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ID:60433 2021-11-04 1 9.90元 26页 110.0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6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9.9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题汇编1.消息二则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文体知识: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1.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2.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注:居中的称主标题,其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或中心思想;居上的称引标题,其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中心等;居下的称副标题,其作用是补充说明主标题的内容。)(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3.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主题:《消息两则》所报道的大军渡江和渡江战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路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介绍: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页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第26页共26页 3.“飞天”凌空文体知识:1.新闻特写的定义: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2.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相同点:二者都是新闻的范畴,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两者的共同点所在。不同点: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主题: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全文只有五百多字,却巧妙地捕捉到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刹那,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冠军时的完美的表现,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写作特色:1.新闻性强。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了吕伟赢得10米跳台冠军的新闻事实。2.描写细致生动。文章选取吕伟跳水的过程这一片段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起跳——腾空一一入水,动词选用准确,描绘细致逼真。3.综合运用多种文学手法。(1)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动作疾如流星”“像轻盈的、笔直的箭”等。(2)侧面烘托。开头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吕伟沉静自若。结尾用外国记者“跳起来”、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印度观众的“惊讶不已”从侧血突出吕伟这一跳的美妙。精彩语段:(1)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姿比作“飞天”,形象地表现出吕伟身姿的修长、美妙。(2)“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赏析: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场面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外国记者以及观众观看的反应与心情,从侧面衬托出吕伟跳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4.一着惊海天文体知识:1.通讯的定义:第26页共26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2.通讯的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于消息而言)(4)描写的形象性。(5)议论色彩较浓3.通讯和消息的异同:相同点: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不同点:(1)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2)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但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3)从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4.通讯与新闻特写的异同:相同点: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问,并且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主题:这篇通讯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精彩语段:(1)“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赏析:场面描写,由“揪紧”到“舒展”,由“紧绷”到“绽放”,显示出人们心情的变化,表现出人们心情的激动与喜悦,侧面表现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取得成功。5.藤野先生作者简介:魯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作背景: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一时期写的。主题:本文记叙了作者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现了作者对他的真挚怀念,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写作特点:第26页共26页 (1)明线和暗线同进的叙述方法。(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暗线: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情感线索)(2)紧扣中心,选材典型。(3)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事。精彩语段:(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赏析:用“所以”表示因果关系,用“当然”加以强调,突出了这种观点逻辑之荒谬,采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满腔义愤与不平。(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赏析:“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3)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作者说:“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赏析:作者对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使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怕”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4)“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在我的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他。”赏析:精彩的议论,赞扬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5)“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赏析:“似乎”表明并未真的出现,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良心发现”指作者的爱国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作者巧用反语,具有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的决心。