,日行夜息,让这不曾出现过人烟的戈壁第一次留下了一串串人的脚印。元狩四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张骞几经周折,前后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用脚步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丈量出了一条惠泽四方的丝绸之路。⑪张骞无疑成了功臣,名垂青史。但两千年了,丝绸之路的砾石、风沙早已把张骞的脚印埋没得毫无踪影。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⑫很幸运,在这条古道上,在这一片荒漠里,有一些事物竟能经受住风沙的冲刷,留下了足迹。玉门关玉树临风,最为坚贞和强悍,这是我的戈壁之旅最强烈的印象。⑬玉门关是汉武帝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107年间下令修建的。这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周边无一建筑,唯见茫茫沙砾,空旷无人。尽管日月侵蚀,已经显出破败,但它那种孤傲和霸气,依然镶嵌于城墙中,巍然不动。唐边塞诗人岑参曾作《玉门关盖将军歌》:“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其时,守关甲兵多达五千,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⑭但今天它难免寂寞了。当年的热闹不再,当年的雄关已成文物。它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努力地与日渐一日的衰败和冷清抗争。⑮丝绸之路所经之处多是无边无际的荒漠,但因为有这么一些人的到来而变得热闹。自张骞之后,穿越过戈壁滩、大沙漠的人,还有大司马霍去病,西域第一任都护郑吉,西域行军司马班超,高僧法显、唐玄奘,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当然还有许多的无法记入史册的无名小卒。他们当中,有的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守护者,也有一些掠夺者、破坏者。正因为有了这些人,丝绸之路才有了悲喜交加的历史。⑯第159页共159页,但一切都归为苍凉。那些人来时,步履匆匆,搅得沙飞石走,尘烟骤起。但时间一长,尘埃终要落地。后来者,看着前人留下的废墟,一番唏嘘之后,却找不到他们的脚步了。谁都是戈壁的过客。我长久地站在那儿,感受着那一片苍茫,渐渐又被苍凉淹没。戈壁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贯穿,那只是一片荒漠;丝绸之路要是没有那一群人走过,那条路就必然寂寞;那一群人如果没有留下悲喜,那就没有了苍凉;人要是没有经历苍凉,那就是苍白。⑰苍凉是戈壁的神。(节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比喻戈壁的沙石草枝等,形象写出作者初到戈壁时震惊绝望的心情。B.“当年的热闹不再,当年的雄关已成文物”,这句话说明玉门关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在戈壁留下“苍凉”。C.文章运用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戈壁之景,作者对戈壁的深沉感慨借此表达得淋漓尽致。D.文章以戈壁的“苍凉”贯穿全文,写出了作者在戈壁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文脉清晰,形散而神不散。8.文章使用张骞出使西域和汉武帝修建玉门关等大量史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题目“戈壁绝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第159页共159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2分)非攻鲁迅文本一: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第159页共159页,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第159页共159页,“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文本二:《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注:小说《非攻》是鲁迅《故事新编》里最有史料依据、最少虚构意味的一篇,忠实于《墨子·公输》里的情节。此结尾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59页共159页,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C.本文选自《故事新编》,墨子舌战公输班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富有历史韵味,同事又对“故事”进行创新性的“新编”,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D.文中采用了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的虚构、掺入“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极具现实生活性词语以及使用杂文笔法,让作品充满想象力与创造性,却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6.对待文本二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山前该有一树张者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第159页共159页,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秽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璧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⑥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第159页共159页,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⑩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⑪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⑫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⑬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⑭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⑮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⑯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舍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圈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大爬犁。⑰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置冒烟。蒙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⑱第159页共159页,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⑲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笔法灵活,富有趣味。B.“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简短有力的话语,是矿区恶劣环境的侧面显现,也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呐喊。C.文中描写胡杨树时,反复使用“孤独”一词,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树木显得合情合理。D.小说描写胡老师领读《蕾刿论战》的情节,看似闲笔,却由开山炮声引出了孩子们的哄堂大笑,表现了师生们苦中作乐的心态。8.文章围绕“树”展开叙事,环环相扣,见事见情。请结合文本分析,“我们”在此过程中的情感变化。(6分)9.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那么简单”,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小说结尾“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这句话的理解。(6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梁父吟①白先勇第159页共159页,翁朴园进到书房里,便径自走到茶几旁边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了下来。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徵明画的寒林渔隐图。两旁的对子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苍劲雄浑: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联语录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你们老师——”朴公坐下后,沉思良久,才开言道。“是的,朴公。”朴公说了一句,没有接下去,雷委员便答腔道。“‘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孟养——他的性子是太刚了些。”朴公点着头叹了一口气。“恩师的为人,实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员说道。“你们老师,和我相处,前后总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顿了一顿才又说道,“他的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是的,朴公。”雷委员答道,“恩师和朴公的厚谊我们都知道。朴公讲给我们晚辈听听,日后替恩师作传,也好有个根据。”“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说起来,那还是辛亥年间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杨蕴秀,刚从日本回来,他们在那边参加了同盟会,回来是带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仲默的夫人杨蕴秀到底不愧是个有胆识的女子!”朴公说着不禁赞佩地点了几下头。“仲公的夫人确实是位巾帼英雄。”雷委员也附和着称赞道。“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孟养和我呢,就打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满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肃。我们几个人都换上了短打,连杨蕴秀也改了男装。大家几杯烧酒一下肚,高谈国家兴亡,都禁不住万分慷慨起来。你老师最是激昂,我还记得,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一拍,拉起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歃血为盟,对天起誓:'第159页共159页,不杀鞑虏,誓不生还。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来,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师年纪最小,是老幺。他那时才不过二十岁--—”“哦?”雷委员惊讶地插话道,“我倒不曾知道,原来恩师和朴公、仲公,还有这么一段渊源呢!”“你哪里能得知?"朴公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银髯,笑道,“那段过往,确实是我们三个人的秘密。那晚我们才等到十时左右,城东工程营那边便突然间枪声震响起来了。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纷纷拥了出去。混战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势已定,武昌城内,到处都飘满了我们革命军的白旗了。于是我们一队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经过黄鹤楼的时候,你老师突然兴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来喝了一口铁观音。“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师那些事迹竟埋没了。”雷委员说道,“这些都该写入传里去的。”“可以写。”朴公点首赞许道,“那次起义,虽然事出仓促,由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闯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么一闯,却把个民国给闯了出来呢。不过,平心而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朴公竖起了一双寿眉,举起了大拇指说道。“恩师的才智实在是令人钦服的。”雷委员说道,“只可惜还没能展尽就死了。”“他倒真是做过了一番事业的。不过这不能怨天尤人,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养—”朴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确实太刚烈了。”说完朴公和雷委员对坐着,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来。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员才轻轻地喟叹了一声说道:“不过,今天的公祭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竟也亲自来了。”“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说道,“第159页共159页,我也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们了。他们几个送来的挽联,挂在灵堂里,我倒看到了。虽然王钦之和你老师有过一段恩怨,可见他对你老师也还是十分推重的。”“是的,朴公。”雷委员赶忙应道。“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你去告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裳佩挂是要紧的。”“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送走雷委员,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骚然地抖响起来。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有删改)【注】①《梁父吟》:汉乐府曲名。相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标题为“梁父吟”,用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影射王孟养的命运,用典巧妙,意蕴丰富而含蓄,增加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B.在冬日落晖中凭吊战友的朴公是一位老将军。黄昏是一天之暮,冬季是一年之暮,年迈是人生之暮:“迟暮”意象的并用,为文章增添了悲凉气氛。C.书房中悬挂的文徵明的寒林渔隐图、郑板桥的对联以及满院的紫竹,这些摆设与布置正面刻画出朴公的铮铮傲骨、儒将风范。D.作者刻画的人物群像中,既有浴血奋战的男儿,亦有胆识过人的女子。小说写活了一群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8.身居台湾的白先勇在小说人物身上融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请概括分析小说中人物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6分)9.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第159页共159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陈设一个家(台湾)吴念真才一进门,屋内就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你给我出去哦!”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来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来。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你活该!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蠢!” 走过山路,看到远处有人在菜园除草,彼此隔空吼叫两三句,小梁就找到里长了。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落。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来,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不过,看到小梁,她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来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来偷就是来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里长问她:“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第159页共159页,“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光那张脸就一点也不写实,老太太的脸有生命真实的痕迹,像古迹,而女演员的那张脸谁都看得出是曾经花钱拉皮过,如今逐渐崩垮而“加速折旧”,像被弃置的人工造景。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阿嬷。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你都没在吃啊?手骨都没肉?”然后说以前工地的年轻人也一样“顾玩不顾吃”,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知不知道?”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来,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瓮,非得把后车厢塞满了才罢休,同样也会交代爸妈哪一瓶哪一罐是她精心特制的、什么东西煮什么东西好吃。“可是,”小梁突然拉高声调说,“你知道吗?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趁年终大扫除时全部扔进垃圾车!