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韬智杯”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ID:49045 2021-10-08 1 4.00元 2页 258.12 KB
已阅读2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4.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届“韬智杯”高三大联考语文学科参考答案1.C【解析】A.“工匠……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错,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之外的各种手工艺工匠已经形成规模”,并不是说工匠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B.“正是无数工匠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错,夸大事实。原文是说“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可见,原文只是说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并不是说无数工匠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D.“人的行为决定其内在德性”错,颠倒关系。应是“内在德性决定人的行为”;且“因此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有德性的生活”错,选项中果关系也不成立,原文是说“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故选C。2.D【解析】D.“按照历史时代序详细闸述了工匠精神的意义”分析错误,本文为节选对于工匠精神的意义仅一笔带过,谈不上“按照历史时代顺序详细述”。故选D。3.D【解析】D.“工匠就是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错,扩大范围。原文是“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可见,原文中的“他们”指“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并非所有工匠;且不是必须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故选D。4.D【解析】D.“因此他们选用小鼠进行病毒继代移种法培养”错误。文中是“以几代啮齿动物对病毒进行继代移种法培养,这种做法背后的观念是,随着病毒在不同物种间致病且适应,它在人体内致病的能力就会减弱,对于研制活疫苗而言,这个减毒过程至关重要”,选项强加因果。故选D。5.A【解析】B.“弊大于利”曲解原文,原文“科普罗夫斯基不遗余力地要赢得这场竞赛,率先研发出最好的活疫苗”,不是“弊大于利”。C.“安全的同时效果更好”依据不足。原文“活疫苗含有经过减毒的野生病毒,它会在接种者体内造成轻度感染,进而产生抗体,但不会让接种者患病。相反,灭活疫苗中用于引起免疫应答的病毒经过化学或物理过程已经被杀死了”,没有说“效果更好”。D.“意在让读者了解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悠久传统”错误。文中只说他吞服疫苗,可以表现其献身科学的精神,但“悠久传统”选文并未体现,属无中生有。故选A。6.①能产生足够强的抗体,从而带来终身免疫;②更便宜;③更容易接种;④可以传递给未接种者,实现被动免疫。根据“许多病毒学家相信,用饮料或糖丸接种的活疫苗可以模仿人感染的自然路径,在消化道壁和血液里产生足够强的抗体,从而带来终身免疫”可知,能产生足够强的抗体,从而带来终身免疫。【解析】根据“口服疫苗还更便宜。更容易接种,它不需要请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来注射”可知,更便宜,更容易接种。根据“它还会存在于已接种者的粪便里,可以在卫生条件较差、水质不洁净的环境中传递给未接种者,在其中一些人体内也激起保护性的免疫应答,这就是所谓的被动免疫”可知,可以传递给未接种者,实现被动免疫。7.B【解析】“实际上是想阻拦儿子”错,母亲尊重儿子的选择,但对他的北京之行表达了忧虑。8.①出身不凡。玉家来自旧都,有世家风范,在当地相当受人尊敬。②知书达礼。在家中读过书,后又去北京继续求学,对待工人亦十分尊重。③珍视亲情。他孝敬母亲,疼爱妻子。因为不愿使母亲惊讶难过,迟迟不肯开口说想去北京读书的事。妻子喜爱菊花,他也亲自打理。④追求进步。他加入了共产党,最后被反动政府杀害。9.①菜园是人们辛勤劳作就能有所收获的地方,以它为标题体现了作者对纯良质朴的美好人性和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②菜园是作者组织全文内容的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它见证了儿子生前与母亲相依的温馨生活,在儿子死后成为支撑母亲的力量,最后沦为地方绅士的“花园”,在玉家母子死后,也不复存在。③从菜园到花园的人事变迁和鲜明对比,突出了动荡年代中玉家人悲惨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④小说以菜园为环境依托,通过对菜园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美丽的园子与和善的主人家相融无间,互为映衬。10.C【解析】“人皆知畏避灾害”的意思是人们都知道恐惧而躲避灾害。“人”作主语,“皆知”作谓语,“畏避灾害”作宾语,故应在“人”之前停顿,这样就排除ABD项。11.D【解析】“‘顿首’同‘稽首’‘空首’意义相同”错误。“稽首”指拱手下跪,低头至地,停留时间稍长,用于臣拜君,诸侯对天子,大夫对诸侯等。“顿首”用于凶丧礼,表示极度悲痛;用于被处罚投降时的请罪;臣下对君王上疏陈述意见等表示致歉、冒犯等。“空首”是行礼时拱手跪,头俯至手,与心平。主要是君对臣下,诸侯对卿大夫等下属所施礼节。 