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作业:单元素质升级检测4 Word版含解析
ID:15967 2021-09-07 1 3.00元 15页 67.5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5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第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传统文学中,乡土文学曾是百年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但近年来出现了弱化的迹象,城市文学的影响力则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当作家的生活经验主要是在城市中生成时,文学书写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从乡到城的转变。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不过一百多年,但农耕文明史却有数千年,因此,虽然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乡村依旧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寓寄之所和心灵故园。尤其是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迎来新机遇。安土重迁、心系家乡、不忘故园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如同福克纳一直在书写他那个“邮票般大小的故乡”,很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也萦绕着一份难解的乡愁情结。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通俗文学身份使其具有都市文化特征,这使得网络乡村题材作品相对小众化。尽管如此,乡村书写也并未在网络文学中缺席,而且由于作家是在虚拟空间中建立故事,这个虚拟空间要能为人物角色提供停泊身体和精神的港湾,作品因此更能凸显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一些网络小说的作者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反映生活变迁,彰显出网络文学也要为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赋形的历史使命。紧扣时代脉搏,描写改革开放前后家乡乃至中国乡村的整体性变化,展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脱贫致富的创业实践,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是当下网络乡村题材写作中的“现象级”主题。从写作者自己的家乡到整体上的乡村,网络小说在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叙事空间中展开对故乡的书写。而在一些幻想类作品中,作者已不满足于将某个具体的乡村作为故乡的所在,而是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将人类的乡愁带入新的境界。中国人牢固的故乡观念是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土地要经过耕耘才能变成适宜种植的熟地,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农民耕作土地会消耗很大的时间和体力成本,“因此他们坚定地固守在家乡,不愿迁移”15,。久而久之就强化了故乡意识,乡愁油然而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怀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体现在文学中,就是乡土叙事和乡村题材作品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发展起来,人疏远了自然和土地。到了信息时代,网络又成了人类精神的新领地。但由乡土浸润而成的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则被带到了新的叙事空间中,继续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摘编自桫椤《故乡意识在网络文学中并未缺席》,2020年8月19日)材料二:由起点中文网开创的VIP付费阅读制度被各文学网站相继推行后,网络小说主要以连载形式在平台上更新,“不断更”被视为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互动”,互动化写作已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创作方式,各大文学网站存储量最多、最受关注的作品大都是在作者与粉丝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如宫斗、武侠、玄幻等。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文学网站通常会对作品进行分类,自起点中文网分成主站和“女频”开始,网络文学分为“男频”“女频”的模式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网络文学最常见的“分类法”。(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材料三:浅显、直白的小白文成为网络类型小说的主导性语言,它们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修饰,往往直奔主题,口语化特征极为突出。写手们在持续更新的巨大压力下,不再花心思去推敲语言,语言的主观化色彩较浓,显得随意而粗糙,语体杂糅。只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把人物关系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就算是万事大吉。也就是说,网络小说的语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直观化倾向,它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而是让人物不断地说话和行动。就文本属性而言,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的印刷文本相比,具有较为突出的互文性。互文性概念是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进一步阐发,指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孤立考察,转而关注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传统的文本分析活动习惯性地将文本看作稳定的对象,但在互文性的视野中,一个文本中往往还包含了其他文本的元素,即具有引文性特征。