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复习提纲(含1-6章共6个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套)
ID:48913 2021-10-08 1 28.88元 107页 2.02 MB
已阅读10 页,剩余97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28.88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复习提纲第1章 :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病毒属于生物的标志是能通过增殖产生后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生活。可分为DNA病毒(如噬菌体)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两类。2.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作用的场所: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输卵管、子宫;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至少需要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参与;4.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T淋巴细胞;5.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注意:①心肌、平滑肌、骨骼肌属组织,一块骨骼肌属于器官;②绿色开花植物有6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③绿色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④单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⑤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7.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高倍显微镜使用要点:①找: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②移:移动装片使观察目标处于视野的中央③换: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④调:调节光圈,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明亮2.注意:①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正确的方法: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右眼作记录,画图;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③目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物体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⑤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根据放大倍数和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⑥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第107页共107页,⑦显微镜成像规律: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旋转1800)(b→q,d→p);⑧往物像所在的位置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物象在右下方就往右下方移动装片);3.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类;①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如动物、植物、真菌等;(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类)②原核细胞构成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蓝藻,衣原体;(记忆口诀:细线立刻织蓝衣)注意:细菌一般含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如乳酸(杆)菌,醋酸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是原核生物;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发菜和念珠藻。蓝藻在水体里由于富营养化而群体聚集会产生水华(淡水)和赤潮(海水);4.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仅含一种细胞器:核糖体;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5.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均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均以DNA为遗传物质;6.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要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丛老细胞中产生;7.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8.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英国的虎克;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的科学家:荷兰的列文虎克;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重点内容)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2.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3.最基本的元素:C(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基本元素:C、H、O、N;      主要元素:C、H、O、N、P、S;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B、Zn、Mo、Cu(铁猛碰新木桶)第107页共107页,4.鲜重元素含量:O>C>H>N; 干重元素含量排行:C>O>N>H鲜重化合物含量排行: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干重化合物含量排行:蛋白质>脂质>糖类5.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要求:现配现用、水浴加热);  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斐林试剂乙液:0.05g/mlCuSO4;③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1现配现用;  ④该过程需要水浴加热;  ⑤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棕色→砖红色6.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①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CuSO4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7.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红色;淀粉﹢碘液→蓝色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重点内容)1.组成元素:C、H、O、N(可能含有P、S、Fe等);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8种:甲(甲硫氨酸)携(缬氨酸)来(赖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非必需氨基酸:12种。3.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特点:①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②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③其他氨基和羧基都位于R基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注意: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水中的H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O来自羧基。4.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水解需水数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5.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②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第107页共107页,6.蛋白质的功能:①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 ③运输功能:血红蛋白;④调节功能:生长激素;  ⑤免疫功能:抗体(口诀:组、催、运、调、免)7.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盐析可逆,变性不可逆;8.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2.核酸的组成元素:C、H、O、N、P3.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4.核苷酸的分类:①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G/C),故脱氧核苷酸4种②核糖核苷酸: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U/G/C),故核糖核苷酸4种5.核酸的分布:①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②核糖核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包括mRNA,rRNA,tRNA三类。   ③DNA+甲基绿→绿色;④RNA+吡罗红→红色【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时,要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现配现用】6.①在病毒体内含核酸1种,碱基4种,核苷酸4种②在细胞内含核酸2种,碱基5种(AGCTU),核苷酸8种,【细胞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7.脱氧核苷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DNA分子由2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8.核糖核苷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核糖核苷酸长链,RNA分子一般由1条核糖核苷酸链组成(单链)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糖类的组成元素:C、H、O(又称碳水化合物);  2.功能: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3.糖的分类:⑴单糖:①五碳糖:核糖(C5H10O5)和脱氧核糖(C5H10O4)②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还原性糖)和果糖(自然界最甜的糖,是还原性糖)⑵二糖:(C12H22O11):第107页共107页,①蔗糖:甘蔗,甜菜中(植物细胞中的二糖)②麦芽糖:发芽的麦粒中(植物细胞中的二糖),是还原性糖;③乳糖:乳汁中(动物细胞中的二糖)⑶多糖: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类(C6H5O10)n,基本组成单位(单体)是葡萄糖。①淀粉: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储能物质;②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一般不提供能量;③糖原: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主要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两类;4.脂肪: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①组成元素:C、H、O(与糖类相比,C、H比例高,燃烧时耗氧多,产能多)②功能:储能、保温、缓压、减摩;    5.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6.固醇:小分子物质①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③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Ca和P的吸收(幼年缺乏易患佝偻病);7.多糖的单体:葡萄糖;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核苷酸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直接能源物质:ATP;    能量最终来源:太阳能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1.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2.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3.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4.结合水:和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丢失将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5.自由水: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生化反应的媒介并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6.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结合水含量越高细胞抗性越强;7.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8.无机盐的功能:①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Mg2+(叶绿素)、Fe2+(血红蛋白)、CaCO3(骨骼,牙齿)、I(甲状腺激素)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血液内钙离子浓度过低导致抽搐;③维持细胞内的平衡(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离子平衡) 第107页共107页,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将其放在清水中,吸水胀破可以得到细胞膜2.细胞膜的成分:①脂质(50%):以磷脂为主,是细胞膜的骨架,含两层,动物细胞膜还含有胆固醇;②蛋白质(40%):细胞膜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③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功能:细胞识别、保护、润滑。3.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和外界环境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具有相对性);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植物细胞的细胞壁:①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②功能:支持和保护细胞;③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在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的前提下除去细胞壁;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重点内容)1.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2.线粒体:细胞内的动力车间①分布:动植物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含量多(如:心肌细胞);②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呼吸酶和少量DNA;③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提供能量占90% 3.叶绿体:细胞内的“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①分布: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主要是叶肉细胞);②结构:双层膜,内含基粒、基质、色素、酶和少量DNA③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注: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4.内质网:能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5.高尔基体: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单层膜,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③功能:和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第107页共107页,6.核糖体: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不具膜,呈颗粒状;③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7.中心体:①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②结构:不具膜结构,由两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③功能: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8.液泡:植物根尖份生区细胞没有液泡,根尖成熟区(根毛区)细胞有液泡①分布: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②结构: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③功能: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和细胞的吸水失水相关9.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车间”;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单层膜,内含多种水解酶③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10.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外的胶状物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原理:①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②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可以对活的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染色,细胞质接近无色;12.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①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初步加工,转运通道)→高尔基体(加工组装)→细胞膜(通过外排作用行成分泌蛋白);线粒体(供能); ②其中: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膜均通过囊泡来进行转移1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成分、结构相似但含量有差异)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膜上有核孔)核孔: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核仁: 某些RNA及核糖体的合成有关;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携带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呈细丝状);第107页共107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分裂的分裂期,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而形成,呈圆柱状或杆状,细胞分裂结束时能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注意:细胞代谢中心是细胞质基质。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行使各项功能的前提是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精子丢失大量细胞质,它们的寿命都不长。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细胞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2.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必须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3.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质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4.成熟的植物细胞是渗透系统:半透膜: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浓度差:细胞液和外界溶液有浓度差;注意区分: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的生命部分)。5.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6.本质: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7.原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8.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9.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10.质壁分离状态下:细胞液浓度增大,颜色加深,液泡体积变小;11.质壁分离状态下: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间充满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12.若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则在该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如KNO313.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外界溶液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细胞失水过多失活无法看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19世纪末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第107页共107页,3.1925年,荷兰科学家: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5.1970年通过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基本内容包括: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 ②蛋白质分子镶在细胞表面或嵌入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上;③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功能:细胞识别、保护、润滑。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下降,容易扩散);④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水、气体、脂溶性物质。2.协助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神经调节时静息电位的产生: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Na+内流。3.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4.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浓度差是动力,浓度差越大,吸收物质越容易;5.主动运输①特点:从低浓度向低高浓度逆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②实例: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③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6.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或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7.