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ID:71966 2021-12-08 1 3.00元 39页 401.5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29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16-2017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3*12=36分)1.下列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A.紧固锤头B.不再蹬地滑板车继续前行C.安全气囊D.撑杆跳运动员上升过程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3.一间15m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A.一支粉笔B.一瓶矿泉水C.一名中学生D.一辆轿车第39页(共39页) 4.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小明爸爸C.地面D.自家小车5.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6.“移动式划船机”在重庆市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学生创造发明一等奖.它改变了传统健身器材的局限性,如图所示是现场的操作演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手柄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操作划船机运动时,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静止时划船机对地板的压力和划船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用脚调整踩踏板的方向,能让划船机转向,是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7.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C.弹开过程物体速度一直在减慢第39页(共39页) D.压缩过程中小球一直受到向右的弹力且弹力越来越大8.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其中0﹣1s内和3﹣4s内的图象为直线,1﹣3s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s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1﹣3s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C.0﹣1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3﹣4s内水平拉力一定为零9.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铅块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已知铜铁铅的密度的关系为铅密度最大,铁的密度最小,则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A.原来装水一样多B.甲杯C.乙杯D.丙杯10.中国足协制定的足球发展中期目标是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校园足球蓬勃开展”.如图为某小学足球赛的精彩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踢出的足球在草坪上越滚越慢是因为惯性的作用B.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脚的作用力C.空中飞行的足球受到重力、空气阻力和浮力的作用D.足球升到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零,足球受到的合力不为零11.如图,当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8分钟;则当皮带轮转动,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  )第39页(共39页) A.8分钟B.大于8分钟C.小于8分钟D.无法确定12.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2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都为G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2G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mm.如图,被测木块的长度是  cm.14.如图是湖南张家界籍体操运动员商春松在2016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里约奥运会选拔赛上的场景.比赛中她勇夺四枚金牌.商春松在上高低杠前,需在手上擦些镁粉,其目的是为了  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她在完成比赛的过程中,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的.第39页(共39页) 15.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放置一块橡皮,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会  ;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上述现象中橡皮将会  .(以上两空选填“向右倾倒”、“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16.“蹦极”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台的是一根弹性橡皮绳.当人下落至图中Q点时,橡皮绳刚好被拉直.那么,在人刚越过Q点继续向下运动的一瞬间,橡皮绳对人产生的拉力将  ,人的速度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7.如图甲,水平桌面上,两块相同的条形磁铁在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1)取走其中一块放在另一块上方后,磁铁在水平推力F2的作用下仍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则F2  F1(选填“>”、“=”或“<”),(2)如图丙取走上方磁铁后,剩下磁铁在F2作用下,则磁铁将  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若此时要磁铁保持图乙的运动状态,F2应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第39页(共39页) 1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上方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19.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  (填“大于”“小于”“等于”)冰的密度,小丽利用冰的密度,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密度,利用平整地面上的积雪,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测量出雪的厚度为h1,脚印的深度为h2,就可以估算出积雪密度ρ雪=  ρ冰.20.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测力计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F>G)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则稳定后乙图读数为  ,丙图读数为  .2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22.吊扇挂在天花板的吊钩上.吊扇工作时吊钩所受到的向下拉力为F1,吊扇不工作时吊钩所受到向下拉力为F2,则F1  F2(填“>”或“=”或“<”). 第39页(共39页) 三、实验探究题(2+6+6+8=24分)23.某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24.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2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蜡烛移动的距离  光屏移动的距离(选填“大于”或”小于”),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些(选填“大”或”小”).(2)此时,小明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此时所形成的清晰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近视眼镜对光有  (选填“发散”或”汇聚”).2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花;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花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第39页(共39页)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  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6)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7)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想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  (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27.