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文本生成的动力机制。在迄今为止的网络文学写作中,互文性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一方面表现为原创性的缺失,读者在阅读时经常会看到不同文本的混杂与嵌入;另一方面,网络文本突破了单纯的文字文本形式,将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融入文本,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奇特的互文效果。随着语言的重要性的降低,语言很可能在未来网络文本中成为一种装饰和点缀,只发挥注释的功能。在这样的文本环境中,不仅意味着文学语言的退化,而且可能导致文学性乃至文学的退化。(摘编自黄发有《媒介融合与网络文学的前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作家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因为创作的需要,积极改变观念去适应时代。15,B.网络小说的作者如果不从熟悉的家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就无法反映社会生活变迁。C.网络文学由不断摸索到模式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网站的做法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D.网络小说的语言存在直观化倾向,重在展现人物的语言、行动,而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解析】 A项,“积极改变观念去适应时代”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当作家的生活经验主要是在城市中生成时,文学书写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从乡到城的转变”,而非作家“积极改变观念去适应时代”,曲解文意。B项,“如果……就”逻辑错误。原文有“一些网络小说的作者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反映生活变迁”,推不出“从熟悉的家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是“反映社会生活变迁”的唯一做法;后文又有“从写作者自己的家乡到整体上的乡村,网络小说在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叙事空间中展开对故乡的书写。在一些幻想类作品中……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可知“反映社会生活变迁”还有其它途径。D项,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三第一段“网络小说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可知,选项中“而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说法有误。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网络文学的发展导致乡土文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使得乡土文学出现了弱化的迹象。B.当今一些科幻类作品中,地球甚至太阳系也开始寄寓人类的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C.虽然城市化生活发展起来了,但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依然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D.文学网站采用的“女频”“男频”分类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文学类型化的发展。【解析】 “网络文学的发展导致乡土文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使得……”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乡土文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出现了弱化的迹象”是城市化发展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改变导致的。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能体现网络文学“互文性”特点的一项是(3分)( B )A.不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本,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于一体。B.文本一旦被创作出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不再属于它的创作者。C.文本间的复杂互动意味着没有绝对独立的文本,只有文本之间的关系。D.引用、参考、仿作、戏拟以及各种的照搬,文本创作方式不胜枚举。【解析】 根据材料三第二段,互文性是指“15,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孤立考察,转而关注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A、C、D三项均从文本创作的角度阐述了“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文本生成的动力机制”,B项则从文本自身的角度阐述了文本的自足性,不能体现网络文学“互文性”。4.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存在着文学性退化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__示例:①网络文学在线写作使得“互动化”成为主要创作方式;②“不断更”的基本要求给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③网络文学互文性现象突出。__【解析】 分析材料二可知,互动化写作已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创作方式;网络小说主要以连载形式在平台上更新,“不断更”被视为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材料三承材料二,因为“写手们在持续更新的巨大压力下”,使得“语言的主观化色彩较浓,显得随意而粗糙,语体杂糅”。