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ID:71967 2021-12-08 1 3.00元 38页 572.16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28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17-2018学年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对应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实验科学B.牛顿﹣﹣电学规律C.爱因斯坦﹣﹣相对论D.玻尔﹣﹣量子理论2.下列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学校里一间教室的高度约30mB.上课铃声响一次持续的时间约5minC.内环快速路上的小汽车速度约80m/sD.一本物理参考书的质量约300g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B.雨后彩虹C.树荫下的光斑D.汽车后视镜4.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D.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主要由物质的种类决定5.关于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B.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这个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重心必须在物体上第38页共38页 6.家住大学城的小龙和爸爸很喜欢骑单车出行,取车时爸爸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后自动开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色尾灯利用光的反射起到警示的作用B.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C.单车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车座设计的面积较大可以减小压强,让人骑乘时较为舒适7.如图所示,各图与相应描述相符的是(  )A.排球被接起后,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的合力竖直向下B.跳水运动员能够起跳,是因为跳板对她的作用力大于她对跳板的作用力C.空中飞行的实心球突然不受力时,将继续保持曲线运动D.运动员举起杠铃时,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8.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38页共38页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C.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9.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B.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C.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D.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1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cmB.若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C.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11.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方形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25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用F2=4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然一起向右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8页共38页 A.甲图中A物块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25N,方向水平向右B.甲图中B物块对A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25N,方向水平向右C.乙图中A物块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40N,方向水平向左D.乙图中B物块不受摩擦力12.甲、乙两种金属密度之比为4:1,可以将它们按照不同比例均匀混合成不同型号的合金。I型合金的混合比例未知,I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3:2均匀混合而成,II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2:5均匀混合而成。用I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9:5均匀混合而成B.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7:8均匀混合而成C.II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甲的密度之比为1:2D.III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乙的密度之比为2:1二、填空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3.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如图所示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完成后,“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14.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仅改变推力F作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却向前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15.当乘坐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将向  (选填“前方”或“后方”)倾倒,这是由于乘客具有  。第38页共38页 16.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  ,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17.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岸上的物体变  (选填“高”或“矮”)了。这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偏折的原因。18.如图所示为平行光正对透镜入射,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情景,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可以佩戴此种类型透镜制成的眼镜对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进行矫正。19.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4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3(氧气瓶不发生形变);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90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将增大  cm3(冰的密度为0.9×103kg/m3)。20.小亮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画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当量杯内装入液体体积为50cm3时,量杯及液体的总质量为  g。21.如图所示装置,将物体M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固定的滑轮与吊盘相连。在左盘中放重1.5N的砝码,右盘中放重2N的砝码时,物体M能以0.1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M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N.若要让物体M能在水平桌面上以0.2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在左盘中增加砝码的重量为  N(吊盘重、细线重和滑轮转轴间的摩擦均不计)。第38页共38页 22.两实心均匀正方体A和B,其边长之比为2:1.如图甲叠放在水平面上时B对A的压强为p1,如图乙叠放在水平面上时A对B的压强为p2.已知p1:p2=1:4,则A、B的密度之比为  。如图丙所示,A、B分别放在水平面上,再沿水平方向将A、B的上面部分切去相同的体积V后(均未切完),A、B对水平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A、△pB,则△pA:△pB=  。三、实验探究、作图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4分.)23.(1分)如图,重10N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木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24.(1分)在图中根据折射光线作出对应的入射光线。25.(5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运动。根据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由  图和  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答出一条即可)26.