6.回忆我的母亲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王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主题:第26页共26页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勒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写作特点: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精心选材,凸显中心:记叙,议论,抒情综合使用。3.语言朴素、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发。精彩语段:(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赏析:第一句交代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2)“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赏析:使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失去母亲后深切的悲痛和遗憾之情,揭示出母亲以及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平凡而伟大的特点。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歌颂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3)“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干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赏析:通过设问和反复,作者由爱母亲升华到爱民族和人民,爱共产党,表达出作者献身革命事业的决心,表达了作者实现尽忠于党和人民以及让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感望的坚定信念。7.列夫•托尔斯泰作者简介: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停,传记《二位大师(罗曼•罗兰》等。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作品主题:这篇人物小传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为托尔斯泰绘了幅“肖像町”,小仅展现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从而表达出对他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写作特色:1.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2.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3.语言典惟优美,文气酬畅。精彩语段:第26页共26页 1.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一一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戍肤臧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礼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观到的足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赏析:运用了比喻和夸张,外貌描写,写出托尔斯泰外表的平庸日陋,潭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中的普通一员,反衬他灵魂的高贵,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丽丫部分的抑笔为后文的扬笔作了铺垫,使得托尔斯泰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史为深刻的印象。2.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休帖!汶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眉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赏析:运用了心理描写,写来访者心理落差,突出了来访者的人曾。べ川扎尔斯泰外貌的丑陋,为后文与他灵魂的高贵畜势。3.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赏析:引用高尔基的话,采用夸张的修辞,写出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反映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托尔斯泰的眼睛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4.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赏析:(含义)托尔斯泰目光犀利,能够看清真相,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他是幸福的。但他又是痛苦的,他看透丁暴政、虚伪,丑恶和苦难,也看清了人世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因而又是不幸的。8.美丽的颜色作者简介:艾芙•居里,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主题:本文以极端的艰苦与"“极大的快乐”贯穿始终,叙述了居里夫妇提取镏元素的工作情景及研究过程中的繁重劳动和恶劣条件,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妇对科学的热爱和由这种热爱而带来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的工作热忱,赞美了居里夫妇的坚韧、乐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写作特点:1.生动细致的描写。例如,对简陋的棚屋的描写,点明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再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深入细致的描写,表现出人物的伟大品格。2.恰当、得体的引用。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直观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精彩语段:第26页共26页 1.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赏析:这句话中“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是说居里夫人踏上了科学新征程开始了对的研究,“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是指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之路上的收获,艰苦的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但主观上感受的却是快乐。2.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赏析:这句话凸显的是此次科学研究的难度大,时间长,工作的难度超出了顶期,工作的时间也不断地延长,但居里夫妇浑然不觉,对科学的热爱使得他们沉醉其中,痴迷不已。同时,也表现出两位科学家勇于应对挑战的精神。3.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赏析:这句话中“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依然突出的是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做着自己的科学之梦,这个梦有美丽的颜色,承载着他们的希望。9.三峡作者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州市)人。少时好学,博览群书,尤喜古代地理书籍,有感干旧传《水经》过于简略,缺乏旁通,本着“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的精神,为《水经》作注四十卷,成书《水经注》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木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ヽ独具风格的著作。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币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主题:《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发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10.