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1 燃烧与灭火-教案(1)
ID:46599 2021-10-26 1 3.00元 3页 16.01 KB
已阅读3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了解缓慢氧化、燃烧和自燃的异同。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与燃烧有关的几组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火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出本节内容:燃烧与灭火。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设疑]:请大家回想一下,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3/3 引出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板书)[设疑]: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讨论]:给出沙土、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等物质让学生判断哪些物质能够燃烧,进而明确可燃物的概念[实验探究]: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点燃火柴并用镊子夹住火柴梗直到燃烧完毕。[交流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实验2]: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教师巡视,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交流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结论]:燃烧条件之二——氧气(或空气)[实验3]: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用硬纸圈住,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交流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结论]:燃烧条件之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归纳小结]:燃烧的条件(板书)1.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3 [讨论]: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结论]: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板书)三、课堂回顾,巩固强化1.燃烧的概念。2.燃烧的条件。3/3
同类资料
更多
沪教版(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1 燃烧与灭火-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