(7分)小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平直的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  第38页共38页 放置;取两支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2)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  ,也方便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下面选项中的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避免偶然因素,寻找普遍规律(4)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是经玻璃板  (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虚像。(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若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92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27.(10分)小张和小夏想知道某品牌酱油的密度,为此他们到学校实验室向老师借了相关器材,各自完成了实验。(1)小张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将相关内容补全:A.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  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节,直到天平平衡。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17g。C.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其总质量为  g。D.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放在水平台上的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读数时视线应该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  (选填“相平”或“垂直”),其体积为  m3。E.所测酱油的密度为  kg/m3。(2)实验老师指出小张的方案所测出的酱油密度偏差较大,并提醒小张把步骤BCD的顺序调整下更合理,则BCD调整后的顺序应该是  。(3)小夏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将相关内容补全: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一标准铜块的重力G。第38页共38页 ②用一瓶子装满酱油,随后用瓶盖盖上瓶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瓶子总重力G1。③拧开瓶盖,小心将标准铜块浸没在瓶内的酱油中。酱油不再溢出后盖上瓶盖,用抹布擦干瓶外壁的酱油后,再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瓶子总重力G2。④已知标准铜块的密度为ρ0,则所测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用步骤中已有物理量、相关常数的字母表示)。(4)小夏实验完成后整理器材时发现她所用的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指针正好在0.2N处(其它均正常)。这种情况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是:  ,对酱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是:  (均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四、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27题6分,第28题6分,第29题8分,共2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28.(6分)如图所示,2017年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的比赛计时车正行驶在某段水平路面上。此时车上计时器显示比赛已用时20分钟,比赛队伍行进的路程约6公里。(1)比赛队伍行进前20分钟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该计时车的总质量为2100kg,如图的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m2.此时计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少?29.(6分)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70g.如图乙,向其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249g.如图丙,取出金属球,然后向杯内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第38页共38页 (1)该金属球的总体积为多少?(2)若该金属球空心,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0cm3,制造该球所用金属的密度为多少?30.(8分)科学研究表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它们之间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为f滑=kF.k指摩擦系数,为小于1的正数;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均不变时,k的大小不发生改变;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改变时,k的大小将改变。现有三种不同的硬质材料做成的长方体物体A(重量20N)、B(重量10N)和C(重量100N),A、C之间的摩擦系数kA=0.3,B、C之间的摩擦系数kB未知。将A、C如图甲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用水平推力F1恰好使A在C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将A、B和C如图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用大小为8N的水平推力F2恰好使A、B一起在C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1)如图甲,水平推力F1的大小为多少?(2)如图乙,B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少?(3)如图丙,将物体C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压力F3将A、B重叠压在C的表面上,且A、B一起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水平压力F3的大小为多少?第38页共38页 第38页共38页 2017-2018学年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对应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实验科学B.牛顿﹣﹣电学规律C.爱因斯坦﹣﹣相对论D.玻尔﹣﹣量子理论【分析】根据物理学常识分析答题。【解答】解:A、伽利略的实验科学,只是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奠定基础,没有揭示出自然界运行的总体规律,没有形成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故A对应正确;B、牛顿发现了力学的三定律,故B对应不正确;C、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相对论,故C对应正确;D、玻尔把量子理论引入原子模型,提出了轨道量子化观点,故D对应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常识,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2.下列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学校里一间教室的高度约30mB.上课铃声响一次持续的时间约5minC.内环快速路上的小汽车速度约80m/sD.一本物理参考书的质量约300g【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一间教室的高度约3m;故A错误;B、上课铃声响一次持续的时间约0.5min;故B错误;C、快速路上的小汽车速度约80km/h;故C错误;D、一本物理参考书的质量约300g,符合实际;故D正确;故选:D。第38页共38页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B.雨后彩虹C.树荫下的光斑D.汽车后视镜【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A、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雨后彩虹是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的角度不同,从而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故B错误。C、树荫下的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D、汽车后视镜是平面镜,属于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4.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D.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主要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第38页共38页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物体单位体积时的质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不同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解答】解:A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一个定值,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B错误。