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载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和能量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07页共107页,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要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新鲜时酶活性高,研磨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3.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①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 ②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③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对照实验;4.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5.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6.酶的本质:绝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极少数的酶是RNA(称核酶);7.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8.酶的特性:①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比较)②酶具有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不同的酶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不一样。④高温、强酸、强碱均会使酶变性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肽键没断)而失去催化活性;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直接能源物质:ATP(三磷酸腺苷); 结构简式:A—P~P~P(A:腺苷;P:磷酸;—普通磷酸键;~:高能磷酸键);ATP→ADP+Pi+能量;ADP:二磷酸腺苷;Pi:磷酸;原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能量。    注意:腺苷由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构成,A—P~P~P去掉两个P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细胞内的ATP和ADP间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和ADP之间的转化非常的迅速,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3.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内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在绿色植物细胞内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ATP断裂高能磷酸键释放的化学能能迅速转化为光能、电能、热能、机械能等供细胞代谢直接利用; 第3节:ATP的重要来源——细胞呼吸(重点内容)1.有氧呼吸 ①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②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第107页共107页, ③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④过程:C6H12O6—酶→2CH3COCOOH(丙酮酸) +4[H]+少量能量(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2CH3COCOOH (丙酮酸)+6H2O—酶→6CO2 +20[H]+少量能量(场所在线粒体基质)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场所在线粒体内膜) ⑤总反应式: C6H12O6 +6*O2 +6H2O—酶→ 6CO2 +12H2*O+能量(2870KJ,转移至ATP能量1161KJ,生成ATP38mol);注意: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O2,H来自C6H12O6和H2O;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H2O,C来自C6H12O6;2.无氧呼吸   ①场所:细胞质基质;②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③过程: C6H12O6—酶→2CH3COCOOH(丙酮酸) +4[H]+少量能量(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2CH3COCOOH+4[H]—酶→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或2CH3COCOOH+4[H]—酶→ 2CH3CH2OH (酒精)+2CO2 +少量能量 ④总反应式:C6H12O6 —酶→ 2CH3CH2OH+2CO2 +能量(212KJ,转移至ATP能量61.08KJ,生成ATP2mol)             或 C6H12O6—酶→ 2C3H6O3 +能量(196.65KJ,转移至ATP能量61.08KJ,生成ATP2mol)3.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典型生物类群:酵母菌和绿色植物;4.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5.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CO2和CH3CH2OH的检测①CO2 +澄清石灰水—→浑浊;CO2 +溴麝香草酚蓝→黄色(颜色变化过程:蓝色→绿色→黄色);②CH3CH2OH+ 酸性重铬酸钾 +H+→灰绿色(颜色变化过程:橙色→灰绿色);③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1.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①1771年 英,普利斯特里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779年 英格豪斯    绿叶在有光条件下可以更新空气第107页共107页,③1864年 德,萨克斯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④1880年 美,恩格尔曼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产生氧⑤20世纪30年代 美,鲁宾和卡门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⑥20世纪40年代  美,卡尔文 卡尔文循环3.捕获光能的色素①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②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③分离色素的方法:纸层析法④种类:叶绿素(3/4):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1/4):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⑤层析的结果:四条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为:胡黄ab,对应颜色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⑥分离最快的色素:胡萝卜素;分离最慢的色素:叶绿素b;含量最多的色素:叶绿素a;含量最少的色素:胡萝卜素;⑦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⑧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和用棉塞塞紧试管口的原因是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⑨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防止滤液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4.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5.光合作用的过程:⑴光反应阶段:①部位: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条件:光、色素、酶、H2O酶③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2O—→4[H]+O2 (为暗反应供H) ;ATP的形成:ADP+Pi+能量—酶→ATP(为暗反应供能)④能量变化: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⑵暗反应阶段:①部位:叶绿体基质      ②条件:多种酶、[H]、ATP、CO2   ③过程:CO2的固定:CO2 +C5—酶→2C3        C3的还原:2C3—酶→(CH2O)+C5([H]做还原剂,消耗ATP,CH2O指糖类)④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6.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①光:主要影响光反应(光的波长、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均有影响);第107页共107页,②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影响酶的活性)③CO2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④水:影响气孔的开闭进而影响光合作用;⑤无机盐:主要影响酶,ATP等物质的形成7.化能合成作用:利用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物质合成方式,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8.①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②光合作用的最有效光是白光,其次是蓝紫光和红光的复合光即品红光,然后是蓝紫光,红光,最无效光是绿光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重点内容)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②细胞的核质比 3.方式:①有丝分裂③无丝分裂③减数分裂4.有丝分裂: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①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②分裂间期:上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之前(90%~95%)③分裂期:下一次细胞分裂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注: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5.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①间期:复制合成做准备(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②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③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是染色体形态观察和记数的最佳时期)④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变为0,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⑤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现,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此时高尔基体的活动频繁,合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⑴间期:中心体复制(两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共有中心粒4个,中心体2个)⑵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①植物细胞: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②动物细胞: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第107页共107页,⑶末期:子细胞形成过程不同;①植物细胞: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②动物细胞:细胞中央向内凹陷,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7.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亲子代细胞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8.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含量变化时期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间期2N0→4N2N→4N前期2N4N4N中期2N4N4N后期2N→4N4N→-04N末期4N→2N04N→2N9.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⑴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或者醋酸洋红)染成深色,便于观察⑵方法步骤:①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前3~4天,取一个洋葱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放在温暖的地方,经常换水(防止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使洋葱底部总是接触到水,待根长到5cm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观察②装片制作:取材(取根尖2~3cm)→解离(解离液:质量分数15%的HCl和体积分数95%的酒精溶液1:1混合;室温解离3~5分钟)→漂洗(清水漂洗10分钟,利于染色)→染色(0.01g/ml的龙胆紫或0.02g/ml的醋酸洋红染色3~5分钟)→制片(放根尖、滴清水、加盖片、覆载片、轻压片)→观察(先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后高倍镜找到分裂中期、后期、末期、前期的细胞,最后观察间期细胞)⑶各步骤的目的:①解离:15%的HCl:使果胶成为果胶质,解除细胞间的粘连;95%的酒精:杀死细胞(根尖细胞被杀死,细胞间质溶解,细胞容易分离);②漂洗:去除多余的解离液,特别是盐酸。因为染色时用的是碱性染料,酸碱反应会影响染色效果 ③染色;④压片:使组织细胞分散⑷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⑸视野中看到的细胞90%—95%处于间期,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是死细胞 第2节:细胞的分化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第107页共107页,①特点: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②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③原因:细胞中遗传信息的选择性执行(同一个体体细胞所含遗传信息相同)④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2.细胞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个体)①原因:已分化体细胞含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②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如: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③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多莉) ④全能性: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3.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①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衰老或死亡。②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①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如皱纹);②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如白发); 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如老年斑);④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原因:①自由基学说②端粒学说4.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①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②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第4节:细胞的癌变1.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 癌细胞的特征:①能够无限增殖(海拉细胞系);第107页共107页,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的梭形,癌变后呈球形);③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3. 致癌因子的种类:①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居里夫人,二战后日本白血病的发病率增加等)②化学致癌因子:煤焦油,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等(香烟的烟雾有20多种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150多种4.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成为癌细胞(一般要积累5~6个基因突变,才会发生细胞的癌变)第107页共107页,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测试卷【测试范围:第1章走近细胞】(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下列关于其主要内容的叙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从老细胞核中长出一个新细胞,或者是在细胞质中像结晶那样产生新细胞2.下列不对应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A.一棵冷箭竹B.冷箭竹叶片的一个表皮细胞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等分子D.生活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所有冷箭竹3.下列生物或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的是(  )A.人体肝细胞B.蚕豆叶表皮细胞C.流感病毒D.大肠杆菌4.以下内容中,关于细胞学说正确的是(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C.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5.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第107页共107页,B.一棵柳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蚜虫属于一个种群D.一个池塘里的水草、鱼、虾等全部生物属于生物群落6.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引起SARS和AIDS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草履虫、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反射等生命活动C.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不同生物生命系统结构层次都相同C.可以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来培养病毒D.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8.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B.蓝细菌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9.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B.真核生物是指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原核生物是指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C.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属于原核细胞D.真核生物的个体都是肉眼可见的,原核生物的个体都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10.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B.发菜、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第107页共107页,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D.蓝细菌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11.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个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是(  )A.告诉人们所有的生物均由细胞构成B.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C.说明了动植物细胞是一样的D.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1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虫 ②浔阳江里的所有生物 ③庐山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④南湖里面的所有鱼A.①②④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②③13.下列关于对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没有关系,如细胞和生物圈B.组织、细胞等都是生命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D.生物的生活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14.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只见甲异物动,乙、丙不动,然后移动装片,发现丙异物动,甲、乙不动。据此可判断甲、乙、丙三异物的位置分别是(  )A.目镜、装片、物镜B.目镜、物镜、装片C.目镜、反光镜、装片D.物镜、装片、反光镜15.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107页共107页,①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②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③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④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⑤在乙中观察应使用细准焦螺旋,并调整光圈A.①②③④⑤B.①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16.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乳酸菌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念珠蓝细菌 ⑤发菜 ⑥食用菌 ⑦噬菌体 ⑧肺炎双球菌 ⑨支原体 ⑩霉菌A.①⑧⑩B.①②④⑤C.①④⑤⑧⑨D.①④⑤⑥17.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②③镜头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粗准焦螺旋D.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16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4个细胞18.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归纳法说法正确的是(  )A.施莱登通过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都由细胞构成且都有细胞核,提出植物体都由细胞构成B.列文虎克命名细胞,罗伯特·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各自理论均运用的是完全归纳法D.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理论是百分百可信的第107页共107页,19.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紧密相联的。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实验室中某个培养基上长出的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是一个种群D.木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从低到高依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0.