小军和小娟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小娟看到后指出其操作存在问题,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2)小军改正错误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3)如图乙:第39页(共39页)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5)以上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石头的真实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6)接下来,小军和小娟利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物理量m1/gV1/cm3V2/cm3m2/g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木/g•cm﹣3测量值6370如表是小丽在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丙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四、计算题(6+6+8=24分)28.小雪的爸爸从南京回宜兴,乘从合肥发车经南京到杭州的G7639次高铁,如表是这趟车的运行时刻与里程表(部分)求:(1)这趟车从南京开车到达宜兴高铁站要多少分钟;(2)从溧阳到宜兴段这趟车的平均车速为多少Km/h(结果取整数)停靠站到达时刻开车时刻里程/km南京﹣﹣13:380句容13.5113.5344溧阳14.1314.15115宜兴14.2714.2915529.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第39页(共39页) 、质量m=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0.4kg的水.求:(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石块密度ρ石块=2.6×103kg/m3)(1)瓶中水的体积V1;(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30.一水杯装水放在冰箱冷冻室后,部分水结冰,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冰全部浮在水面上,且冰面正好与杯口相平,此时水的体积刚好为总体积的一半,冰、水和杯子的总质量为110g,当冰全部熔化后,需向杯中加5ml水,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试求:(1)杯的容积;(2)空杯的质量;(3)冰熔化前杯中水的质量.(水的密度1.0g/cm3,冰密度0.9g/cm3) 第39页(共39页) 2016-2017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3*12=36分)1.下列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A.紧固锤头B.不再蹬地滑板车继续前行C.安全气囊D.撑杆跳运动员上升过程【考点】惯性现象.【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有时我们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伤害.【解答】解:第39页(共39页) A、撞击中,锤头和锤柄一块运动,锤柄受力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运动,与锤柄结合的更结实,属于惯性现象,不合题意;B、不再蹬地滑板车继续前行,是因为滑板车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属于惯性现象,不合题意;C、当汽车的后部遇到撞击时,汽车迅速向前,而人由于惯性会向后倾,安全气囊可对人起到保护作用,属于惯性现象,不合题意;D、撑杆跳运动员上升过程是受到杆的弹力,是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不是惯性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物等大;(4)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A、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通过玻璃板成蜡烛较清晰的像.故A正确.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故B错误.C、平面镜成等大的像,蜡烛靠近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和蜡烛大小相同.故B错误.第39页(共39页) D、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靠近玻璃板.故D错误.故选A. 3.一间15m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A.一支粉笔B.一瓶矿泉水C.一名中学生D.一辆轿车【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质量的估测.【分析】估测出卧室的高,然后计算出卧室内空气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求出空气的质量;然后和选项中各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卧室的高约是3m,则卧室内空气的体积V=15m2×3m=45m3;根据可得,空气的质量:m=ρV=1.29kg/m3×45m3=58.05kg;A、一支粉笔的质量大约是4g=0.004kg,远小58.05kg,故A不符合题意;B、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0.5kg,远小58.05kg,故B不符合题意;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与空气的质量比较接近.故C符合题意;D、一辆轿车的质量在1000kg左右,远大于空气的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小明爸爸C.地面D.自家小车【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说明汽车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以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在选项中,自家小车相对于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第39页(共39页) 而相对于小明爸爸、地面、和自家小车,其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选A. 5.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浓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正确;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B正确;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错误;第39页(共39页)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C. 6.“移动式划船机”在重庆市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学生创造发明一等奖.它改变了传统健身器材的局限性,如图所示是现场的操作演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手柄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操作划船机运动时,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静止时划船机对地板的压力和划船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用脚调整踩踏板的方向,能让划船机转向,是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惯性的大小和物体是否运动,以及运动的快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手柄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错误;B、影响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B错误;C、静止时划船机对地板的压力和划船机受到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第39页(共39页) D、用脚调整踩踏板的方向,能让划船机转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D. 7.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C.弹开过程物体速度一直在减慢D.