C、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它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故C错误;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由物质的种类决定;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物体单位体积时的质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关于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B.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这个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重心必须在物体上【分析】(1)物体不相互接触,也会发生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4)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解答】解:A、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力、重力作用等。故A错误;B、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这个弹力的施力物体是人。故B错误;C、弹簧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D.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两个因素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比如均匀圆环的重心在环心,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重心,属于基础题。6.家住大学城的小龙和爸爸很喜欢骑单车出行,取车时爸爸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后自动开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38页共38页 A.红色尾灯利用光的反射起到警示的作用B.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C.单车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车座设计的面积较大可以减小压强,让人骑乘时较为舒适【分析】(1)自行车尾灯利用光的反射可达警示提醒目的;(2)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3)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4)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解:A、自行车的尾灯都是垂直的面,车灯照在尾灯上经过两次反射又按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C、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正确;D、车座设计的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正确。故选:B。【点评】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应用了非常多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声现象、光现象、大气压强、杠杆及简单机械等方面,平时多注意观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7.如图所示,各图与相应描述相符的是(  )A.排球被接起后,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的合力竖直向下第38页共38页 B.跳水运动员能够起跳,是因为跳板对她的作用力大于她对跳板的作用力C.空中飞行的实心球突然不受力时,将继续保持曲线运动D.运动员举起杠铃时,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分析】(1)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2)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解答】解:A、排球被接起后,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重力作用,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A符合题意;B、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运动员给跳板一个向下的力,跳板给运动员一个向上的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跳水运动员能够起跳,是因为跳板对她的作用力大于她的重力,故B不符合题意。C、空中飞行的实心球突然不受力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实心球将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大小并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力等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第38页共38页 8.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C.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2)根据图象可知6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3)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4)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平均速度。【解答】解: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故B正确;C、由s﹣t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v=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v===2.5m/s,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9.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38页共38页 A.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B.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C.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D.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⑤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答】解:A、图中都是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光透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故A正确;B、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B正确;C、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更小,故C错误;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我们可以用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来帮助我们记忆。1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8页共38页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cmB.若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C.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下运动,则像向上运动;(3)凸透镜成实像时,若成缩小的像,则像距小于物距;若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物距;(4)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解答】解:A、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则u=26cm>2f,解得f<13cm,故A错误;B、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变短,则成的像向上运动,故B错误;C、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像距大于物距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探究的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是今后学习光学,研究光现象的基础,应该熟练掌握,并注意加以区分,不能混淆。11.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方形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25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用F2=4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然一起向右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8页共38页 A.甲图中A物块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25N,方向水平向右B.甲图中B物块对A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25N,方向水平向右C.乙图中A物块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40N,方向水平向左D.