如图甲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乙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中①是高倍物镜,②是低倍物镜B.①物镜被②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增强,因为②离装片的距离更近C.②物镜被①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D.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乙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右移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在一个池塘中生活着一些蓝细菌、水草、草履虫、草鱼、青蛙等生物。(1)这些生物虽然形态上千姿百态,但在结构上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2)在这些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多细胞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池塘中所有的草鱼组成一个________,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与其周围的阳光、土壤、水、空气等共同构成了________。22.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像③④对应的选项:③________;④第107页共107页,________。(填选项字母)A.目镜10× 物镜10×B.目镜10× 物镜20×C.目镜10× 物镜4×D.目镜10× 物镜40×(2)视野最暗的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视野太暗则应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3)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____(填“长度或宽度”“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若组合A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上组合D后,视野中细胞为________个。23.根据如图所示的显微结构回答:(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生物,都能完成运动、摄食、增殖等生命活动,由此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在一条小河流中,所有的衣藻构成________,绿眼虫和变形虫等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整条小河构成一个________。(3)分析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以刺槐为例):叶肉细胞→叶的保护组织→叶→刺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分析回答有关问题:①以上生命系统中属于“器官”结构层次的是________。②在生命系统各个结构层次中,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③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片刺槐林应属于________。24.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第107页共107页,(1)图1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镜。(2)图2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0×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3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据图回答:①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②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____。③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A.物镜上B.目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①此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层次,叶片属于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层次,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是________。②此实验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和观察的问题。第107页共107页,①下降镜筒时,必须用双眼从侧面注视________以防止物镜触及装片。②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使用________,待物像清晰后,将需要放大观察的目标移到________。千万注意换高倍镜时不能将________升高。③换上高倍镜后只能使用________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施莱登和施旺初始建立的“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正确;细胞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C正确;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后来魏尔肖又进行补充,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错误。2.C【解析】水和蛋白质等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符合题意。3.C【解析】核糖体是真、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器,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核糖体。4.B【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C错误;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D错误。第107页共107页,5.B【解析】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A正确;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B错误;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集合,C正确;一定自然区域的所有种群的集合是生物群落,D正确。6.D【解析】引起SARS和AIDS的病原体都是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但它们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A错误;草履虫和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可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但是反射是多细胞生物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单细胞生物无法进行反射活动,B错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完成需要多种已分化细胞的密切配合,C错误;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均要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才能完成,D正确。7.D【解析】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并未揭示其多样性,A错误;不同生物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一定相同,如植物没有系统层次,B错误;病毒必须依赖宿主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不能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培养,C错误;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D正确。8.B【解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正确;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有核糖体,B错误;水绵是一种绿藻,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正确;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核,无叶绿体,D正确。9.B【解析】真核生物不等同于高等生物,病毒和真菌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人体红细胞在其发育初期具有细胞核,成熟过程中细胞核消失,但仍属于真核细胞,C第107页共107页,错误;绝大部分单细胞的真核生物的个体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变形虫、衣藻等,D错误。10.D【解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A正确;发菜、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都属于蓝细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原核细胞的拟核区中含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D错误。11.B【解析】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基础,根据这一共性的存在,我们可以推断,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12.D【解析】①一块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虫属于一个种群;②浔阳江里的所有生物属于生物群落;③庐山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属于生态系统;④南湖里面的所有鱼既不是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又不是群落(没有包括全部生物)。13.A【解析】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从细胞到生物圈,生命系统层层相依,A错误,C正确;组织、细胞等都是生命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正确;生物的生活环境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故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D正确。14.B【解析】根据题干分析,转动目镜,只见甲异物动,乙、丙不动,说明甲异物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发现丙异物动,甲、乙不动,说明丙异物在装片上,由于异物不可能在反光镜上,故乙异物在物镜上,B正确。15.B第107页共107页,【解析】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细胞,②错误;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③错误;若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④错误。16.C【解析】酵母菌和食用菌、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噬菌体属于病毒;乳酸菌、念珠蓝细菌、发菜、肺炎双球菌、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故选C。17.C【解析】镜头上无螺纹的为目镜,即①、②为目镜,镜头上有螺纹的为物镜,即③、④为物镜,目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而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故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放大倍数大,图甲中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②③⑤,A正确;把视野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放大倍数增加,故应选②③,B正确;从图中的乙转为丙,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再改用高倍镜,然后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节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当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都为10×时,视野的直径上有64个细胞,若将物镜转换为40×,细胞的长度和宽度又各被放大了4倍,观察到的视野的长度和宽度会分别缩小为原来的1/4,所以,视野的直径上的细胞数目为64×1/4=16(个),当目镜和物镜都为10×时,看到圆形视野中充满64个细胞,若将物镜转换为40×,则所观察到的实际范围相应减小到原来的1/16,所以,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64×1/16=4(个),D正确。18.A19.C【解析】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A错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物大分子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错误;植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错误。第107页共107页,20.C【解析】根据物镜长短可知,①是低倍物镜,②是高倍物镜,A错误;①物镜被②物镜替换后,放大倍数变大,视野的亮度会减弱,B错误;②物镜被①物镜替换后,放大倍数减小,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C正确;细胞a在视野中偏左,用高倍镜观察乙中的细胞a,需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移动的方向是向右,玻片移动的方向向左,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细胞 (2)蓝细菌、草履虫 水草、草鱼、青蛙 (3)种群 生态系统【解析】(1)蓝细菌、水草、草履虫、草鱼、青蛙等生物在形态上来看千姿百态,但在结构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蓝细菌、草履虫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水草、草鱼、青蛙都是由多个细胞构成,属于多细胞生物。(3)池塘中所有的草鱼组成一个种群,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因此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与其周围的阳光、土壤、水、空气等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22.(1)D C(2)③ 反光镜 光圈(两空顺序可以颠倒)(3)100 长度或宽度 10【解析】(1)据图示可知,图像③中细胞最大,④中细胞最小,说明③放大倍数最大,④放大倍数最小,故③对应的组合为D,④对应的组合为C。(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故视野最暗的图像是③,使视野变亮可用较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3)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选择组合A,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100倍,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不是面积或体积。若A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上40×的物镜后,细胞长度或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被放大4第107页共107页,倍,则视野范围内细胞数目是原来的十六分之一,因此视野中细胞为10个。23.(1)一个细胞 单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3)①叶 ②细胞 ③生态系统【解析】(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该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进而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在一条小河流中,所有的衣藻构成种群;所有生物构成群落;整条小河除含有生物外,还有无机环境,二者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3)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器官;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一片刺槐林包含所有生物及光、水等无机环境,应属于生态系统层次。24.(1)物(2)①6'②d'③B(3)①气泡'②右上方'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解析】(1)图1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2)①物镜转换为40×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96÷4÷4=6(个)。②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③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存在于目镜上。(3)①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视野中的黑边圆圈是制作装片时产生的气泡。②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而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将标本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25.(1)①细胞 器官 生物圈②只有完整的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2)①物镜 ②低倍镜 视野中央 镜筒 ③细第107页共107页,第107页共107页,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测试卷【测试范围: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富含蔗糖的甘蔗茎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和化合物分别是(  )A.蛋白质、蔗糖B.蔗糖、水C.蛋白质、水D.蔗糖、蛋白质2.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细胞中,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水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各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第107页共107页,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别不大4.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时使用了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螯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  )A.Ca(NO3)2B.KClC.KH2PO4D.K2SO45.将面团用纱布包裹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所用的试剂分别是(  )A.碘液、苏丹Ⅲ染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C.斐林试剂、碘液D.碘液、斐林试剂6.以下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饺子馅出汁较多可以放入虾仁减少出汁B.由于水中存在氢键,比热容较大,则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C.结合水可构成生物体的组成成分D.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水成为一个非极性分子7.动、植物细胞内都含有的糖类物质是(  )A.蔗糖B.麦芽糖C.乳糖D.核糖8.下列关于脂肪和磷脂结构组成,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组成的甘油三酯B.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饱和脂肪酸C.饱和脂肪酸室温常呈液态原因是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D.磷脂分子中甘油的一个羟基和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9.下列关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不同生物体内所含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C.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第107页共107页,D.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10.某同学的午餐如下:二两米饭、一份红烧肉、一份蔬菜、一个煮鸡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午餐包含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质B.该午餐含有的多糖只有糖原和淀粉C.生鸡蛋比熟鸡蛋的蛋白质更易消化D.午餐中的DNA可改变人体的DNA11.“绵绵的春雨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树,润开了报春花。”如图表示植物在复苏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12.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N和PB.当人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又缺少运动时,就有可能导致肥胖C.胆固醇是一种对人体有害无益的脂质D.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13.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是人体内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激素,但是功能不同,与此无关的是(  )A.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B.构成蛋白质肽链的数目C.构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组成氨基的元素种类14.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第107页共107页,A.胰岛素分子具有50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50分子水B.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C.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丧失D.理论上可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素的含量15.下图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④在人体内有21种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②和③C.结构④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参与脱水缩合D.生物体内n个氨基酸形成的多肽链就有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6.如图表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组成DNA和RNA基本单位的不同之处表现在②和③上B.组成DNA的②是脱氧核糖C.病毒内的②只有一种,③有4种D.人体内含A、T、C、G的核苷酸有8种17.元素与化合物的组成关系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①为生物大分子,则其可能是蛋白质B.若②是动物细胞内特有的储能物质,则②是糖原第107页共107页,C.若③为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则③是核酸D.若④是植物的能源物质,则④包括淀粉和纤维素18.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的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③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 ④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P5种 ⑤若a为核糖,则人体细胞内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⑥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4种A.1个B.2个C.3个D.4个19.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从而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B.