这还不要紧,阿嬷打电话来问什么什么好不好吃,他们竟然还骗她说:好好吃哦!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你不觉得吗?”小梁讲完之后,车子里一片沉默。那出戏进行得波波折折。那个女演员每次化妆都让剧组整个停摆好几个小时,制片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换人,“演艺界最难伺候的就是这种老是活在过去风光岁月的过气演员!”不过,开拍延宕让小梁逃过一劫。依原先的规划,必须在一星期内结束的改景和陈设作业,他竟然花了二十几天才完工。第159页共159页,开拍前夕现场验收时,所有人几乎吓了一大跳:整个场景根本不只修改、陈设而已,而是近乎永久性的重建和装潢。漏水的屋顶换上了全新的水泥瓦,再配合拍摄需要做旧、种青苔,看得出用的全是真材实料。更夸张的是连镜头根本带不到的厨房、浴厕也都全部翻新,墙上甚至还装上专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铁架。美术指导看到墙边一个不锈钢的矮架,问:“这干吗用?”小梁说:“阿嬷做了很多好吃的酱菜、豆腐乳什么的,以后就有地方放了。”制片说:“你怎么高兴怎么搞,我没意见,但是,预算就是预算,你别想给我多报一毛钱。”小梁说:“我知道,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我自己负责。”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3分)A.小说开头通过小梁的视角描写小山村杂草丛生、屋舍废置,这破败、萧条的景象为整篇小说奠定了贯穿始终的寂寞、悲凉的基调。B.老太太开始丢酱菜赶小梁走,后来又送酱菜给小梁;最后小梁为老太太建一个放酱菜的架子——“酱菜”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C.由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的女演员来演独居残障老人,而像老太太这样的独居老人却缺少周围人的关爱,小说借此表达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D.小说内容前后照应,如老太太说的“偷抢事件”与开头她的恼怒相呼应;小梁在路旁的痛哭,为后面“陈设一个家”的行动做铺垫。8.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9.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第159页共159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堂唢呐(节选)王祥夫从早上到现在,一阵又一阵、一阵又一阵的唢呐声就从没停过。从宝树站的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山坡上的动静。父亲此刻正坐在那里抽烟,父亲的哥哥也就是那个瞎子在吹唢呐,背对着这边,所以只能看到他的背,有点儿驼,不知为什么瞎子的背都会有点儿驼。宝树对宝树媳妇说,我真的想不起他来了。宝树说还是很早很早的时候听父亲说过这件事。他们昨天还算了一下,真的都有五十多年了,这可不能算短,谁都不会想到他会突然回来。怎么说呢?这事让几乎是所有的人都觉得有那么点伤心,得到信儿的亲戚们都三三两两地赶过来了。人们差不多都快要想不起他来了,突然间,他回来了,就这么回事。不少人眼睛都红红的。站在宝树和宝树媳妇待的地方听唢呐声,一阵高一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真够可怜的,远天远地地赶回来却没见上。宝树媳妇说。我想他心里现在是要多难过就有多难过。宝树说。听说瞎子的耳朵都特别好使。宝树媳妇说。他是用唢呐在哭。宝树说,就让他哭吧。其实那会儿找个人就说是你奶奶哄哄他也好。宝树媳妇又说了,他离开家都五十年了,村里找个岁数大的老奶奶,反正他也看不到,拉拉手,说说话,就说是他的亲妈,他就不会这么伤心了。再说,他也记不起小时候的事。唉。宝树叹了口气。你说的也许有道理,反正他也看不见。第159页共159页,山坡上边现在没有什么人了。上午的时候,人们都跟着上了山去了坟地,都以为会像往常那样很快就下来,但到了中午的时候,人们又都陆陆续续地下来了,而且都随便吃了一些东西,先垫补垫补。到了晚上,人们才会好好吃一顿庆祝一下。庆祝什么?庆祝宝树的瞎子伯伯从外边回来。因为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因为这个时隔五十年才从外边回来的人,村里要办一次大宴,杀了两头肥猪,蔬菜和鱼还有别的东西也都买了回来,当然还有酒。做饭的是本村的李本希,把东西差不多都已经做好了,不少女人在那里帮忙,香味已经传出好远。这顿饭是宝树父亲操办,宝树对父亲说这花不了多少钱,好好操办一下,这些钱我都出了。宝树说话的时候眼圈儿都红了,宝树父亲的眼圈儿也红了。你奶奶活着该有多好,她等啊等啊。宝树的父亲小声对宝树说。我奶奶真是应该多等几天。宝树也是想不起别的什么话了。真没几天,她就等不下去了。父亲说。鞋呢?宝树的父亲忽然想起那双鞋了,站起身忙去找鞋子了,这里翻翻,那里翻翻,那双鞋是宝树的奶奶给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做的。鞋马上被宝树的父亲找到了,就放在柜子的顶上,用毛巾包着,鞋里放着一些枣。早上上山之前,宝树看着瞎子伯伯把那双鞋穿在脚上了,还正好。正好,妈做的鞋。宝树的父亲在一边说。正好,妈做的鞋。瞎子伯伯用手摸着鞋。宝树看见瞎子伯伯的眼里开始流泪,他不停地流泪,不停地用手摸鞋子。不息的唢呐声从山坡那边传了过来。这会儿,宝树的父亲还陪着他的哥哥天堂在上边,陪着他在父母的坟前吹唢呐。宝树的父亲不说话,一根接着一根抽烟;天堂也不说话,他在不停地吹,有时会停下来擦一下眼泪。包括宝树的父亲,人们都不知道天堂怎么会变成了个瞎子,人们知道他身上肯定会有不少故事,一个人在五十多年的工夫里没有故事才怪呢。人们都想知道这些,都想知道他被卖到了哪里?那家人待他好不好?那家人除了他之外还有些什么人?河南那边的人听说都很好。天堂待的那家人家是开响器班子的,所以天堂从小就学会了吹唢呐。第159页共159页,还是在春节前,有人到家里来给宝树的奶奶采血,是两个公家人。宝树,还包括别的那些人都不知道公家人采血做什么,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匹配。和什么人匹配呢?和当年被人贩子拐卖的一个人匹配。公家的人说,那个人有可能就是宝树父亲的哥哥天堂。公家的人这么一说,人们就再次想起了六岁上被人贩子拐走的天堂。但人们谁也想不到天堂过了春节竟然就突然回来了。人们去车站接他,一路上都发愁该怎么告诉天堂他娘刚刚去世的消息,谁也没主意,这太突然了,也让人太伤心了。宝树对宝树媳妇说,他肯定还以为奶奶还活着,所以才急着往回赶。当年,人们都知道天堂的父亲,也就是宝树的爷爷,为了寻找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出了车祸,当时就没了命。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而宝树的奶奶是年前才去世的,采完血,人们告诉她,采血是为了找她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要是对,天堂马上就可以回来和家人团圆了。宝树的奶奶激动得当时就大声哭开了,并且开始着手打铺衬做那双布鞋。人们都说宝树的奶奶是不应该做那双鞋的,是累坏了,现在村子里谁还做鞋?而她执意要做那一双布鞋,做完鞋,她突然就去了,没病没灾也像是不难受,忽然就去了。鞋子就放在柜子的顶上,被一条干净毛巾包着,宝树还记着奶奶往鞋里放枣子的情景,奶奶一边往鞋子里放枣一边还说,放几个枣在鞋里,天堂就会早早地回来了。回来吧天堂,你给娘赶快回来吧。宝树的奶奶对着那双鞋说。(选自《中国作家》,2021年第6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使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塑造瞎子伯伯的形象,“正好,妈做的鞋”看似是重复,实际上蕴含着兄弟二人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B.小说多处写唢呐声,“从早上到现在”“从没停过”写出了唢呐声持续时间长,“一阵高一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写出了天堂内心的悲痛。C.小说采用平淡而忧伤的语调讲述了一个被拐卖的瞎子伯伯回家的故事,却能够将微妙的情绪传递给读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D.宝树奶奶做的这双鞋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物象,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被拐卖的儿子,往鞋里放枣更是展现了母亲对儿子回家的期盼。8.作者说:“好的小说要多多留有空白,一如书法中的飞白,线与线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气韵却在那里,所以才好看。”第159页共159页,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的留白部分。(6分)9.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飞过蓝天韩少功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晶晶”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好教育云平第159页共159页,“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它越飞越高。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上午在丝瓜地冲散粪。”“我……手痛。”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那,那你就去看牛吧。”他实在不愿在这个山冲与泥粪打交道了。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溜进下乡行列的。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是什么使他学会了手腕表演术呢?他想不太清楚。他只知道,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了。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晶晶”感谢那只灰鸽,要不是它,自己早被老鹰撕成碎片了。灰鸽飞走了,不一会儿,带来一大群鸽子,这是个多么热闹的群体呵。咕咕咕——“晶晶”听出了它们的欢迎和安慰。它吃饱了,喝足了,但还在东张西望。这里的一切没法使它忘记“那个地方”“那个人”,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那天,他在公社秘书面前耍赖,不几天,秘书的话就风传下来了:“那个叫‘麻雀’的,简直是城里的街痞子。”今天看牛当然也不能太老实。一上山,他就一个大字躺在地上睡觉,结果收工时发现少了一头黑牛。社员们对他投射埋怨的目光。它飞向南方。记得那天的暴风雨,真是惊心动魄,被风一次次掀倒,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第159页共159页,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人……这天,外号叫“瓦西里”的黑大个说:“你太懒了!今天罚你去打鸟或抓鱼。”他没有争辩,提起气枪出发。“麻雀”转了两个山冲,并未见到鸟。忽然,有鸟叫的声音传来,就在不远处。他赶快上子弹,弓着腰潜身树下,悄悄向前方运动。嘣——糟糕,慢点,它还没走,再来一下。嘣——它闪了一下,就栽了下去。打中啦!他一跃而起,跑过一个草坡,看到了苞谷地里的尸体。这原来是一只鸽子。不过它太瘦了,也太脏了,全身都是泥灰。它是谁家的鸽子?射手想起了什么,上前捡起鸽子,摸摸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突然,他眨眨眼,惊得脸色突变:它腿上有一条破烂褪色的红绸带,还系着一个眼熟的鸽哨。“晶晶!”他大叫了一声。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麻雀’,你不要太娘娘心肠吧?不就是一只鸟么?”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作者韩少功是一位具有知青生活体验的作家,他在文中刻画了知青“麻雀”的形象,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第159页共159页,B.送走心爱的鸽子,“麻雀”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采取了消极怠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晶晶”早已被他忘记了。C.出乎读者的意料,故事的高潮并不是历经苦难的“晶晶”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完成了自己长途跋涉的飞行理想,而是“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D.主人“麻雀”和鸽子“晶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最终“晶晶”殷红的鲜血,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8.请简要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9.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汇编答案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戈壁绝尘严风华①在山水秀丽的南方,我们实在很难想象戈壁是什么样子。②当我飞临甘肃的上空,从飞机舷窗往下一看,我立即目瞪口呆。③飞机下面全是山,是我从没见过的如此辽阔无边、连绵成片的群山。但山山皆秃,没有林木遮掩,没有河水流淌,仿佛一群肌肉发达的或蹲或卧的虎豹全都被扒光了皮毛,光着身子任由太阳炙烤,而导致皮肤干裂,变得全身灰黄,毫无光泽和血色。④噢,大西北,裸露的大西北,灰黄的大西北。⑤落到地面,戈壁滩的苍茫赫然入目,我的感觉就不仅仅是目瞪口呆了。第159页共159页,⑥四周环顾,没有人影。天和地之间,是一条平直的线。遍地里,每一颗沙粒、石块,每一堆沙土、乱石,每一条干枝、枯草,忽然都活了起来,仿佛就是词典里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一个个都代表着孤寂、干渴、饥饿、迷失、慌乱、恐惧、死亡这样的词义。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颤栗。⑦我知道我来到了曾经的古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最早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命名的。想必当年肯定是一条充满灵性充满浪漫的路吧,常常是驼队不断,马蹄声脆,绸缎拖地,五彩缤纷,轻柔而曼妙。也许我站立的地方,就曾经有驼队小憩过。夜色里,篝火灿烂,奶茶飘香,烤肉诱人,说不定地面上还残存着当年的残骨或木炭。⑧望茫茫旷野,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的喧嚣,看不出轻柔而曼妙的景况。一种苍凉的气息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戈壁的地面和上空。当我被戈壁的苍凉淹没了全身之后,很快就对这片辽阔的苍凉产生了敬意。⑨我听到了脚步声,一阵一阵的,由远及近。西汉的张骞,第一个穿过了西域的苍凉。⑩建元三年,张骞告别汉武帝,率随从百人,首次出使西域。张骞的队伍,一字排开,夹杂着马蹄声、驼铃声和人的脚步声,一路浩荡,经陇西,过敦煌,日行夜息,让这不曾出现过人烟的戈壁第一次留下了一串串人的脚印。元狩四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张骞几经周折,前后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用脚步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丈量出了一条惠泽四方的丝绸之路。⑪张骞无疑成了功臣,名垂青史。但两千年了,丝绸之路的砾石、风沙早已把张骞的脚印埋没得毫无踪影。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⑫很幸运,在这条古道上,在这一片荒漠里,有一些事物竟能经受住风沙的冲刷,留下了足迹。玉门关玉树临风,最为坚贞和强悍,这是我的戈壁之旅最强烈的印象。⑬第159页共159页,玉门关是汉武帝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107年间下令修建的。这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周边无一建筑,唯见茫茫沙砾,空旷无人。尽管日月侵蚀,已经显出破败,但它那种孤傲和霸气,依然镶嵌于城墙中,巍然不动。唐边塞诗人岑参曾作《玉门关盖将军歌》:“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其时,守关甲兵多达五千,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⑭但今天它难免寂寞了。当年的热闹不再,当年的雄关已成文物。它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努力地与日渐一日的衰败和冷清抗争。⑮丝绸之路所经之处多是无边无际的荒漠,但因为有这么一些人的到来而变得热闹。自张骞之后,穿越过戈壁滩、大沙漠的人,还有大司马霍去病,西域第一任都护郑吉,西域行军司马班超,高僧法显、唐玄奘,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当然还有许多的无法记入史册的无名小卒。他们当中,有的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守护者,也有一些掠夺者、破坏者。正因为有了这些人,丝绸之路才有了悲喜交加的历史。⑯但一切都归为苍凉。那些人来时,步履匆匆,搅得沙飞石走,尘烟骤起。但时间一长,尘埃终要落地。后来者,看着前人留下的废墟,一番唏嘘之后,却找不到他们的脚步了。谁都是戈壁的过客。我长久地站在那儿,感受着那一片苍茫,渐渐又被苍凉淹没。戈壁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贯穿,那只是一片荒漠;丝绸之路要是没有那一群人走过,那条路就必然寂寞;那一群人如果没有留下悲喜,那就没有了苍凉;人要是没有经历苍凉,那就是苍白。⑰苍凉是戈壁的神。(节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比喻戈壁的沙石草枝等,形象写出作者初到戈壁时震惊绝望的心情。B.“当年的热闹不再,当年的雄关已成文物”,这句话说明玉门关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在戈壁留下“苍凉”。C.文章运用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戈壁之景,作者对戈壁的深沉感慨借此表达得淋漓尽致。D.文章以戈壁的“苍凉”贯穿全文,写出了作者在戈壁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文脉清晰,形散而神不散。8.文章使用张骞出使西域和汉武帝修建玉门关等大量史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题目“戈壁绝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第159页共159页,【答案】7.A8.①这些史料体现了戈壁曾经的热闹繁华,与如今的衰败冷清形成对比,突出丝绸之路的昔盛今衰。②表达作者对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曾经创造的辉煌成就的敬意和礼赞,以及对如今沧桑巨变的惋惜和感慨。③运用大量的史料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化底蕴。