乙图中B物块不受摩擦力【分析】(1)分别对甲图中A物块和B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解答,对AB做出判断;(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据此分析对C做出判断;(3)首选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块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对D选项进行分析,进而做出判断。【解答】解:AB、对甲图中B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上B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A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故A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等于拉力F1,大小为25N;对甲图中A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上受到B对A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桌面对A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而A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B对A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为25N,故A物块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25N.故A错误,B正确;C、若用F2=40N的水平力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然一起向右做直线运动,物块A对左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A物块受到桌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25N,故C错误;D、若用F2=40N的水平力作用在A物块上,A物块受到桌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为25N,此时受力不平衡,两物块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B物块一定受到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同时考查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此类题目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属于难题,分别对A物块和B物块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答此题关键。12.甲、乙两种金属密度之比为4:1,可以将它们按照不同比例均匀混合成不同型号的合金。I型合金的混合比例未知,I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3:2均匀混合而成,II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2:5均匀混合而成。用I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8页共38页 A.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9:5均匀混合而成B.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7:8均匀混合而成C.II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甲的密度之比为1:2D.III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乙的密度之比为2:1【分析】甲、乙两种金属密度之比为4:1,即=﹣﹣﹣﹣①(1)设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k均匀混合而成,根据密度公式得出I型合金的密度,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出有关I型合金的密度与k和甲密度的表达式;根据用I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40%,结合m=ρV可得出甲、乙的质量之比k的值;(2)设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k′均匀混合而成,结合已知条件,得出I型合金密度与甲的密度和k′的关系式;因用I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40%,结合II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甲的密度之比;(3)根据V=得出II型合金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根据密度公式求出II型合金的密度,结合已知条件得出II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甲的密度之比;(4)根据m=ρV得出III型合金的甲乙的质量之比,结合已知条件,求出III型合金的密度,从而求出III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乙的密度之比。【解答】解:甲、乙两种金属密度之比为4:1,即=﹣﹣﹣﹣①(1)设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k均匀混合而成,即=k﹣﹣﹣﹣﹣﹣②,则I型合金的密度:ρ1==,将①②中关于乙的表达式:ρ乙=和m1乙=代入上式得:ρ1=×﹣﹣﹣﹣﹣﹣③用I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第38页共38页 40%,即:m1=ρ1V=(1﹣40%)ρ甲V,将③代入上式得:=0.6,解得k=,即=,故A错误;(2)设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k′均匀混合而成,即=k′,则此时I型合金的密度:ρ1′===将即=和=k′,代入上式得:ρ1′=,因用I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40%,即m1′=ρ1′V=(1﹣40%)ρ甲V,将ρ1′=代入上式有:=0.6,解得k′=,即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7:8均匀混合而成,故B正确;(3)已知I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3:2均匀混合而成,=﹣﹣﹣﹣﹣﹣﹣④第38页共38页 II型合金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为:=﹣﹣﹣﹣﹣﹣⑤,将①④代入⑤得:=﹣﹣﹣﹣﹣﹣﹣﹣⑥,II型合金的密度:ρ2==﹣﹣﹣﹣﹣﹣⑦,将④和⑥中关于乙的表达式代入⑦有:ρ2=ρ甲,=,故C错误;(4)已知II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2:5均匀混合而成,=﹣﹣﹣﹣⑧,III型合金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将①⑧代入上式得:=﹣﹣﹣﹣﹣﹣⑨III型合金的密度:ρ3=﹣,将⑧⑨中关于甲的表达式代入⑨得:ρ3=ρ乙,即=,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密度公式及混合密度的计算,关键是明确混合物质密度的求法,难度大,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运用,为压轴题。第38页共38页 二、填空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3.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如图所示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完成后,“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分析】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在判断物体的运动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答案为:位置;静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14.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仅改变推力F作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却向前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作用点 有关。【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答】解:用一水平推力推长方体木块的下部(如图甲),长方体木块会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长方体木块的上部(如图乙),长方体木块会倾倒,与甲图比较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答案为:运动状态;作用点。【点评】深入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当乘坐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将向 前方 第38页共38页 (选填“前方”或“后方”)倾倒,这是由于乘客具有 惯性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突然刹车时,乘客下半身随汽车停止运动,上半身还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解答】解:当乘坐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一起速度减小而停止,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身体要向前方倾倒。故答案为:前方;惯性。【点评】本题利用惯性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往往先分析物体原来的状态,再分析状态变化后发现的现象。16.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 60° ,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 镜面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分析】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平行光线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解答】解: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0°=60°.