结合水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C.水既能作为溶剂,也是一些生化反应的原料D.种子在晾晒变干的过程中,失去的水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20.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B.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脂肪、ATP、DNA和RNA等物质中C.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代替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D.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下图为甲、乙两核酸分子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第107页共107页,(1)核酸甲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结构1、4、5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______________的物质。在部分病毒(如HIV、SARS病毒等)中,承担该功能的核酸是__________。(4)甲、乙两图中共有________种碱基,有________种核苷酸。22.某同学在一家餐饮店食用了如下早餐:二两牛肉包子、一碟凉拌蔬菜、一碗炒肝、一个煮鸡蛋。回答下列问题:(1)该早餐中至少包括了三类多糖,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的早餐中,其蛋白质一定发生了变性的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全才可),食物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变性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3)该早餐中包括的脂质有________等(至少写出两种)。(4)蔬菜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与人体大体相同,但在元素的________上有差异。23.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糖所用试剂的甲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液与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组织样液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形成________沉淀。(2)在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________,用其染色后,冲洗浮色时要用________________的酒精溶液,这是因为酒精能溶解苏丹Ⅲ。(3)鉴定黄豆的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只有第107页共107页,________,而不能过量,因为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会与试剂A液反应,使溶液呈________色,而掩盖生成的________。24.水熊虫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身体开始皱缩,细胞大量脱水,进入干化状态。干化的水熊虫能对抗高压、高温等的影响,一旦接触到水,就像重新浸湿的海绵一样,其生命活动又完全恢复。请回答问题:(1)水熊虫进入干化状态时,主要脱去的是________水,此状态下其新陈代谢水平________。(2)科研人员检测发现,干化的水熊虫细胞内几种天然无序蛋白(IDP)的含量大幅升高。①在水熊虫细胞内,氨基酸经________反应形成IDP。请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②在细胞内,多肽链折叠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疏水的氨基酸残基通常位于蛋白质的内部。与一般的蛋白质不同,IDP呈现不折叠的“天然无序”状态,是因为含有较________比例的亲水氨基酸残基,这说明________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基础。(3)为研究IDP与水熊虫抗干旱的关系,科研人员敲除水熊虫的IDP基因(不能合成IDP),检测其在正常和干旱情况下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对于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1)材料用具:三组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2)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液对苹果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第107页共107页,(3)方法步骤:①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的缺锌培养液、________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②将三组长势相同的幼苗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培养液中。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4)结果预测和分析:①________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②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B、C两缸内幼苗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2.A【解析】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占50%以上。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3.C第107页共107页,【解析】组成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不相同,A错误;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B错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这体现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C正确;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D错误。4.C【解析】依题意,培养基中不缺乏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除C、H、O外,还应有N、P、S、K、Ca、Mg,从培养基的成分分析,培养基中缺少P,KH2PO4能提供P。5.B【解析】面团的原材料是小麦种子,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在清水中搓洗后,黏在纱布上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洗出的白浆主要是淀粉,用碘液鉴定,故选B。6.D【解析】虾仁中含较多蛋白质,可以与水结合,A正确;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从而可以缓和周围温度的变化,B正确;结合水可构成生物体的组成成分,C正确;水分子为极性分子,D错误。7.D【解析】蔗糖、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核糖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8.C【解析】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易凝固,常温下常呈固态。9.D【解析】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而不是化合物,D第107页共107页,错误。10.A【解析】根据该同学的午餐食谱可知,该午餐含有的多糖除了糖原和淀粉以外,还有纤维素,B错误;煮熟的鸡蛋发生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后其空间结构变得松散伸展,肽键暴露,更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变性后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C错误;午餐中的DNA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被人们吸收,不会改变人体的DNA,D错误。11.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纵坐标为相对含量。植物在复苏过程中自由水相对含量上升,结合水相对含量下降,细胞新陈代谢增强,B正确。12.C【解析】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13.D【解析】每一种蛋白质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功能不同,是由于二者的结构不同。造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肽链的数目不同,构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等,而组成氨基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是相同的,故选D。14.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保留的肽链中含有51(即30+21)个氨基酸,所以肽键的数目=51-2=49(个),A错误;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B错误;沸水浴时破坏的是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而不是肽键,C错误;因为合成一个胰岛素分子就要切去一段C肽,所以可以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素的含量,D正确。第107页共107页,15.A【解析】①为氨基,③为羧基,④为侧链基团(R基),决定氨基酸种类,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水,水中氢来自①③,B错误;R基中的氨基或羧基一般不参与脱水缩合,C错误;生物体内n个氨基酸形成的多肽链还需要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后才具有蛋白质的生理功能,D错误。16.D【解析】DNA和RNA组成的不同之处除了在②五碳糖(分别为脱氧核糖和核糖)方面不同外,在③含氮碱基(分别为A、T、G、C和A、U、G、C)方面也不完全相同,A正确;组成DNA的②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②是核糖,B正确;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中含有的②五碳糖只有一种(脱氧核糖或核糖),③有4种(A、T、G、C或A、U、G、C),C正确;人体细胞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两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两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两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的核苷酸只有一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因此人体内含A、T、C、G的核苷酸有7种,D错误。17.D【解析】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若①为生物大分子,则其可能是蛋白质,A正确;若②是动物细胞内特有的储能物质,则②是糖原,B正确;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均为DNA,若③为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则③是DNA,属于核酸,C正确;若④是植物的能源物质,则④可能是淀粉,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作为植物的能源物质,D错误。18.B【解析】若m为腺嘌呤,但由于a五碳糖不确定,所以b也无法确定,①错误;若a为核糖,则b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②错误;尿嘧啶是RNA特有的,③正确;核苷酸由C、H、O、N、P5种元素组成,④正确;含有核糖的核酸是第107页共107页,RNA,人体细胞中的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⑤错误;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m),⑥错误;综上分析可知,本题只有③④正确。19.D【解析】种子晾晒过程中散失的是自由水,D错误。20.B【解析】生物细胞内含量较多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等,根据题干信息可知,GFAJ-1细菌能利用砷元素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说明其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A正确;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ATP、DNA和RNA等含磷元素的物质中,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故砷元素不可能存在于脂肪中,B错误;由于题干已强调“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对多数生物来说,砷之所以有毒,可能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劫持”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本材料“颠覆”了教材的个别说法,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脱氧核糖核酸 核酸甲中含有碱基T(2)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核糖(3)遗传信息 RNA (4)5 7【解析】(1)核酸甲中含碱基T,说明这条链应该是脱氧核苷酸链,所以核酸甲为脱氧核糖核酸。(2)每个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图中可以看出1应该为磷酸,2是腺嘌呤,3是脱氧核糖,由1、2、3一起构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核酸乙含碱基U,可以判断其链中5是核糖。(3)细胞内的核酸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HIV、SARS病毒均是RNA第107页共107页,病毒,其中的核酸是RNA。(4)甲图中有A、T、C、G四种碱基,构成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乙图中有A、U、G三种碱基,构成的核糖核苷酸有3种,故两图中共有A、T、C、G、U5种碱基,7种核苷酸。22.(1)糖原(肝糖原或肌糖原)、淀粉、纤维素(2)牛肉包子、炒肝、煮鸡蛋 不影响(3)脂肪、磷脂 (4)含量【解析】(1)牛肉主要为牛的肌肉组织,含有肌糖原;蔬菜含有淀粉和纤维素;肝脏含有肝糖原。(2)牛肉包子、炒肝、煮鸡蛋均经过高温处理,其蛋白质一定发生了变性。食物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变性只是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不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3)牛肉包子、炒肝、煮鸡蛋中应含有脂肪、磷脂和固醇。(4)蔬菜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与人体大体相同,但在元素的含量上有差异。23.(1)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50~65℃水浴加热 砖红色(2)苏丹Ⅲ 体积分数为50%(3)4滴 蓝 紫色24.(1)自由 极低(2)①脱水缩合  ②高 氨基酸种类(3)水熊虫体内IDP具有抗干旱的作用【解析】(3)研究IDP与水熊虫抗干旱的关系,科研人员敲除水熊虫的IDP基因(不能合成IDP),检测其在正常和干旱情况下的存活率。分析柱形图可知,干旱条件下,IDP基因正常水熊虫组存活率高于敲除IDP基因组,说明水熊虫体内IDP具有抗干旱的作用。第107页共107页,25.(3)①缺镁(4)①A ②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 苹果小叶病与缺锌、缺镁都无关【解析】(3)①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苹果小叶病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还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由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锌元素和是否含有镁元素,因此实验分为三组,一组是全素培养液作为对照,一组是缺锌的培养液,一组是缺镁的培养液。(4)预期结果和分析:由于该实验是探究实验,预期的结果有多种情况,可能与锌有关、可能与镁有关,可能与二者都有关,也可能与二者都无关。①A缸是完全培养液,因此A中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②如果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则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苹果幼苗没有表现出小叶病;如果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则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苹果幼苗没有表现出小叶病;如果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无关,则B、C两缸内幼苗与A相同,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如果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则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第107页共107页,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测试卷【测试范围: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90分钟100分)第107页共107页,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分布的是(  )2.对细胞膜成分的描述最全面的是(  )A.磷脂、蛋白质B.脂质、蛋白质C.脂质、蛋白质和糖类D.磷脂、蛋白质和糖类3.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A.磷脂含量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C.糖的种类D.水含量4.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A.C、H、O、NB.C、H、OC.C、H、O、PD.C、H、O、N、P5.下面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且都有基质B.都与能量转换有关C.线粒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DNA、RNA及核糖体6.下列几种细胞结构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7.下图所示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第107页共107页,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8.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B.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同一物质C.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同一物质D.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9.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0.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下列有关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能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B.设计并制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比美观与否更重要C.画概念图是构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法,可以梳理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D.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11.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流动性C.生物膜上的糖被起识别作用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12.如若用丙酮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0,则S0与S1关系可能是(  )A.S1<2S0B.S1=2S0第107页共107页,C.S1>2S0D.S1=S013.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中心体,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有关B.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③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④是内质网,根据是否有核糖体附着,分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14.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C.a可以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D.图中所示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15.下图为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c分别是指细胞膜和细胞器膜B.图中d、e均为单层膜C.高等植物各器官的活细胞中均含有上述所有生物膜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16.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07页共107页,A.图中1和5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B.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但物质进出不具有选择性C.若该细胞核内的4被破坏,会影响核糖体的合成D.3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17.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18.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物质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1是多糖,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B.2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3是蛋白质,在不同的细胞膜中其含量不同D.图中所示的物质A在从膜外进入到膜内第107页共107页,19.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B.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分泌蛋白的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20.将某动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蛋白质/%脂质/%核酸/%细胞器A6720微量细胞器B59410细胞器C61039A.细胞器A是线粒体,是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分泌和加工有关C.细胞器C中所含核酸只有RNAD.蓝细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2和3表示________;1表示________,1和2构成________;4表示____________,它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2)在低温下,结构4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4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3)________侧表示细胞外侧。(4)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中,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第107页共107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__________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22.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  ]________,它是________层膜,细胞质中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其上的[  ]________进入细胞核的。