短文两篇作者简介: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写作背景:(1)《答谢中书书》:南北朝,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第26页共26页 (2)《记承天寺夜游》: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剌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这-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主题:(1)《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令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断,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精彩语段:何夜天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赏析:“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派空明的景象。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渊,性情的旷达,种种情感,尽在其中。11.与朱元思书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效仿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官至郡主簿,私写《齐春秋》免官。写作背景:《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究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种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主题: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写法:1.总分结构,脉络分明。2.动静结合,摇曳多姿。3.视听兼备,形声相融。4.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视青山。5.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有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精彩语段:(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赏析: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以声衬静,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第26页共26页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凸显了山水的魅力,又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欲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侍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和谐,是唐初最早的九言律诗之一。主题: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2.《黄鹤楼》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主题: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抒写了游子的乡愁。3.《使至塞上》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蕃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主题: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4,《渡荆门送别》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他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他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主题: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从蜀地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第26页共26页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离开了京师,心情恬静一些。该诗描写了两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主题: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的无限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13.背影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春》《背影》《绿》等。主题:这篇散文追忆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写作特点:(1)用截取法选材构思。(2)在叙事和描写中进行抒情。(3)语言朴实,充满深挚的感情。精彩语段:(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赏析: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特别是一个“黑”字暗示出家庭的不幸与困难;连用七个动词,突出了父亲动作的迟缓,描绘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艰难情形,蕴含菁浓浓的父爱。(2)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写背影的文字有四处,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3)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阿时再能与他相见!赏析:再现背影,与文章开头呼应,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和思念,透露出父子间浓浓的深精,14.白杨礼赞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入。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存蚕》《林家铺子》等。主题:本文用象征的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第26页共26页 写作特点:(1)手法上,运用象征,托物言志;(2)结构上,主线分明,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结构精巧;(3)语言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精彩语段:(1)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赏析:为白杨树的出现铺设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烘托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暗写陕甘宁边区,为后面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作铺垫。(2)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赏析:连用两个“没有”,先抑后扬,为下文作铺垫。用“好女子”与“伟丈大”对比,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的特点。(3)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闻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赏析:连用四个反问向,构成排比,由浅入深地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作铺垫,第二个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不平凡品质,显示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反问句进一步明确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第四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4)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赏析:“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照应文章开头,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深化了中心。