压缩过程中小球一直受到向右的弹力且弹力越来越大【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解答】解:A、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弹簧的压缩过程,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B、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弹簧的压缩过程,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故B正确;C、弹开过程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速度增加,随着弹力的减小速度减小,故C错误;D、压缩过程中小球一直受到向右的弹力且压缩越厉害,弹力越来越大,故D正确.故选C. 8.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其中0﹣1s内和3﹣4s内的图象为直线,1﹣3s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39页(共39页) A.1﹣2s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1﹣3s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C.0﹣1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3﹣4s内水平拉力一定为零【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1)通过1s﹣3s内物体在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分析速度的变化;(2)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3)3s﹣4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零;3s﹣4s内物体受平衡力时,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B、1s﹣3s内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小,做减速运动,不是平衡状态,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0﹣1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3s﹣4s内物体物体通过的路程为零,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受水平拉力或水平拉力与阻力平衡,故D错误.故选C. 9.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铅块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已知铜铁铅的密度的关系为铅密度最大,铁的密度最小,则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A.原来装水一样多B.甲杯C.乙杯D.丙杯【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已知质量相同,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判断出其体积的关系,再根据水面相平可判断原来杯中装水的多少.【解答】解:由题意知,ρ铅>ρ铜>ρ铁,第39页(共39页) 由公式ρ=得,V=,当三种金属的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的体积越小,故三者的体积关系是:V铅<V铜<V铁,由于物体放入杯子后,水面恰好相平,则说明原来装水最少的,放入的是体积最大的铁块;原来装水最多的,放入的是体积最小的铅块.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丙杯.故选D. 10.中国足协制定的足球发展中期目标是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校园足球蓬勃开展”.如图为某小学足球赛的精彩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踢出的足球在草坪上越滚越慢是因为惯性的作用B.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脚的作用力C.空中飞行的足球受到重力、空气阻力和浮力的作用D.足球升到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零,足球受到的合力不为零【考点】惯性;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状态的判断;重力.【分析】结合以下知识分析解答:(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3)重力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受到空气阻碍它运动的力;浸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空气对它向上托的浮力;(4)根据足球的运动状态进行判断,看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解答】解:A、被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本身具有惯性仍向前运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第39页(共39页) B、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B错误;C、球在地球附近,受到重力;球在空气中运动,受到阻力;球浸在空气中,受到浮力.所以,空中飞行的足球受到重力、空气阻力和浮力的作用,故C正确;D、球升到最高点时,仍向前运动,所以速度大小不为零,且速度大小不断发生变化,球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合力也不力零,故D错误.故选C. 11.如图,当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8分钟;则当皮带轮转动,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  )A.8分钟B.大于8分钟C.小于8分钟D.无法确定【考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取决于前后两次它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而运动状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阻力的大小,因此,弄清二者之间的阻力非常关键.【解答】解:物体两次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无论物体与传输带相对速度是多大,只要滑动起来,摩擦力就不变了.也就是两次受力相同,运动过程也就相同,因此从A点滑到B点仍用8分钟的时间.故选A. 12.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2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9页(共39页) 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都为G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2G【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磁性、磁体、磁极.【分析】(1)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P受到的力即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对P、Q分别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得出PQ之间吸引力的大小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的大小;(3)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4)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解答】解:(1)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2G,故A错误;(2)对P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弹、Q对P的吸引力FQP,竖直向下的重力G,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QP=F弹﹣GP=2G﹣G=G,因为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所以FPQ=FQP=G,对Q点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P对Q的吸引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支持=GQ﹣FPQ=2G﹣G=G,故B正确;第39页(共39页) (3)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25.2 mm.