(2)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________,遗传信息存在于其组分的________上。(3)结构[②]________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要写出原核细胞的拟核与图中细胞核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下保温0.5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____物质。(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第107页共107页,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下列是细胞部分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2)脂质在________(填序号)上合成,分泌蛋白在________(填序号)中进行最后的加工修饰,③与①通过________相互转化。(3)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___(填序号)。(4)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请写出氨基酸进入细胞后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5)细胞中膜面积最大的,联系最广泛的是________(填序号)。25.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请回答问题:(1)细胞膜以__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________;②被漂白区域内外________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________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________(填“①”或“②”)。第107页共107页,(4)由图2可知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________,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________________。(5)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由于磷脂的头部是亲水性基团,尾部是疏水性基团,所以磷脂分子头部在水中,尾部在空气中。2.C【解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2%~10%的糖类。细胞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此外还有少量胆固醇。3.B【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4.D【解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细胞膜的组成元素最可能是C、H、O、N、P。5.C【解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两者都有基质,A第107页共107页,正确;线粒体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两者都与能量转换有关,B正确;线粒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叶绿体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如根细胞内没有叶绿体,C错误;两者都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含有DNA、RNA及核糖体,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6.B【解析】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7.D【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受精卵在缢裂后,含有细胞核的部分才能发育成胚胎,而不含细胞核的部分则不能正常发育。因此,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8.B【解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相同,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它们的形态不同,在间期是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在分裂期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染色体,因此,它们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9.D【解析】核孔实现了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10.A【解析】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是实物,不属于模型。11.B【解析】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磷脂分子易与细胞膜融合,并将药物运至患病部位。12.C第107页共107页,【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将细胞膜中的脂质铺成单层的面积恰好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还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其他膜结构,则S1>2S0。13.A【解析】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A错误。14.D【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可以反映细胞器之间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B正确;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运到内质网进行加工,然后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再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最后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题图中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线粒体,a可以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过程,A、C正确;图中所示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因为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D错误。15.D【解析】图中a、c分别是指核膜和细胞膜,A错误;图中d、e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B错误;高等植物各器官的活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上述所有生物膜,如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故不含有叶绿体中的膜,C错误;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D正确。16.B【解析】图示中1表示与核膜(5)直接相连的内质网膜,2表示核孔,是核质交流的通道,物质进出核孔具有选择性,3表示染色质,4表示核仁,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如果核仁被破坏,会影响核糖体的形成。17.C【解析】球形脂质体的双层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外,疏水端朝内,所以图中a处可嵌入水溶性药物,b处可嵌入脂溶性药物。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后,a第107页共107页,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而b处物质仍存在于磷脂分子层之间,所以应该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18.D【解析】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图中所示的物质A是从膜内到膜外,D错误。19.B【解析】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在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错误;分泌蛋白合成过程中,在核糖体上形成肽链后需要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C正确;生物膜结构相似,可以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相互转化,从而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20.B【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器C无脂质,是无膜细胞器,但含有核酸,可判断为核糖体,细胞器A中含有核酸又含有脂质,可推断为线粒体。线粒体是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细胞器B无核酸,同时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可推断其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或溶酶体,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分泌和加工无关,B错误;原核生物只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蛋白质分子 糖被 糖蛋白 磷脂双分子层(2)一定的流动 (3)A(4)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流动镶嵌【解析】(3)因A侧有糖被,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故A侧为细胞外侧。22.(1)③ 核膜 双 ④ 核孔第107页共107页,(2)① 染色质 DNA(3)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原核细胞的拟核无图中的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结构,其DNA是裸露的【解析】由图可知,①为染色质,②为核仁,③为核膜,④为核孔。核膜为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分界,使细胞核内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某些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染色质上携带有遗传物质DNA,DNA上携带着遗传信息。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拟核,DNA分子裸露存在,无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结构。23.(1)蛋白质(2)蛋白质等(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蛋白质分子也大多可以运动 一定的流动性(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24.(1)② ④ (2)③ ① 囊泡 (3)⑤ (4)⑤→③→①→⑥ (5)③【解析】(1)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结构是线粒体(②)和叶绿体(④)。(2)内质网(③)是脂质合成的场所;对分泌蛋白进行最后加工修饰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通过囊泡相互转化。(3)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⑤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4)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一段多肽,然后转移到内质网继续进行合成和加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修饰,最后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5)细胞中膜面积最大的是内质网。第107页共107页,25.(1)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糖类 (2)自行恢复 蛋白质 (3)限制 ② (4)低(弱) 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5)(一定的)流动性【解析】(1)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蛋白质和糖类等成分。(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蛋白质可以更好地运动,结果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荧光恢复与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有关,且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限制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②被漂白区域内外蛋白质分子可以相互运动。(4)由图2可知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测试卷【测试范围: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第107页共107页,1.一些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胞吞和胞吐过程中都会形成囊泡B.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膜蛋白的参与C.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D.胞吞和胞吐的进行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2.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可能是(  )A.该种阴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B.该种阴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C.该种阴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D.该种阴离子的载体蛋白和Cl-的相同3.关于人成熟的红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B.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C.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D.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涨破4.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5.下列各项中,不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必备条件的是(  )A.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B.有成熟的液泡C.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D.细胞核的多少6.下列物质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的是(  )A.K+和Na+B.氨基酸和葡萄糖C.O2和甘油D.苯和蛋白质第107页共107页,7.红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B.都需要消耗能量C.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8.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到细胞外。VLDL排出细胞的方式最可能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吐9.下列有关胞吞和胞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均不需要膜蛋白的参与B.只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C.胞吐过程的同时会有细胞膜成分的更新D.二者运输物质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10.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有下列四种曲线关系,在研究某种物质的运输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最可能是下列哪一过程(  )A.葡萄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B.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C.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D.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11.如图表示营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K+吸收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第107页共107页,A.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D.曲线bc、fg段的形成一定是由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限12.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均为协助扩散B.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均消耗ATPC.抑制细胞呼吸影响K+通过Na+-K+泵的转运D.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的载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13.下列关于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第107页共107页,14.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的比较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细胞膜内外浓度情况未标出。已知细胞膜上的“●、◆”为载体蛋白,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B.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消耗能量D.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且不消耗能量15.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组织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蛋白数量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对水的吸收16.将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3种状态的细胞,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B细胞处于质壁分离B.这三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吸水能力的大小关系是C>B>AC.图中标号①中的物质是蔗糖溶液D.若图示是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的现象,则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B>A第107页共107页,17.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块茎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别在浸入30min和4h时测量每一根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a组结果可知,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该组KNO3溶液的浓度B.根据b组结果可知,该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在实验时间内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C.c、d两组的马铃薯块茎细胞均因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D.该实验中,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是实验的因变量,涉及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只有自由扩散18.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B.第一次用吸水纸吸引时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用吸水纸吸引时滴加的液体为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D.将植物细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其中“质”是指原生质层19.图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图甲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图乙是较长时间之后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③为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B.图甲中溶液②的浓度大于溶液①的浓度第107页共107页,C.图乙中溶液①的浓度与溶液②的浓度相等D.图甲中溶液①和溶液②的浓度差越大,图乙的水柱越高20.如图中a、b表示物质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转运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运输速率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能量提供对方式a和b的运输速率均有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如图表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假设三个细胞的初始细胞液浓度相等),请回答问题:(1)如图所示A、B、C三个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图与B图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2)图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浓度较高的溶液中,用显微镜观察其过程,发现该细胞形态变化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图中标号①所指的物质是__________。22.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第107页共107页,(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  ]和[  ]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内填图中序号)。(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某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处理下,有的外表皮细胞未质壁分离,有的发生质壁分离,推测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取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的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幼根细胞液浓度________。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幼根细胞液浓度会________。23.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A、B、C表示物质,a、b、c、d表示运输方式。图乙为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Ca2+、Mg2+和SiO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第107页共107页,(1)关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目前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该模型认为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图甲中的[  ]________。(2)若图甲为红细胞膜结构,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填字母)。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据此可知d可以表示下列四个选项中的________。A.红细胞吸收K+B.红细胞排出K+C.红细胞吸收Na+D.红细胞排出Na+(3)图乙中,一段时间后番茄组织培养液中SiO浓度升高的原因是番茄吸水的速率________(选填“>”“<”或“=”)吸收SiO的速率。若对番茄根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Ca2+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不能通过图甲a~d中的方式运输?