15.散文二篇文学常识: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第26页共26页 主题思想:《永久的生命》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叙写了自己一生的纯洁而无比强烈的人生追求,表达了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激励我们有所追求,奋发向上。写作特点:《永久的生命》:1.条理清晰,层层深入;2.欲扬先抑,凸显主旨。《我为什么而活着》:1.总一分一总的结构;2.凝练的语言,意蕴深刻,文采斐然。思考探究:1.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2.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作者在第二段中以“小草”“小牛犊”为喻,阐释了“生命自身的神奇”。小草卑微而柔弱,然而“春风吹又生”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3.如何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凋谢”的是一一个个个体,一朵朵花朵。“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永远充满生机。4.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16.昆明的雨(汪曾祺)主题:文章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宁静、恬然的生活的留恋。写作特色:1.本文并未用大量的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是一幕幕展现开来。2.贯穿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想念。精彩语段:1.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一一”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第26页共26页 赏析:运用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2.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赏析:运用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木香花生长旺盛、充满生机的情景,渲染了昆明雨季温润、恬淡、闲适的氛围,抒发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怀念之情。3.课文从一张描绘昆明雨季的画开始写,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赏析: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由画入文出人意料,有开篇奇崛之效。细察之,画画之事与课文的文脉是相承的:地点在昆明,点出了“雨季”二字,所提及的“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在后文均有描述。更为重要的是此情此景是留在作者心中经久不忘的,自然地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一语,表达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对昆明生活的眷念。17.中国石拱桥作者简介:茅以升,中国桥梁专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题: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课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写作特点:(1)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別、引用、摹状貌(第六节,描写卢沟桥上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几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2)选材具有代表性。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选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桥一一赵州桥、卢沟桥,令人信服;(3)说明顺序恰当,层次分明。本文整体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主体部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时,则以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说明方法举例:1.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特征,富有形象性。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3.引用。如引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鷟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润”,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4.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5.摹状貌。如“这些石刻子,有的辱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描绘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卢沟桥在装饰上的重要特点,突出了桥的形式美。第26页共26页 6.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18.苏州园林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主题:这篇说明文是叶圣陶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义。本义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写作特点:(1)本文抓住特征,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按照由总到分,由主到次,从整体概说到具体分说的顺序。(2)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墓状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重要问题: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标本”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19.蝉作者简介:法布尔,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国人。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昆虫记》)。主题:第26页共26页 本文按照“幼虫一成虫ー产卵一幼虫"的说明顺序说明了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寄托了作者对蝉的深厚的感情,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探索精神。写作特色: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用文学的笔法,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因而写得生动活泼,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文艺化的笔调,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面是在说明中有叙述、有描写,很多地方就像是在讲故事,有连贯的情节,妙趣横生。2.拟人手法的运用。例如:“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晴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已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拟人手法的运用,自然亲切,增强可读性,表现作者对蝉命运的同情。3.通过比较来写蝉。比如写蝉的地穴表面,拿它与金蜣的巢相比较;写蝉构建地道的方法,拿它与铁路工程师、矿工作比较。这些比较体现出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4.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富有感情色彩。为了科学地说明蝉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课文使用了很多准确的动词,如描写蝉脱壳的过程:“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里的动作描写非常淮确生动,令人印象深刻。