如图,被测木块的长度是 2.00 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五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其准确值应该相同,分析准确值得出错误数据;排除错误数据,其它测量值取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2)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比较五个测量值“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除27.2mm以外,其它数值的准确值都是25mm,而27.2mm的准确值是27mm,所以27.2mm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体的长度为L==25.175mm≈25.2mm.(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7.0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7.00cm﹣5.00cm=2.00cm.故答案为:25.2;2.00. 第39页(共39页) 14.如图是湖南张家界籍体操运动员商春松在2016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里约奥运会选拔赛上的场景.比赛中她勇夺四枚金牌.商春松在上高低杠前,需在手上擦些镁粉,其目的是为了 增大 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她在完成比赛的过程中,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 的.【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重力的方向.【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永远指向地心的.【解答】解: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往手上涂抹镁粉,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她在完成比赛的过程中,所受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答案为:增大;竖直向下. 15.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放置一块橡皮,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会 向左倾倒 ;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上述现象中橡皮将会 保持静止 .(以上两空选填“向右倾倒”、“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考点】惯性现象.【分析】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解答】解:原来橡皮和书是静止的,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橡皮的底部会随书一起向右运动,而橡皮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橡皮向左倾倒;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橡皮与书之间没有摩擦力,橡皮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故答案为:向左倾倒;保持静止. 第39页(共39页) 16.“蹦极”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台的是一根弹性橡皮绳.当人下落至图中Q点时,橡皮绳刚好被拉直.那么,在人刚越过Q点继续向下运动的一瞬间,橡皮绳对人产生的拉力将 增大 ,人的速度将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考点】弹力.【分析】①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不变时,高度越小,重力势能越小.②影响动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③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解答】解:在人越过Q点继续向下的过程中,橡皮绳受到人的拉力,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橡皮绳对人产生的拉力将变大;此时人的动能转化为橡皮绳的弹性势能,人的动能减小,在此过程中,人的质量不变,所以速度越来越小,在Q点绳子的弹力从0开始变大,仍小于重力,人先加速,再减速.故答案为:增大;增大. 17.如图甲,水平桌面上,两块相同的条形磁铁在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1)取走其中一块放在另一块上方后,磁铁在水平推力F2的作用下仍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则F2 = F1(选填“>”、“=”或“<”),(2)如图丙取走上方磁铁后,剩下磁铁在F2作用下,则磁铁将 加速 第39页(共39页) 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若此时要磁铁保持图乙的运动状态,F2应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1)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二力平衡时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2)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解答】解:(1)甲乙两图中,条形磁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都和受到的推力相等,因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所以甲乙两图中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推力F1和推力F2相等;(2)图丙中取走上方磁铁后,对桌面压力减小,所以摩擦力减小,如果推力F2大小不变,也就是F2>f,所以剩下的磁铁在F2作用下,会沿推力的方向加速运动;如果仍然保持磁铁做匀速直线运动,就要使此时的推力等于此时的摩擦力,也就是推力F2减小一些.故答案为:(1)=;(2)加速;变小. 1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上方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 4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不改变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答】解:第39页(共39页)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在离转盘2m高处有一盏电灯,灯在玻璃转盘中的像离转盘的距离也是2m,灯的像到灯的距离为2m+2m=4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用手水平拨动转盘时,通过玻璃转盘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不改变.故答案为:4;不改变. 19.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等于”)冰的密度,小丽利用冰的密度,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密度,利用平整地面上的积雪,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测量出雪的厚度为h1,脚印的深度为h2,就可以估算出积雪密度ρ雪=  ρ冰.【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分析】根据雪受到挤压,里面的空气被排出,剩下的就是冰.根据同样质量的雪和冰,由于雪里还有一定体积的空气,所以,体积一定比冰大一些.由密度公式即可作出判断.根据公式ρ=,设雪的密度ρ,利用脚印面积部分的积雪在脚踩压前后的质量相同,可得ρsh1=ρ冰×s×(h1﹣h2),即可求出ρ的关系表达式,从而可得出答案.【解答】解:雪在外力挤压下里面的空气被排出,剩下的就是冰,同样质量的雪和冰,由于雪里还有一定体积的空气,所以,体积一定比冰大一些,所以由ρ=可知ρ雪<ρ冰.根据公式ρ=,由于脚用力踩在雪上,所以脚踩住的雪部分被压实(我们把这部分压实层近视看成冰层)设脚印的面积为s,然后测量出雪的厚度为h1,脚印的深度为h2,冰层厚度=积雪厚度与脚印深度之差=h1﹣h2,脚印面积部分的积雪在脚踩压前后的质量相同,设雪的密度ρ冰,故有ρsh1=ρ冰×s×(h1﹣h2),可得雪的密度ρ=ρ冰×即只要测出脚印深度和积雪厚度就可以算出雪的密度.第39页(共39页) 故答案为:小于;. 20.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测力计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F>G)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则稳定后乙图读数为 F﹣G ,丙图读数为 F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分析】弹簧测力计在静止下使用,此时弹簧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的示数为这个力的大小,分析出乙、丙两图放置方式中弹簧挂钩的受力情况,就可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解:①按乙图放置,拉力F作用在外壳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即挂钩对外壳的拉力为F1);测力计外壳的受力情况是F=G+F1,所以弹簧测力计读数F1=F﹣G;②按丙图放置,拉力F作用在挂钩上,由于没有外壳重力的影响,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F.