9.①茫茫戈壁已不再是商品运输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已经消失。②丝绸之路上悲喜交加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都归于沉寂。③表达了作者对丝绸之路繁华不再的深沉慨叹和无限惋惜之情。【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震惊绝望”错误,形象写出作者初到戈壁时恐惧震惊的心情。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分析引用部分的内容,表达的感情,然后再从主旨方面分析其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建元三年,张骞告别汉武帝……丈量出了一条惠泽四方丝绸之路”“玉门关是汉武帝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107年间下令修建的。这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周边无一建筑,唯见茫茫沙砾,空旷无人。尽管日月侵蚀,已经显出破败,但它那种孤傲和霸气,依然镶嵌于城墙中,巍然不动”“四周环顾,没有人影……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颤栗”等分析可知,这些史料体现了戈壁曾经的热闹繁华,与如今的情形形成对比,写出了丝绸之路的昔盛今衰。第159页共159页,结合“但两千年了,丝绸之路的砾石、风沙早已把张骞的脚印埋没得毫无踪影。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在这条古道上,在这一片荒漠里,有一些事物竟能经受住风沙的冲刷,留下了足迹。玉门关玉树临风,最为坚贞和强悍,这是我的戈壁之旅最强烈的印象”“它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努力地与日渐一日的衰败和冷清抗争”“丝绸之路所经之处多是无边无际的荒漠,但因为有这么一些人的到来而变得热闹”等分析可知,表达作者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曾经辉煌的敬意,以及对如今巨变的惋惜。引用张骞出使西域和汉武帝修建玉门关等大量史料,运用虚写的手法,写如今的戈壁,运用实写的手法,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标题意蕴的能力。本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分析标题“戈壁绝尘”的意蕴,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另外,还要看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由原文“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可知,茫茫戈壁已不再是商品运输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已经消失。由原文“但一切都归为苍凉。那些人来时,步履匆匆,搅得沙飞石走,尘烟骤起。但时间一长,尘埃终要落地。后来者,看着前人留下的废墟,一番唏嘘之后,却找不到他们的脚步了”可知,丝绸之路上悲喜交加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都归于沉寂。由原文“我长久地站在那儿,感受着那一片苍茫,渐渐又被苍凉淹没。戈壁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贯穿,那只是一片荒漠;丝绸之路要是没有那一群人走过,那条路就必然寂寞;那一群人如果没有留下悲喜,那就没有了苍凉;人要是没有经历苍凉,那就是苍白”可知,表达了作者对丝绸之路繁华不再的深沉慨叹和无限惋惜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2分)非攻鲁迅第159页共159页,文本一: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第159页共159页,“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第159页共159页,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文本二:《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注:小说《非攻》是鲁迅《故事新编》里最有史料依据、最少虚构意味的一篇,忠实于《墨子·公输》里的情节。此结尾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B.第159页共159页,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C.本文选自《故事新编》,墨子舌战公输班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富有历史韵味,同事又对“故事”进行创新性的“新编”,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D.文中采用了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的虚构、掺入“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极具现实生活性词语以及使用杂文笔法,让作品充满想象力与创造性,却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6.对待文本二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选项的内容,联系原文信息进行辨析即可。(2)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可以结合选项提及的信息,回归原文进行一一判断。(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需要结合具体的情节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可以从人物、主题等角度展开分析。【解答】(1)A.“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错误。仅管黔敖继承了墨子的精神。结合文中墨子评价曹公子的话“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可知,曹公子他们只是空谈,而非勤恳实干,不能体现墨子的精神。故选:A。(2)D.“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误。插入现实生活中的描写,不破坏作品的艺术效果,反而能增强作品幽默、调侃、反讽的情趣。故选:D。(3)根据“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这些语句可知,都是从正面描写墨子为送过奔走,展现了墨子埋头苦干的实干家形象。从文章中对公输盘的描述“第159页共159页,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表现出公输盘的狡诈与心怀不义,从侧面衬托出墨子对仁义的执着,展现出他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由此分析即可。(4)文本二的语句表现了墨子归途中的落魄与尴尬。从人物塑造上看,“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联系文本一中墨子为救宋不辞劳苦奔波的情景,“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可知,墨子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却依然为了民众而奔波,使墨子不计名利、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侠义形象更加突出。从主题上看,文本二中“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意思是,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墨子为救宋而奔波,而人们却“不知其功”,连在屋檐下避雨都不让他,“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文章在肯定了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的同时,也写出了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无人理解的悲哀,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使对主题的挖掘更深刻。从艺术效果看,“守闾者不内也”,“守闾者”是当时民众的代表,他们有眼无珠,不了解英雄为他们做出的牺牲,这样写讽刺了作者所生活的当时的社会;同时作为作品塑造的“中国的脊梁”的形象,这样的悲情结尾更加耐人寻味,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答案:(1)A(2)D(3)①正面描写。以墨子鞋底磨成大窟窿,脚上起茧等细节描写写出他为宋不辞劳苦、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侧面描写。以公输盘狡诈、心怀不义以及各种借口,侧面衬托出墨子执着于仁义、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3)①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③从艺术效果上,讽刺作者生活的社会,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第159页共159页,【点评】正面描写的作用:让读者直接感知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性格特点和环境的变化、事件的气氛等。侧面描写的作用: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山前该有一树张者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第159页共159页,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秽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璧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⑥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⑩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⑪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⑫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⑬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⑭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第159页共159页,⑮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⑯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舍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圈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大爬犁。⑰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置冒烟。蒙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⑱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⑲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笔法灵活,富有趣味。B.“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简短有力的话语,是矿区恶劣环境的侧面显现,也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呐喊。第159页共159页,C.文中描写胡杨树时,反复使用“孤独”一词,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树木显得合情合理。D.小说描写胡老师领读《蕾刿论战》的情节,看似闲笔,却由开山炮声引出了孩子们的哄堂大笑,表现了师生们苦中作乐的心态。8.文章围绕“树”展开叙事,环环相扣,见事见情。请结合文本分析,“我们”在此过程中的情感变化。(6分)9.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那么简单”,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小说结尾“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这句话的理解。(6分)7.【答案】C【解析】“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显得合情合理”错,文章并未表达“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反复用“孤独”来形容胡杨树,是为了突出胡杨树即使孤单,也会释放出具有感召力的美。8.【答案示例】①老师布置《树》的作文,我们没有素材,心有抗拒。②通过和父母了解,描写父母记忆中的树,有所触动。③提出要移植胡杨树,我们心中充满渴望和期待。④胡杨树被移植到校园,我们充满欢喜和希望。(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6分)9.【答案示例】①在荒山野岭寸草不生的地方,树应该能给人们带来绿荫,带来生机,带来希望。②在远离故乡的父辈眼中,树是故乡的代表,是家乡的记忆,是终身难舍的乡愁的寄托,应该有一棵树去承载思乡之情。③在逐渐成长的孩子及所有人的眼中,树包含了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糖神导向的坐标。(每点2分)第159页共159页,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梁父吟①白先勇翁朴园进到书房里,便径自走到茶几旁边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了下来。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徵明画的寒林渔隐图。两旁的对子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苍劲雄浑: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联语录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你们老师——”朴公坐下后,沉思良久,才开言道。“是的,朴公。”朴公说了一句,没有接下去,雷委员便答腔道。“‘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孟养——他的性子是太刚了些。”朴公点着头叹了一口气。“恩师的为人,实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员说道。“你们老师,和我相处,前后总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顿了一顿才又说道,“他的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是的,朴公。”雷委员答道,“恩师和朴公的厚谊我们都知道。朴公讲给我们晚辈听听,日后替恩师作传,也好有个根据。”“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说起来,那还是辛亥年间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杨蕴秀,刚从日本回来,他们在那边参加了同盟会,回来是带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仲默的夫人杨蕴秀到底不愧是个有胆识的女子!”朴公说着不禁赞佩地点了几下头。“仲公的夫人确实是位巾帼英雄。”雷委员也附和着称赞道。第159页共159页,“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孟养和我呢,就打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满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肃。我们几个人都换上了短打,连杨蕴秀也改了男装。大家几杯烧酒一下肚,高谈国家兴亡,都禁不住万分慷慨起来。你老师最是激昂,我还记得,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一拍,拉起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歃血为盟,对天起誓:'不杀鞑虏,誓不生还。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来,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师年纪最小,是老幺。他那时才不过二十岁--—”“哦?”雷委员惊讶地插话道,“我倒不曾知道,原来恩师和朴公、仲公,还有这么一段渊源呢!”“你哪里能得知?"朴公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银髯,笑道,“那段过往,确实是我们三个人的秘密。那晚我们才等到十时左右,城东工程营那边便突然间枪声震响起来了。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纷纷拥了出去。混战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势已定,武昌城内,到处都飘满了我们革命军的白旗了。于是我们一队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经过黄鹤楼的时候,你老师突然兴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来喝了一口铁观音。“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师那些事迹竟埋没了。”雷委员说道,“这些都该写入传里去的。”“可以写。”朴公点首赞许道,“那次起义,虽然事出仓促,由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闯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么一闯,却把个民国给闯了出来呢。不过,平心而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朴公竖起了一双寿眉,举起了大拇指说道。“恩师的才智实在是令人钦服的。”雷委员说道,“只可惜还没能展尽就死了。”“他倒真是做过了一番事业的。不过这不能怨天尤人,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养—”第159页共159页,朴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确实太刚烈了。”说完朴公和雷委员对坐着,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来。