则其反射角也是60°,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人眼睛上,就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而从某些方向上得到的反射光线较少,所以看到平面镜很暗。故答案为:60°;镜面反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同时还考查了镜面反射现象,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17.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岸上的物体变 高 (选填“高”或“矮”)了。这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偏折的原因。【分析】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三线同面,两线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去,看到是物体的虚像,虚像在物体的上方,因此在水面下的游泳者看到的物体与实际的物体相比变高。第38页共38页 故答案为:高;靠近。【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光的折射定律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内容,属于识记性的内容,要求学生不但能够牢记,而且要学会熟练应用。18.如图所示为平行光正对透镜入射,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情景,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11.0 cm.可以佩戴此种类型透镜制成的眼镜对 远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进行矫正。【分析】(1)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根据焦距的概念,计算出焦距的大小。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1)由图知,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41.0cm﹣30.0cm=11.0cm;(2)远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会聚透镜进行矫正,即凸透镜制成的眼镜。故答案为:11.0;远视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焦距的测量,以及远视眼的矫正,是基础题。19.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4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2 kg/m3(氧气瓶不发生形变);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90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将增大 100 cm3(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分析】(1)氧气用掉一半,质量减半,氧气还充满整个氧气瓶,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求得剩余氧气的密度。(2)已知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水的质量,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公式V=可求冰的体积。然后利用冰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360g的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多少。第38页共38页 【解答】解:(1)一瓶氧气的密度为4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保持不变,根据ρ=可得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为:ρ′=ρ=×4kg/m3=2kg/m3;(2)水的质量为m=900g=0.9kg;由ρ=可得水的体积:V水===9×10﹣4m3=900cm3,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则冰的体积为:V冰===1×10﹣3m3=1000cm3。水结成冰,体积增大值△V=V冰﹣V水=1000cm3﹣900cm3=100cm3。故答案为:4;100。【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本题关键,一是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状态,装入瓶子后,质量变化,体积保持不变;二是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位置无关。20.小亮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画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 1 g/cm3,当量杯内装入液体体积为50cm3时,量杯及液体的总质量为 80 g。【分析】(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的质量;(2)当液体的体积V3=50cm3,利用m=ρV求液体质量。【解答】解:(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根据ρ=可得m=ρV,第38页共38页 则有:ρ×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②②﹣①可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将ρ=1g/cm3代入①得:m杯=40g﹣1g/cm3×20g=20g;(2)当液体的体积V3=50cm3,液体的质量:m3=ρV3=1g/cm3×50cm3=50g。量杯及液体的总质量:m总=m3+m杯=50g+20g=70g。故答案为:1;70。【点评】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21.如图所示装置,将物体M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固定的滑轮与吊盘相连。在左盘中放重1.5N的砝码,右盘中放重2N的砝码时,物体M能以0.1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M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0.5 N.若要让物体M能在水平桌面上以0.2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在左盘中增加砝码的重量为 1 N(吊盘重、细线重和滑轮转轴间的摩擦均不计)。【分析】利用M做匀速运动,与两边所挂砝码的重力,可以确定摩擦力的大小;由运动方向的改变,可知摩擦力方向随之改变,结合平衡力的条件即可求出所加砝码的重力。【解答】解:物体M两侧受到的拉力与对应盘中砝码的重力相等,在左盘中放重1.5N的砝码,右盘中放重2N的砝码时,物体M能以0.1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M受向左的摩擦力,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第38页共38页 1.5N=2N,即f=0.5N,方向向左。当物体向左运动时,摩擦力方向向右,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为0.5N不变,设在左盘中增加砝码的重量为G左,要让物体匀速向左运动,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2N+0.5N=1.5N+G左,则G左=2.5N﹣1.5N=1N。故答案为:0.5;1。【点评】此题考查了二两平衡条件的应用,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并能正确分析摩擦力的方向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也是难点。22.两实心均匀正方体A和B,其边长之比为2:1.如图甲叠放在水平面上时B对A的压强为p1,如图乙叠放在水平面上时A对B的压强为p2.已知p1:p2=1:4,则A、B的密度之比为 1:2 。如图丙所示,A、B分别放在水平面上,再沿水平方向将A、B的上面部分切去相同的体积V后(均未切完),A、B对水平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A、△pB,则△pA:△pB= 1:8 。【分析】(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和体积公式以及重力公式表示出A、B两物体的重力,再根据压强压强公式表示出两种情况的压强,代入已知关系即可求出两正方体密度之间的关系。(2)求出A、B对水平面的压力变化量,根据p=求解。【解答】解:(1)A和B是实心均匀正方体A和B,设A、B高度为hA、hB。已知:hA:hB=2:1,则hA=2hB,则由G=mg和ρ=可知:A的重力:GA=mAg=ρAVAg=ρAhA3g,B的重力:GB=mBg=ρBVBg=ρBhB3g,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图甲中B对A的压强:p1===ρBhBg,第38页共38页 图乙中A对B的压强:p2===ρAg=ρAg=8ρAhBg,由题知p1:p2=1:4,即:ρBhBg:8ρAhBg=1:4,解得ρA:ρB=1:2;(2)如图丙所示,A、B分别放在水平面上,再沿水平方向将A、B的上面部分切去相同的体积V后(均未切完),则由G=mg和ρ=可知压力变化量分别为:△FA=△GA=△mAg=ρA△Vg,△FB=△GB=△mBg=ρB△Vg,所以,A、B对水平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A==,△pB==;则△pA:△pB=:=×()2=×()2=1:8。故答案为:1:2;1:8。【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重力公式、体积公式和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以及压强公式得出两者压强比值的表达式。