又提到“互文性的现象非常突出……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奇特的互文效果”,这导致“语言的重要性降低”。分析这些信息,可知正是“互动化”的创作方式、“不断更”的基本要求、互文性现象突出导致网络文学文学性退化,也即网络文学文学性退化的原因。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答:__示例:①首先对乡土文学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变化进行分析,引出作家笔下的乡愁情结;②进而讨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对不同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具体体现;③总结文学作品中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发展前景。__【解析】 第一段,首先提出“乡土文学曾是百年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虽然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乡村依旧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寓寄之所和心灵故园”,故“很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也萦绕着一份难解的乡愁情结”。第二段承第一段,谈网络文学在虚拟空间中建立故事,更“能凸显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综合起来,前两段内容对乡土文学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变化进行分析,引出作家笔下的乡愁情结。第三段,主要谈一些网络作家“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是当下网络乡村题材写作中的‘现象级’”主题。第四段,写一些幻想类作品的作者,“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将人类的乡愁带入新的境界”。三、四段讨论了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对不同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具体体现。第五段,“中国人牢固的故乡观念是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产物”,“久而久之就强化了故乡意识”“工业革命以后……到了信息时代……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则被带到了新的叙事空间中,继续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总结文学作品中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发展前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树阴下的默想何其芳15,我和我的朋友坐在树阴下。六月的黄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在我们眼前,在苍翠的山岩和一片有灰瓦屋顶的屋舍之间,流着浩浩荡荡东去的扬子江。我们就坐在茶座间。一颗枝叶四出的巨大的常绿树荫蔽着。这种有椭圆形叶子的乔木在我们家乡名黄桷树,常生长在岩边岭上,给行路人休憩时以清凉。当我留滞在沙漠似的北方,我是多么想念它啊,我以不知道它在植物学上的名字深为遗憾,直到在一本地理书上读到描写我们家乡的文字,在土壤肥沃之后接上一句榕阴四垂,才猜想它一定是那生长在热带的榕树的变种。现在我就坐在它的树阴下。而且身边是我常常想念的别了四五年的朋友。我将怎样称呼我这位朋友呢?我曾在诗中说他常有温和的沉默。有人称他为一个高洁的人,高洁是一个寒冷的形容词,然而他,就对于我而言,是第一个影响到我的生活的朋友。他使我由褊急、孤傲和对于人类的不信任变得比较宽大,比较有同情心。这次我回到乡下的家里去过完了十三天假日,又到县城里来冒着暑热,等着船,又等了三天的船。正当我十分厌烦的时候,他坐着帆船从他那闭塞的不通邮讯的乡下到县城里来了。我们说了很多的话,随后是片刻沉默。就在这片刻沉默里,许多记忆,许多感想在我心里浮了起来。北方的冬天,已经飘飞过雪了。心中有一种奇异的悒郁渴望。那每当我在一个环境里住得稍稍熟习后便欲有新的迁移的渴望,又不可抵御地折磨着我。我写信给我的同乡,说想搬到他们所住的那个会馆里去。搬到会馆后我的屋子里没有生炉火,冷得像冰窖。每天餐桌上是一大盆粗菜豆腐,一碗咸菜和一锅米饭。然而我感到一种新鲜的欢欣。因为我们过着一种和谐的生活。而我那常有温和的沉默的朋友那时候更常有着温和的微笑。在积雪的日子,我往往独自跑出去享受寂寞,回来便坐着写诗。那是一些很幼稚的歌唱,但全靠那位朋友读后的意见和暗示我才自己明白。所以他又是第一个影响到我的写作的朋友。他使我的写作由浮夸、庸俗和浅薄可笑的感伤变成比较亲切,比较有希望。他自己是不常写作的。但有一次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册手抄本给我看,上面写满了用小诗形式记下来的诗的语言,像一些透明的露珠那样使我不能忘记。到现在我还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寂寞的秋猫儿,绕着我的脚前脚后”。“吹去爬到我书上的虫儿,使它做一个跳岩的梦”。我常以我那位朋友的屋子为我的烦忧的托庇所,因为在那里我可以找到平静、友谊和莫逆于心的谈话。有时我们一同缓步在那些曲折的多尘的小胡同里,或者在那开着马缨花的长街上。不久他就离开了那个古城,回到混乱的文化落后的家乡去寻找职业。没有发现适宜的工作却发现了肺病。他吐血了。这个悲哀的消息给我带来惊讶,忧虑,我想起了他瘦弱的身体、困难的家庭状况和家乡的那种折磨人的社会环境。15,全靠他自己,他和那可怕的疾病斗争了四五年还是坚强地活着。在这中间他还断续地以劳力去换取一种极简单的生活。在一封信里他写着:“我宁愿挑葱卖蒜,不和那些人往来。”那些人是什么人呢?不待推测,我就想到那是充满各地的闭着眼向社会的上层爬的人们。后来他又寄一些新的小诗给我,当我读到其中的这样一首:“我愿是一个拣水雀儿,在秋天的田坎上啄雨后的露珠。”我起了许多感触。我联想到一位古代的愤世者的话:“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现在我们见面了。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很年轻的人了,却又怀抱着一种很年轻的感觉:仍然不关心我的归宿将在何处,仍然不依恋我的乡土。未必有什么新大陆在遥遥地期待我,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对于明天,我又将离开的乡土,这有着我的家,我的朋友和我的童年的乡土,我真是冷淡得如一个路人吗?我责问着自己。我不自禁地想起一片可哀的景象:干旱的土地;焦枯得象被火烧过的稻禾;默默地弯着腰,流着汗,在田野里劳作的农夫农妇。