5.本义语言饱含感情,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例如结尾;“四年黑暗中的苫丁,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器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偷呢?”这段抒情兼议论的文字充满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关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21.梦回繁华主题: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华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写作特色:1.说明顺序:就全文来说,本文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一内容一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就说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来说,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即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2.说明方法:课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引用、打比方、摹状貌等。列数字,列举确数,说明画作尺寸,列举约数“人物有五百多个”,说明画面中的人数,以约数表达,很稳妥,也很准确。第26页共26页 引用,主要用来说明画家生平和画面内容的写实性,直接引用文献,既清楚,也有权威性。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一句以“乐章”比喻长卷的画面布局,将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解说得通俗可感,而且给人带来一种艺术感。摹状貌(第四小节),作者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化静为动,将画面转化为-个个生活场景。大量使用这一说明方法,是因为《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真实、细腻著称的风俗画,想要将其画面内容说清楚,就必须进行细致的描写,再现它所绘的社会生活。23.愚公移山主题: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写作特色:1.故事情节安排巧妙。2.对比衬托表现人物。3.人物语言生动传神。24.周亚夫军细柳主题: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汉文帝慰问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写作特色:1.运用对比手法、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人”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这可以说是“情势”的对比。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这可以说是“性格”的对比。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对比,表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这可以说是“结果”的对比。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文中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侧血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写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2.语言明白,晓畅、简洁。第26页共2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班级:姓名:(一)闯祸精李娟(1)总的来说,大狗丑丑的缺点多于优点。样子凶,吃得多,记性差,咬赛虎,追鸡。除此之外,还爱偷鞋子。不,应该是收集鞋子。眼下这面耕地共有上万亩,它把上万亩面积内的鞋子全收集到我家蒙古包后墙的土堆旁。隔三岔五的便有人光着脚前来找鞋。在那堆鞋子里翻来翻去,像身处派出所失物招领室。丑丑卧在一边边晒太阳边摇尾巴,俨然这一切不关它事。(2)它不但喜欢把别人家鞋子往自己家搜罗,还热衷于把我家的鞋子往别人家送。真是难以理解的嗜好。(3)最初发现它这个嗜好那天,我妈早上一起床就发现少了一只鞋。荒野中不可能丢东西,何况是一只又破又脏的旧鞋。当她找得翻天覆地的时候,突然有人上门,那是一个住在一公里外的地窝子里的哈萨克男孩。(4)他拎着一只破鞋问我妈:“阿姨,是你的吗?”(5)我妈一头雾水。他又说:“你的狗,拿到,我的房子。”汉语不太灵光。(6)虽疑惑不解,我妈还是赶紧道谢。(7)但他还了鞋子后仍没有离开的意思。扭捏半天又说:“阿姨,我的鞋,你找一找……”(8)再一看,这孩子光着脚。他说路过我家,一眼看到丑丑卧在太阳地里,正抱着他丢掉的一只鞋又咬又啃,玩得不亦乐乎。(9)他夺回鞋子,又再去寻找另一只。没找到,却找到我妈的鞋。(10)我妈又窘又恨,连忙高声骂狗。带着那孩子去屋后找鞋。(11)那是我妈第一次发现丑丑的鞋类收藏中心,真可谓琳琅满目:有男式的有女式的,有单只的有成双的,有新有旧。我妈仿佛看到邻里们统统光着脚的情景……(12)我妈一时头大。委托那男孩把消息传出去。从此,住这附近的,不管是谁,一丢了鞋就径直往我家跑。只要住这附近的,晚上都把鞋子妥善收进室内。我妈则把鞋高高挂起来。(13)除了收集鞋子,丑丑这家伙还喜欢逮鸡玩。逮到鸡后,也不吃,也不咬,就像抱娃娃一样把人家抱在怀里,然后用舌头反复舔啊舔啊……把鸡舔得浑身都湿透,瑟瑟发抖。这种把戏共玩过两次,一只鸡给活活吓死了。另一只虽然被我妈及时营救出来,从此也萎靡不振。丑丑还舔过兔子,把人家摁在地上,先顺毛舔,再逆毛舔,把兔子舔得呆若木兔,跳都不会跳了。(14)丑丑唯一的功劳是驱赶鹅喉羚(即黄羊)。戈壁滩深处的鹅喉羚有段时间天天来啃葵花苗,丑丑一看到就追,令人欣慰。虽然追的过程中,被这家伙践踏毁坏的秧苗并不比被羚羊糟蹋的少。(15)每到那时,我妈束手无策,干脆装作不认识这条狗。第26页共26页 (16)嗯,丑丑这家伙吧,虽说让人心烦,但若是半天不见踪影,我妈还是很惦记的。(17)今年大旱,眼看着地里的葵花一片一片干掉,我妈急得满嘴上火。好容易水来了,这时候丑丑不见了。妈妈一边浇地,一边东张西望,大声呼喊。直到下午仍不见狗影。我妈不由胡思乱想、心慌意乱。但地没浇透之前,人没法离开。总之她好几次简直想把水先停掉,等找到丑丑后再安心干活——似乎到了那会儿,天大的事情也比不上那只可恶的狗重要。(18)丑丑终于回来了,我们为这狗可真是操碎了心。(19)我妈说:“哎,我的丑丑最好了。”(20)我说:“就会惹祸,有什么好的。”(21)我妈说:“它会赶鹅喉羚。”(22)我嗤之:“天啦,好大的本领。”(23)她想了想,又说:“它陪伴了我。”(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大狗丑丑闯了哪些祸。(4分)2.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③段中加点词“翻天覆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找鞋时浩大的声势。B.第⑾段中“我妈仿佛看到邻里们统统光着脚的情景……”一句中,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C.第⒃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D.第⒄段中“我妈不由胡思乱想、心慌意乱”的原因是丑丑不见了踪影,担心它出事。3.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品析第⒀段中的画线句。(4分)4.文章第⒆段—(23)段独句成段,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5.母亲对“闯祸精”丑丑的情感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5分)第26页共26页 (二)溪流贾平凹(1)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2)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3)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4)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5)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6)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7)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A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8)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B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9)我是这么想的,C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小序了。  (选自《贾平凹小说新作集》)6.试理出文中对于山溪描写的顺序。(2分)7.谈一谈溪流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3分)8.品析语言:请从文章A、B、C三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2分)我来赏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6页共26页 9.“读了《溪流》一文后,你想说些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领悟。(5分)(三)李大柱哪里去了张军霞 (1)老十街路口,有家牛肉面馆,雪白的墙壁上,用粉笔写着一行字:“李大柱去哪儿了?”偶然,顾客中正好有个叫李大柱的,就会半开玩笑地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呀?”服务员会反问:“你真的叫李大柱?”顾客就较了真,掏出身份证,往桌子上一拍:“绝无假冒!”  (2)服务员见状,就会毫不含糊地说:“好,今天您在我们店里吃饭,免单!”正当顾客不知所以时,牛肉馆的老板,胖胖的王师傅,就会笑眯眯地迎上来:“欢迎您光临!今年不是最流行‘去哪儿了’吗?时间去哪儿了,爱情去哪儿了,我们小店也跟着时尚一把。不过,凡是名字叫李大柱的人来吃饭一律免费,这可是我这里的老规矩了。”  (3)说话间,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已经上桌,还搭配着精美的小菜,名字叫李大柱的顾客继续追问:“这规矩真奇怪,为什么呀?”老王一笑:“说来话长呀!3年前的一个傍晚,我骑着三轮车去买菜,走到路口,忽然有辆摩托车冲过来,我摔倒在地上,头上顿时血流如注,骑摩托车的人却一下子跑远了。  (4)“我疼痛难忍,连连呼救,当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路上行人很多,可他们谁也不肯停。就在我快要昏过去时,有位开着货车的小伙子,快速跑过来,他扶起我,还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我被送到了医院,等我清醒过来时,小伙子却没了踪影。我问遍了所有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只记得,有一个人和小伙子一起来的,他们只听到同伴叫他‘李大柱’……  (5)“出院之后,我想了很多办法,想要找到好心人李大柱,却一直没有任何消息。无法报答这份恩情,让我十分过意不去。一次偶然,我想到这个主意,就是凡是来店里吃饭的顾客,只要名字叫李大柱,我就不收费。我想,也许总有一天,我会遇到真正的恩人,向他当面说一声谢谢……”  (6)老王的故事讲完了,顾客在恍然大悟之余,往往也会竖起拇指称赞他的创意。慢慢地,很多老顾客都熟悉了这个故事,他们时常问老王:“找到李大柱了吗?”  (7)一天晚上,面馆打烊了,服务员在收拾餐桌时,发现了一个装着钱的纸袋,还有一封信,上面这样写着:“第26页共26页 老王你好,一年多以来,我时常到你的面馆吃饭,每次看到墙上面的字,内心都很煎熬。本来,我在老家当快递员,一天上班时,忽然接到家人的电话,说父亲突发心脏病,我在赶往医院的途中,撞倒了一位刚刚走出菜市场的老大妈,由于恐慌,我没有停留。等到父亲痊愈出院,我脑海里始终忘不了撞人的那一幕。最终,我逃离家乡来这里打工,偶然在你的面馆里听到了李大柱的故事。我又来过很多次,却始终没有告诉你们,我的名字也叫李大柱。现在,我决心回老家去弥补欠下的良心债,在离开之前,我想留下这些钱,就算为今后在这里吃饭的李大柱们埋单吧!”(8)老王看完信,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粉笔,郑重地将墙上的字又描写了一遍。摘自《天池小小说》10.小说写了关于“李大柱”们的哪些事情?请分点简要概括。(3分)11.仔细揣摩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1)顾客就较了真,掏出身份证,往桌子上一拍:“绝无假冒!”(根据加点词反映的人物心理,结合上下文,在“较了真”后进行简洁的神态描写,要求符合人物性格和本文语言风格,不超过15个字)(2)老王看完信,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粉笔,郑重地将墙上的字又描了一遍。(此时的老王为何会如此“郑重”?加点词反映了老王怎样的人生态度?)12.小说的标题“李大柱去哪了”有哪些含意?以此为题目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13.文中两次写到了“老十街路口,人来人往”,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4分)(四)礼拜二午睡时刻何君华(1)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背包客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2)水壶里早已经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背包客是不会失礼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背包客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光。(3)背包客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4)这一等就是一天。(5)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第26页共26页 (6)背包客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背包客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7)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8)背包客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莲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9)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10)背包客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11)主人的话让背包客震惊了。背包客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一种工具,把它安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12)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13)背包客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14)“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背包客。(15)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背包客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16)“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划着说。(17)主人生起了火,问背包客:“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18)吃晚饭的时候,背包客又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19)“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内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20)“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21)“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22)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背包客失眠了。背包客想不到这片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道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23)背包客彻底被震撼了。很快,背包客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驴友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24)背包客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场面——家家户户都上了锁!(25)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阿拉坦乌拉家,阿拉坦乌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锁——一只油绿的挂锁在阳光下分外刺眼。