三、实验探究、作图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4分.)23.(1分)如图,重10N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木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分析】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可。【解答】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大小为10N,如图所示:【点评】第38页共38页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4.(1分)在图中根据折射光线作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分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解答】解: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其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如下图所示:【点评】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25.(5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根据 二力平衡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由 甲 图和 乙 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不变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不能保证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困难或拉动木块匀速运动非常困难) 。(答出一条即可)【分析】(1)要使拉力与摩擦力相等,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2)要探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需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第38页共38页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大小无关;(4)实验中很难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图甲和图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3)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使拉力增大,滑动摩擦力也不变;(4)实验中需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进行读数,而很难保证其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会造成测力计的读数困难。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甲;乙;(3)不变;(4)不能保证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困难或拉动木块匀速运动非常困难)。【点评】本题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主要考查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要正确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需充分利用二力平衡条件。26.(7分)小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平直的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 垂直 放置;取两支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2)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 位置 ,也方便比较像和物的 大小 关系。(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下面选项中的 B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避免偶然因素,寻找普遍规律(4)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是经玻璃板 折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虚像。(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若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92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0.46 cm。第38页共38页 【分析】(1)为了使像与物体在同一桌面上,应将透明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4)光线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5)平面镜的前后两面都能起到反射面的作用,根据物体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进行判断。【解答】解:(1)为了使像与物体在同一桌面上,应将透明玻璃板竖直架在刻度尺上;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应选择两段相同的蜡烛;(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研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故B正确;(4)光线通过透明玻璃板是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所以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实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5)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即平面镜的厚度是×0.92cm=0.46cm。故答案为:(1)垂直;相同;(2)位置;大小;(3)B;(4)折射;(5)0.46。【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27.(10分)小张和小夏想知道某品牌酱油的密度,为此他们到学校实验室向老师借了相关器材,各自完成了实验。(1)小张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将相关内容补全:A.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 游码 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右”或“左”)调节,直到天平平衡。第38页共38页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17g。C.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其总质量为 62 g。D.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放在水平台上的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读数时视线应该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 相平 (选填“相平”或“垂直”),其体积为 40 m3。E.所测酱油的密度为 1.125×103 kg/m3。(2)实验老师指出小张的方案所测出的酱油密度偏差较大,并提醒小张把步骤BCD的顺序调整下更合理,则BCD调整后的顺序应该是 CDB 。(3)小夏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将相关内容补全: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一标准铜块的重力G。②用一瓶子装满酱油,随后用瓶盖盖上瓶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瓶子总重力G1。③拧开瓶盖,小心将标准铜块浸没在瓶内的酱油中。酱油不再溢出后盖上瓶盖,用抹布擦干瓶外壁的酱油后,再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瓶子总重力G2。④已知标准铜块的密度为ρ0,则所测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ρ0 (用步骤中已有物理量、相关常数的字母表示)。(4)小夏实验完成后整理器材时发现她所用的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指针正好在0.2N处(其它均正常)。这种情况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是: 偏大 ,对酱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是: 偏小 (均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分析】(1)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是可以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砝码与游码示数之和是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由图示量筒读出酱油的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酱油的密度;第38页共38页 (2)实验时玻璃容器壁易粘液体,向外倒出时,不能全部倒出,会带来实验误差;(3)由①②③可求得溢出酱油的重力,然后可求得溢出酱油的质量,因为铜块浸没,所以V铜=V溢,已知标准铜块的重力G和可求得铜块的质量,已知标准铜块的密度为ρ0,可求得其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所测酱油的密度表达式。