这在地理书上被称为肥沃的“山之国”,很久很久以来便已为饥饿、贫穷、暴力和死亡所统治了。无声地统治,无声地倾向灭亡。或许这就是驱使我甘愿在外面流离的原因吧。是啊,在树阴下,在望着那浩浩荡荡的东去的扬子江的时候,我幻想它是渴望地愤怒地奔向自由的国土,又幻想它在呜咽。1937年6月11日下午,山东莱阳。6.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文章中的“树”,指的是“我”家乡的黄桷树,开篇写“我”遗憾不知道它植物学上的名字,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B.文中不着重展现朋友的衣着打扮、外貌体态,而是特意展示了他的精神世界,既表现出我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又写出他对“我”生活和写作的影响。C.文章的主要部分是对往日的回想,呼应了标题“树阴下的默想”,单纯、充满憧憬的会馆生活与冰冷、令人绝望的当下现实形成对比,耐人寻味。D.文末作者的思绪飞扬,由朋友想到田间农夫农妇,由故乡而至“山之国”,最后幻想扬子江愤怒地流向自由王国,预示“我”人生今后的走向。【解析】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理解错误。从文章我在家住着“十分厌烦”,会馆里“孤独”,我离开“饥饿、贫穷、暴力和死亡所统治”的故乡来看,全文的情感基调是哀伤的。7.文中多处引用“我”朋友的小诗,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寂寞的秋猫儿,绕着我的脚前脚后”营造出恬淡、静谧的意境,15,使文字显得婉转深沉,也透露出朋友性格中的敏感、沉默。B.“吹去爬到我书上的虫儿,使它做一个跳岩的梦”,通过朋友对微小的生命的关注,体现出他性情的温柔,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C.“我宁愿挑葱卖蒜,不和那些人往来”突出了朋友高洁的品质,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丰富了文章的主题。D.“我愿是一个拣水雀儿,在秋天的田坎上啄雨后的露珠”,旨在写出朋友历经坎坷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引发“我”的共鸣。【解析】 “旨在写出朋友历经坎坷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理解错误。我读完诗之后“起了许多感触。我联想到一位古代的愤世者的话”,因此可见这首小诗旨在表现朋友的高洁。8.文中“我”责问自己“我真是冷淡得如一个路人吗”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分析。(4分)答:__示例:①作者不依恋他的乡土,又即将离开乡土,表现了他对于故乡的冷淡;②他对故乡的树牵挂并了解细致,在他乡看到树林也会想起故乡,作者却又对故乡充满着眷恋。③这句责问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表达作者对故乡黑暗落后的现状充满担忧与愤怒,也在冷淡的外表下掩藏着对故乡深沉的爱。__【解析】 从抒情上看,这是作者对自己的责问,我又要离开故乡,“仍然不关心我的归宿将在何处,仍然不依恋我的乡土”,因此行为上看起来作者很“冷漠”。原文“我不自禁地想起一片可哀的景象:干旱的土地;焦枯得象被火烧过的稻禾;默默地弯着腰,流着汗,在田野里劳作的农夫农妇”“这在地理书上被称为肥沃的‘山之国’,很久很久以来便已为饥饿、贫穷、暴力和死亡所统治了。无声地统治,无声地倾向灭亡”,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得已离开家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沉的热爱,“或许这就是驱使我甘愿在外面流离的原因吧”,正因为热爱,才不得不离开,去为家乡的自由而追求。从主旨上看,通过作者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也写因故乡“为饥饿、贫穷、暴力和死亡所统治了。无声地统治,无声地倾向灭亡”而痛心,并无奈离开故土,为了国家、家乡的自由而上下求索的主旨。9.本文在叙事散文中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__示例:①文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迅速地在读者眼前掠过,却蕴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②作者在每个场景上所用的笔墨不多,显得极其简洁空灵,而内蕴于这些场景之中的情谊却很醇厚。③经过不断的叠加和强化,叙事益发显得情深意切,具有激发读者联想的抒情美。__【解析】 本文是叙事抒情散文,抒情通过作者所叙述的事件表达出来,事件的叙述中有很强的抒情特色。文章的开头叙述了“我和我的朋友坐在树阴下”,由眼前的树联想到家乡的树事件,事件画面感很强,如“15,六月的黄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在我们眼前,在苍翠的山岩和一片有灰瓦屋顶的屋舍之间,流着浩浩荡荡东去的扬子江”,在这幅极富画面感的叙事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甚至因为不知道故乡树的学名而自责。如“冷得像冰窖”的会馆,作者却“感到一种新鲜的欢欣”,并一度享受着那里特有的寂寞。作者叙述朋友回到家乡的事件,写到“不久他就离开了那个古城,回到混乱的文化落后的家乡去寻找职业。没有发现适宜的工作却发现了肺病。他吐血了”,文笔简洁,抒情性却很强,表达了作者“悲哀……惊讶,忧虑”,这其中蕴含了作者醇厚的情谊。自己的流离,痛苦的思乡之情,矛盾的内心,朋友的不幸,家乡的不幸,在叙事中不断强化作者的情感,或悲,或痛,或爱,作者在叙事中反复强化这种情感,使文章感染力很强,让读者感同身受。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还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注】 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15,B.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C.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D.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解析】 “顺昌”作定语修饰“民”,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项;“有信义”与“刚父子”组成主谓短语,主谓短语作“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钦宗,皇帝的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多用祖、宗称谓。B.“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规定要离职居家守丧。