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员才轻轻地喟叹了一声说道:“不过,今天的公祭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竟也亲自来了。”“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也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们了。他们几个送来的挽联,挂在灵堂里,我倒看到了。虽然王钦之和你老师有过一段恩怨,可见他对你老师也还是十分推重的。”“是的,朴公。”雷委员赶忙应道。“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你去告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裳佩挂是要紧的。”“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送走雷委员,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骚然地抖响起来。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有删改)【注】①《梁父吟》:汉乐府曲名。相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标题为“梁父吟”,用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影射王孟养的命运,用典巧妙,意蕴丰富而含蓄,增加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B.在冬日落晖中凭吊战友的朴公是一位老将军。黄昏是一天之暮,冬季是一年之暮,年迈是人生之暮:“迟暮”意象的并用,为文章增添了悲凉气氛。C.书房中悬挂的文徵明的寒林渔隐图、郑板桥的对联以及满院的紫竹,这些摆设与布置正面刻画出朴公的铮铮傲骨、儒将风范。D.作者刻画的人物群像中,既有浴血奋战的男儿,亦有胆识过人的女子。小说写活了一群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第159页共159页,8.身居台湾的白先勇在小说人物身上融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请概括分析小说中人物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6分)9.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7.答案:C8.①故土之思:王孟养落叶归根的遗愿体现了他将故国与故乡视为自己最终的归宿。②报国之志:王孟养等人奋不顾身参与革命,志在振兴中华。③家国同构:把王孟养等人的个人经历和辛亥革命这一国家、民族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④文化情怀:书房古雅的布置可见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答出任意三点即可)9.①使主旨更深刻:过去与现在相互映照,既表现出对英雄过去功绩的敬仰,又表现出对英雄现在结局的怅惋。②使人物更立体:拉开时间距离,让读者更全面了解王孟养的人物形象。③推动情节发展:现在勾起过去,公祭引发回忆;过去影响现在,回忆引发朴公的独立凭吊。(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陈设一个家(台湾)吴念真才一进门,屋内就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你给我出去哦!”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来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来。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你活该!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蠢!” 走过山路,看到远处有人在菜园除草,彼此隔空吼叫两三句,小梁就找到里长了。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落。第159页共159页,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来,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不过,看到小梁,她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来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来偷就是来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里长问她:“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光那张脸就一点也不写实,老太太的脸有生命真实的痕迹,像古迹,而女演员的那张脸谁都看得出是曾经花钱拉皮过,如今逐渐崩垮而“加速折旧”,像被弃置的人工造景。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阿嬷。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你都没在吃啊?手骨都没肉?”然后说以前工地的年轻人也一样“顾玩不顾吃”,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第159页共159页,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知不知道?”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来,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瓮,非得把后车厢塞满了才罢休,同样也会交代爸妈哪一瓶哪一罐是她精心特制的、什么东西煮什么东西好吃。“可是,”小梁突然拉高声调说,“你知道吗?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趁年终大扫除时全部扔进垃圾车!这还不要紧,阿嬷打电话来问什么什么好不好吃,他们竟然还骗她说:好好吃哦!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你不觉得吗?”小梁讲完之后,车子里一片沉默。那出戏进行得波波折折。那个女演员每次化妆都让剧组整个停摆好几个小时,制片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换人,“演艺界最难伺候的就是这种老是活在过去风光岁月的过气演员!”不过,开拍延宕让小梁逃过一劫。依原先的规划,必须在一星期内结束的改景和陈设作业,他竟然花了二十几天才完工。开拍前夕现场验收时,所有人几乎吓了一大跳:整个场景根本不只修改、陈设而已,而是近乎永久性的重建和装潢。漏水的屋顶换上了全新的水泥瓦,再配合拍摄需要做旧、种青苔,看得出用的全是真材实料。更夸张的是连镜头根本带不到的厨房、浴厕也都全部翻新,墙上甚至还装上专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铁架。美术指导看到墙边一个不锈钢的矮架,问:“这干吗用?”小梁说:“阿嬷做了很多好吃的酱菜、豆腐乳什么的,以后就有地方放了。”制片说:“你怎么高兴怎么搞,我没意见,但是,预算就是预算,你别想给我多报一毛钱。”小梁说:“我知道,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我自己负责。”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3分)A.小说开头通过小梁的视角描写小山村杂草丛生、屋舍废置,这破败、萧条的景象为整篇小说奠定了贯穿始终的寂寞、悲凉的基调。第159页共159页,B.老太太开始丢酱菜赶小梁走,后来又送酱菜给小梁;最后小梁为老太太建一个放酱菜的架子——“酱菜”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C.由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的女演员来演独居残障老人,而像老太太这样的独居老人却缺少周围人的关爱,小说借此表达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D.小说内容前后照应,如老太太说的“偷抢事件”与开头她的恼怒相呼应;小梁在路旁的痛哭,为后面“陈设一个家”的行动做铺垫。8.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9.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7D8.①自5.(5分)①自立自强。在儿子死去、媳妇离开后,她辗转于各工地,自力更生。②善解人意,宽宏大量:儿媳离开时,虽然村里人都骂,她却为儿媳辩解。③和善有爱心:她为自己的误解向小梁道歉,把自己做的酱菜送给小梁。(答出①点得1分,答出②③点各得2分,共5分。如回答性格直率,开头扔罐子赶走小梁,后来又很快道歉说“会被雷公打”,可酌情给分。)9.(6分)①题目“陈设一个家”,表层是指小梁拍戏时陈设布景,深层是指小梁为老太太的温情和遭遇打动,最后自己主动出钱为老人真正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从情节角度看)②题目“陈设一个家”,含有小梁为老人陈设一个家,也是弥补对自己阿嬷的歉疚,获得心灵的安慰的愿望。(从人物角度看)③题目“陈设一个家”,寄寓了作者呼吁“远离‘表演’,真心关注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的主旨(或“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或“为自己的心灵陈设一个家”)(从主题角度看)(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堂唢呐(节选)第159页共159页,王祥夫从早上到现在,一阵又一阵、一阵又一阵的唢呐声就从没停过。从宝树站的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山坡上的动静。父亲此刻正坐在那里抽烟,父亲的哥哥也就是那个瞎子在吹唢呐,背对着这边,所以只能看到他的背,有点儿驼,不知为什么瞎子的背都会有点儿驼。宝树对宝树媳妇说,我真的想不起他来了。宝树说还是很早很早的时候听父亲说过这件事。他们昨天还算了一下,真的都有五十多年了,这可不能算短,谁都不会想到他会突然回来。怎么说呢?这事让几乎是所有的人都觉得有那么点伤心,得到信儿的亲戚们都三三两两地赶过来了。人们差不多都快要想不起他来了,突然间,他回来了,就这么回事。不少人眼睛都红红的。站在宝树和宝树媳妇待的地方听唢呐声,一阵高一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真够可怜的,远天远地地赶回来却没见上。宝树媳妇说。我想他心里现在是要多难过就有多难过。宝树说。听说瞎子的耳朵都特别好使。宝树媳妇说。他是用唢呐在哭。宝树说,就让他哭吧。其实那会儿找个人就说是你奶奶哄哄他也好。宝树媳妇又说了,他离开家都五十年了,村里找个岁数大的老奶奶,反正他也看不到,拉拉手,说说话,就说是他的亲妈,他就不会这么伤心了。再说,他也记不起小时候的事。唉。宝树叹了口气。你说的也许有道理,反正他也看不见。第159页共159页,山坡上边现在没有什么人了。上午的时候,人们都跟着上了山去了坟地,都以为会像往常那样很快就下来,但到了中午的时候,人们又都陆陆续续地下来了,而且都随便吃了一些东西,先垫补垫补。到了晚上,人们才会好好吃一顿庆祝一下。庆祝什么?庆祝宝树的瞎子伯伯从外边回来。因为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因为这个时隔五十年才从外边回来的人,村里要办一次大宴,杀了两头肥猪,蔬菜和鱼还有别的东西也都买了回来,当然还有酒。做饭的是本村的李本希,把东西差不多都已经做好了,不少女人在那里帮忙,香味已经传出好远。这顿饭是宝树父亲操办,宝树对父亲说这花不了多少钱,好好操办一下,这些钱我都出了。宝树说话的时候眼圈儿都红了,宝树父亲的眼圈儿也红了。你奶奶活着该有多好,她等啊等啊。宝树的父亲小声对宝树说。我奶奶真是应该多等几天。宝树也是想不起别的什么话了。真没几天,她就等不下去了。父亲说。鞋呢?宝树的父亲忽然想起那双鞋了,站起身忙去找鞋子了,这里翻翻,那里翻翻,那双鞋是宝树的奶奶给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做的。鞋马上被宝树的父亲找到了,就放在柜子的顶上,用毛巾包着,鞋里放着一些枣。早上上山之前,宝树看着瞎子伯伯把那双鞋穿在脚上了,还正好。正好,妈做的鞋。宝树的父亲在一边说。正好,妈做的鞋。瞎子伯伯用手摸着鞋。宝树看见瞎子伯伯的眼里开始流泪,他不停地流泪,不停地用手摸鞋子。不息的唢呐声从山坡那边传了过来。这会儿,宝树的父亲还陪着他的哥哥天堂在上边,陪着他在父母的坟前吹唢呐。宝树的父亲不说话,一根接着一根抽烟;天堂也不说话,他在不停地吹,有时会停下来擦一下眼泪。包括宝树的父亲,人们都不知道天堂怎么会变成了个瞎子,人们知道他身上肯定会有不少故事,一个人在五十多年的工夫里没有故事才怪呢。人们都想知道这些,都想知道他被卖到了哪里?那家人待他好不好?那家人除了他之外还有些什么人?河南那边的人听说都很好。天堂待的那家人家是开响器班子的,所以天堂从小就学会了吹唢呐。还是在春节前,有人到家里来给宝树的奶奶采血,是两个公家人。宝树,还包括别的那些人都不知道公家人采血做什么,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匹配。和什么人匹配呢?和当年被人贩子拐卖的一个人匹配。公家的人说,那个人有可能就是宝树父亲的哥哥天堂。公家的人这么一说,人们就再次想起了六岁上被人贩子拐走的天堂。但人们谁也想不到天堂过了春节竟然就突然回来了。人们去车站接他,一路上都发愁该怎么告诉天堂他娘刚刚去世的消息,谁也没主意,这太突然了,也让人太伤心了。第159页共159页,宝树对宝树媳妇说,他肯定还以为奶奶还活着,所以才急着往回赶。当年,人们都知道天堂的父亲,也就是宝树的爷爷,为了寻找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出了车祸,当时就没了命。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而宝树的奶奶是年前才去世的,采完血,人们告诉她,采血是为了找她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要是对,天堂马上就可以回来和家人团圆了。宝树的奶奶激动得当时就大声哭开了,并且开始着手打铺衬做那双布鞋。人们都说宝树的奶奶是不应该做那双鞋的,是累坏了,现在村子里谁还做鞋?而她执意要做那一双布鞋,做完鞋,她突然就去了,没病没灾也像是不难受,忽然就去了。鞋子就放在柜子的顶上,被一条干净毛巾包着,宝树还记着奶奶往鞋里放枣子的情景,奶奶一边往鞋子里放枣一边还说,放几个枣在鞋里,天堂就会早早地回来了。回来吧天堂,你给娘赶快回来吧。宝树的奶奶对着那双鞋说。(选自《中国作家》,2021年第6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使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塑造瞎子伯伯的形象,“正好,妈做的鞋”看似是重复,实际上蕴含着兄弟二人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B.小说多处写唢呐声,“从早上到现在”“从没停过”写出了唢呐声持续时间长,“一阵高一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写出了天堂内心的悲痛。C.小说采用平淡而忧伤的语调讲述了一个被拐卖的瞎子伯伯回家的故事,却能够将微妙的情绪传递给读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D.宝树奶奶做的这双鞋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物象,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被拐卖的儿子,往鞋里放枣更是展现了母亲对儿子回家的期盼。8.作者说:“好的小说要多多留有空白,一如书法中的飞白,线与线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气韵却在那里,所以才好看。”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的留白部分。(6分)9.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7.A“心理描写”错,文中通过肖像描写“第159页共159页,只能看到他的背,有点儿驼,不知为什么瞎子的背都会有点儿驼”、动作描写“他在不停地吹,有时会停下来擦一下眼泪”、语言描写“正好,妈做的鞋”塑造瞎子伯伯的形象,但没有心理描写。8.①天堂是如何被拐卖的。②天堂在河南养他的那户人家如何长大,如何学会了唢呐。③天堂的眼睛是怎么瞎的。④天堂的父亲是如何出的车祸。⑤天堂是如何寻亲,如何做血液匹配的。9.①小说主体采用顺叙的叙述顺序,中间插叙内容,使小说的叙述更加灵活丰富。②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以宝树、宝树媳妇的视角讲述故事,使叙述更加紧凑。③多用对话的形式,以宝树和宝树媳妇的对话、宝树和宝树父亲的对话、宝树父亲和宝树伯伯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④以“唢呐声”为线索,展现了宝树伯伯天堂的心理世界,营造了小说悲伤的氛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飞过蓝天韩少功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第159页共159页,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晶晶”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好教育云平台(w“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它越飞越高。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上午在丝瓜地冲散粪。”“我……手痛。”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那,那你就去看牛吧。”他实在不愿在这个山冲与泥粪打交道了。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溜进下乡行列的。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是什么使他学会了手腕表演术呢?他想不太清楚。他只知道,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了。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晶晶”感谢那只灰鸽,要不是它,自己早被老鹰撕成碎片了。灰鸽飞走了,不一会儿,带来一大群鸽子,这是个多么热闹的群体呵。咕咕咕——“晶晶”听出了它们的欢迎和安慰。它吃饱了,喝足了,但还在东张西望。这里的一切没法使它忘记“那个地方”“那个人”,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那天,他在公社秘书面前耍赖,不几天,秘书的话就风传下来了:“那个叫‘麻雀’的,简直是城里的街痞子。”第159页共159页,今天看牛当然也不能太老实。一上山,他就一个大字躺在地上睡觉,结果收工时发现少了一头黑牛。社员们对他投射埋怨的目光。它飞向南方。记得那天的暴风雨,真是惊心动魄,被风一次次掀倒,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人……这天,外号叫“瓦西里”的黑大个说:“你太懒了!今天罚你去打鸟或抓鱼。”他没有争辩,提起气枪出发。“麻雀”转了两个山冲,并未见到鸟。忽然,有鸟叫的声音传来,就在不远处。他赶快上子弹,弓着腰潜身树下,悄悄向前方运动。嘣——糟糕,慢点,它还没走,再来一下。嘣——它闪了一下,就栽了下去。打中啦!他一跃而起,跑过一个草坡,看到了苞谷地里的尸体。这原来是一只鸽子。