故答案为:F﹣G;F. 2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1 N;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2 N.第39页(共39页) 【考点】力与图象的结合.【分析】(1)由图乙的v﹣t图象可以判断物体在不同时刻的运动情况;由图甲的F﹣t图象可以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受到的推力大小.(2)由图乙v﹣t图象找出物体什么时候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解答】解:(1)由图乙的v﹣t图象可以知道,在0~2s内,物体处于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图乙的F﹣t图象可知,在0~2s内推力F=f,由平衡条件得,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1N;(2)由图乙的v﹣t图象可知,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即f=F,由图乙的F﹣t图象可知,在4s~6s内,推力F=2N,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F=2N,在t=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无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故答案为:1;2. 22.吊扇挂在天花板的吊钩上.吊扇工作时吊钩所受到的向下拉力为F1,吊扇不工作时吊钩所受到向下拉力为F2,则F1 < F2(填“>”或“=”或“<”).【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分析】(1)根据吊扇的状态,分别确定吊扇工作时和不工作时受到的重力与对吊钩的拉力的大小关系.(2)以吊扇不变的重力为桥梁确定两次对吊钩拉力的大小关系.【解答】第39页(共39页) 解:(1)当吊扇工作时,扇叶对空气有一个向下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空气对扇叶有一个向上的托力T,此时电扇工作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G,吊钩对吊扇的拉力F1′,和空气向上的托力T,此时的吊扇在竖直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所以,F1+T=G,即:F1′<G.吊扇工作时吊钩所受到的向下拉力为F1与吊钩对吊扇的拉力F1′,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即:F1′=F1.所以F1<G.(2)当吊扇不工作时,此时的吊扇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G和吊钩的拉力F2′.由于吊扇处于平衡状态,所以G=F2′.吊扇工作时吊钩所受到的向下拉力为F1与吊钩对吊扇的拉力F1′,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即:F2=F2′所以F2=G.由此可知,F1<F2.故答案为:<. 三、实验探究题(2+6+6+8=24分)23.某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考点】力的示意图.【分析】本题的关键先分析出人受到几个力,再根据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判断几个力的大小关系,最后正确画出受力示意图.【解答】解: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支持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字母符号,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第39页(共39页)  24.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蜡烛移动的距离 大于 光屏移动的距离(选填“大于”或”小于”),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大 些(选填“大”或”小”).第39页(共39页) (2)此时,小明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此时所形成的清晰的像是 实 (选填“实”或”虚”),近视眼镜对光有 发散 (选填“发散”或”汇聚”).【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能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2)搞清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解答】解:(1)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即成实像;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物距u>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当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只向右移动蜡烛,即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一次成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物距变化的距离大于像距变化的距离,即蜡烛移动的距离大于光屏移动的距离;此时的像比刚才的像大.(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凹透镜,由于光线发散,会延迟会聚,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仍为实像.故答案为:(1)照相机;右;大于;大;(2)远离;实;发散. 2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花;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花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第39页(共39页)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慢 (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匀速直线运动 .(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6)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大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7)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想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 静止 (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分析】(1)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有意义,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2)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改变摩擦力阻力的大小;(3)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4)由第(3)问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结论推理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6)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总和,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7)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39页(共39页) 【解答】解:(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2)在做“斜面小车实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3)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4)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5)由上分析可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6)小车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小车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小车动能相等,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总和,所以小车达到水平面时的机械能相等,小车最终静止,小车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将其机械能完全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即小车消耗的机械能相等;(7)当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此时小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为零,若不受任何外力,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故答案为:(1)相等;(2)水平面的粗糙程度;(3)慢;(4)匀速直线运动;(5)不能;(6)相等;(7)静止. 27.