________,其运输方式是________。24.图1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操作过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容易撕取,但内表皮无色透明,实验效果不理想。甲、乙两个研究性兴趣小组分别利用伊红溶液和中性红溶液两种不同的染色剂进行实验。已知伊红是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而中性红能被植物活细胞吸收并进入液泡,死细胞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但可使细胞核染色。图2、图3和图4是兴趣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第107页共107页,(1)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操作,若要取得较理想实验效果,应注意的显微镜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步骤B用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洋葱内表皮细胞的________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2)甲组将伊红加入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可能的是图________(填数字),红色区域的边缘是原生质层中的________结构。(3)乙组先用0.03%的中性红溶液对内表皮进行染色,清水漂洗后进行图1所示实验,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Ⅰ所指空白处的物质是________,Ⅱ所指的细胞核被着色,而其他结构没有着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换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重复该实验,发现在没有将溶液置换成清水的情况下,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试分析其自动复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主动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使细胞可以按照生命所需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细胞代谢抑制剂(ATP水解可释放能量)。请分析回答:(1)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7页共107页,(2)本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还需要控制的两个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组和甲组结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第107页共107页,1.D【解析】胞吞和胞吐的进行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2.D【解析】玉米根细胞对K+和Cl-的吸收方式均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需载体蛋白协助,加入某种阴离子对K+吸收没有影响,说明能量供应和转运K+的载体蛋白正常,而对Cl-吸收有影响,说明该种阴离子的载体蛋白和Cl-的可能相同,与Cl-竞争载体蛋白,导致Cl-的主动吸收减少。3.D【解析】红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条件是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A、B正确;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C正确;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会吸水,如果两者浓度差较小,细胞不一定涨破,D错误。4.C【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丙细胞中,甲细胞液的浓度最高,渗透压最大,乙、丙细胞中的水分进入甲细胞中,乙、丙细胞之间,乙细胞液的浓度大于丙,水分从丙细胞进入乙。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5.D【解析】质壁分离发生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A正确;只有具有成熟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C正确;细胞核的多少与质壁分离没有直接的关系,D错误。6.C【解析】小分子或脂溶性物质,包括O2、CO2、甘油、乙醇、苯等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出入组织细胞。第107页共107页,7.C【解析】红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消耗能量;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只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8.D【解析】根据题意,VLDL是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是大分子物质,所以最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9.C【解析】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需要膜蛋白的参与,A错误;有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出细胞,如神经递质,B错误;胞吐过程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细胞膜成分得到更新,C正确;通过胞吞和胞吐方式运输物质时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10.C【解析】曲线②和④中,该种物质有最大运输速率,说明不是自由扩散;该物质运输与氧浓度有关,说明不是协助扩散,即该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都为协助扩散,A、B不符合题意;氧气跨膜运输为自由扩散,D不符合题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为主动运输,C符合题意。11.A【解析】由图可以看出ab段K+的吸收速率随营养液中K+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ab段的影响因素是营养液中K+的浓度,且此时载体蛋白数量未达到饱和、能量充足,A正确;cd段形成的原因是cd段营养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代谢减弱而导致产能减少,因此细胞吸收K+速率减慢,B错误;e点表示营养液中不含有氧气,细胞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K+的吸收供能,不能证明K+的吸收方式为自由扩散,C错误;bc段K+的吸收速率不再随着K+第107页共107页,浓度而变化,因此影响bc段的原因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数量,也可能是细胞内能量的多少,fg段K+的吸收速率不随着氧气含量而变化,说明吸收速率不随着供能多少而变化,因此影响fg段K+吸收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数量和K+浓度,D错误。12.C【解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Na+运出细胞,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B错误;根据图示分析,K+通过Na+-K+泵的转运需要消耗ATP,抑制细胞呼吸影响K+通过Na+-K+泵的转运,C正确;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的载体蛋白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并不能转运其他的物质,说明其具有特异性,D错误。13.B【解析】由题图可知,①为主动运输;②为协助扩散;③、④为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实例。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C错误;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与①有关,D错误。14.D【解析】据图可知,氨基酸和钠离子可被同一种载体蛋白运输,A正确;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消耗ATP(能量),故应为主动运输,B正确;氧气进入细胞应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C正确;氨基酸可逆浓度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消耗能量,D错误。15.B【解析】由图可知,该组织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都为主动运输,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增大了细胞液浓度,因而能促进细胞对水的吸收。第107页共107页,16.B【解析】由于三种细胞处于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根据图示可以看出B、C细胞均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不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且C细胞质壁分离比B细胞明显,A正确;A细胞可能吸水,也可能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因此这三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A>B>C,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关系是A>B>C,B错误;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故①中的液体为蔗糖溶液,C正确;若图示是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的现象,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分离程度越明显,因此可根据质壁分离程度的差异确定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B>A,D正确。17.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组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增加,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则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的KNO3溶液浓度,A错误;b组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先比初始长度短,后来恢复到初始长度,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实验时间内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B正确;c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发生了部分复原现象,说明细胞此时没有死亡,而d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可能因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C错误;该实验中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18.D【解析】该实验只需用低倍镜观察即可,A错误;该实验过程中,第一次用吸水纸吸引时滴加的是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目的是观察质壁分离,第二次用吸水纸吸引时滴加的是清水,目的是观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中几乎不含紫色色素,观察效果不明显,并非不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将植物细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D正确。19.C【解析】图中③代表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而大分子不能通过,A正确;图甲和图乙比较,图乙中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漏斗内溶液②第107页共107页,的浓度大于烧杯中溶液①的浓度,B正确;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溶液②的浓度依然大于溶液①的浓度,C错误;图甲中溶液①和②的浓度差越大,则图乙中的水柱越高,D正确。20.C【解析】图中a、b表示物质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则由题图分析可知,a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方式a)运输,A错误;方式a与转运蛋白无关,只与浓度差有关,B错误;方式b的最大运输速率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C正确;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抑制能量供应对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无影响,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A B (2)C A B (3)B A C (4)外界溶液【解析】(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将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内外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故图中外界溶液的浓度C>A>B。(2)随着质壁分离的进行,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不再分离时,细胞液浓度达到最大,因此,图中细胞液的浓度也为C>A>B。(3)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程度越来越大,用显微镜观察该细胞形态变化的顺序为B→A→C。(4)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着外界溶液。22.(1)原生质层 2 4(2)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3)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4)不同部位细胞液浓度不同、细胞间隙液体浓度有差异(5)①高 ②降低【解析】分析图a,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细胞核,4是液泡膜,5是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6是外界溶液,7是液泡。第107页共107页,(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b中的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失水、吸水平衡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三种可能。(4)不同部位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细胞间隙液体浓度也可能有差异,导致不同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的处理下有的发生质壁分离,有的不发生。(5)①由于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丙、戊中,红心萝卜A的幼根重量变化大于红心萝卜B的幼根重量变化,即A吸水较多,所以红心萝卜A幼根细胞液浓度大于红心萝卜B幼根细胞液浓度。②红心萝卜A的幼根的细胞液浓度与甲蔗糖溶液浓度相当,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导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红心萝卜A的幼根的细胞液浓度,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幼根吸水,其细胞液浓度降低。23.(1)流动镶嵌模型 B 磷脂双分子层(2)a D(3)> 该毒素抑制了Mg2+载体蛋白的活性(4)不能 胞吐【解析】图甲中,上方为细胞外侧。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糖蛋白(膜外),E表示ATP,F表示ADP和Pi;a运输方式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因此属于协助扩散;b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表示自由扩散,并且将物质运出细胞;d运输方向是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表示主动运输。图乙中,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大,造成培养液中Ca2+、Mg2+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SiO的大,造成培养液中SiO浓度上升。(2)若甲图为红细胞膜结构,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由分析可知,可以用字母a表示。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d为主动运输,并将物质运出细胞。红细胞排出Na+属于主动运输,并且是运出细胞,因此能用d表示,D符合题意。第107页共107页,(3)图乙中,一段时间后番茄组培养液中SiO浓度升高的原因是番茄吸水的速率>吸收SiO的速率。若对番茄根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Ca2+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说明细胞的能量产生没有受到抑制,Mg2+减少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Mg2+载体蛋白的活性。(4)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属于生物大分子,不能通过图甲a~d中的方式运输,其运输方式是胞吐。24.(1)缩小光圈或使用平面反光镜 观察正常状态下细胞形态,以便与实验状态下的现象进行比较(合理即可) 细胞液(2)2 细胞膜 (3)蔗糖溶液 该细胞已死亡(4)细胞吸收K+和NO,使得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解析】(2)已知伊红是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甲组将伊红加入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应该是细胞膜内物质无色透明,膜外为染料颜色,即图2,红色区域的边缘是原生质层中的细胞膜结构,即细胞系统的边界。(3)乙组先用0.03%的中性红溶液对内表皮进行染色,清水漂洗后进行图1所示实验,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Ⅰ处的物质是蔗糖溶液,Ⅱ所指细胞的细胞核被着色,而其他结构没有着色,由于死细胞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但可使细胞核染色,所以该细胞已死亡。(4)换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重复该实验,由于细胞吸收K+和NO,使得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25.(1)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2)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 (3)温度、pH、溶氧量、溶液的量、胡萝卜片的量等(4)①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 ②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能量(或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主动运输)第107页共107页, ③幼嫩组织细胞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少【解析】(1)主动运输有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的特点。(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细胞成熟程度和HgCl2的有无,因变量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量,所以实验名称为探究细胞成熟程度和HgCl2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4)①结合实验目的及实验结果示意图可判断,该实验过程中若KH2PO4被胡萝卜片细胞吸收,则溶液中KH2PO4的浓度会发生变化,所以,可通过测定KH2PO4浓度的变化判断细胞主动运输程度的变化。②从实验结果可看出,乙组实验前后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差明显小于甲组,说明加入HgCl2后乙组磷酸盐的吸收受到影响,而HgCl2可以抑制ATP水解,说明磷酸盐的吸收需要ATP。③甲组和丙组实验的自变量为细胞的成熟程度,细胞吸收磷酸盐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所以,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可能是因为幼嫩组织供能少或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少。第107页共107页,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测试卷【测试范围: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比较实验中,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  )A.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B.保护过氧化氢酶C.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D.以上说法都不对2.如图所示,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下列正确的是(  )3.纺织工业上的褪浆工序常用两种方法:化学法,需用NaOH7~9克/升,在70~80℃条件下作用12小时,褪浆率仅为50%~60%第107页共107页,;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时只需5分钟,褪浆率达100%,这一事实说明(  )A.酶具有多样性B.酶具有高效性C.酶具有专一性D.酶具有溶解性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C.所有的活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D.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不可能是(  )A.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B.一次加入大量的丙酮提取C.分次加入少量丙酮提取D.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6.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7.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是(  )A.增加光照强度B.增加室内CO2浓度C.增大室内昼夜温差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8.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第107页共107页,A.图1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B.图1中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底物数量(浓度)有限C.图2中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D.图3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9.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光能的输入、捕获和转化,是生物圈得以维持运转的基础B.希尔实验不能证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C.光反应阶段,水分解为O2和H+等,形成ATP和NADPH,从而使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D.NADPH和ATP驱动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将CO2转化为储存化学能的糖类10.下图中的曲线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E1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B.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D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C.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D.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11.如图表示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为ATP,B为ADP第107页共107页,B.