不过它太瘦了,也太脏了,全身都是泥灰。它是谁家的鸽子?射手想起了什么,上前捡起鸽子,摸摸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突然,他眨眨眼,惊得脸色突变:它腿上有一条破烂褪色的红绸带,还系着一个眼熟的鸽哨。“晶晶!”他大叫了一声。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麻雀’,你不要太娘娘心肠吧?不就是一只鸟么?”第159页共159页,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作者韩少功是一位具有知青生活体验的作家,他在文中刻画了知青“麻雀”的形象,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B.送走心爱的鸽子,“麻雀”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采取了消极怠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晶晶”早已被他忘记了。C.出乎读者的意料,故事的高潮并不是历经苦难的“晶晶”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完成了自己长途跋涉的飞行理想,而是“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D.主人“麻雀”和鸽子“晶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最终“晶晶”殷红的鲜血,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8.请简要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9.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B8.①满怀理想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晶晶”是“麻雀”的伙伴,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患难与共的伴侣,他们之间达成了不需任何言语就有的默契。②被招工和进城“闹腾得他周身疲惫”时:“麻雀”对“晶晶”是难舍难分而又无可奈何。“麻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忍痛把心爱的“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遥远的北方去。③见到“晶晶”死于自己的枪口下时:理想幻灭的“麻雀”感到了沉痛,进而引起了对生活深邃的思索,“麻雀”的灵魂重获新生,他回到了乡村的怀抱。9.小说采用双线结构:①一条情节线索是一只取名为“晶晶”的鸽子,它被主人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与飞行,最后“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②另一条情节线索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知青,在“鸽子外交”失败后,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执行所谓“新战略”。最后,“晶晶”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却被“麻雀”一枪击毙。③这两条情节线索交织穿插,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作品成为统一的整体;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第159页共159页,【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综合赏析能力。B项,“虽然把心爱的鸽子‘晶晶’送给了招工师傅,但‘麻雀’仍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最终只能采取消极息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表述错误,从原文后半部分的“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人……”,“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这些信息可知,“麻雀”并没有离开农村。故选B。【8题详解】好教育云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题目要求简要分析“麻雀”对“晶晶”心理变化过程。作答时结合人物活动,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要关注人物的外部表情,人物的外部表情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文中叫麻雀的主人公是一个知青,开始时满怀理想,“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溜进下乡行列的。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鸽子是他的梦想,是他跨越现实的梦想,此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但是在后来他在下乡过程中郁郁寡欢,“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了。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他想离开农村,进城里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将“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遥远的北方,内心充满了不舍与无奈,“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但是,送走“晶晶”后的“麻雀”依然没有改变现状,“第159页共159页,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最后当“晶晶”千辛万苦飞回时,却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晶晶”殷红的鲜血,“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晶晶”的死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同时也引起了他对现实和生活深邃的思考,在灵魂上重获新生,最终他回到了乡村的怀抱,“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好教育云【9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题目已经告诉我们本篇小说采用的是双线结构,而小说中出现两个形象,即鸽子“晶晶”和知青“麻雀”,那么本篇小说的两条情节线索就分别为鸽子“晶晶”和知青“麻雀”,作答时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即可。一条情节线索是鸽子“晶晶”因为主人的需要,被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与飞行,“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它飞向南方……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最后“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另一条情节线索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知青,因为自己想要回到城里,把鸽子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但是“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他的心愿没能实现,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文章最后,“晶晶”历尽千辛万苦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却被“麻雀”一枪击毙,“麻雀”“第159页共159页,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对生活进行了深邃的思索,他的灵魂重获新生。这两条线索在文中交织穿插,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作品成为了统一的整体;这样安排不仅增强了小说的层次感,避免了平铺直叙,也丰富了作品的意蕴,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第159页共159页,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张存,字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诬刘平,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侍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谥恭安。(《宋史·列传第七十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B.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C.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D.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冀州,上古唐尧、虞舜、夏禹三帝曾建都于此,“王畿所在”,所以被列为九州之首。B.转对,是指唐宋时期,大臣们轮流到皇帝面前接受皇帝的询问,并指陈时政得失的制度。C.待制,官职名,唐代始设,京官五品之上值守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宋因其制。第159页共159页,D.吏部,是古代掌管文武官员任免升降的官署,与“户、礼、兵、刑、工”并称为六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存很受赏识。他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后,受到寇准的厚待;后来,御史中丞王曙又多次推荐他担任殿中侍御史。B.张存善于进谏。他请求恢复转对制度,指出拒受忠言的危害,同时还引用古代正直大臣进谏的事例,开悟帝心。C.张存秉性正直。黄德和诬陷刘平时,张存为之申辩,认为没有刘平,一定打不下延州,从而使其冤情被昭雪。D.张存有胆有识。契丹和元昊结盟后,他建议注意河北城防;枣强河决口,他不肯迁离冀城,以此来安定百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2)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乙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选自《三国志》)第159页共159页,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B.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C.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D.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官职名,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B.建兴: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称尊号:尊崇帝、后或其先王及宗庙等的称号;或指即帝位。文中指后者。D.表:文中指“奏章”;“表”作为古代的一种公文,是臣下向君主提出意见的一种文体,如李密的《陈情表》。9.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仪颇有才干。当年刘备在世时,和他谈论军国大事,议论政治得失,就很赏识他并加以提拔。B.杨仪很自负。诸葛亮死后,他领军回来,又征讨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很大,想代替诸葛亮执政。C.诸葛亮认为杨仪胸襟狭窄,难当大任,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后来杨仪未得重用,非常不满。D.乙文段分析了几个人的优缺点。例如彭羕、李严、魏延等人有才干,而刘封思虑不足,杨仪当官爱显摆。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周迪,临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续所部渠帅,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颇禁之,渠帅等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据有临川之地,筑城于工塘。周文育之讨萧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观成败。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勃平,以功加振远将军,迁江州刺史。高祖受禅,王琳东下,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世祖嗣位第159页共159页,,进号安南将军。熊昙朗之反也,迪与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围昙朗,屠之,尽有其众。王琳败后,世祖征迪出镇湓城,又征其子入朝,迪趑趄顾望,并不至。豫章太守周敷本属于迪。至是与黄法抃率其所部诣阙,世祖录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赏,迪闻之,甚不平,乃阴与留异相结。及王师讨异,迪疑惧不自安,乃使其弟方兴率兵袭周敷,敷与战,破之。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为迪所诖误者,使江州刺史吴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讨迪。初,侯景之乱也,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肆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迪性质朴,不事威仪,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至是并共藏匿,虽加诛戮,无肯言者。世祖遣都督程灵洗击破之,迪又与十余人窜于山穴中。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入山中,诱迪出猎,伏兵于道傍,斩之,传首京都。  (选自《陈书·周迪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B.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C.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D.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C.“阙”是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迪作战勇敢,被拥为主。侯景叛乱时,周迪跟随周续作战,每次战斗必定勇冠三军;后周续对部下严加约束,被部下怨恨而杀,大家推举周迪为主。B.周迪明辨局势,受到封赏。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不动观望成败;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他因功加封为振远将军。C.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世祖因周敷、黄法抃等打败熊昙朗的功劳,对他们升官赐赏,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异勾结,并派弟弟领军袭击了周敷。D.周迪体恤民情,受民保护。侯景叛乱时,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严明;世祖讨伐周迪时,百姓感念其德,虽遭诛戮,也无人说出他的踪迹。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第159页共159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侍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上悯其颜貌癯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节选自《宋史·李穆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B.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C.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D.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往往出吾意表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B.辞学之外无所豫        逸豫可以亡身C.恐不易当其锋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诏强起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廊庙,即殿下屋和太庙,可以代指朝廷。这与“社稷”代指国家有异曲同工之妙。B.翰林学士,为皇帝顾问兼秘书官,常值宿禁中,承命撰草文告,有“内相”之称。C.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一甲赐“进士出身”称号,第一名叫状元,别称鼎元。D.丁母忧,即遭逢母亲丧事,同“丁内艰”,古代规定官员在父母死后须辞职守丧。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穆聪慧才俊,精通经义。他从小就能写文章,从师学习《易》及《庄》《老》这些经典,穷究其义,得到其师的高度赞誉。B.李穆善于断案,精敏果敢。任洋州通判时剖断积存的诉讼,没有遗留的案件;知开封府时,剖判精敏,奸猾之徒无所宽贷。C.李穆善于辞令,堪当重任。朝廷召李煜,派李穆前往下诏。李穆言辞得体,软中带硬,最终迫使李煜答应入朝,受到皇上称赞。第159页共159页,D.李穆德行高尚,孝悌淡泊。小时路上拾遗必送还失主;与母、弟住一处,虽贫而乐;被夺情复官,他多次上表请求守满丧期。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2)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钟用尚书蹇义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薄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选自《明史·况钟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B.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C.