C.崩,文中指天子死。古代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曰“不禄”。D.“奉祠”,指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年老不能任事或者退休后,只是领取俸禄。【解析】 “大夫死曰‘不禄’”错误,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廖刚以孝为重。因为双亲年老而求往地方任职,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父母离世,他均守丧期满。B.廖刚思虑周全。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提议用优赏的办法激励将校既能打仗又能耕田。C.廖刚秉持原则。朝廷下令罪臣子孙不得在朝为官,而实际却又委以任职,廖刚因此封还诏书以表示不满。D.廖刚善于劝谏。徽宗驾崩,廖刚劝谏圣上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还要行兄长之礼和家人之礼来寄托深思。【解析】 “劝谏圣上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还要行兄长之礼和家人之礼”错误,根据原文“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可知,廖刚劝谏皇上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4分)译文:__请规划治理建康(南京),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断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__(2)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还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4分)译文:__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之后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____【解析】 (1)“经营”,规划治理;“拥”,率领;“杜”,断绝。(2)“假”15,,借;第二个“以”,用;“措置”,安排。14.针对国家的内忧外患,廖刚提出了哪些合理的建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3分)答:__示例:①劝谏圣上应该自将亲兵,强干弱枝。②劝谏应该重点建设好建康,防备金兵入侵。③劝谏屯田积粮,解决兵民之困。④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临近的边防去守备。__【解析】 根据“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可知,劝谏圣上应该自将亲兵,强干弱枝。根据“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窺伺之意”可知,劝谏应该重点建设好建康,防备金兵入侵。根据“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可知,劝谏屯田积粮,解决兵民之困。根据“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可知,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临近的边防去守备。【参考译文】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年,从漳州司录被任命为国子录,提升为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为双亲年老请求补任外职,出京管理兴化军。钦宗即位,廖刚以右正言被征召。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绍兴元年,邻郡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都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部使者用檄文征召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不久召任吏部员外郞,廖刚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是用来防备意外并加强君主的威势,希望查考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规划治理建康(南京),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又被任命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困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条建议,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之后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当时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杰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15,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渊圣(宋钦宗),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对待君之礼对待他,自己为君就用对待兄长之礼对待他,希望您抑制内心的感情,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皇上听从了他。郑亿年因与秦桧有关系而得到位高禄厚之官,廖刚公开上奏章揭发秦桧的恶行,秦桧衔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临近边防去守备,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境地区向朝廷汇报情况的文书到时,属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当初)用百口保证金人(不侵犯我们),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汴泗交流赠张仆射①(节选)韩愈球②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③驰。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注】 ①汴泗交流:指徐州,诗人此时在张仆射手下做幕僚。②球:马球,古代的一种体育比赛。③神珠:马球。