能量1和能量2来源不同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D.C1和C2是同一种物质12.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C.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1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实际上是在细胞内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B.细胞呼吸实际上就是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C.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的过程D.细胞呼吸发生在活细胞内14.水果放在密封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地窖中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A.温度恒定,水果抗病虫害能力强B.温度适宜,水果容易保存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D.CO2浓度增加,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1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荧光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如何转移到有机物中B.恩格尔曼以需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C.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发现,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且与水的光解相伴随D.希尔反应指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16.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O2释放。此实验证明(  )第107页共107页,A.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B.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C.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D.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无关1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B.光反应的产物之一氧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C.光反应产生的H+和NADP+结合形成NADPHD.NADPH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本身不具有能量18.如图表示蓝细菌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点时,蓝细菌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当光照强度为X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限制a、b、c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都是光照强度19.如图曲线Ⅰ表示黄豆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与Y点相比,X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低B.在Y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C.制约X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D.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第107页共107页,20.如图是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相互联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d两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均为自由扩散B.d浓度降低,短时间内会导致C3生成减少C.光照增强,短时间内会减慢C5的生成D.b、c的移动方向是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如图所示为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子ATP中含有________个特殊化学键。(2)图中的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3)c指______________。(4)①②反应进行时所需要的酶一样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进行①反应时能量用于________,而②过程释放的能量应用于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能量是________(填“可逆”或“不可逆”)的,物质是________(填“可逆”或“不可逆”)的。(6)在生物体内,ATP水解成ADP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种________反应;ADP合成为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各种________反应,所以ATP是细胞内的________。22.下列表示光合作用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第107页共107页,(1)请填写字母所代表的物质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g.________ h.________ i.________j.________(2)由“c”经暗反应形成“d”可以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3)如果用同位素标记3H参与光合作用的水,并追踪3H,它最可能的途径是(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如果用含14C的CO2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则14C首先出现在________。(4)j形成d需要______________提供的能量,________作还原剂且需________参与。(5)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ADP在叶绿体内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此植物由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移至阴暗处,则在叶绿体中的NADPH含量将________。23.蜂蜜中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果糖、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蜂蜜中淀粉酶活性是衡量蜂蜜品质的重要指标。蜂蜜加工过程中,酶活性常常发生变化。科学家以新鲜椴树蜂蜜为实验材料,经过不同加工条件处理后,在相同条件下检测蜂蜜中的淀粉酶活性(淀粉酶活性以淀粉酶值表示,即1g蜂蜜中的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催化1%淀粉溶液的毫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说明酶具有________第107页共107页,。使用双缩脲试剂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准确检测蜂蜜中淀粉酶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蜂蜜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3)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会下降。(4)在测定淀粉酶值时,是将一定体积的、加工后的蜂蜜与淀粉溶液及其他试剂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根据淀粉的水解情况判定淀粉酶值。有人质疑“实验中淀粉的水解可能是由于淀粉溶液本身不稳定而自发水解,不一定与蜂蜜中的淀粉酶有关。”针对此质疑,在测定淀粉酶值时,设计的对照组实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蜂蜜产品淀粉酶值应在8以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加工蜂蜜的一条具体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下图为人体细胞呼吸代谢途径示意图。请回答:(1)葡萄糖通过细胞膜上的[A]________协助进入细胞,在________中生成丙酮酸、[H]并释放少量能量。(2)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丙酮酸进入________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成[B]________。(3)正常细胞中的P53蛋白可以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途径。癌细胞中的P53蛋白功能异常,使细胞呼吸代谢过程发生变化,产生大量B。据此推测癌细胞中________(填写序号,多选)。a.无氧呼吸速率增强b.积累了大量的丙酮酸c.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增大d.有氧呼吸速率增强第107页共107页,(4)根据癌细胞代谢过程变化,提出可能的治疗癌症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酵母菌始终保持活性(忽略实验室的温度和大气压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请填写下表:红色液滴移动情况结论Ⅰ.向________移动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可能进行无氧呼吸Ⅱ.不移动________________(2)如果要确定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应如何完善。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3)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对该装置引起的误差,必须设置另一装置进行校正。则装置大烧杯中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烧杯内放置________________,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研磨可破坏肝细胞,使细胞内的H2O2酶充分释放出来,以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A正确。第107页共107页,2.C【解析】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化学反应能够快速进行,但反应过程仍然需要能量,只是有酶时所需能量少,没有酶时所需能量多。3.B【解析】由题意可知,少量淀粉酶比NaOH褪浆所用时间短得多,褪浆率高得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4.A【解析】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肠道中的蛔虫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部分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蓝细菌、硝化细菌、醋酸菌等,这些原核细胞中虽没有线粒体,但是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系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细胞呼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因此所有的活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C正确;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其中第一、二阶段产生少量的ATP,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D正确。5.C【解析】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一方面可能是绿叶放置时间过长,叶绿素分解了或研磨得不充分;另一方面可能是加入的溶剂过多,不会是分次加入少量丙酮提取所致。6.B【解析】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会导致叶绿素缺少而使光反应强度降低,进而因NADPH和ATP合成不足而使暗反应强度降低。7.D【解析】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A不符合题意;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绿色植物周围空气中的CO2含量,直接影响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适当增加温室内的CO2浓度,可以提高作物产量,B第107页共107页,不符合题意;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酶和呼吸作用酶的活性来影响绿色植物的有机物的净积累量,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晚上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因而适当增大昼夜温差,能提高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C不符合题意;由于光合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如果采用绿色玻璃盖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不利于积累有机物,D符合题意。8.D【解析】图1表示过氧化氢酶比Fe3+催化H2O2分解的效率高,体现酶具有高效性,A正确;图1中bc段产生的原因是H2O2全部分解,随时间延长,O2产生量不再增加,B正确;图2中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浓度)有限,C正确;图3中纵坐标表示的是溶液中的H2O2量,溶液中H2O2量越多,表示酶的活性越低,D错误。9.B【解析】糖的合成需要碳,希尔反应没有含碳物质参与,故希尔实验能证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10.D【解析】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加快,分析题图可知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A、B、C错误,D正确。11.C【解析】在水解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腺苷A的那个磷酸基团脱离,同时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ATP转化成ADP;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吸收能量,与磷酸结合形成ATP。分析图示可知,A为ATP,B为ADP,C1、C2都为磷酸。12.A【解析】该现象只能说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能说明ATP第107页共107页,是直接能源物质,A符合题意;带有32P标记的ATP是加入放射性32P标记的磷酸分子后新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由题意可知,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并且细胞中ATP含量变化不大,说明ATP末端的磷酸基团很容易水解脱离,也很容易结合,该过程存在ATP水解形成ADP的过程同时存在ADP与磷酸形成ATP的过程,C、D不符合题意。13.B【解析】细胞呼吸实际上是在细胞内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而不是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14.D【解析】细胞呼吸受到温度、pH、CO2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密封地窖透气性差,空气不流通,内储水果通过呼吸作用使CO2逐渐增加,O2逐渐减少,致使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代谢速率降低,保存时间变长。15.A【解析】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如何转移到有机物中,A错误。16.C【解析】由于“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O2释放”本实验可以证明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C正确。17.D【解析】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18.B【解析】a点时,光照强度为0第107页共107页,,蓝细菌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蓝细菌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膜和细胞质,A错误;b点时,蓝细菌细胞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正确;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图中c点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D错误。19.D【解析】X点的光照强度比Y点弱,光照强度减弱,ATP、NADPH的量减少,C3的还原减慢,而短时间内,C3的生成速率不变,所以C3含量升高,A错误;本来处于适宜温度下的Y点,升高温度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则所得到的曲线应在曲线Ⅰ的下方,B错误;X点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错误;光饱和点以后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故在最适温度下,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D正确。20.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O2、d是CO2,两者跨膜运输的方式均是自由扩散,A正确;d是CO2,其浓度降低,短时间内会导致C3生成量减少,B正确;光照增强,光反应增强,单位时间内C3的还原量增加,短时间内C5的生成会加快,C错误;b是ATP,c是NADPH,两者在光反应产生,暗反应消耗,移动方向是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2(2)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3)各项生命活动(4)不一样 因为①和②是两个不同的反应,而酶具有专一性(5)合成ATP 各项生命活动 不可逆 可逆(6)吸能 放能 能量“货币”【解析】(1)ATP的结构式可简写为A—P~P~P,1分子ATP中含有2个特殊化学键。第107页共107页,(2)在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对动物和人来说,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对绿色植物来说,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4)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对于不同的反应,所需酶的种类不同。22.(1)H2O O2 CO2 (CH2O) NADPH ATP ADP NADP+ C5 C3(2)CO2的固定 C3的还原(3)a→e→d C3(j)(4)ATP(f)和NADPH(e) NADPH(e) 多种酶(5)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下降【解析】(5)将植物由光照充足的条件移至阴暗处,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减弱,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而短时间内暗反应阶段消耗的NADPH不变,所以叶绿体中的NADPH含量下降。23.(1)蛋白质 专一性 不可以 蜂蜜中除淀粉酶外还含有其他蛋白质(或蜂蜜中还含有其他非酶类蛋白质)且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为定性实验,而非定量实验,不能准确检测含量(2)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3)加工温度较高、加工时间较长(4)用相同体积的蒸馏水替换反应体系中的蜂蜜,再用相同的方法测定淀粉的水解情况(5)30℃、40℃条件下加工不超过3小时;50℃、60℃条件下加工不超过2小时;70℃条件下加工不超过1小时24.(1)载体蛋白 细胞质基质(2)线粒体 乳酸 (3)ac(4)设计某种药物抑制葡萄糖载体蛋白的活性(或修复癌细胞内部P53蛋白质的功能)第107页共107页,【解析】(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时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进入细胞后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H]并释放出少量能量。(3)癌细胞中的P53蛋白功能异常,使丙酮酸不能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而是大量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所以会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量增大。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4)根据癌细胞代谢过程的变化,我们可以研究出某种药物以抑制葡萄糖载体蛋白的活性,抑制癌细胞的能量供给,从而抑制其增殖,甚至杀死癌细胞来治疗癌症(或修复癌细胞内部P53蛋白质的功能)。25.(1)Ⅰ.左 Ⅱ.只进行无氧呼吸(2)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相同 液滴不移动(3)等量的经消毒的死酵母菌 等量的NaOH溶液【解析】(1)图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当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容器内的O2,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当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容器内的O2,红色液滴不移动;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红色液滴向左移动。(2)如果要确定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相同,当液滴不移动时,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第107页共107页,第107页共107页,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测试卷【测试范围: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c段细胞有适度的生长C.分裂间期的时间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  )A.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粒数目B.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C.核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3.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紫溶液可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B.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C.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最多D.选取一个细胞就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4.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一个细胞细胞周期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核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第107页共107页,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5.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于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末期出现赤道板,形成细胞壁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D.高尔基体在末期起着重要作用6.下列四幅图表示人体内四种生命活动过程,其中能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7.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实例的是(  )A.蝌蚪长到一定程度后尾巴消失B.人皮肤表皮细胞的脱落C.树叶的脱落、凋零D.脑细胞因缺氧而死亡8.人衰老的红细胞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②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④细胞呼吸强度增大 ⑤色素积累增多⑥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⑦细胞核体积增大 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A.