12.B【解析】“保持民间风俗习惯”错误。“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的意思是改变了民间原来的风俗习惯。13.(1)世上一定有人才,随时等候陛下的发掘任用,哪里用得着去梦傅说,遇吕尚,然后才治理天下呢?(得分点为:“听用”意为“听从任用”;“岂”意为“哪里”;“为治”意为“治理”;句意2分。)(2)近来我发现百姓逐渐懂得了廉洁和羞耻,官员庶民都能遵守法纪,盗贼一天比一天少,我才知道民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风俗习惯,但政事上有太平还是混乱的区别。(得分点为:“比”意为“近来”;“奉法”意为“遵守法令”;“治”意为“太平、安定”;句意2分。)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太宗说:“我看古代的帝王,凡以仁义治理国家的,都国运久远。用严刑酷法统领人民的,虽然能挽救一时的弊端,但国家很快就会灭亡。我们已经看到了前代帝王办成事情的方法,就可以把它们当作可供借鉴的往事。现在,我们特意以诚信、仁义作为治理国家的方针,希望这有助于铲除近代的虚伪之风。”黄门侍郎王珪回答说:“天下荒废凋疲的时间已经很长了,陛下承担天下积弊,弘扬古代圣贤的道义,改变当地风俗,这是万民之福。但没有贤才是治理不好国家的,只在于用人得当。”太宗说:“我求贤若渴,难道要夜晚做梦都梦到贤才。”给事中杜正伦说:“世上一定有人才,随时等候陛下的发掘任用,哪里用得着去梦傅说,遇吕尚,然后才治理天下呢?”太宗十分赞赏他的话。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原来认为在离乱之后,民间的风俗习惯会很难改变,近来我发现百姓逐渐懂得了廉洁和羞耻,官员庶民都能遵守法纪,盗贼一天比一天少,我才知道民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风俗习惯,但政事上有太平还是混乱的区别。所以,治理国家,必须用仁义来抚慰百姓,同时还要显示出朝廷的威信,顺应民心,废除苛刻的法令,不做背离道义的事情,这样社会自然会平定安静。你们应该共同来做好这件事。”贞观四年,房玄龄上奏说:“最近,我检查武器库里的铠甲兵器,发现已远远超过隋朝了。”唐太宗说:“整修兵器防御寇乱,虽然是紧要的事情,但我要求你们把心思用于治国之道,各自务必竭尽忠贞,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我真正要的铠甲兵器。隋炀帝难道是因为铠甲兵器不足,才遭到灭亡的吗?正是由于他不修仁义,群臣才会怨恨叛离他。你们应该理解我的想法啊!”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树林广袤就有飞鸟栖息,水域深广就有鱼儿游弋,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人们都知道恐惧而躲避灾害,即使人们却不知施行仁义,灾害也不会产生。但仁义之道,在心里一刻也不能忘记,我们要不断地将仁义推行下去,如有片刻懈怠,就会远离仁义之道。这就好比用饮食来滋养身体,要让肚子经常吃饱,就能够维持生命。”王珪叩头说:“陛下能知道这些道理,真是天下的大幸啊!”14.C【解析】没有离别的伤感之情。15.①正面描写。将军骑白马,独自带轻骑出战,暗中与伏兵接应,写出了将军的有勇有谋。②环境烘托。薄暮时分,雨雪天气,将军还边,写出了将军的勇猛无畏。③暗用典故。用汉代李广将军的故事衬托韩将军的英勇。④侧面衬托。用诗人对韩将军的叮嘱衬托韩将军深受皇帝重任。(每答出一点2分,意思答对即)16.(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7.D【解析】潜心:用心专一、深沉。专注:专心注意。从语境表现得程度看,应选择专注。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璀璨夺目:形容光辉灿烂耀人眼睛,也课形容一个人光芒万丈。根据语境内容,应选择美轮美奂。沉淀:指经过过滤过的知识或精华。沉积:指经过长期时间下来积累的知识或物质。根据语境,可判断选择沉淀。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呈现:显出,露出。根据语境可以判断选择折射。故答案选D.18.B【解析】通读文段可知,补充句与后两段的内容呈总分关系。后两段主要谈传统文化带来的惊喜,由此可以判定补充句的后半句为“惊喜”,从而与后两段构成紧密的衔接。分析补充句的句间关系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生活的同时给人们带来惊喜,二者为并列关系非递进关系,且C、D两项的关联词位置有误。故选B.19.A【解析】“只要”表充分条件,“只有”表必要条件,“心有所向”是领略传统文化之美的一个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故选“只要”。而且“只有”和“定能”关联词不搭配。“寻道”,“领略美”的搭配符合语法规则。故选A。20.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②体育活动应该丰富多彩③关键在家庭体育氛围的营造(本题6分,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21.祝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火神,与火星探测的“火”有关,寓意着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火是光明的象征,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祝融象征着我们征服自然、征服宇宙的顽强的科学精神;祝融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答出一点得2分,答对3点即可。)22.作文见高考评分标准。
同类资料
更多
广西“韬智杯”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语文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