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A.“红牛缨绂黄金羁”句描写了群马装饰着用牛毛做成的红色马缨,马的笼头是用黄金做成的,侧面体现了马的威武。B.诗的第三联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打马球的两支队伍的表现,一支队伍悠闲自在,另一支队伍则神态紧张。C.“发难得巧意气粗”意在描写张仆射在打马球的竞争中技艺超群,在艰难的情况下依旧发挥出高超的技艺。D.尾联最后一句通过描写观赛士卒发出响彻云霄的欢呼声来突出张仆射的击球本领,紧扣题目。【解析】 “一支队伍悠闲自在,另一支队伍则神态紧张”,错误,该句译为“球超遥远去,两队人马也散开,中间出现了一个供人喘息的闲暇,一会儿球来迅急,而两队又纷纭争球,队形变化多端”,描写的是打球时的场景。16.“霹雳应手神珠驰”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的“弓如霹雳弦惊”两句诗都使用了“霹雳”,试分析“霹雳”在两句诗中的异同。(6分)答:__示例:①15,相同点。霹雳,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用声音来表现描写对象的速度之快。②不同点。韩诗用霹雳比喻马球被击打的声音,表现马球被打出去的速度之快;辛诗用霹雳比喻将士射箭的声响之大,以此表现将士的勇猛。__【解析】 “霹雳应手神珠驰”句译为“只听见应手响起霹雳般的打击之声而神珠般的球飞驰而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霹雳”为声音,说明马球被击打时飞驰而去的场景。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弓如霹雳弦惊”句译为“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霹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将士射箭的声音之大。在“霹雳弦”的巨响中,看到了战场上战士英勇杀敌的场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以“__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略无慕艳意__”两句写出自己与同舍诸生衣着的不同,也表达了安然自适的心态。(2)杜甫在《登高》中以写景抒怀,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诗句是“__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江山如画__,__一时多少豪杰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A.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B.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C.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D.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解析】 15,所填句子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些文物首先是见证历史,守望沧海变迁,然后等待着人们发掘,才能苏醒绽放,最后惊艳世界。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解析】 原文:拟人修辞,写古蜀文化沉睡。A项,用典,运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B项,夸张修辞,落笔可摇动五岳,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C项,拟人修辞,桃花追逐着杨花飘落。D项,互文修辞,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3分)答:__第一处:“古蜀国”和“我们”调换顺序;第二处:删掉“在……中”或“让”。__【解析】 “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主客体颠倒,应是“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在……中”“让”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删掉其一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类之所以能超过其他生物,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部的东西都知道调理,譬如种植花草,或养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__①__,又如自己的寝室,使其清洁整齐,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且要调理,那么对自己更得要经常调理。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调理心思,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一篇文章,如果缺乏条理,只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__②__。而心思之条理清楚,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我们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起初心很乱,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敷衍,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写好。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答:__示例:①就必须调理他;②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__【解析】 第一空,语段强调的中心是“要经常调理自己”,根据“如果我们爱惜他”,再根据“也是一种调理”可知,应填“就必须调理他”。第二空,语段强调的中心是“调理心情”,根据“因为”可知,此处是因果句的原因部分,再根据“只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可知,应填“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15,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6分)答:__示例:(1)调理外界不能忘记调理自己;(2)调理自己不能缺少心情调理;(3)缺乏精力就不能调理好自己__【解析】 首先分段概括段意。