(26)“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27)“家家户户都上了锁。这不,我只好骑马走这么远的路回家吃饭。”老人不高兴地说。(28)此刻正是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背包客没有一丝困倦,但是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口干舌燥。他有一股打人的冲动,但是终于什么也没做。他只是孤独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永恒的忏悔者。第26页共26页 (选自《2014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14.分析“背包客发表游记”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15.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分)⑴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阿拉坦乌拉为什么用“并不理会”“自顾自”这种态度对待背包客?)(2分)⑵“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为什么要强调阿拉坦乌拉“中午时分骑马归来”?)(3分)16.“锁”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锁”的理解。(6分)第26页共26页 参考答案(一)闯祸精李娟1.(4分)要点与评分:一点1分,写出四点即可。大意相同即可得分。参考要点:①叼走“我妈”的鞋,“收集”邻居们的鞋子,让很多人四处找鞋;②喜欢逮鸡,以至于把鸡弄死或萎靡不振;③喜欢舔兔,把兔子弄得呆若木兔;④即使驱赶鹅喉羚时,也糟蹋了很多葵花苗;⑤在“我妈”最忙碌的时候失踪,让人担忧。2.(3分)B(解析:省略号的作用有:引文的省略、列举的省略、重复语句的省略、说话断断续续的省略、意在言外的省略、语意难尽的省略、语言中断的省略、含糊其辞的省略、沉默的省略、数字延续的省略、语音延长的省略等。此处不是“话没说完”,而是语意难尽,意在言外。)3.(4分)要点与评分:明确角度得1分,分析得2分,结合主题,品析深入的得1分。示例1: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其中“舔”,“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丑丑“折腾”兔子时的动作,把丑丑调皮捣蛋的一面描写得传神。示例2:本句中“呆若木兔”改编自成语“呆若木鸡”,将兔子被丑丑折腾后“失魂落魄”的样子描写得传神,也侧面表现了丑丑的调皮捣蛋,体现了它“闯祸精”的特点。4.(4分)要点与评分:看法1分,如果只写看法,没有理由,不给分。内容的作用2分,结构作用1分。示例:我觉得独句成段的写法好。(1分)在内容上强调突出了丑丑对妈妈的陪伴,虽然它调皮捣蛋,但它陪伴了母亲,给母亲带来了乐趣;(2分)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1分)5.(5分)要点与评分:写出母亲对丑丑的情感,写到疼爱、担心等这种层次的1分,能写出情感的复杂性,爱、恼、无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等多层次的情感得2分,能结合全文写出看法2分,表述1分。示例:我觉得这种情感很动人,母亲对待丑丑不仅是对待一个动物,而是将它看成平等的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成员,母亲对丑丑的情感是多层次的(是复杂的)她因为丑丑的顽皮感到生气,例如文章中丑丑偷鞋子后母亲又窘又恨,高声骂丑丑;她对丑丑的行为感到无奈,例如丑丑每次舔鸡或兔,驱赶黄羊却践踏秧苗的时候,母亲束手无策,当做不认识这条狗;她会替丑丑感到担忧,例如丑丑不回家时,母亲连做农活都心神不宁,想着丑丑;她是爱着丑丑的,例如最后母亲和我的对话,虽然丑丑没什么用处又很爱惹祸,但它陪伴着母亲,母亲离不开丑丑。(二)溪流贾平凹第26页共26页 6.以时间为序,从小溪的过去写起,写小溪的现在,再想象它的未来。(2分)7.溪流最初是孱弱的、细柔的,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停地向前奔流着,在它艰辛的行进途中,有一中让人感受到不可阻挡的生命的力量。后来,它慢慢地大起来了,收获了许多。最后又无私地奉献自己,但它仍不停地探索。概括起来就是,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3分) 8.(2分)A生命还在于不断汲取,不断进步,不断壮大。B从两方面谈了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奉献:扬善除恶。C我已经和溪流融为一体,处处写山溪,处处写“我”,把“我”和山溪联结在一起。山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山溪与“我”以及“我”的创作道路在生命的姿态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9.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溪流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奉献的一般规律,歌颂了溪流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溪流的历程告诉我们:生命始于卑微、渺小,继而生长、强健,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但人生的历程始终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的本质就是进取、奋斗,就是拼搏,就是奉献!(4分,结合文本2分,联系实际2分)(三)李大柱哪里去了张军霞10.①顾客李大柱凭借其姓名免费享用牛肉面。②好心人李大柱义救老王不求回报。③快递员李大柱撞人后逃逸,在面馆受触动,良心发现。(3分)11.(1)(示例)双眼一瞪,额上青筋绽出。(2分)(2)原因:老王在墙壁上写这一行字本为寻找恩人,却没想到这一行字还触动了一个人的良心,老王感受到了这一行字沉甸甸的分量。人生态度:“郑重”“又”正是老王内心对善良和良知的一种虔敬和尊重。(2分)12.含意:①指救老王的李大柱去哪儿了;②对善良(或道义)的一份感念和追寻;③对良知(或责任)的追问。表达效果:概括全文内容,故事围绕此句展开;设置悬念,使文章意蕴深厚,吸引读者;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使内容更紧凑。(共5分,含意2分,表达效果3分)13.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结尾再次聚焦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富含深意。人群即社会,对好心人李大柱的追寻其实就是对善良的追寻,对良知的拷问;路口也象征着社会对道德的选择。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深化主题。(4分)(四)礼拜二午睡时刻何君华14.(3分)交代了驴友蜂拥而至的原因;为“奇迹”消失作铺垫,使小说情节急转直下。(写出一点给2分)15.(5分)⑴阿拉坦乌拉认为奶茶就是给那些口渴的人喝的,在草原上人人都这么做,没有必要解释和道歉,同时背包客说的“锁门”也让他疑惑不解。(2分,笼统作答,如“对背包客说的话疑惑不解”给1分)⑵与上文“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驴友“顺手牵羊”的行为困扰了草原牧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况。(3分,如只答“为了强调回家的时间与往常不同”给1分)16.(6分)分四个层级赋分:第26页共26页 第一层级:对文中的“锁”没有形成任何理解,得0分。【示例】背包客渴了后,发现牧民家没有上锁,就进去喝奶茶。第二层级:理解只停留在“锁”的表层意思,得1~2分。【示例】牧民家先前没有上锁,后来都上锁了,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层级:能联系全文,对“锁”的内涵作出自己的理解,但探究欠深入,得3~4分。【示例】毡房不上锁,是牧民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体现,也是牧民豪爽性情的体现;后来牧民家都上了锁,这把锁,锁住了驴友们偷的行为,也影响了牧民的生活。第四层级:能联系全文,对“锁”的丰富内涵作出较为准确而全面的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的感悟,得5~6分。【示例】毡房不上锁,是草原牧民豪爽性情、淳朴民风的体现,蕴涵着牧民的生存智慧——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毡房上了锁,虽然锁住了驴友们“顺手牵羊”的行为,但也锁住了草原牧民长久以来相互提供帮助的方便,破坏了草原牧民的和谐生活。当我们背起行囊走向远方,自己的不当行为也许给当地带去困扰,甚至对当地的传统文化造成永久性的破坏,这是像背包客这样的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小说通过背包客的忏悔,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旅游开发与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第26页共26页
同类资料
更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