①②③④⑤⑦⑧B.①②③⑤⑥⑦⑧C.①②③⑤⑥⑧D.①②③④⑤⑧9.下面相关染色体行为变化与图中细胞周期的时期相对应的是(  )①染色体呈细丝状,数目加倍 ②核仁消失 ③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④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移向两极 ⑤染色体变为染色质丝第107页共107页,A.②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⑤10.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④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⑤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则它是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A.③⑤B.④C.①⑤D.④⑤11.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B.②表示染色质螺旋缩短变粗,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C.③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D.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12.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皱缩、染色质固缩表明细胞处于衰老状态B.图示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D.细胞凋亡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与细胞坏死有明显区别13.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第107页共107页,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14.与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①高尔基体 ②染色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核糖体 ⑥中心体A.①②④⑤B.①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④⑤⑥15.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A.8、16、16B.8、8、8C.16、0、16D.16、16、1616.如图为人体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B.②③④的形成过程中细胞中央出现赤道板C.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普遍降低,代谢减慢17.科学家探究了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第107页共107页,组别醋酸铅浓度(mg/L)胸腺细胞凋亡率(相对值)甲00.35±0.05乙1251.03±0.52丙2501.65±0.40丁5003.08±0.56A.甲组为实验组,乙、丙、丁三组为对照组B.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小鼠胸腺细胞不会发生凋亡C.实验说明醋酸铅可导致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升高D.细胞凋亡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与基因无关18.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体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B.b图可表示人成熟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C.c图细胞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染色单体数目不变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19.如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过程是有丝分裂,b过程是细胞分化 ②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不同 ③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④甲、丁、戊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④20.下列实验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第107页共107页,①玉米花粉粒培育出植株 ②核移植获得的重组细胞培育出鲤鲫移核鱼 ③用矮牵牛的单个组织细胞培养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 ④小麦种子长成小麦幼苗 ⑤转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下列是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1)该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图中的方形框代表细胞的________(结构)。(2)A图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3)B图最主要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着丝粒一分为二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5)图中有丝分裂的正确顺序是(用图中字母表示)B→________→________→D。22.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成熟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科学家所用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_。(2)分离出来的胡萝卜细胞成为细胞团是通过________(填分裂方式)来完成的。(3)细胞团中,相同的细胞在发育成胚状体和新植株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向不同方向变化,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__。(4)该实验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23.如图所示A、B、C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D是细胞内DNA含量变化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第107页共107页,(1)A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__________,理由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染色体数目有________条,核DNA分子有________个。该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________条。(2)B图细胞处于分裂________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图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的有丝分裂,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分裂________期。(4)D图中ab段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ef段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5)在D图中能完整地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段。(6)在D图中画出染色体数量的变化。24.如图是某二倍体植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染色体和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曲线回答(未注明时,用实线上的字母表示):(1)实线ABCDEF表示____________的变化,虚线abcde表示________的变化。(2)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线段:实线是________段,虚线是________段。(3)染色单体在________段形成,染色单体消失在________段。(4)若该植物为低等植物,在BC段细胞中的变化与高等植物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变化发生在________和________段,在这两个时段中动物细胞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7页共107页,25.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1)细胞①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受细胞核控制能力的限制。(2)直接参与a、b过程的无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⑤与⑥的基因相同,但蛋白质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凋亡是由________决定的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一些化学物质能引起细胞癌变。据报道,某饮料中含有致癌的添加剂,为检测该饮料能否引起细胞癌变,有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年龄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A、B两组,每组雌雄各5只;第二步:A组每天提供普通饲料和一定量的某饮料,B组每天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两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饲养;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分别解剖观察小鼠的重要器官并记录影响情况,若要进一步确定组织肿块是否为癌细胞,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②上述步骤二主要遵循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原则,实验中的“普通饲料”属于________变量。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第107页共107页,【解析】由题图可知,一个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a+b或c+d,A正确;a段或c段为分裂间期,间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B正确;b为上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期,c为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D错误。2.B【解析】染色体数目是以着丝粒数目为依据进行计数的,故两者一定相等,A不符合题意;染色体数目为1时,染色单体数目为0或2,故两者不可能相等,B符合题意;核DNA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之间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C、D不符合题意。3.A【解析】“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C错误;“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被杀死,所以不可能从一个细胞看见细胞分裂的全过程,D错误。4.B【解析】甲图中染色体数比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少一半,应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的时期;乙图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的一半,在细胞周期中无此时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应是未复制时或着丝粒分裂后。综上所述,选B。5.D【解析】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A错误;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会出现,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B错误;中期动植物细胞的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错误;植物细胞末期有细胞壁的形成,而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起着重要作用,D正确。第107页共107页,6.D【解析】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增殖;C表示受精作用的过程;D表示细胞的分化。7.D【解析】细胞凋亡可以清除多余、无用的细胞(如蝌蚪尾巴细胞)、完成正常使命的衰老的细胞(如脱落的人皮肤表皮细胞)从而保证机体的相对稳定。花瓣、树叶的脱落、凋零也属于细胞凋亡,脑细胞因缺氧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是自动结束生命,不属于细胞凋亡。8.C【解析】衰老的细胞具有以下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4)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根据上述特征可判断①②③⑤⑥⑦⑧都符合衰老细胞的特征,但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人衰老的红细胞”,由于人衰老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应去掉⑦。9.A【解析】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丝状,复制后DNA分子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①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核仁消失、核膜解体,②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板在末期出现,③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不含有染色单体,④错误;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变为染色质丝,⑤正确。10.B第107页共107页,【解析】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因此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不能观察到纺锤体,①错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细胞板,赤道板不是客观存在的结构,②错误;在动物细胞分裂间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③错误;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④正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该细胞可能处于G2期、前期、中期,G2期细胞没有在进行分裂,⑤错误。11.D【解析】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正确;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正确;③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正确;d中两条染色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因此其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D错误。12.B【解析】细胞皱缩、染色质固缩是细胞衰老的特征,A正确;图示过程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B错误;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受外因影响,D正确。13.D【解析】由图分析可知,乙组细胞DNA含量在2C~4C,说明正在进行DNA的复制,A正确;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比例大于分裂期,B正确;丙组细胞中不是全部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只有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如果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多,D错误。14.B【解析】在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而染色体是细胞的结构,不是细胞器。15.A【解析】有丝分裂中期DNA第107页共107页,已经完成复制,一条染色体中包含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中有1个DNA分子,所以果蝇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16条染色单体和16个DNA分子。16.D【解析】a过程属于细胞增殖,b过程属于细胞分化,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减弱,分化能力减弱,A错误;②③④细胞形成过程中进行的分裂属于有丝分裂,但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B错误;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C错误;c过程表示细胞衰老,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普遍降低,代谢减慢,D正确。17.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表格中甲组醋酸铅浓度为0,是对照组,其余三组是实验组,A错误;甲组实验说明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小鼠胸腺细胞也会发生凋亡,B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随着醋酸铅浓度增加,胸腺细胞凋亡率不断升高,说明醋酸铅可导致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升高,C正确;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与基因有关,D错误。18.D【解析】a图所示的细胞核膜已经形成,细胞板已经存在,为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A错误;b图所示细胞可代表蛙的红细胞,人成熟的红细胞是不能分裂的细胞,也没有细胞核,B错误;c图所示细胞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C错误;d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正确。19.B【解析】由于题目中指出这些细胞处于早期胚胎细胞生长发育的各阶段,所以其进行的应该是有丝分裂及细胞分化的过程。图中a过程是细胞分裂,b为分化。甲经有丝分裂得到的乙、丙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经细胞分化得到的丁、戊两种细胞,遗传物质相同,蛋白质有差异。第107页共107页,20.B【解析】细胞经分裂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叫作细胞的全能性。生殖细胞、体细胞等发育为完整个体均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①玉米花粉粒培育出植株,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②核移植培育出的动物体现了动物细胞细胞核的全能性;③用矮牵牛的单个组织细胞培养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体现了体细胞具有全能性,④种子是植物体的器官,其发育成新个体是自然生长过程,因此用植物种子繁殖后代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⑤将转基因的植物细胞培育出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细胞壁 (2)8 (3)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形成,染色质高度螺旋缩短变粗为染色体 (4)A (5)C A【解析】图中细胞是植物细胞,方形框代表细胞的细胞壁。A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B细胞中,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22.(1)植物组织培养 (2)有丝分裂 (3)细胞分化 (4)全能性【解析】单个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要先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再通过细胞分化使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成熟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称为细胞的全能性。23.(1)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 无中心体 前期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体,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 6 12 2 6(2)后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第107页共107页,(3)动物 无细胞壁,有中心体 后(4)DNA分子的复制 细胞分裂(5)f~k(6)【解析】(4)D图中ab段细胞内DNA数量加倍,原因是发生了DNA复制,ef段的变化表示细胞内DNA含量减半,原因是细胞分裂。(5)一个细胞周期应该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在D图中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阶段是f~k段。24.(1)DNA含量 染色体数 (2)DE cd(3)AB DE(4)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C EF 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向内凹陷,最后一个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解析】(1)在分裂间期,DNA随着复制的进行含量不断增加,至复制结束时,细胞内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则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结束时(染色体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而减半)。(2)后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实线处于DE段、虚线处于cd段。(3)染色单体在染色体复制后形成,即AB段;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后期(DE段)。(4)BC段是细胞分裂的前期,此时期内,与高等植物相比,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最大不同在于: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之处是前期(即BC)和末期(即EF段),动物细胞BC段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EF段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向内凹陷,最后一个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25.(1)①无细胞壁(或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限制(或受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的限制)第107页共107页,(2)核糖体、中心体 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基因(或遗传物质) 一定的流动性(4)①等量的普通饲料和水 ②单一变量(或等量) 无关【解析】据题图可知,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增殖,导致细胞的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c表示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种类增多,但细胞数目不变。(2)人体内无膜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参与有丝分裂,⑤与⑥的形成为细胞分化,根本原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实验设计中要遵循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中是否饲喂饮料为自变量,因变量为是否发生细胞癌变,其他为无关变量,对照组中除无饮料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第107页共107页
同类资料
更多
人教版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复习提纲(含1-6章共6个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