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D.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乘传,指乘坐驿站的车辆,代表乘坐者有一定级别或受皇帝特殊恩遇。B.刀笔,形容人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写文章文思敏捷,文笔犀利。C.丁母忧,指遭逢母亲丧事。“丁忧”两个字之间可以加“父”或“母”。D.进俸,增加俸禄。“进正三品俸”指虽然官职未升,但领正三品的俸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况钟巧施小计,整顿吏治。他初到任,并不急于出手,而是静观群吏的表演;掌握情况后,召集下属,宣布滑吏的罪恶,采取雷霆手段,一举震慑了群僚。B.况钟勤政爱民,切实为百姓减负。当时,苏州赋税繁重,朝廷多次下诏削减,他倾力配合巡抚周忱细心筹划,奏请朝廷,免除很多人的军役,减免了大量的赋税。C.况钟重教爱才,热心推荐真才俊。他非常重视教育,礼待文人儒士,照顾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在对待邹亮一事上,他看穿了匿名者的心思,坚持举荐,不为所动。D.况钟政绩卓异,历三任苏州知府。他因廉能,受人推荐,首知苏州;守丧期间,因百姓到京城挽留,只得奉旨再任;任期已满,本该调动官职,因百姓请求,遂三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钟用尚书蹇义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5分)译文:第159页共159页,(2)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5分)译文:(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赅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B.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C.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第159页共159页,D.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第159页共159页,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要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遗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B.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C.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D.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平、永元是年号,显宗是庙号,汉武帝于登基时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B.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C.尧是传说中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史记》记载其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D.单于,是匈奴人对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呼,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仓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B.班固勤奋好学,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刨根问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C.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2)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第159页共159页,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八年,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弛刑徒李膺。”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因流涕而起。窦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而驱驰崄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B.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C.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D.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后被举荐的人亦称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第159页共159页,B.刺史,官名,汉始设,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宋元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C.七政,是中国古代天文术语,说法不一,可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D.论,也称评、赞、诠、叙、议、述,名称不一;总称论赞,指附在史传后的评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蕃为官清峻,士民敬畏。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陈蕃不接待宾客,为人清高,故其升迁后送行者不敢出外城以相送。B.陈蕃直陈时政,忠君为国。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认为现在非太平之时,且令百姓为打猎驱禽除路,有违圣明君主体恤百姓之意,上疏表示反对。C.陈蕃敬才礼贤,正直低调。对高洁之士周璆敬重有加,专门为他准备一床榻;皇上让他担任太尉之职时,陈蕃认为自己才能不如王畅、李膺,予以推辞。D.陈蕃不避强权,刚正不阿。拒绝大将军请托,主持人才选拔,不偏袒权富;面对宦官掌权、陷害忠良的局面,陈蕃犯颜直谏、以身试险,直至最后遇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⑵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答案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张存,字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诬刘平,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第159页共159页,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侍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谥恭安。(《宋史·列传第七十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B.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C.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D.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冀州,上古唐尧、虞舜、夏禹三帝曾建都于此,“王畿所在”,所以被列为九州之首。B.转对,是指唐宋时期,大臣们轮流到皇帝面前接受皇帝的询问,并指陈时政得失的制度。C.待制,官职名,唐代始设,京官五品之上值守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宋因其制。D.吏部,是古代掌管文武官员任免升降的官署,与“户、礼、兵、刑、工”并称为六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存很受赏识。他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后,受到寇准的厚待;后来,御史中丞王曙又多次推荐他担任殿中侍御史。B.张存善于进谏。他请求恢复转对制度,指出拒受忠言的危害,同时还引用古代正直大臣进谏的事例,开悟帝心。C.张存秉性正直。黄德和诬陷刘平时,张存为之申辩,认为没有刘平,一定打不下延州,从而使其冤情被昭雪。D.张存有胆有识。契丹和元昊结盟后,他建议注意河北城防;枣强河决口,他不肯迁离冀城,以此来安定百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2)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第159页共159页,【答案】10.C11.D12.C13.(1)我担心从今以后,忠诚正直的言论,与那些关于治乱安危的策略,就会隐藏起来无法传到陛下耳中。(2)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才派遣文彦博查办,因此刘平得到(被)昭雪,而黄德和被处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堂上”应做“布之”的补语,因为“恣兄弟择取”,与是否在“堂上”没有关系,以之修饰“恣兄弟择取”没有意义,由此排除AD。“家居”指平时在家。“一人失所”已是“不使”的完整的宾语,“家居”与“失所”不可以并列,所以排除BD。句意为:得到奇异的缯文锦回来,他全都放在大堂上,任凭兄弟们挑选并取走。他收录照顾本宗的亲属,给穷困的女子、寡妇办婚事,不让一个人没有安身之处。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错在“文武”,吏部只管文官,兵部管武官。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错在“一定打不下延州”,原文说的是“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说明延州是宋军守卫,敌人攻城。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得分点:“恐”,担心;“之”,结构助词,的;“理乱安危之机”,治乱安危的策略;“蔽”,隐藏起来。第二句得分点:“其说”,他的意见;“始”,副词,才;“按治”,查办;“由是”,因此;“得直”,得到(被)昭雪。参考译文:第159页共159页,张存,字诚之,是冀州人。考中进士,担任安肃军判官。天禧年间,皇帝下诏要求铨司以身言书判选拔官员,仅录取了两个,张存被选中了。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寇准是太守,对他非常赏识。御史中丞王曙屡次举荐他担任殿中侍御史,升为侍御史。宋仁宗最初亲政,停止了让百官转对的制度,张存请求恢复它。又说:“以前曹修古等人一同忤逆圣旨被罢官,布衣林献可因为呈上封事而被流放到险恶的地方,我担心从今以后,忠诚正直的言论,与那些关于治乱安危的策略,就会隐藏起来无法抵达陛下耳中。”于是引用周昌、辛毗的事例,以使皇帝明白过来。宋朝边境开战,他以天章阁待制的身份担任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诬陷刘平的时候,张存上奏说:“刘平与敌人作战,从早到晚,我们伤亡的与敌方伤亡的数目相当,因为德和引兵后退,以致打了败仗。当时敌人的气焰很嚣张,如果不是刘平奋勇搏杀,那形势一定不能挡住敌人;延州是一座孤城,如果不是刘平解围,那城一定不能守住。他牺牲在战场上,却不幸又被谗言和奸人所困扰,边防的臣子恐怕从此不再有为守节而死的了。”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才派遣文彦博查问惩办,因此刘平得到昭雪,而黄德和被处死。元昊想要归附,商议的人依然坚持攻打讨伐的策略。张存建言,说:“战争不停止,百姓疲惫不堪。敌人既然有了悔过之心,尽管其名号还不正当,也很应当笼络控制他。”升任龙图阁直学士,担任延州知州。因为母亲年老害怕远行,转调到泽州,回京后又做了待制。契丹与元昊结为婚姻关系,阴谋互相支援,就聚兵到塞上而求取关南的土地。张存说:“黄河以北的城池很长时间没有整治,应当对此留心。”于是让他担任都运使,在各州全都建城修城。入京担任开封府知府,又出使黄河以北。王则造反,他因为没有发觉,降职做汀州知州。很久以后,以吏部侍郎退休。张存天性孝顺友爱,曾管理蜀郡,得到奇异的缯文锦回来,他全都放在大堂上,任凭兄弟们挑选并取走。他收录照顾本宗的亲属,给穷困的女子、寡妇办婚事,不让一个人没有安身之处。平时在家,不端正衣冠不见子孙。举办宴会接待宾朋,他整天垂足正襟危坐,不曾歪过身子。枣强县河流决口,洪水直逼冀城,有人劝他转移到其他地方,他说:“我的家,是大家都观望着的,如果轻举妄动,让全州的官吏百姓靠什么来安定自己?”最终也没有转移。去世时八十八岁,谥号恭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第159页共159页,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乙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选自《三国志》)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B.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C.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D.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官职名,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B.建兴: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称尊号:尊崇帝、后或其先王及宗庙等的称号;或指即帝位。文中指后者。D.表:文中指“奏章”;“表”作为古代的一种公文,是臣下向君主提出意见的一种文体,如李密的《陈情表》。9.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仪颇有才干。当年刘备在世时,和他谈论军国大事,议论政治得失,就很赏识他并加以提拔。B.杨仪很自负。诸葛亮死后,他领军回来,又征讨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很大,想代替诸葛亮执政。C.诸葛亮认为杨仪胸襟狭窄,难当大任,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后来杨仪未得重用,非常不满。D.乙文段分析了几个人的优缺点。例如彭羕、李严、魏延等人有才干,而刘封思虑不足,杨仪当官爱显摆。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第159页共159页,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断句前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姓名称谓、官职爵位、服饰建筑、天文历法、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等。要全面识记,突出重点,准确理解,认真推断。平时注意系统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事实情况。主要关注是否弄错对象、时间、事件、原因等。(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仪每从行”中“从行”为词组,是“随行”的意思,之间不断开,排除AC。“年宦先琬”的意思是“比蒋琬资历老”,作动词“为”的宾语,“自为年宦先琬”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译文: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言语表情经常流露出怨愤之色,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2)D.“表:文中指‘奏章’”错误。根据“祎密表其言”可知,费祎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这里的“表”应该是动词,向上奏报。故选:D。(3)D.“杨仪当官爱显摆”错误。根据原文“杨仪以当官显”可知,意思是杨仪凭借办事恰当而官职显要,不是“杨仪当官爱显摆”的意思。故选:D。(4)“徙所”,流放地;“诽谤”,批评指责过失;“激切”,激烈;“收”,捉拿。译文: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指责批评朝廷,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答案:(1)B(2)D(3)D(4)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指责批评朝廷,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参考译文:甲     第159页共159页,杨仪,字威公,襄阳人。建安年间,他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离傅群前往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羽任命他为功曹,派他奉命西行去见刘备。刘备与他谈起国家军事大计,议论政治得失,非常喜欢他,于是征召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及至刘备为汉中王,又升任杨仪为尚书。刘备称帝后,东征东吴,杨仪与尚书令刘巴不和,便被降职,名义上担任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准备南行。建兴五年(227),杨仪跟随诸葛亮到汉中。建兴八年(230),杨仪被升为长史,同时兼任绥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规划部署,筹措粮草,做事不需费时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调度指挥,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诸葛亮深爱杨仪的才干,借助魏延的骁勇,常遗憾二人不和睦,但又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建兴十二年(234),杨仪跟随诸葛亮出军屯扎在谷口。诸葛亮病逝于沙场。杨仪已率领部队退回,又讨伐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特大,理当接替诸葛亮执掌朝政,于是招呼都尉赵正用《周易》卜卦,卦为“家人”,杨仪沉默不欢。而诸葛亮生前已有秘密的打算,认为杨仪性情急躁胸襟狭窄,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只不过是闲职而已。