小军和小娟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小娟看到后指出其操作存在问题,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调节横梁平衡时没先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 ,第39页(共39页) (2)小军改正错误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62 g.(3)如图乙: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30 cm3.(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2.07 g/cm3(5)以上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石头的真实密度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6)接下来,小军和小娟利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物理量m1/gV1/cm3V2/cm3m2/g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木/g•cm﹣3测量值6370如表是小丽在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丙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分析】(1)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回零: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再调横梁平衡;(2)物体的质量等于左盘中物体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3)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和等效替代法求出石块的体积;(4)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求出石块的密度;(5)在把石块从水中取出时,石块上有附着的水,由此分析解答;(6)先读出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2;软木塞的体积等于浸水的软木塞排开水的体积和软木塞中浸入水的体积之和,由此计算其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软木塞的密度.第39页(共39页) 【解答】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回零后,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故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先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2)由图甲知,小石块的质量为:50g+10g+2g=62g;(3)取出石块后往烧杯中加入水的质量为:m水=183g﹣153g=30g,由ρ=可得,石块的体积:V=V水===30cm3;(4)由密度公式可得石块的密度:ρ==≈2.07g/cm3;(5)由于将小石块从水中拿出时,上面沾有水,所以再次将水加至标记处时所加入水多一些,造成所测石块的体积偏大,根据密度公式ρ=知,所测密度会偏小;(6)由图丙知,软木塞的质量:m1=6g,软木塞从水中取出后的质量:m2=10g+5g+1g=16g,软木塞吸入水的质量:m吸=16g﹣6g=10g,由ρ=知软木塞吸走水的体积:V吸===10cm3,由丙图知,量筒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400cm3﹣370cm3=30cm3,所以软木塞的体积:V木=30cm3+10cm3=40cm3,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0.15g/cm3.如下表:物理量m1/gV1/cm3V2/cm3m2/g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木/g•cm﹣3测量值6370400160.15故答案为:(1)调节横梁平衡时没先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2)62;(3)30;(4)2.07;(5)偏小;(6)见上表. 第39页(共39页) 四、计算题(6+6+8=24分)28.小雪的爸爸从南京回宜兴,乘从合肥发车经南京到杭州的G7639次高铁,如表是这趟车的运行时刻与里程表(部分)求:(1)这趟车从南京开车到达宜兴高铁站要多少分钟;(2)从溧阳到宜兴段这趟车的平均车速为多少Km/h(结果取整数)停靠站到达时刻开车时刻里程/km南京﹣﹣13:380句容13.5113.5344溧阳14.1314.15115宜兴14.2714.29155【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到站时间减发站时间即为运行时间;(2)根据v=计算从溧阳到宜兴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从南京到宜兴的运行时间为:t=14:27﹣13:38=49min;(2)从溧阳到宜兴段这趟车的时间t2=14:27﹣14:15=12min=0.2h,从溧阳到宜兴段这趟车的路程s=155km﹣115km=40km,从溧阳到宜兴段这趟车的平均车速:v===200km/h.答:(1)这趟车从南京开车到达宜兴高铁站要49min;(2)从溧阳到宜兴段这趟车的平均车速为200km/h. 29.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0.4kg的水.求:(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石块密度ρ石块=2.6×103kg/m3)(1)瓶中水的体积V1;(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第39页(共39页)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知道瓶内水的质量利用ρ=求瓶内水的体积;(2)石块总体积等于瓶子容积减去水的体积;(3)利用m=ρV求石块的质量,可求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解答】解:(1)由ρ=得瓶内水的体积:V1===4×10﹣4m3=400cm3;(2)石块总体积:V2=V容﹣V1=500cm3﹣400cm3=100cm3;(3)由ρ=得石块的质量:m石=ρ石V2=2.6g/cm3×100cm3=260g=0.26kg,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m水+m瓶+m石=0.4kg+0.5kg+0.26kg=1.16kg=1160g.答:(1)瓶中水的体积为400cm3;(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为100cm3;(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为1160g. 30.一水杯装水放在冰箱冷冻室后,部分水结冰,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冰全部浮在水面上,且冰面正好与杯口相平,此时水的体积刚好为总体积的一半,冰、水和杯子的总质量为110g,当冰全部熔化后,需向杯中加5ml水,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试求:(1)杯的容积;第39页(共39页) (2)空杯的质量;(3)冰熔化前杯中水的质量.(水的密度1.0g/cm3,冰密度0.9g/c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①当冰全部熔化后,需向杯中加5ml的水,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由此可知冰化水减小的体积为5ml.而冰化水后质量不变,可得﹣=5cm3,据此求解冰的质量,利用V=求出冰的体积,而水的体积刚好为总体积的一半,可求杯内水的体积,进而得出杯子的容积.②利用m=ρV求冰熔化前杯中水的质量水的质量,而冰、水和杯子的总质量为110g,可求空杯的质量.【解答】解:(1)由题知,当冰全部熔化后,需向杯中加5ml的水,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则冰熔化为水减小的体积△V=5ml=5cm3,因为ρ=,冰熔化为水后其质量不变,所以可得:﹣=5cm3,即:﹣=5cm3,解得:m冰=45g,则冰的体积:V冰===50cm3,因为此时水的体积刚好为总体积的一半,所以,冰熔化前杯内水的体积:V水=V冰=50cm3,杯子的容积:V=V水+V冰=50cm3+50cm3=100cm3;(2)(3)由ρ=可得,熔化前杯中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g/cm3×50cm3=50g;因为m杯+m水+m冰=110g,第39页(共39页) 所以空杯的质量:m杯=110g﹣m水﹣m冰=110g﹣50g﹣45g=15g.答:(1)杯的容积为100cm3;(2)空杯的质量为15g;(3)冰熔化前杯中水的质量50g. 第39页(共39页) 2017年3月8日第39页(共39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16-2017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