分析第一段,共有三句话,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具有概括性,由“人类之所以能超过其他生物,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对外界我们尚且要调理,那么对自己更得要经常调理”可知,主要意思是“人类要经常调理自己”。分析第二段,共有五句话,其中第一句和第四、五句是观点,中间进行类比论证,故可归纳出主要意思是“调理心情是调理的根本”。分析第三段,共有三句话,其中前两句是分析,第三句是类比论证,根据“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可以概括出主要意思。最后,根据以上概括的信息分别用一个否定句表述即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融”既有融化、消融的意思,也有融合、融通的意思,还有和乐的意思……当今是多元发展的时代,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手机公司已不只是手机公司,新闻传播提出实现资源、技术、人才、生产等各个方面融合共生的融媒体,还有融创、融心、融梦以及融梗这些鲜活的词语……融,无所不在。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思路点拨】 材料围绕着“融”这个关键词,“融”有动词和形容词两类含义。作为动词来说,“融”有“融化”“消融”“融合”“融会”之意;作为形容词来说,有“和乐”之意。材料除了列举了“融”的基本含义之外,还举了一些跟“融”有关的热点新词和网络词语,例如“融媒体”“融梗”等。写作的时候可以从这些与“融”有关的词语中挑选一个或几个词语来展开思路。材料中的“融,无所不在”启示我们“融”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然社会现象,万事万物只有多元共通,融合共生,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因此写作前先要考虑清楚,要从哪个角度来写作“融”,是有关自然界的“融”,还是社会生活中的“融”,还是思想文化中的“融”,还是科技领域的“融”。然后再围绕自己的写作方向考虑“融”的具体表现,“融”的价值,“融”所带来的影响等。“世界互融,合作共赢”,“融媒体中的‘融’智慧”,“多元融合,创新未来”等都是不错的立意选择。【学生范文】把自己放进世界尤瓦尔·赫拉利在他那本风靡世界的《人类简史》中为我们指出这个时代已经是信息时代。越发丰富的信息和越发方便的获取方式令融合交流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里表现得越发突出。而我们则应当顺应这种趋势,把自己与更广阔的世界相结合,助推“融”15,概念的新发展新理解。我想这种积极心态是必要的。我们总是要适应世界的转变并推动它进一步革新拓展,将融合这一行为动作的含义界定得更明确,解释得更清楚,添加新内容,发展新内涵。融,并非是要把所有东西放在一个锅里,胡乱地煮在一起。相反,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都有其鲜明独特的个性,他们相互融汇结合,相互补充促进,构建起一个有序的结合体,来为我们提供原来不具备的功能,不得见的角度,不会出现的结果。大前研一说,智商的衰退即始于狭隘的视野。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要保持一个高效而优秀的大脑,就需要拓展和开发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需要支持和发展融文化,帮助其向多元而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为了避免为了融合而融合这样无序无理的行为,我想在所有正式的交融汇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理解和认识。世界是多元多样的,没有理解和认识,我们又何以得知他们是否应该融合,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融合。继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和《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大热后,同类节目大量涌现。大部分却都反响平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缺乏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代传媒模式之间的接洽点和以此为基点的新发展,这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第一问题,而非节目的收视率。同样我们在面对融汇的时刻前,也需要以全面的认识和深度的理解作为基础,来分辨出好的部分加以结合,挑选出不足的部分尝试着予以弥补。在拥有了切实的理解之后,也可以避免个性的消磨和泯灭。我想融合并非就是要淹没个体的意义和价值,把自己放进世界里,是为了借助世界来帮助自己获得长进,也是为了用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来帮助世界的进步。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却不惮于像其他的流派、艺术、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去汲取营养,却也不吝啬于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光热。他们的努力最后呈现出的不单是现代主义的光芒万丈,亦是独属于个人的“形式的生命”。所以一次好的交流与融合,不单单是去观察那些作为主体的部分是否受益,也要去关照那些更下一级的个体。他们在其中的感受和想法,最后也常常能成为融合文化是否拥有持续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关键。张立宪以为未来最值钱的工作就是帮助用户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那份工作。而融文化的发展所展现的广阔和多元特性的运用则优秀地适应了这份需求,这也就要求我们更好地把自己放进世界,感受融合交流的美好。融,把自己放进世界!点评:文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当今世界是一个“融”的世界,正因如此,融入其中的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显得尤为关键,作者提出了一个顺应地去融入“融”的概念。论证时,说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同时进行,使得文章逻辑严谨,令人信服。从《人类简史》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张立宪,所选择的例子涵盖范围广且很有代表性,具有说服力。15
同类资料
更多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作业:单元素质升级检测4 Word版含解析