起初,杨仪任先主手下的尚书,蒋琬为尚书郎,后来虽然都任丞相参军长史,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言语表情经常流露出怨愤之色,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当时人们都畏惧他言语不加节制,没有谁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杨仪对费祎表示自己的怨恨,说了许多以前的事,还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去投靠魏国,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费祎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建兴十三年(235),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公开指责批评朝廷,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自杀,他的妻子孩子回到蜀地。乙       评论说:刘封处于招致嫌疑的地方,而他的思虑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凭借才干而被拔擢进用。李严凭借办事的才干器局而发达,魏延凭借勇敢智略被任用。杨仪凭借办事恰当而官职显要,刘琰凭借故旧同宗而任职,都能位尊任重于一时。看他们的举止措施,寻求他们做事的准则,招来灾祸,没有不是始于自身的原因。【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周迪,临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续所部渠帅,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颇禁之,渠帅等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据有临川之地,筑城于工塘。周文育之讨萧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观成败。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勃平,以功加振远将军,迁江州刺史。高祖受禅,王琳东下,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世祖嗣位,进号安南将军。熊昙朗之反也,迪与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围昙朗,屠之,尽有其众。王琳败后,世祖征迪出镇湓城,又征其子入朝,迪趑趄顾望,并不至。豫章太守周敷本属于迪。至是与黄法抃率其所部诣阙,世祖录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赏,迪闻之,甚不平,乃阴与留异相结。及王师讨异,迪疑惧不自安,乃使其弟方兴率兵袭周敷,敷与战,破之。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为迪所诖误者,使江州刺史吴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讨迪。初,侯景之乱也,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肆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迪性质朴,不事威仪,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第159页共159页,。至是并共藏匿,虽加诛戮,无肯言者。世祖遣都督程灵洗击破之,迪又与十余人窜于山穴中。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入山中,诱迪出猎,伏兵于道傍,斩之,传首京都。  (选自《陈书·周迪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B.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C.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D.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C.“阙”是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迪作战勇敢,被拥为主。侯景叛乱时,周迪跟随周续作战,每次战斗必定勇冠三军;后周续对部下严加约束,被部下怨恨而杀,大家推举周迪为主。B.周迪明辨局势,受到封赏。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不动观望成败;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他因功加封为振远将军。C.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世祖因周敷、黄法抃等打败熊昙朗的功劳,对他们升官赐赏,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异勾结,并派弟弟领军袭击了周敷。D.周迪体恤民情,受民保护。侯景叛乱时,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严明;世祖讨伐周迪时,百姓感念其德,虽遭诛戮,也无人说出他的踪迹。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根据句意断句。“亦稍苦之”的主语是“相随者”,要连在一起,排除B;“潜出”需要地名宾语,不能就此断句,应是“潜出临川郡市鱼鲑”第159页共159页,,大意是派人悄悄跑出临川郡买鱼,排除AC,选D项。这段话翻译为:日长月久,跟随他的人都不免觉得苦了。后来周迪派人悄悄跑出临川郡买鱼,此人脚痛,住在同邑人家中,同邑人向临川太守骆牙报告,骆牙抓住他,命令他捉住周迪以自我救赎。(2)A.表述有误,“受禅”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位,“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3)B.“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分析有误,据原文“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可知,是周文育派长史陆山才游说周迪,周迪便拿出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不是他主动提供的粮饷。(4)①“周赡”,周济施舍;“讷”,语言迟钝;“德”,感激。句子翻译为:然而周迪轻财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他不善言辞,但胸怀诚实,临川人都感激他。②“使”,如果;“得”能够;“族灭”,灭掉。句子翻译为: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答案:(1)D(2)A(3)B(4)①然而周迪轻财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他不善言辞,但胸怀诚实,临川人都感激他。②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参考译文:  周迪,临川南城人。幼时居于山谷,四肢有力,能挽强弓,以射猎为业。侯景叛乱时,周迪的族人周续在临川起兵,梁始兴王萧毅把辖郡让给周续,周迪招募乡人跟从周续的军队,每次战斗必定勇夺第一。周续部下的头领,都是郡中的豪族,稍有骄横的行为,周续便约束禁止,这些首领对他都有怨恨,便一同杀了周续,推举周迪为主,周迪于是据有了临川之地,在工塘筑城。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保境,观望成败。周文育派长史陆山才游说周迪,周迪便拿出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周迪因功加封振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    高祖接受帝位,王琳东下,周迪想自己据有南川,便召集所辖八郡首领结盟,声言赴援朝廷,朝廷担心他会兵变,便厚加抚慰。世祖即位,又晋封周迪为安南将军。熊昙朗反叛时,周迪和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同围攻熊昙朗,杀了他,并占有了他的全部兵马。王琳败后,世祖征召周迪出镇湓城,又征周迪的儿子进入朝廷,周迪瞻前顾后,都不前去。豫章太守周敷本来隶属于周迪。到这时和黄法抃一起率领他们的部下赶赴世祖殿庭,世祖记录他们打败熊昙朗的功劳,都给予封官加赏,周迪听说后,感到气忿不平,于是暗地里和留异相勾结。到朝廷军队讨伐留异时,周迪又疑惧不安,便派他的弟弟周方兴率兵袭击周敷,周敷与之一战,击败了他们。天嘉三年的春天,世祖下诏书赦免那些被周迪牵累的南川士兵民众,派江州刺史吴明彻统率众军,和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一起讨伐周迪。   当初,侯景叛乱时,百姓都抛弃本业,群聚为盗,只有周迪的部属不侵扰,并分给田亩,督促他们耕作,百姓到集市贸易,都各有所得,同时政教十分严明,征税敛赋必定送到,其他郡缺东西的,都仰仗他资助。周迪本性质朴,不重视服饰仪表,然而他轻财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他不善言辞,但胸怀诚实,临川人都感激他。到这时临川人都藏匿周迪军,虽然遭受杀戮,也没有肯说的人。世祖派都督程灵洗打败了周迪,周迪又与部下十多人逃到了山洞中。日长月久,跟随他的人都不免觉得苦了。后来周迪派人悄悄跑出临川郡买鱼,此人脚痛,住在同邑人家中,同邑人向临川太守骆牙报告,骆牙抓住他,命令他捉住周迪以自我救赎。于是派心腹勇士跟随此人进入山中,诱骗周迪外出打猎,同时骆牙派兵潜伏在道旁,乘其不备斩杀了周迪,然后将周迪首级传送到京都。【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第159页共159页,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侍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上悯其颜貌癯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节选自《宋史·李穆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B.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C.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D.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往往出吾意表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B.辞学之外无所豫        逸豫可以亡身C.恐不易当其锋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诏强起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廊庙,即殿下屋和太庙,可以代指朝廷。这与“社稷”代指国家有异曲同工之妙。B.翰林学士,为皇帝顾问兼秘书官,常值宿禁中,承命撰草文告,有“内相”之称。C.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一甲赐“进士出身”称号,第一名叫状元,别称鼎元。D.丁母忧,即遭逢母亲丧事,同“丁内艰”,古代规定官员在父母死后须辞职守丧。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159页共159页,A.李穆聪慧才俊,精通经义。他从小就能写文章,从师学习《易》及《庄》《老》这些经典,穷究其义,得到其师的高度赞誉。B.李穆善于断案,精敏果敢。任洋州通判时剖断积存的诉讼,没有遗留的案件;知开封府时,剖判精敏,奸猾之徒无所宽贷。C.李穆善于辞令,堪当重任。朝廷召李煜,派李穆前往下诏。李穆言辞得体,软中带硬,最终迫使李煜答应入朝,受到皇上称赞。D.李穆德行高尚,孝悌淡泊。小时路上拾遗必送还失主;与母、弟住一处,虽贫而乐;被夺情复官,他多次上表请求守满丧期。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2)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10.【答案】B【解析】A项,“江南已部分诸将”断句错误,“江南”是“有事的对象,前面不能断开。C项,“煜”应作“辞以疾”的主语,而不是“谕旨”的宾语。“今”表时间状态,应放在“如此”前;D项,兼有A项和C项的错误。本句意思是:当时将要进攻讨伐江南,已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由。于是就先召令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一死而已。”故选B。11.【答案】C【解析】A.常常;处处。B.通“与”,参与;安乐安逸。C.抵挡。D.勉强,强迫;健壮,有力。故选C。12.【答案】C【解析】进士一甲赐“进士及第”称号。13.【答案】C【解析】C项,“迫使李煜答应入朝”错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期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翻译为:于是就先召令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一死而已”。可知李煜最初并没有答应入朝,“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意思是说李穆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况、皇上认为他传旨突出了要点,言辞得当,没有说李煜是否入朝,所以说“迫使李煜答应入朝”于文无据,故排除。故选D。14.(1)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兄弟一起谈论学问,心志恬淡无欲的样子。【解析】“为”,担任之意;“将”,带领、率领之意,句中“将母”就是带着母亲之意;“就”,前往、到之意;“相与”,一起之意。(2)因为与卢多逊友好亲呢,又因为替秦王赵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分析】“款狎”,亲近,亲昵之意;“草”,草拟;“为……所劾”,“为……所”表被动,被弹劾;“责授”,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参考译文】:第159页共159页,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在路途拾到物品,一定要寻访到失主送还。跟随王昭素学习《易经》及《庄子》《老子》一类书,透彻地探究其中义理。王昭素对李穆说:“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对人说:“李生将来能成为负朝廷重任的人。”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遣。宋朝初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遗留的诉讼案件。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不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又因为推举官吏时失误而被削去以前的资质,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兄弟一起谈论学问,心志淡泊。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身份被征召入朝。李穆与卢多逊曾同门受业,太祖曾对卢多逊说:“李穆生性仁惠善良,辞学之外,不涉及其他.”卢多逊回答说:“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事不因为生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太祖说:“确实是这样,我要任用他。”当时将要进攻讨伐江南,已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由。于是就先召令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一死而已。”李穆说:“入朝不入朝,你自己决定。热而朝廷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丰富,你恐怕不容易抵挡其锋芒,应该仔细考虑,切莫让自己后悔。”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况,皇上认为他传旨突出了要点,言辞得当,江南人也认为他说的话很实在。太平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回来后,又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友好亲昵,又因为替秦王赵廷美草拟朝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兴国八年春,与宋白等共同执掌贡举考试,陪侍皇上在崇政殿主持进士考试,皇上怜悯他瘦弱憔悴,当天即又授予他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五月,又征召他为翰林学士。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案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所宽贷,因此豪门大族收敛恶迹,权责不敢以私干政。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十一月,升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个多月之后,回家为母亲守丧,不久,即官复原职。李穆多次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然而皇上下诏坚持要他复职,李穆更加哀痛忧伤,竭尽礼仪。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后正准备上朝,风眩病发猝死,享年五十七岁。(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钟用尚书蹇义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薄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选自《明史·况钟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B.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C.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D.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59页共159页,A.乘传,指乘坐驿站的车辆,代表乘坐者有一定级别或受皇帝特殊恩遇。B.刀笔,形容人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写文章文思敏捷,文笔犀利。C.丁母忧,指遭逢母亲丧事。“丁忧”两个字之间可以加“父”或“母”。D.进俸,增加俸禄。“进正三品俸”指虽然官职未升,但领正三品的俸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况钟巧施小计,整顿吏治。他初到任,并不急于出手,而是静观群吏的表演;掌握情况后,召集下属,宣布滑吏的罪恶,采取雷霆手段,一举震慑了群僚。B.况钟勤政爱民,切实为百姓减负。当时,苏州赋税繁重,朝廷多次下诏削减,他倾力配合巡抚周忱细心筹划,奏请朝廷,免除很多人的军役,减免了大量的赋税。C.况钟重教爱才,热心推荐真才俊。他非常重视教育,礼待文人儒士,照顾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在对待邹亮一事上,他看穿了匿名者的心思,坚持举荐,不为所动。