(4)没有调零的,最后指针指示的刻度减去测量前指针指示刻度就是所测力的大小,根据所测酱油的密度表达式分析对酱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解答】解:(1)调节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零刻度处,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由图甲所示可知,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50g+10g+2g=62g,酱油的质量m=62g﹣17g=45g,量筒读数,视线应该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相平,由图乙所示量筒可知,酱油的体积:V=40ml=40cm3,酱油的密度:ρ===1.125g/cm3=1.125×103kg/m3。(2)在将酱油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粘酱油,致使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测得的体积V偏小,由ρ=可知,密度偏大。正确做法是先测烧杯酱油总质量,再将酱油倒入量筒,测出体积,并测剩余烧杯酱油的总质量,最后算出密度,即调整后的顺序应该是CDB。(3)由①②③可得,溢出酱油的重力G溢出=G+G1﹣G2,则m溢出g=G+G1﹣G2,ρ酱油V溢出g=G+G1﹣G2,ρ酱油=。已知标准铜块的重力G,则其质量m=,已知标准铜块的密度为ρ0,则铜块体积V铜===,因为铜块浸没,所以V铜=V溢,第38页共38页 则ρ酱油===•ρ0;(4)如果没有调零就用它去测一拉力,则实际的拉力应等于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结果减去0.2N.所以测量结果将比实际值大0.2N,则这种情况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偏大;由所测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ρ0可知,对酱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将偏小。故答案为:(1)游码;左;62;相平;40;1.125×103;(2)CDB;(3)•ρ0;(4)偏大;偏小。【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调节、天平读数、量筒读数、求密度、误差分析、合理安排实验步骤等,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能力,应注意总结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四、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27题6分,第28题6分,第29题8分,共2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28.(6分)如图所示,2017年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的比赛计时车正行驶在某段水平路面上。此时车上计时器显示比赛已用时20分钟,比赛队伍行进的路程约6公里。(1)比赛队伍行进前20分钟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该计时车的总质量为2100kg,如图的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m2.此时计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少?【分析】(1)由题知,20分钟队伍行进的路程,由v=计算队伍行进的平均速度;(2)由F=G=mg计算车对水平路面压力,由p=计算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解答】解:(1)由题知,20分钟队伍行时的路程约6公里,伍行进的平均速度:v===5m/s;(2)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2100kg×10N/kg=2.1×104N,所以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第38页共38页 p===2.1×105Pa。答:(1)比赛队伍行进前20分钟的平均速度为5m/s;(2)计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2.1×105P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和压强公式的应用,注意计算中各物理量单位要统一。29.(6分)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70g.如图乙,向其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249g.如图丙,取出金属球,然后向杯内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1)该金属球的总体积为多少?(2)若该金属球空心,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0cm3,制造该球所用金属的密度为多少?【分析】(1)向杯内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减去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是金属球的总体积;(2)金属球的体积减去空心体积可得金属的体积,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减去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可得金属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的密度。【解答】解:(1)再向杯内加满水的质量:m=m总′﹣m总=200g﹣170g=30g,由ρ=可得加水的体积:V水=V球===30cm3;(2)金属的体积:V金=V球﹣V空心=30cm3﹣20cm3=10cm3;金属的质量:m金=m1﹣m总=249g﹣170g=79g,金属的密度:ρ金===7.9g/cm3。答:(1)该金属球的总体积为30cm3;(2)若该金属球空心,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0cm3第38页共38页 ,制造该球所用金属的密度为7.9g/cm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常见题目。30.(8分)科学研究表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它们之间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为f滑=kF.k指摩擦系数,为小于1的正数;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均不变时,k的大小不发生改变;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改变时,k的大小将改变。现有三种不同的硬质材料做成的长方体物体A(重量20N)、B(重量10N)和C(重量100N),A、C之间的摩擦系数kA=0.3,B、C之间的摩擦系数kB未知。将A、C如图甲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用水平推力F1恰好使A在C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将A、B和C如图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用大小为8N的水平推力F2恰好使A、B一起在C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1)如图甲,水平推力F1的大小为多少?(2)如图乙,B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少?(3)如图丙,将物体C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压力F3将A、B重叠压在C的表面上,且A、B一起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水平压力F3的大小为多少?【分析】(1)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据此求出A对C的压力,又知A、C之间的摩擦系数,利用f滑=kF求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利用二力平衡得出平推力F1的大小;(2)利用二力平衡得出A和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进而可求B受到摩擦力;(3)利用f滑=kF求出B、C之间的摩擦系数,然后利用二力平衡得出A和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再利用f滑=kF计算水平压力F3的大小。【解答】解:(1)如图甲,长方体物体A对C的压力:FA=GA=20N,则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A=kAFA=0.3×20N=6N,A在C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第38页共38页 所以,水平推力为:F1=fA=6N;(2)如图乙,A、B一起在C的表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水平推力F2等于A和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合力,且fA仍为6N,故B受到摩擦力:fB=F2﹣fA=8N﹣6N=2N;(3)在乙图中,由f滑=kF可得,B、C之间的摩擦系数:kB====0.2;如图丙,A、B一起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处于平衡状态,则A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AB=GA+GB=20N+10N=30N,由f滑=kF可得,水平压力:F3===150N。答:(1)如图甲,水平推力F1的大小为6N;(2)如图乙,B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2N;(3)如图丙,水平压力F3的大小为150N。【点评】此题考查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同时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因为涉及到摩擦系数,多数地区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讲到,所以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第38页共38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17-2018学年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