D.况钟政绩卓异,历三任苏州知府。他因廉能,受人推荐,首知苏州;守丧期间,因百姓到京城挽留,只得奉旨再任;任期已满,本该调动官职,因百姓请求,遂三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钟用尚书蹇义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5分)译文:(2)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5分)译文:10.答案:B11.答案:B12.答案:B13.(1)况钟因为尚书蹇义等人的举荐,被提拔为苏州知府,皇帝特赐诰敕派遣他前往。(译出大意给2分;“用”,因为。“擢”,(被)提拔。“赐敕”,下诏令。每译对一处给1分)(2)况钟于是免除烦琐苛刻的法令,重新订立条文教令,有不便于百姓的事情,立即上奏说明。(译出大意给2分;“蠲”,免除。“烦苛”,形容词作名词,烦琐苛刻的法令。“事不便民者”,定语后置句。每译对一处给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第159页共159页,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赅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B.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C.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D.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第159页共159页,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10.A11.B奉,恭敬地用手捧着。12.D项无中生有。依据文章第四段内容可知,程千里虽然被活捉,但是并没有投靠贼廷。13.(10分)(1)葛禄将李献忠和他的妻了儿女以及帐下数千人都捆绑起来,交给程干里,程千里飞快地传回捷报,唐玄宗很赞赏他的勇武。(省略句及状语后置句、“缚”、“飞表献捷”、“壮”)(2)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啊,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失掉主帅,不可丢失城池。(判断句、“诸”、“乍可”)参考译文:程千里是京兆人。他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碛西募人,多次凭借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年,他被授予御史中丞。天宝十二年,兼任北庭都护,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领部众归附唐朝,隶属于朔方军,唐玄宗为其改赐姓名叫做李献忠。李林甫统领朔方节度,任命李献忠为副将。之后又下诏,将李献忠部落转移,隶属幽州管辖,李献忠和安禄山素来不和,恐惧不敢奉诏,于是背叛朝廷逃回碛北,多次成为边关大患。唐玄宗对他感到很愤怒,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天宝十二年十一月,程千里的军队到达碛西,用书信晓谕葛禄,命令他帮助朝廷。李献忠势单力孤,归降了葛禄的部落。葛禄将李献忠及其妻子儿女、帐下数千人都捆绑起来,交给程千里,程千里飞快地传回捷报,唐玄宗很赞赏他的勇武。天宝十三年三月,程千里在勤政楼献上俘虏李献忠,最后将他在朱雀街斩首,程千里凭借功绩被授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然留任辅佐治理羽林军。安史之乱发生后,朝廷下诏命令程千里在河东招募兵勇,充任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天宝十五年正月,程千里被升迁为上党郡长史、特进,代理御史中丞,派兵守上党。叛贼来攻城,多次被程千里击败,凭借功勋多次升迁,直至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任御史大夫。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包围城池,并且多次带领少量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于是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生擒蔡希德。双方精锐的骑兵交战得很激烈,差一点就要生擒蔡希德,但是蔡希德的救兵到了,程千里于是收拢骑兵撤退,可是护城河的桥坏了,他掉进了坑里,反而被蔡希德抓住了。程千里抬头告诉自己的骑兵说:“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啊,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军队失掉主帅,不可丢失城池。”士兵们听到后都流下了眼泪,早晚严防死守,叛贼最终也没有攻下城池。程千里被俘到了东都洛阳,安庆绪给他安排了住处,专门给他安排了伪职特进,把他囚禁在客舍中。等到安庆绪败走的时候,程千里被严庄杀害。第159页共159页,这一年的十二月,皇上驾临丹凤楼大赦天下,其中说到:“忠臣侍奉君主,只有杀身报国而不会叛变成为贰臣;烈士为国捐躯,即使死了也像活着一样。像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这些人,马上追赠官职,寻访他们的子孙,加封他们的官爵,家中人口都多多给予抚恤。”于是从此给予厚待的人,无不是要求节义完备的.而程千里终究因为被生擒到叛贼的朝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要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遗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B.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C.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D.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平、永元是年号,显宗是庙号,汉武帝于登基时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B.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C.尧是传说中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史记》记载其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D.单于,是匈奴人对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呼,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仓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B.班固勤奋好学,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刨根问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第159页共159页,C.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2)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固自永平中始受诏”,“固”作主语,“自永平中始”作状语,“受”作谓语,“诏”作宾语,本句结构完整,主谓宾齐全,前后断开,排除AD项。“至建初中乃成”,“至建初中乃”是“成”的状语,排除C项。本句译为:班固自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令,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人非常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故选B。1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故选A。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错误。原文“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可见是因为受到窦宪战败的牵连而免官的。故选D。13.(1)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拷问,自已不能申辩清楚,便疾行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2)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门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为……所”,表被动;“核考”,拷问;“自明”,自己申辩清楚;“诣”,到;“具言”,详细说明。(2)“发”,发作;“衔”,怀恨;“逮考”,被逮捕拷问;“因”,趁着;“捕系”,逮捕关押。参考译文: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作文章诵诗作赋。长大后,便博览古籍。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凭借至亲的身份担任骠骑将军的职务辅佐朝政,招致贤才,广纳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父亲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故乡。班固认为班彪续写的前代历史不详细,就专心钻研,想完成班彪的事业。不久有人给显宗上书,控告班固私自修改撰写国史,天子下诏给班固所在郡的郡守,将班固收捕到京兆狱中,将他家的书全部取走。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拷问,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疾行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显宗认为他是个奇才,便下诏让他到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世祖本纪》,升迁为校书郎。班固又创作了列传和载记二十八篇,献给皇帝。皇帝就再次让他继续完成以前所写的书。班固认为汉朝承继帝尧的气运,以此建立帝王功业直至六代,史臣便追溯他们的功德,私下里撰写本纪,编在百王的最后,排在秦始皇、项羽之列。太初之后,就空缺不再记录,班固因而探寻史料撰写前记,汇集听说的内容,编撰了《汉书》。班固自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令,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人非常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军务。北单于听说汉军出动,派遣使者到居延塞进行通好,想重行呼韩邪从前和亲的做法,朝见天子,请派大使。窦宪上书派遣班固代理中郎将的事务,率数百骑兵与匈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班固听说他们发生内乱,便带兵返回,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官。班固不教诲他的儿子们第159页共159页,他的儿子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以之为苦。当初,洛阳令种兢曾经出行,班固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捶击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门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班固于是死在狱中,时年六十一岁。天子下诏谴责种兢,把种兢作为主谋官吏来治罪。(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八年,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弛刑徒李膺。”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因流涕而起。窦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而驱驰崄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B.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C.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第159页共159页,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D.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后被举荐的人亦称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B.刺史,官名,汉始设,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宋元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C.七政,是中国古代天文术语,说法不一,可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D.论,也称评、赞、诠、叙、议、述,名称不一;总称论赞,指附在史传后的评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蕃为官清峻,士民敬畏。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陈蕃不接待宾客,为人清高,故其升迁后送行者不敢出外城以相送。B.陈蕃直陈时政,忠君为国。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认为现在非太平之时,且令百姓为打猎驱禽除路,有违圣明君主体恤百姓之意,上疏表示反对。C.陈蕃敬才礼贤,正直低调。对高洁之士周璆敬重有加,专门为他准备一床榻;皇上让他担任太尉之职时,陈蕃认为自己才能不如王畅、李膺,予以推辞。D.陈蕃不避强权,刚正不阿。拒绝大将军请托,主持人才选拔,不偏袒权富;面对宦官掌权、陷害忠良的局面,陈蕃犯颜直谏、以身试险,直至最后遇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⑵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答案】10.D11.B12.A13.⑴陈蕃利用朝会的时机,坚持为李膺等人申辩,请求加以宽恕,提升他们的官爵。⑵陈蕃一直痛恨这帮人,决心诛杀宦官,恰逢(或:正好)窦武也有这个打算,陈蕃于是与窦武一起谋划这件事。【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服阕”的主语是陈蕃,“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的主语是“刺史周景”,故“服阕”后要断开,所以排除A、C两项。“太尉李固表荐”的主语是“太尉李固”,“征拜议郎”的主语是朝廷,所以“征拜议郎”前要断开,故排除B项。句意: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第159页共159页,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错,刺史,汉设立为监察郡县的官员。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A.“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错,原文是“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文中无得到李膺赏识和挽留的信息。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因:趁着;固:坚持;原宥:谅情赦罪;之:他们。(2)疾:痛恨;志:决心;会:恰逢;谋:打算;因:于是,就。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这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有威名。属城听了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陈蕃因为政绩清廉,一个人留下来。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璆走了,就把床悬起来。大将军梁冀威名震慑天下,派人送信给陈蕃,托他办事,没有得到通传。使者用欺诈的方法求得拜见,陈蕃很生气,用竹板打死了使者,因此获罪被贬为修武县令。稍得升迁,被任为尚书。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征召他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走出外城门。延熹六年(163),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况现在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能入睡的时候,又恰逢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啊。”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自从陈蕃作了光禄勋,他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不久,征召为尚书仆射,延熹八年代替杨秉为太尉。陈蕃辞让说“:辨别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政,解说五典,我不如议郎王畅。聪明豁达,文武全才,我不如弛刑徒李膺。”第159页共159页,桓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他们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皇上的意旨而受到惩处。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诉,请求皇上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反复申诉,词意恳切。桓帝不理,陈蕃因此流泪起身而出。窦太后执掌朝政后,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正好窦武也有谋划。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天就杀害了他。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直言评论沉闷的现实,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并不是不能洁身自守,避世隐居,而是可怜一般世士以远离尘俗为高尚,对于人伦道德却不关心。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第159页共159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 论述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